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6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粒细胞集落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梦云 徐亚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7-490,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粒细胞集落因子 左心室重构 抑制作用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管再通术 再灌注心肌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清粒细胞集落因子的测定对早期诊断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作用
2
作者 庄奕宏 《江西医学检验》 CAS 2002年第3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血清粒细胞集落因子 中性粒细胞 小儿急性腹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他达拉非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3
作者 史红珍 孙立娟 +3 位作者 王琳 王倩 张爽 林琳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6期984-991,共8页
目的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他达拉非(TD)对薄型子宫内膜(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T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G-GSF联合TD)和... 目的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他达拉非(TD)对薄型子宫内膜(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T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G-GSF联合TD)和对照组(G-GSF)。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内膜转化日)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厚度(EMT)、子宫内膜容积(EMV)、子宫内膜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EBF-S/D)、子宫内膜分型、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AUPI)、子宫动脉阻力指数(AURI)和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AU-S/D)];比较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容受性、治疗后妊娠结局[胚胎种植率(EIR)、临床妊娠率(CPR)和早期流产率(ABR)]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EMT、EMV、A型子宫内膜比例和II型+III型子宫内膜血流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EBF-S/D、AUPI、AURI和AU-S/D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EMT和EMV大于对照组(P<0.05),而EBF-S/D、AUPI、AURI和AU-S/D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血流分型、EIR、CPR、AB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G-CSF联合TD可改善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安全性较高,但对妊娠结局尚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他达拉非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艾贝格司亭α临床应用
4
作者 蒋媛 王美飒 史桂玲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艾贝格司亭α是第3代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为国家一类新药,具有提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谷值,缩短ANC恢复时间的作用,可用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级预防。本文就其发展历程、临床研究、适用条件、不良反应和新冠... 艾贝格司亭α是第3代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为国家一类新药,具有提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谷值,缩短ANC恢复时间的作用,可用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级预防。本文就其发展历程、临床研究、适用条件、不良反应和新冠感染期的合并用药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贝格司亭α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
5
作者 单魁中 黄辉 +1 位作者 陆婷婷 任渊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566-569,共4页
目的观察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PEG-rhG-CSF治疗,治疗组45例在... 目的观察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PEG-rhG-CSF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芪鹿升白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症状(包括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自汗及头昏眼花,)评分及肝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升高(P<0.05),且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高于治疗1个化疗周期时水平(P<0.05),治疗组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症状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自汗、头昏眼花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肝肾功能指标SCr、BUN、AST及ALT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SCr、BUN、AST及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78%(8/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5/4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鹿升白方联合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升高中性粒细胞水平,改善症状和肝肾功能,安全可靠,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减少 化学疗法 中药疗法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酒精使用障碍后卒中中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6
作者 郝丹丹 王丹阳 李丽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0-1179,共10页
目的探讨大鼠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后卒中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治疗对小胶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 目的探讨大鼠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后卒中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治疗对小胶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应用双瓶法构建AUD模型,在AUD模型基础上应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部脑缺血模型。MCAO前24 h侧脑室注射TGF-α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或阴性对照siRNA。缺血再灌注损伤1 h后腹腔注射G-CSF。大鼠随机分为AUD组(18只)、AUD+MCAO组(18只)、AUD+MCAO+G-CSF组(18只)、AUD+MCAO+G-CSF+TGF-αsiRNA组(18只)及AUD+MCAO+G-CSF+阴性对照siRNA组(6只)。记录大鼠酒精摄入量、酒精偏好变化及神经功能评分。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MCAO后24 h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缺血侧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跨膜蛋白119(transmembrane protein 119,TMEM119)阳性细胞数量、G-CSF受体(G-CSF receptor,G-CSFR)及TGF-α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TMEM119及TG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酒精摄入量和酒精偏好随饮酒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G-CSFR在小胶质细胞中有明显的表达。与AUD组相比,AUD+MCAO组TMEM119和TGF-a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增强,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与AUD+MCAO组相比,AUD+MCAO+G-CSF组治疗后梗死体积明显缩小,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TMEM119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减弱,阳性细胞数量减少;TGF-α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增强,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侧脑室注射TGF-αsiRNA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结论G-CSF通过增加小胶质细胞中TGF-α的表达,在AUD后卒中中发挥重要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使用障碍 卒中 小胶质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Α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转录激活因子3水平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
