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米粒重形成规律与结实期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朱碧岩 程方民 +1 位作者 吴永常 方辉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52-56,共5页
多品种,多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粒重形成的动态过程可用二次曲线模型来表征,且齐穗后20d内是粒重形成及其温度影响的主要时段;温度对粒重有效积累天数及速率的影响存在相互补偿作用,在补偿作用达到平衡时粒重达最大值,此时温度... 多品种,多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粒重形成的动态过程可用二次曲线模型来表征,且齐穗后20d内是粒重形成及其温度影响的主要时段;温度对粒重有效积累天数及速率的影响存在相互补偿作用,在补偿作用达到平衡时粒重达最大值,此时温度为粒重积累的适宜温度;结实期高(低)温一般要经历9~12d的连续作用才能看出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粒重 粒重形成 结实期温度 水稻
下载PDF
氮对玉米碳氮代谢与粒重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董炳友 王丽君 +3 位作者 崔丽雅 田秀平 杨克军 向春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2-15,共4页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用量下2个玉米杂交种后期碳氮代谢与粒重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营养,可使玉米的收获指数与氮收获指数增加。适宜的氮用量有利于玉米营养体碳氮向籽粒运输。玉米杂交种龙单13和克单8的粒重形成所需氮素40.10%...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用量下2个玉米杂交种后期碳氮代谢与粒重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营养,可使玉米的收获指数与氮收获指数增加。适宜的氮用量有利于玉米营养体碳氮向籽粒运输。玉米杂交种龙单13和克单8的粒重形成所需氮素40.10%~59.88%来源于营养体的氮素再转移,40.12%~59.90%由后期根系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营养 碳氮代谢 粒重形成
下载PDF
小麦超高产生理基础探讨──小麦后期碳氮代谢互作与粒重形成 被引量:29
3
作者 米国华 张福锁 王震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3-78,共6页
通过分析小麦高产水平与氮素吸收规律,认为增加开花后植株氮素吸收,缩小茎叶的氮素输出输入差值,从而维持开花后植株氮素水平,维持光合效率与叶面积持续期,进而增加粒重可能是小麦再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探讨了这一途径可能引发的... 通过分析小麦高产水平与氮素吸收规律,认为增加开花后植株氮素吸收,缩小茎叶的氮素输出输入差值,从而维持开花后植株氮素水平,维持光合效率与叶面积持续期,进而增加粒重可能是小麦再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探讨了这一途径可能引发的碳氮代谢互作的生理限制性,并论述了基因型、环境条件及矿质营养平衡的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 生理基础 后期碳氮代谢 互作 粒重形成
全文增补中
小麦粒重形成过程中内源ABA和GAs的变化及其调节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桂林 梁振兴 梅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109-114,共6页
本文探讨了生长调节剂 MET 和 BR 对小麦穗器官发育、穗粒数和粒重形成的影响。分析了小麦穗粒重形成过程、过氧化物酶活性、内源 ABA 和 GAs 含量及功能叶片光合强度在处理问的差别。结果表明:药隔期叶面喷洒 BR 对穗基部和顶部弱势小... 本文探讨了生长调节剂 MET 和 BR 对小麦穗器官发育、穗粒数和粒重形成的影响。分析了小麦穗粒重形成过程、过氧化物酶活性、内源 ABA 和 GAs 含量及功能叶片光合强度在处理问的差别。结果表明:药隔期叶面喷洒 BR 对穗基部和顶部弱势小穗、外围弱势籽粒有促进作用。MET 却对强势籽粒的干物质积累有抑制作用。经 MET,BR 处理后,旗叶光合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效果随处理后时间的延续而逐渐降低。在粒重形成过程中,内源 ABA、GAs 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均与籽粒建成、灌浆、成熟进程各发育期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重形成 ABA GAS
下载PDF
干旱对冬小麦粒重形成的影响及灌浆特性分析 被引量:63
5
