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法优化提取橘皮粗果胶试验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姜楠 戴余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9-671,共3页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酸水解沉淀法提取橘皮粗果胶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浸提液固液比为1∶8、pH值为2.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0 min的条件下,粗果胶的产量最高。
关键词 柑橘皮 粗果胶 试验条件
下载PDF
芦柑皮果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宏睿 邹立强 +1 位作者 韩雅惠 沈勇根 《保鲜与加工》 CAS 2011年第1期32-35,共4页
以烘干芦柑皮的粉末作为原料,采用酸水解乙醇沉淀法提取粗果胶。在参考料液比、pH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4个单因素提取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优化试验以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芦柑皮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 以烘干芦柑皮的粉末作为原料,采用酸水解乙醇沉淀法提取粗果胶。在参考料液比、pH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4个单因素提取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优化试验以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芦柑皮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pH值2.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60 min。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果胶样品颜色呈乳白至淡黄色,芦柑皮果胶平均提取率为14.57%,果胶纯度87.23%,酯化程度即甲氧基果胶含量为7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柑皮 提取 粗果胶 条件优化 纯度 甲氧基果胶
下载PDF
柑橘皮提取果胶试验条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姜楠 谈博雅 戴余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711-5712,共2页
[目的]探索提取果胶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以柑橘皮为试验原料,采用酸水解沉淀法提取粗果胶。[结果]在温度为85℃,柑橘皮:盐酸=18:,搅拌时间为45 min,pH=2.0,过滤后的酒精洗涤浓度为90%的条件下,粗果胶的得率最大。[结论]该研究所得到... [目的]探索提取果胶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以柑橘皮为试验原料,采用酸水解沉淀法提取粗果胶。[结果]在温度为85℃,柑橘皮:盐酸=18:,搅拌时间为45 min,pH=2.0,过滤后的酒精洗涤浓度为90%的条件下,粗果胶的得率最大。[结论]该研究所得到的最佳果胶提取条件可以为综合利用柑橘皮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皮 提取 粗果胶 试验条件
下载PDF
木瓜果皮中果胶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产品性质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韦云伊 李敏敏 +3 位作者 杨媚媚 许文婷 朱婧 程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1-387,共7页
目的优化木聚糖酶与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法提取木瓜果皮果胶工艺,并对其产品性质进行初步分析。方法以木瓜果皮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单一酶用量、复合酶比例、复合酶量、料液比、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因素对粗果胶得率的影响,... 目的优化木聚糖酶与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法提取木瓜果皮果胶工艺,并对其产品性质进行初步分析。方法以木瓜果皮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单一酶用量、复合酶比例、复合酶量、料液比、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因素对粗果胶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优化得到的粗果胶最佳提取工艺为: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3 h、料液比为1:50(g:mL)、复合酶量为120 U/g,最终粗果胶得率为28.67%。在此条件下所得木瓜果皮粗果胶制品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酯化度为62.4%,属于高酯果胶。结论本研究首次使用复合酶对木瓜果皮中的粗果胶提取进行了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木瓜果皮果胶提取方法高效、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果皮 粗果胶 复合酶 果胶提取
下载PDF
西瓜果实成熟软化的生理生化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景安 何洪巨 +4 位作者 郭绍贵 张海英 任毅 宫国义 许勇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3-818,共6页
【目的】探索研究栽培西瓜与野生西瓜果实成熟软化差异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高含糖量的东亚生态型栽培西瓜97103和低含糖量且不易软化的近缘野生种PI296341-FR为材料,采用生理生化实验方法,研究了西瓜果实品质形成几个关键发育阶... 【目的】探索研究栽培西瓜与野生西瓜果实成熟软化差异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高含糖量的东亚生态型栽培西瓜97103和低含糖量且不易软化的近缘野生种PI296341-FR为材料,采用生理生化实验方法,研究了西瓜果实品质形成几个关键发育阶段果胶和粗纤维含量及相关降解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果实发育过程中PI296341-FR果肉果胶和粗纤维含量均比97103果肉高3倍以上;而97103果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均明显高于PI296341-FR。【结论】PG和Cx活性差异可能是造成栽培种(97103)和野生种(PI296341-FR)果肉硬度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成熟软化 果胶纤维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纤维素酶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Pectin Crude Extract from Krung Kha Mao Leaves (Cissampelos pareira L.) for Immobilization of 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rhamnosus TISTR 108 and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TISTR 1339 on Lactic Acid Production 被引量:2
6
作者 S. Choojun W. Oratha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1年第8期1125-1133,共9页
The research was first to perform the utilization of novel and cheap pectin crude extract from Krung Kha Mao leaves (Cissampelos pareira L.) to immobilize cells of 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rhamnosus TISTR 108 and ... The research was first to perform the utilization of novel and cheap pectin crude extract from Krung Kha Mao leaves (Cissampelos pareira L.) to immobilize cells of 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rhamnosus TISTR 108 and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TISTR 1339 for lactic acid production, the optimum condition of immobilized cells was produced significantly at 5% of probability, that the highest lactic acid has been 38.50 and 33.66 g/L in steady state of whey medium for 96 and 108 h, respectively. Both strains were immobilized by 4% (w/w) of pectin crude extract from Krung Kha Mao (KKM pectin) leaves, 1.52 mm inner diameters of silicone tube and 5% (v/v) inoculum for immobilization. Efficiency of lactic acid production was compared by immobilized cells ofL. casei subsp, rhamnosus TISTR 108 when KKM pectin, commercial citrus pectin, commercial apple pectin and sodium alginate were used as supporting materials to produce lactic acid 38.50, 38.76, 30.43 and 34.56 g/L, respectively, the productivity of lactic acid has been 0.40, 0.40, 0.36 and 0.36 g/L h,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c acid PECTIN IMMOBILIZATION Krung Kha Mao leaves 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rhamnosus TISTR 108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TISTR 1339.
下载PDF
柑橘果胶液的脱色与浓缩纯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苏东林 李高阳 +1 位作者 刘伟 单杨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8-114,共7页
以柑橘皮酶提果胶液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和预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二次旋转组合与正交试验对活性炭脱色和酸性乙醇浓缩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加入3.2%活性炭,在64℃条件下用时38min,脱色效果较好;粗提液浓缩4倍后加入0.3moL/LHC... 以柑橘皮酶提果胶液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和预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二次旋转组合与正交试验对活性炭脱色和酸性乙醇浓缩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加入3.2%活性炭,在64℃条件下用时38min,脱色效果较好;粗提液浓缩4倍后加入0.3moL/LHCl并调整乙醇体积分数为60%时,果胶得率较高。经试验验证,在优化工艺参数条件下,脱色率达(59.15±1.63)%,果胶得率(12.1±0.15)%(n=3),接近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提液 活性炭 酸化乙醇 脱色 浓缩纯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