7
作者 钱国庆 蔡昶 +2 位作者 李丹 黄凯 张兴涔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索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2例血管瘤增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增生期组(87例)与退化期组(65例)... 目的探索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2例血管瘤增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增生期组(87例)与退化期组(65例),另选择同期确诊为血管畸形的53例患儿作为血管畸形组。对血清GM-CSF、STAT3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血清GM-CSF、STAT3与bFGF、VEGF、HIF-1α、Ang-1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M-CSF、STAT3对血管瘤瘤体增生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瘤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增生期组患儿血清bFGF、VEGF、HIF-1α、GM-CSF、STAT3表达水平高于血管畸形组及退化期组患儿(P<0.05),但血清Ang-1表达水平低于血管畸形组及退化期组患儿(P<0.05);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增生期组患儿血清GM-CSF及STAT3水平均与bFGF、VEGF、HIF-1α水平正相关,与Ang-1水平负相关;ROC曲线下面积显示,GM-CSF和STAT3单独预测血管瘤瘤体增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47,0.822,联合预测的AUC为0.918,联合预测的效能显著大于GM-CSF单独诊断的AUC(Z=2.459,P=0.014),STAT3单独诊断的AUC(Z=3.3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M-CSF、STAT3是血管瘤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管瘤瘤体增生患儿血清GM-CSF及STAT3表达水平升高,是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能较好的预测血管瘤瘤体增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转录激活因子3 瘤体增生 相关性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生殖领域的应用
8
作者 杨梦洁 曾湘晖 《医学诊断》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胚胎植入的成功需要植入胚胎与宿主子宫内膜之间复杂的生物学相互作用,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分子和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被证实在妊娠过程中发挥着多种生理作用,然而,目前对于G-CSF对妊娠的影响尚无统一定论。本... 胚胎植入的成功需要植入胚胎与宿主子宫内膜之间复杂的生物学相互作用,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分子和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被证实在妊娠过程中发挥着多种生理作用,然而,目前对于G-CSF对妊娠的影响尚无统一定论。本文综述了G-CSF在生殖领域中应用的发展进程,并讨论其安全性,以期为G-CSF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更为广泛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殖 辅助生殖技术 妊娠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生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熊彩君 林暄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7期21-24,共4页
国内外研究显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母-胎界面血管重铸,调节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故逐渐广泛用于生殖领域。但目前对于G-CSF的用法、用量无统一共识,本文总结其在生殖领域的复发性... 国内外研究显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母-胎界面血管重铸,调节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故逐渐广泛用于生殖领域。但目前对于G-CSF的用法、用量无统一共识,本文总结其在生殖领域的复发性流产和反复种植失败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复发性流产 反复种植失败 薄型子宫内膜 宫腔灌注 综述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祁海滨 王晓东 +1 位作者 宁承新 罗丽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关系,并分析其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120例MPP患儿为...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关系,并分析其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120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普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77例)和RMPP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两组患儿血清GM-CSF、SAA及SP-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GM-CSF、SAA、SP-D及联合试验对RMPP的诊断效能。结果RMPP组患儿发热时间长于GMPP组,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患儿比例高于GMPP组(P<0.05);RMPP组患儿血清GM-CSF、SAA及SP-D水平明显高于GMPP组(P<0.05)。RMPP患儿急性期血清GM-CSF、SAA及SP-D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长、胸腔积液、肺不张、血清GM-CSF、SAA及SP-D升高是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M-CSF、SAA与SP-D均具有诊断RMPP的效能,但灵敏度相对较低。以三项指标并联试验对RMPP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80.5%,临床应用价值大三项指标单独使用。结论血清GM-CSF、SAA及SP-D升高与RMP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项指标并联试验可用于儿童RMPP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表面活性蛋白D
下载PDF
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1
作者 任云 吕钦敬 +5 位作者 薛强 姚伟 杨广训 黄广岩 葛畅 宋兴广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 探讨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乳腺癌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21年5月至2024... 目的 探讨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乳腺癌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92例行TEC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48 h后给予PEG-rh G-CS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归芪合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Ⅰ级6例、Ⅱ级3例、Ⅲ级2例,总发生11例(23.91%),对照组发生骨髓抑制Ⅰ级16例、Ⅱ级13例、Ⅲ级6例、Ⅳ级1例,总发生36例(78.26%),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7.187,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NEU[分别为(7.26±1.59)×10^(9)·L^(-1)、(5.07±0.92)×10^(9)·L^(-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3±1.48)×10^(9)·L^(-1)、(4.63±0.87)×10^(9)·L^(-1)](t=3.216、2.3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95.23±2.47)分、(14.23±1.26)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4.12±2.48)分、(17.35±1.24)分](t=21.528、11.97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0.43%,14/46)与对照组(36.96%,17/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7,P>0.05)。结论 归芪合剂联合PEG-rhG-CSF能有效改善乳腺癌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症候积分,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归芪合剂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辅助化疗 骨髓抑制
