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S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36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石明 郑玉堂 +5 位作者 陈联源 杨源中 王建云 马伯俊 谢强 刘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1期778-778,共1页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DCS治疗 股骨隆间骨折 动力髁螺钉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艳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03-404,共2页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36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均骨性愈合。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7例,良5例,可4...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36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均骨性愈合。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7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89%。结论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能降低手术创伤,获得良好固定,减少并发症,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 微创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小荣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591-592,共2页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抗旋转髓内钉(n=36)或动力髋螺钉(n=34)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抗旋转髓内钉(n=36)或动力髋螺钉(n=34)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抗旋转髓内钉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优良率均显著地优于动力髋螺钉。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具有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旋转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齐伟 孙大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5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择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100例,其中50例实施人工股骨头置管术,作为观察组,另50例的实施动力性髓螺钉(DHS)内固定治疗,作为对...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择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100例,其中50例实施人工股骨头置管术,作为观察组,另50例的实施动力性髓螺钉(DHS)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及近远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下地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6、24个月回访两组的髋关节Harris差异不显著,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可获得良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并可缩短下地负重时间,且并发症少,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DHS加折断式加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5
作者 卢正波 叶作明 +3 位作者 雷廷文 古兴光 梁兵 陈美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5期546-547,共2页
关键词 DHS 折断式加压螺钉 治疗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兵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25期3503-3504,共2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45例,分别给予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45例,分别给予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显著(P<0.01);DHS组优良率为80.00%,明显高于PFNA组的9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周期短、手术愈合快、预后效果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疗效
下载PDF
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屠永刚 任绍东 +1 位作者 陈坚 马邦兴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技巧,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从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功能恢复及有无并发症方面,对64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的骨折手术进...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技巧,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从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功能恢复及有无并发症方面,对64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的骨折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7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0 m L,术后平均下床时间6天,经过6个月~4年随访,按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评定,优良率为84.5%,术后未见有感染、松动、下沉的现象。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有效的方法 ,熟练的掌握其手术技巧,可以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手术体会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培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1446-1447,共2页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骨股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骨股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4%,低于对照组的22.9%(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颍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6期138-139,共2页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临颍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3例。内固定组行内固定术,置换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果...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临颍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3例。内固定组行内固定术,置换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果置换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均优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抗旋转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德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7期853-854,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抗旋转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分别采用PFNA(PFNA组,n=27)和DHS(DHS组,n=23)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 目的对比分析抗旋转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分别采用PFNA(PFNA组,n=27)和DHS(DHS组,n=23)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疗效等情况都显著优于DHS组。结论与DHS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旋转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1
作者 罗炎炎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均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试验组术...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均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试验组术后予以自拟活血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4d,两组APTT、TT均较术前增加,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IB、D-D均较术前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4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术前降低(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活血通脉汤应用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活血通脉汤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12
作者 曾进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2-0085,共4页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对比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期间,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效果方面比内固定术更为突出,除有助于患者治疗时间缩短外,可增强其髋关节功能,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李宁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IT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和观察组(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IT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和观察组(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各33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效果、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用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的临床效果优于内固定术,其手术用时更短,可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且安全性较高,但术中出血量与输出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下载PDF
分析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田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16-118,共3页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治疗疗效中,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研究数量为74例,研究时间段为2021年2月~2022年6月,分组方法为信封抽签法。对照组,n=37例,实施股骨近端...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治疗疗效中,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研究数量为74例,研究时间段为2021年2月~2022年6月,分组方法为信封抽签法。对照组,n=37例,实施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n=37例,实施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骨折围术期指标、骨折愈合指标、生物学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更长(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观察组生物力学指标压缩试验、破坏载荷、术后Harris评分指标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降低对患者身体创伤,减少患者出血量,促使患者尽快负重,骨折端可以尽快愈合,其发挥良好的生物力学作用,使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得以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凝血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影响的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晓芳 陈雯 +2 位作者 郭子龙 张雅琳 杨春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4期2620-262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对术后凝血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对术后凝血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关节置换组(n=51)和内固定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3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二聚体(D-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随访12个月内二次手术的情况。结果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少于内固定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PT、APTT、TT、FIB、D-D、丙二醛水平均较术前1 d升高,SOD、GSH-Px水平均较术前1 d降低,且关节置换组患者的PT、APTT、TT、FIB、D-D、丙二醛水平均低于内固定组,SOD、GSH-Px水平均高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关节置换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二次手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关节置换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加快术后关节功能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可减轻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凝血酶原时间 丙二醛 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术后 凝血功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玉宇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9期16-18,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台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人...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台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炎症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骨密度相比,P>0.05。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与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与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前,两组患者的IL-6、IL-8、TNF-α、CRP水平、VAS评分相比,P>0.05。在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IL-6、IL-8、TNF-α、CRP水平、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人工关节置换,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内固定治疗的创伤性较小,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更易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手术 预后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进显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4期3-4,共2页
目的对比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对比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优于内固定治疗,能提高骨折恢复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优先考虑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治疗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疗效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劲松 李华 +1 位作者 傅日斌 林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 11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和FHR治疗,PFNA组79例,FHR组35例。对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进...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 11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和FHR治疗,PFNA组79例,FHR组35例。对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记录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失血量、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输血例数及每个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并在术后1、3、6、12个月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1]。结果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及骨质疏松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6个月。PFNA组较FHR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术后下地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FHR组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和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FHR更适合于重度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尤其是合并股骨小粗隆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适合于骨骼质量好、股骨大粗隆相对完整、轻度移位者。FHR手术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优于PFNA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FHR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高龄
下载PDF
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不稳定粗隆间骨折39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洪强 戴颖 +2 位作者 赵滨 刘炯 陈艺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6期523-523,共1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最常见的骨折,尤以老年患者多见,多种股骨髓内钉用于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1月应用股骨重建钉治疗39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回顾分析如下。
关键词 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重建髓内钉 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管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2期1606-1607,共2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占髋部骨折的60%~70%。老年患者大多为骨质疏松加轻微外力引起,且骨折多为粉碎不稳定。我院自2009-2012年采用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28例,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患者 经皮微创 临床观察 不稳定 治疗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