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杭构造带新路火山盆地粗面斑岩的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水源 文霞 +3 位作者 赵葵东 姜耀辉 凌洪飞 陈培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7-758,共12页
在赣杭构造带上新路盆地中发现有晚期侵入到黄尖组凝灰岩中的粗面斑岩岩脉。本文运用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该粗面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31±1Ma的形成年龄。新路粗面斑岩具有高碱、高钾、高K2O/Na2O,在Si O2... 在赣杭构造带上新路盆地中发现有晚期侵入到黄尖组凝灰岩中的粗面斑岩岩脉。本文运用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该粗面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31±1Ma的形成年龄。新路粗面斑岩具有高碱、高钾、高K2O/Na2O,在Si O2-K2O图解中落入橄榄安粗岩(shoshonite)系列岩石的范围之内。新路粗面斑岩还具有贫铁、钛、钙、磷以及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特征,具有较高含量的高场强元素,亏损Nb、Ta、Sr、P、Ti,以及中等铕负异常(Eu/Eu*=0.32~0.46)和铈负异常(Ce/Ce*=0.64~0.73)的特点。粗面斑岩的全岩εNd(t)值为-5.01^-4.77,锆石的εHf(t)值为-8.3^-3.8(集中在-6^-4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集中在1.4~1.6Ga之间。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新路粗面斑岩是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混合形成的产物,为赣杭构造带早白垩世幔源岩浆活动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面斑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新路盆地 赣杭构造带
下载PDF
辽河盆地粗面斑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5 位作者 任作伟 陈振岩 王银喜 张遵忠 汤晓茜 赵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8,共12页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粗面斑岩呈次火山相顺层侵入于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地层中,全岩Rb_Sr等时线年龄为(41.5±2.2)Ma粗面斑岩呈斑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歪长石和少量斜长石,基质主要为碱性长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粗面斑岩的SiO2含量...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粗面斑岩呈次火山相顺层侵入于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地层中,全岩Rb_Sr等时线年龄为(41.5±2.2)Ma粗面斑岩呈斑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歪长石和少量斜长石,基质主要为碱性长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粗面斑岩的SiO2含量变化于59.58(wt%)到61.22(wt%),(K2O+Na2O)介于10.40(wt%)到11.83(wt%)之间,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h、Zr和Hf)和轻稀土元素,亏损Pb.除具明显的Eu负异常,粗面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与伴生玄武岩的相似.以上特征表明,粗面斑岩是玄武岩浆直接分异演化的结果,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显著.此外,粗面斑岩亏损Sr、Eu、K和Rb,其K/Rb和Rb、Eu 和ΣREE分别呈线性相关,表明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对粗面质岩浆的演化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这种粗面质岩石是玄武质岩浆在低压环境(≤1.0GPa)下经历大比例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而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发生超低压(约100MPa)条件下,这与本区沙三期相对稳定的大陆裂谷拉张环境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粗面斑岩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 斜长石 钾长石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洪山岩体中粗面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昕曜 董国臣 +1 位作者 李玉成 权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54,共12页