下载PDF
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12
作者 陈丽芬 周媛萍 +1 位作者 董其音 曹单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1607-1612,共6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助孕,既往控制性卵巢刺激周期中因子宫内膜厚度...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助孕,既往控制性卵巢刺激周期中因子宫内膜厚度未达标取消新鲜胚胎移植,予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32例。其中76例患者接受宫腔灌注G-CSF治疗(G-CSF组),另56例患者未接受宫腔灌注G-CSF治疗(对照组)。比较GCSF组患者宫腔灌注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并采用多因素修正泊松回归分析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G-CSF组患者宫腔灌注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7.6±0.9)mm比(5.4±0.9)mm,P<0.05]。G-CSF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40.0%比30.3%、52.6%比33.9%,均P<0.05),早期流产率呈下降趋势,两组患者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比31.6%,P>0.05)。多因素修正泊松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G-CSF宫腔灌注不是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RR=1.217,95%CI:0.615~2.410,P>0.05)。结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时可考虑行G-CSF宫腔灌注治疗,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以提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薄型子宫内膜 临床妊娠率 胚胎种植率 早期流产率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阿司匹林对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13
作者 王振燕 李娅 麻莉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阿司匹林对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的97例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n=48,采用...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阿司匹林对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的97例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n=48,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和联合组(n=49,采用rhG-CSF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血流灌注指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流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S/D)],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I、PI及S/D值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CSF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可提高其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子宫血流灌注,有效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不孕症 子宫内膜容受性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阿司匹林 临床妊娠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对比
14
作者 黄孟芹 胡丽霞 +2 位作者 李成发 吴艳 袁倩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PEG-rh G-CSF组(53例)和rh G-CSF组(47例)。比较两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FN)发生率,并记录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观察两组rhGCSF或PEG-rh G-CSF化疗后1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和白细胞(WBC)变化,记录患者治疗前及化疗后14天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并统计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发生率。结果 相较于rh G-CSF组,PEG-rhG-CSF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FN发生率更低(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更优(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ANC、WBC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发现,化疗后1天,两组ANC、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天、5天、7天、10天、14天,PEG-rh G-CSF组患者的ANC、WBC均高于rh G-CSF组(P<0.05)。化疗后14天,两组KPS评分均升高,且PEG-rhG-CSF组更高(P<0.05)。PEG-rhG-CSF组和rh G-CS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3.21%比1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rh G-CSF相比,PEG-rh G-CSF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全身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更佳,且在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的影响
15
作者 伍少仪 袁瑞珍 +2 位作者 邹晓红 梁惠虹 梁燕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8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30例,行G-CSF... 目的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30例,行G-CSF治疗)和对照组(30例,行激素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成功率、临床妊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两组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临床妊娠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经治疗,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厚(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G-CSF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妊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宫腔灌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的影响
16
作者 施琼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5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灌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4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 目的探讨宫腔灌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4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rhG^(-)CSF宫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自然杀伤细胞(NK)亚型指标(CD56^(+)CD16^(+)、CD56^(+)CD16^(-))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厚于治疗前,子宫内膜A型比例均高于治疗前,子宫内膜C型比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子宫内膜A型比例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C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V均快于治疗前,PI、RI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SV快于对照组,PI、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56^(+)CD16^(+)、CD56^(+)CD16^(-)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CSF宫腔灌注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子宫内膜容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宫腔灌注 薄型子宫内膜
下载PDF