作者 吴少辉 高海涛 +1 位作者 王书子 段国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9-51,64,共4页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 ,以豫西地区种植的 6个主要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 ,用 L 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拟合 ,并推导出一系列次级参数 ,用相关与逐步回归等分析方法对不同灌浆参数与粒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干旱条件下 ,冬小麦的平均...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 ,以豫西地区种植的 6个主要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 ,用 L 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拟合 ,并推导出一系列次级参数 ,用相关与逐步回归等分析方法对不同灌浆参数与粒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干旱条件下 ,冬小麦的平均灌浆时间 T相对缩短 ,平均灌浆速率 R相应增加 ;籽粒灌浆速率对小麦粒重形成作用显著 ,而灌浆持续时间与粒重形成无显著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胁迫 粒重形成 灌浆特性 籽粒灌浆模型 方程参数 阶段参数
下载PDF
春季不同时期低温对小麦光合特性和粒重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泉 张玉雪 +6 位作者 陶源 苏盛楠 李春燕 丁锦峰 朱敏 朱新开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为探讨春季低温导致小麦粒重下降的生理机制,以春性品种扬麦16和半冬性品种徐麦30为材料,分别于倒二叶出生期、孕穗期和开花期对小麦进行人工气候室低温处理,研究不同时期低温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强、弱势粒粒重形... 为探讨春季低温导致小麦粒重下降的生理机制,以春性品种扬麦16和半冬性品种徐麦30为材料,分别于倒二叶出生期、孕穗期和开花期对小麦进行人工气候室低温处理,研究不同时期低温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强、弱势粒粒重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低温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温处理开始至结束后3d持续下降,结束后6〜9 d逐渐回升,两品种在低温处理结束当天和处理后3 d均以孕穗期低温处理下SPAD值降幅最大。不同时期低温处理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并影响花前干物质转运和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孕穗期、开花期低温处理相比,倒二叶出生期低温处理显著降低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量,但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千粒重降幅最小,扬麦16和徐麦30分别仅为4.49%和4.20%。不同时期低温处理下小麦强势粒粒重的降幅均小于弱势粒,倒二叶出生期低温处理下弱势粒粒重降幅显著低于孕穗期和开花期低温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溫胁迫下小麦平均千粒重和强势粒粒重相关性不显著(r=0.319,P>0.05),但与弱势粒粒重显著相关(r=0.691,P<0.05)。综上,春季低温胁迫主要通过影响小麦开花前后的光合作用和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限制弱势粒的灌浆充实,最终导致粒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季低温 强弱势粒 粒重形成
下载PDF
芝麻蒴果光合作用对粒重形成相关性状的贡献率分析
7
作者 赵俊 段先琴 +4 位作者 陈艳妮 汪文倩 曾袁琳珺 危文亮 孙建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9,共9页
通过遮阴和环割处理分析了不同粒重芝麻材料的蒴果光合作用对每蒴鲜重、每蒴果皮鲜重和干重、每蒴籽粒鲜重和干重5个粒重形成相关性状的影响及贡献率大小。结果表明,遮阴处理下,除每蒴果皮鲜重外,其他4个性状与对照基本无显著差异,表明... 通过遮阴和环割处理分析了不同粒重芝麻材料的蒴果光合作用对每蒴鲜重、每蒴果皮鲜重和干重、每蒴籽粒鲜重和干重5个粒重形成相关性状的影响及贡献率大小。结果表明,遮阴处理下,除每蒴果皮鲜重外,其他4个性状与对照基本无显著差异,表明蒴果光合作用被抑制后能迅速被叶茎光合作用补偿;授粉后40 d(40 DAP)时大粒材料(L1)和小粒材料(S1)蒴果光合作用对每蒴果皮干重、每蒴籽粒干重的贡献率均较为接近,意味着不同粒重芝麻材料的叶茎光合作用对这些性状的贡献基本接近,且粒重差异的形成可能与蒴果的光合贡献有关。环割处理下,5个性状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表明环割处理后叶茎光合作用不能完全被蒴果所补偿,且对蒴果发育和粒重形成有显著影响;而蒴果光合作用对每蒴鲜重、每蒴果皮干重、每蒴籽粒干重的贡献率都随着蒴果发育而呈增加趋势,意味着蒴果光合作用可能具有补偿增强效应;尤其在40 DAP时期,L1蒴果光合作用对每蒴果皮干重、每蒴籽粒干重的贡献率极显著高于S1,揭示大粒材料的粒重形成与其蒴果的较高光合贡献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蒴果 光合贡献率 粒重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