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组织P-gp单克隆抗体JSB-1及GST-π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8
1
作者 何嘉 王大章 +1 位作者 郑光勇 冯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6,151,共3页
目的 探讨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逆转措施提高综合治疗中化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1995~ 2 0 0 0年 4 0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 探讨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逆转措施提高综合治疗中化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1995~ 2 0 0 0年 4 0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 ,进行P_gp单克隆抗体JSB_1的检测 ,同时对其中 10例进行了GST_π的检测。结果 JSB_1表达阳性率为 6 7 5 % (2 7 4 0 ) ,与分化程度相关 ,高分化组和中分化组均高于低分化组 (P <0 0 5 ) ,高分化组和中分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GST_π表达阳性率为 90 % (9 10 )。两种抗体的表达在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亦无相关性。结论 JSB_1及GST_π与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产生耐药的机制有关 ,为开展其耐药性的研究提供了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粘液表皮样癌组织 耐药性 P-gp单克隆抗体 JSB-1 GST-π抗体 谷胱苷肽-s转移酶 粘液表皮样 P糖蛋白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甲氧沙林对粘液表皮样癌Mc3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焰 吴军正 +5 位作者 司徒镇强 刘斌 段小红 陈金武 李峰 李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 :研究高三尖杉酯碱 (HHT)、甲氧沙林 (8 MOP)以及二者联合作用于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株Mc3 ,观察其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MTT检测法、细胞计数法、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等方法观察Mc3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细胞数与... 目的 :研究高三尖杉酯碱 (HHT)、甲氧沙林 (8 MOP)以及二者联合作用于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株Mc3 ,观察其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MTT检测法、细胞计数法、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等方法观察Mc3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细胞数与A值关系以及HHT及 8 MOP单独或联合应用作用于M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Mc3、MEC 1生长稳定 ,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 2 6.4h和 3 0h。克隆形成率分别为 14 .6%和 1.2 %。HHT与 8 MOP 2种药物分别单独作用于Mc3细胞 ,在小剂量情况下对细胞杀伤作用较轻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 ,细胞生长明显抑制 ,其作用特点表现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两种药物对Mc3细胞作用的IC50 值分别为 79.43和 75 980ng/ml ,RAA值分别为 2 0 .14和 1.7。浓度为 1~ 3 2 0ng/ml的HHT分别与 80 0、40 0 0、2 0 0 0 0ng/ml的 8 MOP联合应用时HHT的CI50 值分别为 0 .76、0 .3 3和 0 .15 ,RAA则分别为 2 5 .3 6、3 1.92和 160 ,显示了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效应作用。结论 :HHT及 8 MOP联合应用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 高三尖杉酯碱 甲氧沙林 肿瘤转移 生长抑制作用 涎腺粘液表皮样
下载PDF
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27
3
作者 钟定荣 李书敏 +1 位作者 王湛博 柳曦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关键词 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 病理学 肿瘤 诊断 临床资料
下载PDF
116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卢增红 杨安奎 +2 位作者 陈志兴 宋明 魏茂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52-755,共4页
背景与目的:粘液表皮样癌是涎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关腮腺的粘液表皮样癌的大宗病例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80年5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16例... 背景与目的:粘液表皮样癌是涎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关腮腺的粘液表皮样癌的大宗病例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80年5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16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16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4%、64.55%和60.39%。