葡萄糖酸钙锌联合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姚文静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7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钙锌联合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钙锌联合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垣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D联合钙剂治疗,观察组采用维生素D联合葡萄糖酸钙锌治疗,2组均进行3个月治疗。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G-CSF、TNF-α水平及尺骨、桡骨骨密度,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治疗前,2组G-CSF、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CSF、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尺骨、桡骨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尺骨、桡骨骨密度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酸钙锌联合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炎症反应及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葡萄糖酸钙锌 维生素D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杨蜜 别俊 +3 位作者 唐组阁 张加勇 邓佳秀 卢俊 《西部医学》 2024年第9期1318-1322,共5页
目的探索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且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60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9%... 目的探索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且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60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9%NaCl注射液100 mL+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地塞米松10 mg,观察组给予0.9%NaCl注射液100 mL+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地塞米松10 mg+GM-CSF 150μg,均行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患者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好转率均为100%;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3%(22/30)vs 60%(18/30),(χ^(2)=1.20,P=0.412);观察组及对照组症状好转所需时间分别为(7.60±2.17)d vs(8.83±1.60)d,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470,P=0.039);治疗第7天的CRP值两组之间具有差异(t=6.795,P=0.012),观察组更具优势;使用SOMA量表分别对患者灌肠前后进行评分,两组患者自身对比灌肠后便血、腹泻、里急后重、腹痛评分均较灌肠前明显降低(均P<0.05);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灌药前后各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均耐受良好,无严重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缩短治疗时间,可作为一种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宫颈癌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19
作者 唐才环 薛芳 +2 位作者 陈乙云 陈霞 黄惠敏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425-1429,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5,IRF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在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疾病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5,IRF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在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疾病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肺炎病儿96例作为细菌组,同期非细菌感染性肺炎病儿88例作为非细菌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儿童96例为对照组,收集检测三组病儿基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中IRF5、GM-CSF及其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IRF5、GM-CSF水平与病情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IRF5、GM-CSF及二者联合预测细菌性肺炎预后的价值。结果细菌组血清IRF5水平[(38.85±13.86)ng/L]显著高于非细菌组[(11.15±4.37)ng/L]和对照组[(10.76±1.55)ng/L],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细菌组血清GM-CSF水平[(54.73±16.56)ng/L]显著低于非细菌组[(246.73±28.94)ng/L]和对照组[(250.64±55.67)ng/L],且重症组低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气促、吐沫、三凹征、肺部明显湿啰音比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非细菌组(P<0.05),轻症组、非细菌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细菌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RF5水平与CRP、白细胞、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均呈正相关(r=0.34、0.36、0.41,P<0.05),血清GM-CSF水平与CRP、白细胞、CPIS均呈负相关(r=-0.40、-0.32、-0.45,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IRF5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GM-CSF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显示,IRF5、GM-CSF对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90、0.87,二者联合对预后预测的AUC为0.96,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Z联合vs.IRF5=2.86,P=0.004;Z联合vs.GM-CSF=2.24,P=0.025),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32%、90.77%。结论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IRF5水平升高,GM-CSF水平降低,二者在评估病情进展及疾病预后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细菌性 干扰素调节因子5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表达变化 预后价值
下载PDF
立体定向体部放疗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菲菲 黄荣 +4 位作者 蒋军 赵晓昀 曾晓红 何瀚 陈默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408-1413,共6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接受SBRT联合GM-CSF治疗的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近期疗效(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和远期疗效(无病生存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接受SBRT联合GM-CSF治疗的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近期疗效(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和远期疗效(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免疫指标(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值)、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肝癌指标(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生活质量[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7.42%、90.00%、58.62%和40.74%,疾病控制率分别96.77%、93.33%、75.86%和70.37%。31例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为9.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1.0个月。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1周比较,治疗后1周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值、白蛋白水平下降,ALT、AST水平升高(均P<0.05);与治疗后1周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值升高(均P<0.05),而ALT、AST、白蛋白水平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水平较治疗前1周有所下降,治疗后患者的KPS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P<0.05)。结论SBRT联合GM-CSF可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患者肝功能的稳定,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远期临床疗效,可作为失去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立体定向体部放疗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