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晗 徐执扬 +3 位作者 吴冯胜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InterTan治疗,标准组采用标准InterTan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术中输血量、尖顶距(TAD)、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结果长钉组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长于标准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输血量、T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标准组,Harris评分高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InterTan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加长InterTan 髓内钉 老年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曾进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2-0085,共4页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对比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期间,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效果方面比内固定术更为突出,除有助于患者治疗时间缩短外,可增强其髋关节功能,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李宁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IT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和观察组(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IT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和观察组(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各33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效果、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用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的临床效果优于内固定术,其手术用时更短,可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且安全性较高,但术中出血量与输出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郭昆 杨晓峰 +2 位作者 杨小伟 郑欣 李洪伟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目的:研究评估唑来膦酸联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徐州市肿瘤医院骨科收治的8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0... 目的:研究评估唑来膦酸联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徐州市肿瘤医院骨科收治的8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长期口服钙尔奇D及阿法骨化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周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之后以每年1次的频率应用唑来膦酸.比较2组患者骨密度、患侧髋功能改善情况及再发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6、12个月,治疗组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此外,治疗组在术后12个月内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应用唑来膦酸联合髋关节置换术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密度,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骨折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唑来膦酸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宝鹏 李光磊 +1 位作者 常西海 段强民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7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术后常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阿...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术后常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阿法骨化醇胶丸、维生素D、阿伦膦酸钠等治疗10周;术后6个月行Har-ri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3.7%,对照组为81.8%,两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组无假体松动、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及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骨折均愈合;对照组发生假体松动2例,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老年人 人工股骨头置换 骨质疏松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立群 王贵清 +3 位作者 汤勇智 黎昭华 刘春磊 侯翰涛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2464-2465,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效果情况。方法:选取9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人工关节置换组50例和PFNA内固定组48例。观察两组骨质...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效果情况。方法:选取9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人工关节置换组50例和PFNA内固定组48例。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功能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预后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应根据临床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PFNA内固定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比较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松亮 林涌生 +2 位作者 郭仰丹 李扬 林志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9期58-59,共2页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7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7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3.24%,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2、3.453、20.695、11.265、38.081、52.351,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庞向华 欧阳建江 +1 位作者 周建飞 洪定钢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0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关...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28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98.04%;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有效率86.2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骨质疏松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固定手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松 赵刚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6期151-152,15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除术中出血量外,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两种不同金属内固定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立平 杨海波 +1 位作者 孙剑虹 李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5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髓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采用亚洲型髋关节...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髓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采用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固定47例(ASIAN IMHS组),采用InterTan系统内固定31例(InterTan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21个月,平均13.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ASIAN IMHS组为(66.6±13.2)min,InterTan组为(53.7±9.2)min;出血量,ASIAN IMHS组为(149.3±33.6)mL,InterTan组为(103.7±17.7)mL,InterTan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小于ASIAN IM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SIAN IMHS组为(12.6±1.5)周,InterTan组为(12.2±1.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SIAN IMHS组优良率为90.7%,InterTan组优良率为90.0%;并发症方面,ASIAN IMHS组1例随访时发生股骨头切出,InterTan组1例患者术中主钉置入过程中发生内固定远端股骨干裂纹骨折;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和InterTan系统均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后者操作更为简便,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生海 付立明 马兆吉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纳入该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处理...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纳入该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术后并发症更低,卧床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临床应予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高龄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志发 刘展亮 +1 位作者 李晓彬 杨永迁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期133-133,135,共2页
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骨折类型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骨折的同时伴有骨... 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骨折类型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骨折的同时伴有骨质疏松症。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治疗组,人工关节置换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内固定治疗组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PFNA),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卧床时间,同时通过对术前和术后FRS评分及Harri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卧床时间方面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FRS及Harris评分降低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相比在手术时间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没有增加手术时间,但是具有卧床时间短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补肾化瘀愈骨汤在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13
作者 黄燕 章胜权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279-281,共3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骨折,多为间接外力所致,主要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外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下方的骨折。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患病人数逐年增高,据统计,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其发病率高达 32%[1];与其相关的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骨折,多为间接外力所致,主要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外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下方的骨折。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患病人数逐年增高,据统计,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其发病率高达 32%[1];与其相关的骨折也明显增多。据统计,骨质疏松人群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占髋部骨折的 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颈基底 间接外力 髋部骨折 髋关节囊 骨质疏松 骨科临床
下载PDF
壮骨强筋片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14
作者 肖署阳 谭志超 +4 位作者 黄祖辉 袁胜超 叶仲森 黄浩波 莫换好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9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壮骨强筋片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5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抗骨质疏... 目的:探讨壮骨强筋片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5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壮骨强筋片。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术前和术后3个月骨密度(BMD)。结果:术后3个月,试验组优良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痂出现时间、患肢消肿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BMD升高,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骨强筋片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BMD值,缓解骨质疏松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壮骨强筋片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9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选择髓内钉系统进行治疗,治疗组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所有患...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选择髓内钉系统进行治疗,治疗组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78.34±10.37)min,术中出血量(131.37±40.27)m 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80.17±11.37)min,术中出血量(134.83±39.40)m 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下地时间(3.78±1.22)d,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7.54±1.3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评定,治疗组关节功能优良率97.4%,对照组82.5%,治疗组Harris评分为(92.34±3.87)分,对照组为(83.87±4.11)分,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能促进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不稳定 股骨隆间骨折 老年人
下载PDF
对比研究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文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4期61-62,共2页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67%(42/43),对照组为83.72%(36/4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下载PDF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后联合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方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17
作者 谢灵灵 王庆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联合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方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01—2023-02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的5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联合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方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01—2023-02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的5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方案分为2组,每组27例。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600 mg/次,2次/d,和骨化三醇0.25μg/次,2次/d。综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若患者无发热和特别不适,于术后第3~7天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100 mL,1次/d,注射时间≥30 min。每4周重复1次,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统计随访期间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发生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检测健侧髋部骨密度。结果综合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Harris评分和健侧髋部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Harris评分和健侧髋部骨密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综合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联合术后综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降低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发生率,并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和健侧髋部骨密度。但仍需进行大样本量、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等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隆间骨折 PFNA 骨质疏松药物 临床效果
下载PDF
PFNA与InterTAN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18
作者 吴东发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1月收治的65例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1月收治的65例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传统组(n=32)采用PFNA治疗,试验组(n=33)采用InterTAN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变化情况、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下地负重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表达及股骨大粗隆与股骨颈密度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试验组高于传统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表达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各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传统组的2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运用PFNA术能够改善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骨代谢水平及骨密度修复,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各项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隆间骨折
下载PDF
加长PFNA内固定术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朱彦华 金思华 沈浩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为2018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6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为2018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6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Gamma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加长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生物力学特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荷载800 N的压缩刚度、扭转1.5°的扭转矩、扭转1.5°的扭转刚度均高于术后6个月,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荷载800 N时的压缩位移均低于术后6个月,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显著,可缩小手术切口,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加快骨折愈合的进程,另外对髋关节功能也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提升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人工关节置换和 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自刚 盛文辉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5期2-4,共3页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出本院骨科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2例,对照...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出本院骨科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2例,对照组运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运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为69.0%,观察组为9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观察组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1.9%,观察组是4.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优于运用内固定术治疗,可明显提升骨折愈合率,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