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及T分期等12项因素是腮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P=0.006,OR>1)、病理分级(P=0.000,OR>1)、远处转移(P=0.000,OR>1)是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分期、病理分级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粘液表皮样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鼻咽粘液表皮样癌(附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邱枋 华贻军 +3 位作者 郭灵 何洁华 邱小兰 洪明晃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2-364,共3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粘液表皮样癌是鼻咽原发腺癌的一种类型,非常少见,鲜有单独报道。本研究拟对在我院治疗过的鼻咽粘液表皮样癌病例的发病、临床情况、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经过病理确诊和... 背景与目的:鼻咽粘液表皮样癌是鼻咽原发腺癌的一种类型,非常少见,鲜有单独报道。本研究拟对在我院治疗过的鼻咽粘液表皮样癌病例的发病、临床情况、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经过病理确诊和治疗的鼻咽粘液表皮样癌患者共1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仅占同时期我院鼻咽癌患者总数的0.26‰,发病年龄为20~60岁,男女比例为2∶1。EBV血清学检查(VCA-IgA,EA-IgA,DNA酶中和率)阳性率均较低。有随访资料的11例患者中,单纯放疗4例,手术+放疗4例,放疗+化疗3例。本组患者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27.3%及9.0%,疗效较差。结论:鼻咽粘液表皮样癌是鼻咽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有其特有的发病规律,放化疗疗效较差,治疗上可能应采取以局部彻底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粘液表皮样 治疗
下载PDF
PTEN抑癌基因转染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_3SP_2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斌 吴军正 +3 位作者 王廷 杨波 叶维莉 王江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为了研究外源性基因PTEN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建立稳定表达PTEN的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野生型PTEN基因导入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 SP2 ,嘌呤霉素筛选阳性克隆 ,用免疫印迹法和... 目的 :为了研究外源性基因PTEN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建立稳定表达PTEN的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野生型PTEN基因导入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 SP2 ,嘌呤霉素筛选阳性克隆 ,用免疫印迹法和ABC免疫酶染色法检测转染细胞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野生型PTEN基因成功地导入细胞M3 SP2 ,转染细胞稳定表达PTEN蛋白 ,PTEN蛋白分布于细胞质。结论 :M3 SP2 细胞能稳定表达外源性基因PT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 PTEN 基因转染 细胞系 M3SP2 建立鉴定 抑癌基因
下载PDF
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 被引量:13
7
作者 薛奇 张德超 +1 位作者 赫捷 赵峻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1-681,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 外科手术 少见肿瘤 胸部肿瘤
下载PDF
PTEN基因转染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_3SP_2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斌 吴军正 +2 位作者 孙安 李焰 叶维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1-363,373,共4页
目的 :观察外源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 (PTEN)抑癌基因对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 SP2 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野生型PTEN基因导入M3 SP2 细胞 ,通过活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分裂指数和克隆形成率了解细... 目的 :观察外源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 (PTEN)抑癌基因对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 SP2 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野生型PTEN基因导入M3 SP2 细胞 ,通过活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分裂指数和克隆形成率了解细胞生长状态。结果 :与亲本细胞比较 ,PTEN基因转染细胞数量减少、排列松散 ,部分细胞发生变性或崩解 ;细胞生长缓慢 ,分裂指数显著减至 16 2‰ (P <0 0 1) ,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明显延长 (31 74h) ,细胞生长抑制率达 5 7 0 5 %~ 71 46 % (P <0 0 0 1) ;细胞克隆形成率为 10 40 %~ 14 93% ,克隆形成抑制率高达 6 5 %~ 72 %(P <0 0 1)。结论 :外源野生型PTEN抑癌基因能显著抑制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 S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抑癌基因 粘液表皮样 基因转染 细胞生长 脂质体介导
下载PDF
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司徒镇强 吴军正 +3 位作者 王为 刘斌 陈建元 龚民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3-85,共3页
