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粘结固定桥临床应用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普 张荣寿 +1 位作者 王国霞 洪瑞娥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19-21,共3页
目的 观察一种用于牙列缺损永久修复的新型粘结固定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有单个或多个牙缺失的病人 ,进行固定桥基牙的牙周和特定的牙体预备。然后制作固定桥并试戴 ,用 4 -META/MMA -TBB树脂粘结剂粘结固定桥。结果  2 67例 (30 ... 目的 观察一种用于牙列缺损永久修复的新型粘结固定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有单个或多个牙缺失的病人 ,进行固定桥基牙的牙周和特定的牙体预备。然后制作固定桥并试戴 ,用 4 -META/MMA -TBB树脂粘结剂粘结固定桥。结果  2 67例 (30 4个 )固定桥病人经二年以上随访 ,发现 1 92个前牙桥中只有 1个 ,1 1 2个后牙桥中只有 2个脱落 ,其余固定桥稳定、功能良好。结论 采用树脂粘接技术 ,结合基牙的机械预备 ,能较好地克服3/ 4冠桥、桩冠桥和嵌体桥的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粘结固定 临床应用 牙列缺损 粘结固定 树脂粘结 修复 治疗
下载PDF
粘结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彭蓓 储雯 +4 位作者 张婉丽 杨杨 张晓渝 王祥云 黄大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C型粘结固定桥修复下颌单个后牙缺失伴桥基牙倾斜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门诊下颌单个后牙缺失并伴远端基牙向近中或舌侧倾斜的32例患者,采用改良C型粘结桥修复,修复体粘结后即刻、半年、1 a和2 a观察,对修复体边缘... 目的观察改良C型粘结固定桥修复下颌单个后牙缺失伴桥基牙倾斜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门诊下颌单个后牙缺失并伴远端基牙向近中或舌侧倾斜的32例患者,采用改良C型粘结桥修复,修复体粘结后即刻、半年、1 a和2 a观察,对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基牙菌斑指数、X线片检查和患者主观感受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修复后半年内复查,未有一例失败,基牙菌斑指数与对照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2 a定期复查有4例舌侧属翼板松脱,但患者自觉咀嚼功能良好,X线片显示基牙牙周膜间隙无异常,基牙菌斑指数与对照牙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C型粘结固定桥修复下颌单个后牙缺失,短期临床修复效果较好,树脂粘接技术也能满足临床修复的要求,但修复后牙周的维护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牙 非游离缺失 基牙移位 粘结固定 牙粘接技术
下载PDF
微型固位钉式无冠粘结固定义齿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婷 洪伟 张庆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5-669,共5页
目的 :评价微型固位钉和金属翼板辅助固位的树脂粘结固定义齿修复单个中间缺失的前牙或前磨牙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1例单个上颌前牙或前磨牙中间缺失患者进行无冠粘结固定义齿 (crownlessbridgeworks ,CBW )系统修复 ,在修复后即刻、1... 目的 :评价微型固位钉和金属翼板辅助固位的树脂粘结固定义齿修复单个中间缺失的前牙或前磨牙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1例单个上颌前牙或前磨牙中间缺失患者进行无冠粘结固定义齿 (crownlessbridgeworks ,CBW )系统修复 ,在修复后即刻、1个月及 2年后对修复体的固位、边缘密合性、美观、口腔卫生状况、牙体牙周健康等项目进行评价。同时 ,对 2 0例单个中间牙缺失患者采用传统的 3单位全冠固位固定义齿方法修复并给以同期评价。 2组患者各评价项目的满意率之间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年后 ,2组固定桥修复均无脱落。所有临床评价项目均为满意或可接受 ,无继发龋发生。 2组之间各项目的Fisher精确校正或连续校正卡方检验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BW树脂粘结固定修复法具有磨除牙体组织少、无需麻醉、对牙体牙周组织影响小、易于掌握等优点。在本研究所观察的时间限度内 ,可作为传统固定修复的替代方法来修复中间缺失的单个前牙或前磨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固位固定义齿 固定局部义齿 机械固位 无冠粘结固定义齿
下载PDF
弹性粘结固定技术治疗外伤松动牙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然 陈光 孙靖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强纤维带加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在外伤性松动牙复位的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80例(92颗患牙)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48颗),对照组40例(44颗)。实验组使用超强纤维带加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固定患牙,对照组使用牙弓夹板固定... 目的:探讨超强纤维带加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在外伤性松动牙复位的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80例(92颗患牙)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48颗),对照组40例(44颗)。实验组使用超强纤维带加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固定患牙,对照组使用牙弓夹板固定法固定患牙。结果:复位固定2~4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牙均无松动脱落,但牙周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牙周指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超强纤维带加流动树脂粘结固定的患牙,牙周指数变化少,患者异物感小;弹性固定使得牙齿有功能性动度,有利于牙周膜愈合,更符合口腔生理,固定时间更短,又能尽快恢复美观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纤维带 流动树脂 弹性粘结固定技术 牙周指数
