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粘着斑激酶(FAK)与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KIF23)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宇 刘惠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49-151,共3页
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最凶险的癌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5年生存率仅39%。局部粘着斑激酶(FAK)是一种典型的细胞质酪氨酸激酶,可促进抑癌基因P53降解从而导致卵巢癌细胞增殖。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KIF23)基因属于kinesin-6家族,起... 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最凶险的癌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5年生存率仅39%。局部粘着斑激酶(FAK)是一种典型的细胞质酪氨酸激酶,可促进抑癌基因P53降解从而导致卵巢癌细胞增殖。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KIF23)基因属于kinesin-6家族,起分子马达的作用,因而可能在卵巢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FAK与KIF23在卵巢癌中的发病作用作一综述,为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粘着斑激酶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 卵巢癌细胞 增殖
下载PDF
粘着斑相关非激酶对骨桥蛋白促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智敏 韩梅 温进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阐明整合素 β3 粘着斑激酶 (FAK)信号途径在骨桥蛋白 (OPN)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 ,用FAK磷酸化特异性抑制剂粘着斑相关非激酶 (FRNK)选择性阻断FAK磷酸化 ,观察对OPN 整合素 β3 相互作用所激活的FAK信号通路的影... 为阐明整合素 β3 粘着斑激酶 (FAK)信号途径在骨桥蛋白 (OPN)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 ,用FAK磷酸化特异性抑制剂粘着斑相关非激酶 (FRNK)选择性阻断FAK磷酸化 ,观察对OPN 整合素 β3 相互作用所激活的FA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与OPN诱导VSMC迁移之间的关系 .外源性FRNK在VSMC中的过表达可显著抑制OPN诱导的VSMC迁移 ,使跨膜迁移细胞数下降 5 0 5 8% (P <0 0 5 ) .OPN刺激不但明显诱导FAK表达 ,而且还促进其磷酸化 .外源性FRNK对OPN诱导的FAK磷酸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使磷酸化型FAK水平比相应对照细胞下降5 9 1% ,但其对FAK表达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FRNK还具有下调整合素 β3 表达的作用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在转染FRNK的VSMC中 ,粘着斑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 ,粘着斑数量明显减少 .结果提示 ,整合素 β3 FAK是介导VSMC迁移的重要信号途径 ,外源性FRNK通过下调 β3 表达、抑制FAK磷酸化和减少粘着斑蛋白磷酸化及粘着斑形成等机制 ,减弱OPN刺激信号的跨膜转导及沿胞内途径传递 ,发挥抑制OPN促VSMC迁移的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粘着斑激酶 粘着斑相关非激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迁移
下载PDF
粘着斑激酶及磷酸化粘着斑激酶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高尚 董频 +1 位作者 李大伟 沈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32-234,231,共4页
目的探讨FAK及FAKpY397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分析32例鼻咽癌及10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FAK及FAKpY397的表达。结果 FAK在鼻咽癌中有表达,主要见于肿瘤实质细胞胞浆及肿瘤间质,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与病理分化程度无... 目的探讨FAK及FAKpY397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分析32例鼻咽癌及10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FAK及FAKpY397的表达。结果 FAK在鼻咽癌中有表达,主要见于肿瘤实质细胞胞浆及肿瘤间质,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与病理分化程度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FAKpY397高表达于鼻咽癌肿瘤实质细胞胞膜,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病理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鼻咽癌中存在着FAK及FAKpY397的高表达,提示两者可能在鼻咽癌的侵袭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粘着斑激酶 磷酸化粘着斑激酶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尾加压素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粘着斑激酶的含量和活力 被引量:14
4
作者 彭旭 尹航 +3 位作者 汪丽蕙 柴三葆 苏加林 唐朝枢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5-458,共4页