在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位于太行山南段洪山岩体中粗面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斑岩中Si O2含量为63.57%~67.85%,平均为65.19%;里特曼指数σ值为5.6~8.2;K2O/Na2O为1.00~1.74,平均为1.24;A12O3为16.75%~1... 在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位于太行山南段洪山岩体中粗面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斑岩中Si O2含量为63.57%~67.85%,平均为65.19%;里特曼指数σ值为5.6~8.2;K2O/Na2O为1.00~1.74,平均为1.24;A12O3为16.75%~18.77%,平均为18.21%。铝饱和指数A/CNK为1.00~1.06,属于碱性正长岩类岩石。岩石稀土元素总量(∑REE)为33.75×10-6~144.30×10-6,(La/Yb)N=9.18~33.28,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的特点。δEu=0.99~1.16,有微弱正Eu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蜘蛛图解中,样品均显示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的特征。同时,在该地区获得的粗面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8.6±1.0Ma。锆石εHf(t)值为-16.0^-11.4,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TDM)为1258~1432Ma。这些数据表明,洪山粗面斑岩与洪山其他中生代侵入岩是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形成于早白垩世由造山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变期,是EM1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碱的岩浆上升侵位,并受古老下地壳物质混染形成的。华北规模庞大的中生代岩浆作用可能与部分熔融并消耗富集岩石圈地幔层有关,这可能也是岩石圈地幔减薄的重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段 粗面斑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构造意义
下载PDF
云南剑川粗面斑岩-正长岩杂岩体的岩石学特征
4
作者 张丛森 赵崇贺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2年第2期59-69,共11页
分布在剑川县城西侧的一系列碱性浅成斑岩-深成岩体,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一个具有成因联系的杂岩体.该杂岩体可分为四次岩浆侵入,其中第Ⅱ次剑川粗面斑岩并不是过去认为的粗面岩,而是一个超浅成侵入体,从中心到边部可分为两个岩相带,岩石... 分布在剑川县城西侧的一系列碱性浅成斑岩-深成岩体,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一个具有成因联系的杂岩体.该杂岩体可分为四次岩浆侵入,其中第Ⅱ次剑川粗面斑岩并不是过去认为的粗面岩,而是一个超浅成侵入体,从中心到边部可分为两个岩相带,岩石以碱性系列为主,岩浆是深熔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面斑岩 正长岩 岩石学 云南
下载PDF
云南剑川粗面斑岩——正长岩杂岩体形成的物化条件
5
作者 张丛森 赵崇贺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1年第3期63-73,共11页
本文应用多种地质温压计方法来计算剑川杂岩体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探讨岩石成因。杂岩体初始岩浆温度在1100℃——1200℃,固相线温度为630℃——770℃,岩浆源形成的深度约在30km,地温梯度为37.9℃/km,氧逸度(-Logfo_2)为11.1-9.84,... 本文应用多种地质温压计方法来计算剑川杂岩体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探讨岩石成因。杂岩体初始岩浆温度在1100℃——1200℃,固相线温度为630℃——770℃,岩浆源形成的深度约在30km,地温梯度为37.9℃/km,氧逸度(-Logfo_2)为11.1-9.84,深成相较低,浅成相较高;源区物质应属壳幔混合型;岩浆演化从封闭体系转为开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岩体 岩浆作用 粗面斑岩 正长岩
下载PDF
滇中老街子Pb-Ag矿床粗面斑岩脉岩石成因:来自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与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仲金 吴静 +2 位作者 吴鹏 姜龙燕 杨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5-314,共20页
滇中老街子Pb-Ag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成矿带内的姚安铅多金属成矿区。矿区出露正长斑岩脉、粗面斑岩脉、煌斑岩脉及白榴石斑岩脉等多种类型富碱岩脉,与Pb-Ag矿(化)体在空间上密切共生。粗面斑岩脉为矿区内最为发育的富碱岩脉... 滇中老街子Pb-Ag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成矿带内的姚安铅多金属成矿区。矿区出露正长斑岩脉、粗面斑岩脉、煌斑岩脉及白榴石斑岩脉等多种类型富碱岩脉,与Pb-Ag矿(化)体在空间上密切共生。粗面斑岩脉为矿区内最为发育的富碱岩脉之一,根据岩相学特征,可分为斑晶以钠-透长石为主的Ⅰ类和斑晶以透长石和黑云母为主的Ⅱ类。本次工作对矿区粗面斑岩脉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龄、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了其成岩年龄,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2类粗面斑岩脉锆石U-Pb年龄不具明显差别,分别为(32.32±0.2) Ma和(32.43±0.4) Ma,与区内粗面岩、正长斑岩成岩年龄以及Pb-Ag矿床成矿年龄一致。2类粗面斑岩脉均属钾玄岩系列岩石,相对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极低的εHf(t)值(-13.55~-8.53),指示岩浆源区主要为加厚下地壳,混入了少量富集地幔组分。岩石为印-亚板块俯冲背景下,青藏高原隆升引发岩石圈拆沉作用产物,加厚下地壳和少量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钾质岩浆,晚碰撞阶段的剪切-走滑作用诱发岩浆上升侵位,期间经历不同程度的岩浆演化,最终形成2类粗面斑岩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面斑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老街子Pb-Ag矿床