下载PDF
螺纹桩-粘结固定纵折牙修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洋 王奕 +1 位作者 费涛 刘工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螺纹桩 粘结固定 牙纵折 牙龈损伤
下载PDF
弹性粘结固定技术治疗外伤松动牙的疗效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7期67-68,共2页
目的分析弹性粘结固定技术治疗外伤松动牙的效果。方法选取外伤松动牙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牙弓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强纤维带加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牙周指标如菌... 目的分析弹性粘结固定技术治疗外伤松动牙的效果。方法选取外伤松动牙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牙弓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强纤维带加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牙周指标如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6个月后治疗效果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经强纤维带加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固定技术对外伤松动牙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粘结固定技术 外伤松动牙 牙龈指数
下载PDF
超级粘结剂用于变异粘结固定桥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廖烈卡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570-571,共2页
关键词 牙缺失 变异粘结固定 超级粘结
下载PDF
传统型与微型固位体粘结固定义齿的粘结耐久性实验研究
8
作者 姜婷 林宝山 孔宁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3-786,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型和新型微型固位体粘结固定义齿的抗疲劳破坏能力。方法:将人前磨牙和磨牙各20颗间隔10mm配对包埋于树脂中建立单个磨牙缺失模型。随机等分为2组,分别进行传统的邻面轴沟、支托牙体预备和邻面备洞粘结预成微型固位体。... 目的:比较传统型和新型微型固位体粘结固定义齿的抗疲劳破坏能力。方法:将人前磨牙和磨牙各20颗间隔10mm配对包埋于树脂中建立单个磨牙缺失模型。随机等分为2组,分别进行传统的邻面轴沟、支托牙体预备和邻面备洞粘结预成微型固位体。制作Ni-Cr合金固定义齿,用树脂粘结剂PanaviaF粘结于模型上,经冷热循环机械载荷(TCML)咀嚼模拟疲劳实验后,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粘结面破坏、微渗漏情况并作非参数Mann-Whitney统计学检验。结果:实验过程中传统邻面轴沟固位组有2个双端、1个单端固位体完全脱落;微型固位体固位组无固位体脱落。传统组微渗漏程度高于微型固位体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46)。破坏和裂纹多发生在粘结剂-金属界面。结论:微型固位体固位的粘结固定义齿的抗疲劳破坏能力优于传统的邻面轴沟固位型粘结固定义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模拟机 粘结固定局部义齿 疲劳破坏
下载PDF
夹板粘结固定法在儿童前牙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胜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86-187,共2页
目的 观察评价夹板粘接固定法在儿童前牙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 34例 79颗儿童外伤前牙 (恒牙 )采用夹板粘结固定法固位的效果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与评价。结果 本组病例夹板粘结固定儿童外伤前 (恒牙 ) 34例共 79颗外伤牙。治... 目的 观察评价夹板粘接固定法在儿童前牙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 34例 79颗儿童外伤前牙 (恒牙 )采用夹板粘结固定法固位的效果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与评价。结果 本组病例夹板粘结固定儿童外伤前 (恒牙 ) 34例共 79颗外伤牙。治疗结束后复查 ,患牙无松动 ,X光根尖片示患牙牙根根折面愈合完好。结论 ①夹板粘结固定法具有固位效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不易松动脱落、对口腔刺激性小、易于患者接受等优点 ;②特别适用于混合牙列时期的儿童前牙外伤病例 ;③进一步对如何使用该技术获得良好的固位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前牙外伤 夹板粘结固定 治疗
下载PDF
封闭介质对粘结固定型种植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谭荣 施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分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封闭介质 (磷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 )对粘结固定型种植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 :两种封闭介质对种植体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别 ,但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抗... 目的 :分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封闭介质 (磷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 )对粘结固定型种植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 :两种封闭介质对种植体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别 ,但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抗折性优于磷酸锌水门汀。结论 :由于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抗疲劳循环的性能优于磷酸锌水门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介质 粘结固定型种植义齿 应力分布 磷酸锌水门汀 玻璃离子水门汀