在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上 ,采用蛋白印迹杂交免疫沉淀的方法 ,研究尾加压素Ⅱ (UⅡ )与粘着斑激酶 (FAK)介导的信号传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UⅡ在 10 -8、10 -7和 10 -6mol/L的浓度时 ,可分别使FAK活力增加 2 2、3 0 4和 0 73... 在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上 ,采用蛋白印迹杂交免疫沉淀的方法 ,研究尾加压素Ⅱ (UⅡ )与粘着斑激酶 (FAK)介导的信号传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UⅡ在 10 -8、10 -7和 10 -6mol/L的浓度时 ,可分别使FAK活力增加 2 2、3 0 4和 0 73倍 ;加入UⅡ (10 -7mol/L) 5min后 ,FAK活力增加 95 % ,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刺激 10min后 ,FAK活力升高 3 7倍 ,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至 30min时活力显著升高 ,较对照组增加 4 8倍 (P <0 0 1)。UⅡ刺激平滑肌细胞 30min内 ,FAK的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 ;在UⅡ作用 2h后 ,FAK的含量增加 36 % ,至 4h达高峰 ,与对照组相比增加 5 3% ,6h后降低 ;细胞松弛素B不能抑制UⅡ对FAK的激活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的抑制剂PD980 5 9(5 0 μmol/L)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抑制剂W7(5 0 μmol/L) ,对FAK的激活无影响 (P >0 0 5 ) ;蛋白激酶C的阻断剂H7(5 0 μmol/L) ,可与UⅡ发生协同作用 ,使FAK活力较单纯UⅡ组增加 1 98倍。因此 ,UⅡ与FAK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且这种关系不依赖于细胞骨架的完整性 ,与蛋白激酶C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着斑激酶 尾加压素 信号转导 血管平滑肌 活力
下载PDF
黄芪、当归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粘着斑激酶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杨长春 温进坤 韩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粘着斑激酶(FAK)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黄芪、当归对FAK表达的影响;应用 Greiss试剂检测 VSMC培养液中NO_2^-含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粘着斑激酶(FAK)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黄芪、当归对FAK表达的影响;应用 Greiss试剂检测 VSMC培养液中NO_2^-含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和caspase-3表达活性。结果:黄芪、当归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所诱导的FAK表达,增加细胞培养液中的NO_2^-含量,诱导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促进体外培养的VSMC凋亡。结论:黄芪、当归诱导VSMC凋亡与其促进NO合成、抑制FAK表达、诱导促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及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粘着斑激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 FAK 细胞凋亡 中药
下载PDF
粘着斑激酶活化对平滑肌细胞粘附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尹航 汪丽蕙 +3 位作者 彭旭 霍勇 夏春芳 唐朝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 :研究粘着斑激酶磷酸化在细胞外基质成份诱导平滑肌细胞粘附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纤粘连蛋白 (FN)诱导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粘附迁移 ,以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lt方法检测粘着斑激酶 (FAK)及其磷酸化的表达量。将FAK反义寡核苷酸 ... 目的 :研究粘着斑激酶磷酸化在细胞外基质成份诱导平滑肌细胞粘附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纤粘连蛋白 (FN)诱导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粘附迁移 ,以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lt方法检测粘着斑激酶 (FAK)及其磷酸化的表达量。将FAK反义寡核苷酸 (ODNs)经脂质体转染细胞 ,观察对FAK磷酸化、细胞粘附铺展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FN在显著诱导平滑肌细胞粘附和迁移时 ,FAK也呈明显表达 ,2 0mg/LFN可使其磷酸化处于较高表达量。脂质体可有效地介导ODNs转染 ,转染效率为 (86 7± 4 5 ) % ,FAK磷酸化表达量明显减少 ,5 - 6 0mg/L不同浓度FN组 ,细胞铺展率减少 17 89% - 2 7 6 7% ,10、2 0、4 0和 6 0mg/LFN组迁移细胞数也分别显著少 2 3 2 6 %、2 1 6 3%、19 31%、17 88% (P <0 0 5 )。结论 :活化的FAK是细胞外基质诱导SMCs粘附和迁移的重要信号分子 ,由其介导的信号转导促进了这一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着斑激酶 细胞粘附 纤粘连蛋白 平滑肌细胞 细胞迁移 血管成形术 血管再狭窄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促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β_3整合素和粘着斑激酶表达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智敏 韩梅 温进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 (ECM)蛋白促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迁移与 β3整合素及粘着斑激酶 (FAK)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细胞迁移实验观察骨桥蛋白 (OPN)和纤连蛋白 (FN)对VSMC迁移活性的影响 ,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探讨 β3整合素...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 (ECM)蛋白促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迁移与 β3整合素及粘着斑激酶 (FAK)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细胞迁移实验观察骨桥蛋白 (OPN)和纤连蛋白 (FN)对VSMC迁移活性的影响 ,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探讨 β3整合素、FAK和转录因子Gax表达与细胞迁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VSMC经 1 0、2 0mg/LOPN和 2 0mg/LFN处理后 ,迁移活性分别达对照组的 1 36、1 57和 1 2 6倍 (P <0 0 5)。用相同浓度 (2 0mg/L)OPN和FN刺激细胞 ,随着作用时间延长 ,VSMC迁移距离逐渐增加。Western印迹和RT -PCR结果证实 ,两种基质蛋白促进VSMC迁移与诱导 β3整合素和FAK基因表达及抑制转录因子Gax表达有关。结论 :β3整合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蛋白 血管平滑肌 结合素类 局部粘着 Β3整合素 粘着斑激酶