粘液表皮样癌为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之一,因其生物学行为具有特点而为口腔医学及肿瘤医学学者所重视。建立本类肿瘤的细胞系,将有助于对之深入研究。我科自1987年10月至今建立的一株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现已培养745d、125代,生长稳定。... 粘液表皮样癌为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之一,因其生物学行为具有特点而为口腔医学及肿瘤医学学者所重视。建立本类肿瘤的细胞系,将有助于对之深入研究。我科自1987年10月至今建立的一株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现已培养745d、125代,生长稳定。现报道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 细胞系培养 涎腺肿瘤
下载PDF
人粘液表皮样癌 MEC-1 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斌 司徒镇强 +1 位作者 吴军正 陈建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用克隆形成法测定了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的放射存活曲线。X线和γ线照射的平均致死剂量(D0)分别为1.54Gy和1.37Gy;用MTT比色法测定X线照射后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人舌癌Tca8113细胞和... 用克隆形成法测定了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的放射存活曲线。X线和γ线照射的平均致死剂量(D0)分别为1.54Gy和1.37Gy;用MTT比色法测定X线照射后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人舌癌Tca8113细胞和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的存活曲线,3种细胞的(D37)值分别为4.56、9.44和7.86Gy。结果表明,MEC-1细胞与其它两种细胞比较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 放射耐受性 MEC-1细胞 放射疗法
下载PDF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克隆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8
11
作者 吴军正 司徒镇强 +5 位作者 刘志斌 陈建元 李峰 刘斌 李焰 阎晓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筛选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克隆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裸鼠体内人工肺转移和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筛选克隆细胞,应用细胞计数法、染色体显示法、软琼脂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及裸鼠体内试验法研究细胞的生物学特... 目的:筛选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克隆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裸鼠体内人工肺转移和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筛选克隆细胞,应用细胞计数法、染色体显示法、软琼脂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及裸鼠体内试验法研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经裸鼠体内3次筛选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M)获得细胞亚系Mc,经克隆化培养从Mc获得细胞克隆Mc1,Mc2和Mc3.M,Mc,Mc1,Mc2和Mc3细胞的染色体为亚二倍体,保持人类染色体核型,所致肿瘤显示粘液表皮样癌组织学特征.它们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4.1,22.5,24.0,23.0和22.6h;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8±0.3,2.6±0.4,0.3±0.2,0.4±0.2和233±1.9;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229,16.9,6.4,5.9和24.5;野生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34.1,45.1,53.1和24.0;与M相比较,Mc,Mc1,Mc2和Mc3引起的裸鼠肺转移结节形成率(%,M=100)分别为239,56,85和338.结论:Mc3是从MEC1细胞系中筛选出的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克隆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粘液表皮样 肿瘤转移 克隆细胞
下载PDF
粘液表皮样癌MEC-1系对常用抗肿瘤药的敏感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军正 司徒镇强 +2 位作者 陈建元 刘斌 王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20-321,共2页
合理使用抗肿瘤药是化疗成败的重要关键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TT法适用于对肿瘤细胞系进行药物筛选并能反映出药物敏感性与肿瘤组织类型的关系。本研究用MTT法对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系进行了15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 抗癌药 MTT法
下载PDF
Docetaxel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增殖及转移力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贾永庆 吴军正 +3 位作者 刘斌 李峰 李焰 李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 :研究Docetaxel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M3 SP4 增殖及转移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细胞计数法、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癌细胞裸鼠尾静脉注射法、癌细胞裸鼠颌下腺原位接种法研究Docetaxel对M3 SP4 细胞增殖及转移力的抑制... 