下载PDF
弹性粘结固定技术在儿童外伤松动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1
作者 郭磊 吴韫慧 高瑞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22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弹性粘结固定技术在儿童外伤松动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外伤松动牙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牙弓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实施超强纤维带加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 目的:观察弹性粘结固定技术在儿童外伤松动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外伤松动牙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牙弓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实施超强纤维带加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及患牙松动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3%(4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牙松动度改善情况、牙龈指数(GI)及牙菌斑指数(PLI)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粘结固定技术治疗儿童外伤松动牙的效果较牙弓夹板固定好,利于改善牙周指数,促进患牙咀嚼功能的恢复,提升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外伤松动牙 弹性粘结固定技术 松动度
下载PDF
外伤性松动脱位牙粘结固定19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传福 杜新 殷建宾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420-420,共1页
关键词 玻璃离子 治疗方法 外伤性松动脱位牙 粘结固定
下载PDF
前牙粘结固定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淑珍 祝红伟 王桂荣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82-182,184,共2页
目的 探讨前牙粘结固定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间接粘结修复法 ,将基牙预备成一定的机械固位形 ,利用德国进口网状加强片制作舌翼板 ,运用酸蚀 -粘结技术粘结修复。结果  96例中粘结修复成功 91例 ,成功率 94 .7%。结论 该类... 目的 探讨前牙粘结固定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间接粘结修复法 ,将基牙预备成一定的机械固位形 ,利用德国进口网状加强片制作舌翼板 ,运用酸蚀 -粘结技术粘结修复。结果  96例中粘结修复成功 91例 ,成功率 94 .7%。结论 该类固定桥固位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粘结固定 舌冀板 酸蚀—粘结
下载PDF
铸造支架复合树脂变异式粘结固定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世清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16期134-135,共2页
目的: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铸造支架复合树脂变异式粘结固定桥修复,随访观察疗效。方法:选择2006-2008年37例单个后牙缺失的患者,采取铸造支架复合树脂粘结变异式固定桥修复,随访3~5年。结果:临床成功率95%。结论:铸造支架复合树脂变异... 目的: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铸造支架复合树脂变异式粘结固定桥修复,随访观察疗效。方法:选择2006-2008年37例单个后牙缺失的患者,采取铸造支架复合树脂粘结变异式固定桥修复,随访3~5年。结果:临床成功率95%。结论:铸造支架复合树脂变异式粘结固定桥作为一种微创伤的固定修复方式,短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支架 复合树脂 变异式粘结固定
下载PDF
粘结固定聚苯板外保温系统施工工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桂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年第5期232-233,共2页
系统介绍了粘结固定聚苯板外保温系统施工工法,包括粘结固定聚苯板外保温系统的特点、适用范围、基本构造、工艺原理、设计要点、施工工艺、施工机具、劳力组织、安全措施、质量要求、技术经济效果及工程实例。
关键词 粘结固定聚苯板 外保温系统 施工 设计 建筑结构 外墙保温
下载PDF
粘结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何群榕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1期193-195,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下颌单个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 C 型固位体组、D型固位体组,每组38例,比较 C 型固位体、D 型...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下颌单个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 C 型固位体组、D型固位体组,每组38例,比较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近中基牙、远中基牙修复前后牙菌斑指数、各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远中基牙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牙菌斑指数明显高于本组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型固位体术后24个月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 C 型固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粘结固定桥 D 型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显著,牙周的维护在单个后牙缺失的修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 缺失 粘结固定