下载PDF
肝癌缺失基因1和磷酸化粘着斑激酶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冯云 周会行 +4 位作者 李军红 李振宇 程为刚 靳梦琳 贺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48-1451,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缺失基因1(DLC1)和磷酸化粘着斑激酶(FA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加深对乳腺癌癌变和转移分子机制的理解。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1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纤维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DLC1和磷酸... 目的研究肝癌缺失基因1(DLC1)和磷酸化粘着斑激酶(FA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加深对乳腺癌癌变和转移分子机制的理解。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1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纤维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DLC1和磷酸化FAK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二者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DLC1在乳腺癌、良性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4.43%,80.00%和76.67%(P<0.001),磷酸化FAK在3组中的表达率为77.05%,33.33%和26.67%(P<0.001)。并且DLC1和磷酸化FAK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Kappa值=-0.4591);DLC1和FAK均与乳腺癌的发生、分期、PR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而与乳腺癌的年龄、家族史、分型、雌激素(ER)和CerbB-2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DLC1低或无表达和磷酸化FAK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DLC1和磷酸化FAK的表达与孕激素受体表达有关,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早诊和预后判断的候选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抑癌基因 肝癌缺失基因1 磷酸化粘着斑激酶 免疫组化
下载PDF
TGFβ_1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整合素β_3及粘着斑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傅华 刘小菁 +2 位作者 杨丽 强鸥 黄明慧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1 ( TGFβ1 )对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整合素 β3 表达及粘着斑激酶 ( 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 - EL ISA和免疫沉淀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活性测定法。结果  1ng/ m l、5 ng/...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1 ( TGFβ1 )对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整合素 β3 表达及粘着斑激酶 ( 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 - EL ISA和免疫沉淀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活性测定法。结果  1ng/ m l、5 ng/ ml及 10 ng/ ml浓度的 TGFβ1 分别作用于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 ( ECV30 4) 6、2 4和 48小时后 ,其细胞表面整合素 β3 蛋白的表达均增加 ( P<0 .0 5 ) ,且呈剂量依赖性。 5 ng/ m l和 10 ng/ m l的 TGFβ1 作用于培养的 ECV30 46小时和 2 4小时后 ,细胞中 FAK活性明显增高 ( P<0 .0 5 )。结论  TGFβ1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整合素 β3 的表达和 FAK活性增高 ,可能是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粘附功能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整合素Β3 粘着斑激酶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丹参单体通过下调粘着斑激酶诱导H_2O_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凋亡 被引量:12
10
作者 姜慧卿 张晓岚 刘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研究丹参单体IH764 - 3对H2 O2 刺激的肝星状细胞 (HSCs)凋亡的诱导作用以及此过程中粘着斑激酶 (FAK)的变化。方法 :通过直接细胞计数法测定HSCs增殖 ;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并应用膜联蛋白 (Annex... 目的 :研究丹参单体IH764 - 3对H2 O2 刺激的肝星状细胞 (HSCs)凋亡的诱导作用以及此过程中粘着斑激酶 (FAK)的变化。方法 :通过直接细胞计数法测定HSCs增殖 ;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并应用膜联蛋白 (Annexin -V) /碘化丙啶 (PI)联合标记法检测HSCs的凋亡率 ;运用RT -PCR方法观察FAKmRNA表达。结果 :H2 O2 具有刺激HSCs增殖的作用 ;丹参单体IH764 - 3能够诱导H2 O2 刺激的HSCs凋亡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1 0mg/L、2 0mg/L、30mg/L及 40mg/LIH764 - 3干预 48h后各组凋亡率分别为 6 35 %、9 2 8%、1 5 1 0 %、1 9 69% ,而H2 O2 组为 2 30 % ;30mg/LIH764 - 3干预HSCs不同时间 (1 2h、2 4h、48h)的凋亡率分别是6 73 %、1 0 34 %、1 5 1 0 % ,呈时间依赖关系 ;RT -PCR分析表明FAK基因表达强度在加入IH764 - 3后 2h即明显下调 ,1 0mg/L ,2 0mg/L ,30mg/L及 40mg/L组分别比H2 O2 组低了 68 71 %、71 0 0 %、86 72 %、95 1 6 %。结论 :丹参单体IH764 - 3可以诱导H2 O2 刺激的HSCs凋亡 ,下调FAKmRNA表达是其诱导HSCs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单体 肝星状细胞 细胞凋亡 粘着斑激酶 过氧化氢