原文传递
新疆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含矿粗面英安斑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5
7
作者 赵路通 王京彬 +5 位作者 王玉往 丁汝福 龙灵利 邹滔 石煜 高一菡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1期88-99,共12页
位于东准噶尔北缘的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一直以来被认为属于一个与辉石闪长玢岩有关的层控夕卡岩型矿床。笔者在矿区露天采场及勘探钻孔调查中发现该矿床的成矿母岩可能为粗面英安斑岩,粗面英安斑岩多发育脉状和浸染状铜、钼矿化,且由... 位于东准噶尔北缘的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一直以来被认为属于一个与辉石闪长玢岩有关的层控夕卡岩型矿床。笔者在矿区露天采场及勘探钻孔调查中发现该矿床的成矿母岩可能为粗面英安斑岩,粗面英安斑岩多发育脉状和浸染状铜、钼矿化,且由浅部到深部热液活动逐渐加强,显示其与成矿关系密切;粗面英安斑岩的K2O+N2O为9.38%~10.3%、K2O/Na2O为2.63~3.17、A/CNK为0.89~0.98,属准铝质、富钾碱性岩系列,为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方面,相对富集Rb、Ba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强不相容元素(如U和Th),有明显Sr、Ti、Nb和Ta的亏损,与岛弧型花岗岩的特征一致;粗面英安斑岩的(87Sr/86Sr)i为0.70100~0.70384,(143Nd/144Nd)i为0.512387~0.512436,εNd(t)为(+4.8^+5.8),T2DM为663~741 Ma,显示其可能源于地幔楔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安斑岩 I型花岗岩 索尔库都克 东准噶尔
下载PDF
辽河油田两个斑岩侵入体裂缝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2 位作者 任作伟 汤晓茜 张遵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60,共6页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的黄沙坨和欧利坨子斑岩体相距不到10km,均侵位于始新统沙河三段下部的碳质泥岩烃源层。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两岩体均为粗面斑岩,成分非常一致,很可能在深部相连或来源于同一岩浆房。但两者的储油裂缝系统却迥然不同...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的黄沙坨和欧利坨子斑岩体相距不到10km,均侵位于始新统沙河三段下部的碳质泥岩烃源层。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两岩体均为粗面斑岩,成分非常一致,很可能在深部相连或来源于同一岩浆房。但两者的储油裂缝系统却迥然不同,欧利坨子岩体发育一套隐爆角砾岩裂缝系统,而黄沙坨岩体则主要发育了火成岩中首次被报道的一套以水平裂缝、波状水平裂缝和剪切裂缝为特征的波状-水平裂缝系统。结合具体地质特征对两类裂缝系统作了对比,并讨论了其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粗面斑岩 次火山岩 裂缝 辽河油田
下载PDF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潜火山岩及其成藏机制 被引量:21
9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2 位作者 任作伟 赵明 张光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167,T005,共7页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油气的主要储集岩为侵位于沙三期烃源岩中的岩镰状潜火山侵入体。在岩浆侵位过程中,由于侵入体中挥发份的逸出并在岩体顶部聚集,于冷凝壳下发生“隐爆作用”,在冷凝壳内形成隐爆角砾岩砾间缝,在隐爆角砾岩附近震碎带形...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油气的主要储集岩为侵位于沙三期烃源岩中的岩镰状潜火山侵入体。在岩浆侵位过程中,由于侵入体中挥发份的逸出并在岩体顶部聚集,于冷凝壳下发生“隐爆作用”,在冷凝壳内形成隐爆角砾岩砾间缝,在隐爆角砾岩附近震碎带形成网状裂缝;由于岩浆上拱力,在岩体顶部冷凝壳内形成垂向裂缝;岩体的冷凝收缩还形成了大量张性微裂缝。油气通过连通烃源岩与岩体的构造裂缝由下方烃源岩进入岩体上部裂隙系统,形成了工业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粗面斑岩 潜火山岩 储层 裂缝 形成机制 成藏机制 烃源岩
下载PDF
辽河盆地沙三期火山-侵入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5 位作者 任作伟 王银喜 赵明 张遵忠 汤晓茜 张光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5-556,共12页
