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的数值模拟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
34
1
作者
张必龙
朱光
+4 位作者
JIANG Dazhi
胡召齐
向必伟
张力
陈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1-711,共11页
本文通过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对"侏罗山式"褶皱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层间粘聚力差异和上覆压力是控制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样式的主要因素,即层间的能干性差异和埋深的控制。当地层在埋深较浅时,层间能干性差异对褶皱样式起...
本文通过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对"侏罗山式"褶皱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层间粘聚力差异和上覆压力是控制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样式的主要因素,即层间的能干性差异和埋深的控制。当地层在埋深较浅时,层间能干性差异对褶皱样式起主控作用,能干性差异小时出现隔槽式褶皱,差异大时出现隔档式褶皱。随着埋深加大,压力逐渐起主要作用,这时仅出现隔槽式褶皱。川东东带褶皱地层总体上层间能干性差异小,因而盖层的深部与浅部皆出现隔槽式褶皱,与模拟结果一致。西带褶皱地层总体层间能干性差异大,因而浅部出现隔档式褶皱。而其深部的下古生界地层主要受上覆压力控制,根据模拟推测应为隔槽式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隔档式褶皱
隔槽式褶皱
粘聚力差异
上覆压
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的数值模拟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
34
1
作者
张必龙
朱光
JIANG Dazhi
胡召齐
向必伟
张力
陈印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1-711,共11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资助项目的成果
文摘
本文通过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对"侏罗山式"褶皱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层间粘聚力差异和上覆压力是控制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样式的主要因素,即层间的能干性差异和埋深的控制。当地层在埋深较浅时,层间能干性差异对褶皱样式起主控作用,能干性差异小时出现隔槽式褶皱,差异大时出现隔档式褶皱。随着埋深加大,压力逐渐起主要作用,这时仅出现隔槽式褶皱。川东东带褶皱地层总体上层间能干性差异小,因而盖层的深部与浅部皆出现隔槽式褶皱,与模拟结果一致。西带褶皱地层总体层间能干性差异大,因而浅部出现隔档式褶皱。而其深部的下古生界地层主要受上覆压力控制,根据模拟推测应为隔槽式褶皱。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隔档式褶皱
隔槽式褶皱
粘聚力差异
上覆压
力
Keywords
Numerical modeling
comb-like fold
trough-like fold
cohesion contrast
overlying pressur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的数值模拟及成因探讨
张必龙
朱光
JIANG Dazhi
胡召齐
向必伟
张力
陈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