下载PDF
整合素β_3-粘着斑激酶信号途径的活化参与大鼠血管新生内膜的形成 被引量:5
11
作者 温进坤 韩梅 +2 位作者 程云会 杨长春 刘智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22-1925,共4页
目的:观察整合素β3-粘着斑激酶(FAK)等信号分子表达和活化与血管新生内膜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球囊剥脱法制备血管狭窄模型;用W 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桥蛋白(OPN)、整合素β3和FAK等信号分子的蛋白水平及活化程度。结果:... 目的:观察整合素β3-粘着斑激酶(FAK)等信号分子表达和活化与血管新生内膜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球囊剥脱法制备血管狭窄模型;用W 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桥蛋白(OPN)、整合素β3和FAK等信号分子的蛋白水平及活化程度。结果:血管内皮剥脱后,OPN、整合素β3和FAK蛋白水平均在血管内皮剥脱后3 d明显增加;术后7 d时达高峰,其中升高的FAK以磷酸化形式为主;14-21 d时,有所回降,但仍高于正常。其表达峰值均出现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内膜快速迁移和增殖期,而且伴有细胞外基质降解加快。结论:细胞迁移是一个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整合素β3-FAK信号途径在维系该过程的协调统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膜 细胞外基质 结合素类 粘着斑激酶
下载PDF
整合素α5β1介导的粘着斑激酶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牛志云 成志勇 +3 位作者 刘英杰 索晓惠 张学军 潘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8-732,共5页
【目的】分析整合素α5β1介导的粘着斑激酶(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染色法(MTT)检测抗整合素α5β1单抗(Anti-α5β1)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 【目的】分析整合素α5β1介导的粘着斑激酶(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染色法(MTT)检测抗整合素α5β1单抗(Anti-α5β1)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反转录PCR(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AK和ER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Anti-α5β1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下调细胞内总FAK及ERK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抑制其磷酸化水平。【结论】整合素α5β1介导的FAK-ras-ER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K562细胞的增殖调控,阻断此通路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 K562细胞 粘着斑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下载PDF
粘着斑激酶基因表达与结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险峰 于皆平 +2 位作者 于红刚 刘竹军 罗和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研究粘着斑激酶 (focaladhesionkinase ,FAK)的mRNA在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FAK参与结肠癌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半定量RT -PCR法检测 30例新鲜结肠癌及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FAK的表达水平。结果 ... 目的 研究粘着斑激酶 (focaladhesionkinase ,FAK)的mRNA在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FAK参与结肠癌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半定量RT -PCR法检测 30例新鲜结肠癌及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FAK的表达水平。结果  30例结肠癌组织FAK阳性表达率为 86 7% ,其表达平均值为 0 794±0 2 5 0 ,对应癌旁组织FAK阳性表达率为 33 3% ,其表达平均值为 0 12 1± 0 115 ,FAK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癌旁组 (P =0 0 0 0 )。结论 FAK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 ,提示FAK在结肠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K 结肠癌组织 表达水平 粘着斑激酶 阳性表达率 癌旁正常组织 发病 酶基因 RNA 平均值
下载PDF