目的 :研究Docetaxel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M3 SP4 增殖及转移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细胞计数法、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癌细胞裸鼠尾静脉注射法、癌细胞裸鼠颌下腺原位接种法研究Docetaxel对M3 SP4 细胞增殖及转移力的抑制作用。结果 :Docetaxel对M3 SP4 细胞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生长抑制作用 ,作用 72h后 ,IC3 0 和IC50 分别为 0 .34nmol/L和 0 .6 3nmol/L ;IC3 0 浓度的药物作用于M3 SP4 细胞 ,对照组及处理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 32 .7h和 43h ;对照组及药物作用浓度分别为 0 .0 5nmol/L及 0 .1nmol/L时 ,克隆形成率为 ( 2 9.2± 1.4) %和 ( 2 0 .2± 0 .8) % ,( 2 .8± 0 .4) % ;在裸鼠体内实验中对照组及治疗组〔30mg/(kg·周 )〕肺表面的转移结节数为 11± 3.4和 0 ;裸鼠颌下腺重量 ( g)为 1.2 0± 0 .2 3和 0 .31±0 .0 5。结论 :Docetaxel可明显抑制M3 SP4 细胞的增殖及转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粘液表皮样 肿瘤转移 多西紫杉醇 抗肿瘤药
下载PDF
紫杉醇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的细胞毒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江华 司徒镇强 +2 位作者 吴军正 刘斌 彭玮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研究紫杉醇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 MEC- 1的细胞毒作用 ,为临床应用选择最佳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法研究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细胞毒作用的特点。结果 :紫杉醇对 MEC-1的最大抑制率为 5 0 %~ 90 % ,当药... 目的 :研究紫杉醇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 MEC- 1的细胞毒作用 ,为临床应用选择最佳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法研究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细胞毒作用的特点。结果 :紫杉醇对 MEC-1的最大抑制率为 5 0 %~ 90 % ,当药物浓度为 10 nmol/ L 时抑制率已接近最大 ,增加药物浓度 10~ 10 0倍并不能增加抑制效应。但延长药物暴露时间大于 12 h能明显增强抑制效应。即使作用 72 h时 ,10~ 10 0 0 nmol/L 的抑制率分别为 6 4%、5 8%、5 6 %、44 %和 49%。结论 :紫杉醇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 MEC- 1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能明显抑制其生长 ,但抑制作用并不完全。此细胞毒作用的时间依赖性明显大于剂量依赖性。提示临床应用应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为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粘液表皮样 细胞毒性 抗癌药
下载PDF
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焰 吴军正 +4 位作者 司徒镇强 刘斌 王江华 李峰 李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1637-1640,共4页
目的 建立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耐药细胞株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耐药性能 .方法 采用浓度递增法长期不间断诱导并经克隆化筛选 ,建立稳定的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耐药细胞株 (MEC- 1/ 5 - FU) .应用 MTT法、细胞计数法、软琼... 目的 建立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耐药细胞株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耐药性能 .方法 采用浓度递增法长期不间断诱导并经克隆化筛选 ,建立稳定的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耐药细胞株 (MEC- 1/ 5 - FU) .应用 MTT法、细胞计数法、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电镜等方法观察及检测该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耐药性能及参数 .结果 倒置显微镜观察该耐药细胞和其亲本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 (MEC- 1)的细胞生长活跃 ,MEC- 1为单层贴壁生长于培养器皿中 ,MEC- 1/ 5 - FU则可见重叠生长 ,两种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未见明显改变 .MEC- 1/ 5 - FU和 MEC- 1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 2 8.8h和 30 .0 h;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9%和 1.2 %;细胞周期分布 S期细胞分别为 2 5 .4%和17.1%.MEC- 1/ 5 - FU耐药性能稳定 ,给药剂量已达 1.980μg· L- 1 . 12种化疗药物对 MEC- 1/ 5 - FU和 MEC- 1生长抑制作用的剂量效应参数显示 :耐药细胞诱导作用药物 5 - FU对 MEC- 1/ 5 - FU细胞和 MEC- 1的半抑制浓度 (IC50 )值分别为 6 .310 μg· L- 1和 0 .44 7μg· L- 1 ,耐药倍数为 14.1;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同时可见该耐药细胞株对 VCR,VBL ,PYM,DNR,VP16 ,CODP,PADM等化疗药物的 IC50 较MEC- 1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涎腺粘液表皮样 细胞株 多药耐药 5-氟尿嘧啶
下载PDF
双肺粘液表皮样癌一例报告 被引量:5
16
作者 宫姝宁 朴商 +2 位作者 王孝廉 赵富新 袁福祥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26-526,共1页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 体温正常 结节状阴影 去甲长春碱 浅表淋巴结 痰中带血 胸部X线 边缘光滑 环磷酰胺 呼吸频率
下载PDF