辽河盆地沙三期火山-侵入岩为一套偏碱性的双峰式岩系,其基性端元为碱性玄武岩,中偏碱性端元为粗面质熔岩和侵入岩。碱性玄武岩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h、Zr、Hf、V等)和轻稀土、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Rb和K,具有与板内碱性玄... 辽河盆地沙三期火山-侵入岩为一套偏碱性的双峰式岩系,其基性端元为碱性玄武岩,中偏碱性端元为粗面质熔岩和侵入岩。碱性玄武岩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h、Zr、Hf、V等)和轻稀土、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Rb和K,具有与板内碱性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类似的特征。粗面质岩石显示与基性端元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不相容元素含量总体上高于碱性玄武岩,但具强烈的Sr和Eu亏损。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玄武质岩石是软流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其源区可能有金云母和石榴石残留。玄武质岩浆上升到较浅部位后进一步发生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和磁铁矿等的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粗面质岩浆,地壳物质混染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面斑岩 玄武岩 双峰式 火山岩地球化学 辽河盆地
下载PDF
北武夷生米坑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14
11
作者 罗平 吴淦国 +3 位作者 张达 狄永军 王长明 王永庆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9年第4期349-362,共14页
生米坑铅锌矿床位于北武夷中生代火山岩带的黄岗山火山盆地内,已知铅锌矿体呈脉状产于侏罗系上统鹅湖岭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断裂内,或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钾质粗面斑岩内,发育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等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生米坑铅锌矿床位于北武夷中生代火山岩带的黄岗山火山盆地内,已知铅锌矿体呈脉状产于侏罗系上统鹅湖岭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断裂内,或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钾质粗面斑岩内,发育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等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区火山——侵入岩属于贫钠富钾的S型花岗岩,其ω(SiO2)值为62.42%~78.02%、ω(K2O+Na2O)值为7.66%~9.13%、ω(K2O)/ω(Na2O)比值为1.18~2.62、里特曼指数艿为1.67~3.78;矿区岩石LREE/HREE比值平均为10.94×10^-6,属于轻稀土富集型;Eu普遍亏损,特别是熔结凝灰岩、黑云母花岗岩δEu〈0.31,表明经历了显著的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自早至晚主阶段岩浆活动稀土总量逐渐降低。从∑REE总量值、δEu值、地球化学参数及标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看,生米坑铅锌矿化蚀变岩与钾质粗面斑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钾质粗面斑岩锆石(SHRIMP)年龄138.3±1.4Ma,表明矿床形成于燕山期白垩纪早期,矿床成因类型属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钾质粗面斑岩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北武夷生米坑
下载PDF
江苏铜井娘娘山碱性火山杂岩体中黝方石之正名——蓝方石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蕴慧 周秀仲 《岩矿测试》 CAS 1982年第3期25-29,I0003,30,共7页
一、前言迄今为止,在我国一些地质学教科书及杂志中,均将江苏铜井娘娘山碱性火山杂岩体中的一种主要岩系:蓝方石响岩—蓝方石粗面斑岩—蓝方石正长岩系列错误地命名为黝方石响岩—黝方石粗面斑岩—黝方石正长岩等。
关键词 娘娘山 正长岩 黝方石 响岩 地质学 粗面斑岩 岩系 火山杂岩
下载PDF
长白山喜马拉雅晚期碱性侵入体的发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普林 张成梁 《吉林地质》 1994年第3期55-59,共5页
1990年笔者与美国地质学家考察长白山时,发现喜马拉雅期碱性侵入体一二长粗面岩、粗面斑岩呈脉状侵入到白头山早期第三阶段喷发的霓辉粗面岩中,年龄值小于0.210±0.04Ma,侵入活动与邻区乃至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有... 1990年笔者与美国地质学家考察长白山时,发现喜马拉雅期碱性侵入体一二长粗面岩、粗面斑岩呈脉状侵入到白头山早期第三阶段喷发的霓辉粗面岩中,年龄值小于0.210±0.04Ma,侵入活动与邻区乃至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有着密切的联系,时间暂定为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期 二长 粗面斑岩 碱性侵入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