口腔鳞癌粘着斑激酶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宏兵 田卫东 +1 位作者 李声伟 刘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 (FAK)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FAK在口腔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分布特点 ,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0例口腔...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 (FAK)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FAK在口腔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分布特点 ,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0例口腔癌原发灶均有FAK表达 ,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中央区 (P <0 .0 1) ,呈条带状分布 ;FAK在转移灶中的表达强度与原发灶前沿区细胞一致 ;口腔癌前沿区细胞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中央区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FAK在口腔癌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生长前沿区细胞 ,参与癌细胞的侵袭性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鳞癌 粘着斑激酶 表达 颈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粘着斑激酶在早产大鼠高氧肺损伤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华 常立文 +1 位作者 李文斌 陈红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与高氧肺损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剖宫术取出孕21 d大鼠作为早产鼠,分别置早产鼠于85%高氧环境下3、7和14 d,各组均以空气组早产鼠为对照,留取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对高氧组和...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与高氧肺损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剖宫术取出孕21 d大鼠作为早产鼠,分别置早产鼠于85%高氧环境下3、7和14 d,各组均以空气组早产鼠为对照,留取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对高氧组和空气组肺组织FAK多肽表达进行定位、定量检测,采用RT-PCR方法对FAK mRNA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FAK mRNA和蛋白在空气组早产大鼠肺组织均有较高水平表达,高氧暴露3、7和14 d后,FA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高氧14 d最明显。结论高氧抑制FAK表达是导致正常肺泡化过程受阻以及不成熟肺组织损伤后异常修复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毛细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着斑激酶 细胞外基质 高浓度氧 早产 肺损伤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大鼠血管损伤性重塑过程中粘着斑激酶表达和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程芳洲 鲍翠玉 +1 位作者 彭绩 柯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00-502,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血管损伤性重塑及其过程中粘着斑激酶表达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再狭窄模型,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替米沙坦组,每组12只。30天后取损伤部位血管段进行形态...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血管损伤性重塑及其过程中粘着斑激酶表达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再狭窄模型,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替米沙坦组,每组12只。30天后取损伤部位血管段进行形态学观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粘着斑激酶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测定粘着斑激酶蛋白总量和磷酸化蛋白含量。结果术后30天,模型组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粘着斑激酶mRNA水平明显增高,蛋白含量及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增加,而替米沙坦组血管内膜增生程度明显减轻,粘着斑激酶mRNA表达活性明显降低,粘着斑激酶蛋白含量及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替米沙坦可明显减轻大鼠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程度,抑制血管损伤后粘着斑激酶表达与活化。替米沙坦的抗血管损伤性重塑作用可能与抑制粘着斑激酶表达与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替米沙坦 血管重塑 粘着斑激酶 内皮剥脱术
下载PDF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过表达对人肝癌细胞粘着斑复合物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丽影 雷群英 +3 位作者 戴振宇 陈伉俪 陈惠黎 查锡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0-244,共5页
为了探讨过表达N 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 (GnT Ⅴ )后 772 1细胞侵袭、迁移等行为改变的机制 ,检测了GnT Ⅴ 772 1及pcDNA3 772 1两组细胞中与恶性表型密切相关的粘着斑激酶 (focalad hesionkinase ,FAK)、PTEN蛋白、蛋白激酶B(PKB... 为了探讨过表达N 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 (GnT Ⅴ )后 772 1细胞侵袭、迁移等行为改变的机制 ,检测了GnT Ⅴ 772 1及pcDNA3 772 1两组细胞中与恶性表型密切相关的粘着斑激酶 (focalad hesionkinase ,FAK)、PTEN蛋白、蛋白激酶B(PKB)等重要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 ,同时测定了 2组细胞非贴壁依赖生长的能力 .利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FAK、PTEN、PKB的表达或磷酸化水平 .利用poly hema使细胞非贴壁生长 ,2组细胞悬浮无血清培养 2 0h ,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细胞的失巢凋亡 (anoikis) .研究发现 ,转染GnT Ⅴ后的肝癌细胞的FAK表达无明显变化 ,FAK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增高 70 %;而PTEN的表达下降了 4 9%;PKB的磷酸化增加 2 0 0 %;pcDNA3 772 1细胞已有明显凋亡 ,而转染GnT Ⅴ的 772 1细胞未发生凋亡 .结果提示 ,转染GnT Ⅴ后的肝癌细胞迁移力增强 ,可能与其FAK的磷酸化程度升高 ,激酶活力增强有关 ;而能逃逸失巢凋亡是因为PTEN的表达下降 ,PTEN蛋白的磷酸酶活性降低 ,细胞Akt PKB磷酸化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 过表达 人肝癌细胞 粘着斑复合物 介导 信号转导作用