下载PDF
两种固位型粘结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蓓 储雯 +3 位作者 杨杨 张晓渝 王祥芸 黄大海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68-370,共3页
目的:观察C型和D型粘结固定桥修复下颌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并对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下颌单个后牙缺失并伴远端基牙向近中或舌侧倾斜的42例患者,分别采用C型和D型固位体粘结固定桥修复,两种固位型的修复体粘结后即刻、... 目的:观察C型和D型粘结固定桥修复下颌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并对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下颌单个后牙缺失并伴远端基牙向近中或舌侧倾斜的42例患者,分别采用C型和D型固位体粘结固定桥修复,两种固位型的修复体粘结后即刻、6、12和24个月随访观察,对修复体边缘适合性、X线片检查、患者主观感受和牙菌斑指数等进行评价。结果:牙菌斑指数:与修复前相比,两组病例近远中基牙在修复粘结后即刻、6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中基牙修复12、24个月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近中基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在修复后相同时间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0.5~2年复查:两组病例X线片显示基牙牙周膜间隙均无异常;C型修复组出现4例修复体松脱,1例不满意,2年总成功率为80.95%,D型修复组出现1例舌侧金属翼板松脱,2年总成功率为95.23%。结论:粘结固定桥D型临床疗效优于C型固定桥临床疗效,两种固位型粘结桥修复后牙周的维护都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牙 非游离缺失 基牙移位 固位型 粘结固定
原文传递
直接粘结式舌侧固定保持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振华 段银钟 +1 位作者 杜英 刘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395-396,共2页
目的:介绍直接粘结式舌侧固定保持器临床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效果。方法:使用3MUnitek公司生产的不锈钢麻花丝,按舌侧固定保持器操作的步骤,粘结于下颌前牙舌侧面。结果:30例矫治完成病例,平均保持9.6个月(最长1.2年,最短6个月),其中3例因... 目的:介绍直接粘结式舌侧固定保持器临床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效果。方法:使用3MUnitek公司生产的不锈钢麻花丝,按舌侧固定保持器操作的步骤,粘结于下颌前牙舌侧面。结果:30例矫治完成病例,平均保持9.6个月(最长1.2年,最短6个月),其中3例因保持器局部脱落而重新粘结,所有患者保持期间无一例出现下前牙的拥挤复发。结论:直接粘结式舌侧固定保持器是一种稳定、有效和美观的防止下切牙拥挤复发的保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粘结式舌侧固定保持器 临床应用 不锈钢麻花丝 口腔正畸学
下载PDF
氧化锆陶瓷悬臂树脂粘结固定义齿的远期疗效及对缺牙的影响
19
作者 钟洁 杨荣 孙梦雯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78-180,177,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锆陶瓷悬臂树脂粘结固定义齿(RBFDPs)的远期疗效及对缺牙的影响。方法选择牙缺失患者91例进行氧化锆陶瓷悬臂RBFDPs修复,按照患者牙缺失因素分为3组,并对修复后即刻、3个月、3年后、5年后的修复体的固位、边缘密合性、美观... 目的探讨氧化锆陶瓷悬臂树脂粘结固定义齿(RBFDPs)的远期疗效及对缺牙的影响。方法选择牙缺失患者91例进行氧化锆陶瓷悬臂RBFDPs修复,按照患者牙缺失因素分为3组,并对修复后即刻、3个月、3年后、5年后的修复体的固位、边缘密合性、美观、口腔卫生状况、牙体牙周健康等进行评价。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卡方或Fisher检验。结果三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共脱粘3例(3个修复体),修复体丢失2例(2个修复体);当脱粘视为失败时,5年后成功率为96.70%(88/91),其中先天性组成功率98.15%(53/54),创伤性组成功率为100%(12/12),其他组为92.00%(23/25);当修复体丢失视为失败,5年后成功率为97.80%(89/91),其中先天性组成功率98.15%(53/54),创伤性组成功率91.67%(11/12),其他组成功率为100%(25/25)。三组患者对修复即刻、3个月、3年后、5年后的修复体的固位满意、边缘密合性满意、美观满意、粘结卫生状况满意、牙周健康满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氧化锆陶瓷悬臂式RBFDPs技术对前牙缺失患者有高成功率,对牙缺失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陶瓷悬臂 树脂粘结固定义齿 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前牙脱位粘结式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伟 苗毅 乔立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3-373,共1页
关键词 前牙脱位 粘结固定 临床应用 治疗 适应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