儿童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志敏 宋蕾 +4 位作者 于彤 高军 王蓓 胡迪 彭芸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影像认识及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CT影像、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1例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发热、胸闷、气促、胸痛和咯血。11例...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影像认识及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CT影像、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1例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发热、胸闷、气促、胸痛和咯血。11例均为低级别分型。肿瘤发生于气管2例,主支气管2例,叶支气管6例,段支气管1例。直径约1~3cm。肿瘤呈无腔外浸润的宽基底类圆形结节5例,腔内外类圆形肿块状5例,腔内外条柱状1例。11例均进行了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平扫肿瘤均接近或等于肌肉组织密度,6例肿瘤内有钙化;11例增强扫描肿瘤均呈明显强化,其中9例显示支气管动脉供血。11例中10例存在气管阻塞性肺改变。结论儿童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多为低度恶性,好发于叶支气管,CT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气管腔内软组织密度占位,部分肿瘤可有钙化,强化明显,大部分可显示支气管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肿瘤 粘液表皮样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粘液表皮样癌12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曹强 李淑艳 顾晓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分析探讨粘液表皮样癌 (MEC)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集我院近 15年来有病理诊断的 MEC病例12 8例进行随访 ,根据 WHO(1991)涎腺肿瘤 TNM分期和临床分期标准进行重新分类 ,分析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99例单纯手术治疗 (其中 ... 目的 :分析探讨粘液表皮样癌 (MEC)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集我院近 15年来有病理诊断的 MEC病例12 8例进行随访 ,根据 WHO(1991)涎腺肿瘤 TNM分期和临床分期标准进行重新分类 ,分析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99例单纯手术治疗 (其中 2 7例联合根治术 ) ,2 6例加术后放疗 ,3例姑息治疗。随访到的 76例中按生存率法统计 5年存活率为 90 .7%。肿瘤复发与手术切缘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 ,5年内死亡的 5例均为临床 IV期的低分化型。结论 :对高分化 MEC进行局部扩大切除手术、对低分化的或临床 IV期的 ,特别是上颌的 MEC进行术后放疗均可以提高 5年存活率。鉴于 MEC存活 13年后仍有复发的病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 涎腺肿瘤 TNM分期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HMBA联合辐射对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斌 司徒镇强 +1 位作者 吴军正 陈建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用集落形成试验探讨HMBA对MEC—1细胞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或2mmol/L的HMBA能增强MEC—1细胞系乏氧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增敏比分别为1.28和1.14.表明小剂量HMBA与辐射联合应用对MEC... 用集落形成试验探讨HMBA对MEC—1细胞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或2mmol/L的HMBA能增强MEC—1细胞系乏氧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增敏比分别为1.28和1.14.表明小剂量HMBA与辐射联合应用对MEC—1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亚甲基 双乙酰胺 粘液表皮样 放射疗法
下载PDF
肺粘液表皮样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于长海 尹静 +1 位作者 刘颖 李捷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3期342-343,共2页
目的分析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总结34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粘液表皮样癌,行肺叶切除术23例,全肺切除7例,肺楔形切除1例,纵隔镜淋巴结活检1例,转移肋骨活检1例,开胸探查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外... 目的分析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总结34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粘液表皮样癌,行肺叶切除术23例,全肺切除7例,肺楔形切除1例,纵隔镜淋巴结活检1例,转移肋骨活检1例,开胸探查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前确诊21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73.9%和62.5%。其中23例低度恶性肺粘液表皮样癌,1例有肺门淋巴结转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90.9%;11例呈高度恶性,淋巴结转移率63.64%,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14.3%和0。结论原发性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以低恶性为主,低恶性粘液表皮样癌经彻底手术切除可获治愈,高恶性病人术后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 外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