下载PDF
E-cadherin与粘着斑激酶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刚成 高阳 +2 位作者 孔烨 闫慧颖 韩广森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926-928,共3页
目的:探讨Ecadherin、粘着斑激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肝细胞癌、13例正常肝细胞中Ecadherin、粘着斑激酶的表达。结果:1)Ecadherin在正常肝细胞、癌旁组织及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 目的:探讨Ecadherin、粘着斑激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肝细胞癌、13例正常肝细胞中Ecadherin、粘着斑激酶的表达。结果:1)Ecadherin在正常肝细胞、癌旁组织及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2%(10/13)、25.00%(24/32)、23.80%(10/42)。肝癌组织与前二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0)。2)粘着斑激酶在正常肝细胞及癌旁组织中多数呈阴性表达,在肝癌细胞粘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为71.42%(30/42),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3)高侵袭转移组与低侵袭转移组间,Ecadherin阳性率分别为27.27%(6/22)和60.00%(12/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粘着斑激酶阳性率分别为59.09%(13/22)和25.00%(5/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Ecadherin在肝癌细胞表达缺失、粘着斑激酶在肝癌细胞高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钙黏附素 粘着斑激酶 肝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粘着斑激酶在bFGF引起细胞迁移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光波 张国平 +1 位作者 金惠铭 钱睿哲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9-514,共6页
本文旨在观察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引起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迁移时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动态变化及FAK与细胞迁移的关系。建立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划痕损伤模型... 本文旨在观察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引起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迁移时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动态变化及FAK与细胞迁移的关系。建立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划痕损伤模型,观察经不同剂量(0、5、10、15 ng/ml)bFGF作用12-24 h内细胞迁移距离(电脑图像测定)和FAK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活性(免疫沉淀加Western blot)和mRNA(RT-PCR)的动态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染色研究整合素α3表达。结果发现,低浓度(5 ng/ml)bFGF促进细胞迁移,FAK蛋白含量增加42.07±2.02%、活性增加71.37±1.85%,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并与迁移距离呈正相关(P<0.05)。高浓度(15 ng/ml)bFGF抑制细胞迁移,FAK的变化相反。FAK mRNA的变化比蛋白变化早出现6 h。与对照细比,各实验组整合素α3表达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不同剂量bFGF对ECV-304细胞迁移的双相调节作用与FAK含量、活性与mRNA表达呈正相关,FAK在bFGF引起的细胞迁移的信号转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粘着斑激酶(FAK)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整合素Α3
下载PDF
粘着斑激酶在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阳 沈楠 +5 位作者 刘文辉 赖怡 李良 康敏 付强 刘肖珩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采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s,FAK)抑制剂抑制FAK在Y397位点的酪氨酸磷酸化,测定不同浓度的FAK抑制剂的对内皮细胞黏附、迁移及下游信号Rac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粘着斑激酶在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内皮损... 目的采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s,FAK)抑制剂抑制FAK在Y397位点的酪氨酸磷酸化,测定不同浓度的FAK抑制剂的对内皮细胞黏附、迁移及下游信号Rac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粘着斑激酶在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内皮损伤模型(划痕法)测定FAK抑制剂在24、8、、24 h各时间点对EA.hy 926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光测定不同浓度的0~250 nmol/mL的FAK抑制剂的加入对Rac1蛋白分布和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FAK抑制剂浓度的增加,细胞迁移距离减少,Rac1蛋白表达逐渐减弱。结论抑制FAK的磷酸化将抑制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迁移的生物学行为,下游Rac1蛋白表达降低。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与FAK-Rho GTPases信号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着斑激酶 内皮细胞 蛋白表达 细胞黏附 细胞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