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粘蛋白MUC1 568A/G SNP与辽宁地区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倩 孙丽萍 +3 位作者 宫月华 徐莹 董楠楠 袁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63-1168,共6页
为了探讨粘蛋白(MUC1)基因568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PCR-SSPs)检测来自辽宁地区人群138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31例对照个体MUC1568位点A/G多... 为了探讨粘蛋白(MUC1)基因568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PCR-SSPs)检测来自辽宁地区人群138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31例对照个体MUC1568位点A/G多态性,以ELISA法检测血清H.pyloriIgG抗体。结果显示:(1)对照人群MUC1基因568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3.3%、22.1%、4.6%;(2)胃癌组MUC1AA基因型携带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携带MUC1AA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1.92倍;(3)以MUC1AG+GG基因型并血清幽门螺杆菌(H.pylori)IgG抗体阴性的个体为对照,AG+GG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阳性个体、AA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阴性个体、AA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阳性个体胃癌患病风险增高,但3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UC1基因568位点A/G多态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MUC1A/G基因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未见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粘蛋白muc1 胃癌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粘蛋白MUC1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向松涛 周四维 +3 位作者 管维 胡志全 庄乾元 叶章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98-1000,共3页
目的研究上皮特异性肿瘤蛋白MUC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探讨尿液MUC1在膀胱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IRMA)检测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10例非膀胱泌尿系良性疾病... 目的研究上皮特异性肿瘤蛋白MUC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探讨尿液MUC1在膀胱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IRMA)检测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10例非膀胱泌尿系良性疾病及10例正常对照组尿液MUC1的表达水平,分析各组组间、不同分期和分级患者、初发与复发患者及术前与术后患者尿液MUC1的差异。结果膀胱肿瘤组患者尿液MUC1同各组尿液MUC1含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膀胱肿瘤组中,不同分级、分期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发和复发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前与术后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MUC1不能作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筛选指标,但可作为疗效评价、预后判断的指标。MUC1属肿瘤基因表型瘤标,组织学的高表达并不一定平行于血液和尿液,特异性肿瘤基因瘤标应该是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筛选指标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蛋白muc1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癌
下载PDF
粘蛋白MUC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安锦丹 王静芬 刘晓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82-184,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粘蛋白MUC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 (良性、交界性、恶性 )中的MUC1的表达。结果 ①粘蛋白MUC1在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肿瘤中... 目的 研究粘蛋白MUC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 (良性、交界性、恶性 )中的MUC1的表达。结果 ①粘蛋白MUC1在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依次为 4 0 %、90 %、84 % ,交界性与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肿瘤 (P =0 .0 0 0 1 )。②粘蛋白MUC1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与WHO病理分级、FIGO临床分期、大网转移相关 (P <0 .0 5 )。③ 5 0例恶性上皮性肿瘤生存分析中 ,只有FIGO临床分期和MUC1的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 粘蛋白MUC1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呈高表达 ,其表达强度与WHO病理分级、FIGO临床分期、大网转移相关 ,因此 ,MUC1的表达可作为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蛋白muc1 卵巢 上皮性肿瘤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肿瘤相关粘蛋白MUC1和抑癌基因p5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付艳伟 王作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2155-2159,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MUC1和p53在肝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UC1和p53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28例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硬化,8例肝血管瘤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和p53的表达。结果:M... 目的:通过测定MUC1和p53在肝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UC1和p53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28例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硬化,8例肝血管瘤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和p53的表达。结果:MUC1和p53基因均阳性表达于肝癌组织,它们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肝脏组织(P<0.01),MUC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其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型和组织学分化无相关性(P>0.05),但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与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之间MUC1表达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p53表达于细胞核,在Ⅰ、Ⅱ、Ⅲ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递增趋势。结论:p53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特点可以作为肝癌诊断、判断预后的指标,同时,MUC1作为一种靶抗原,为今后的肝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相关粘蛋白muc1 抑癌基因P53 肝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下载PDF
康莱特注射乳剂对MUC1粘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丽亚 张立新 +1 位作者 张立敏 李春海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0-382,共3页
关键词 康莱特 muc1蛋白 乳腺癌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血清MUC1粘蛋白IRMA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立新 李春海 +1 位作者 陆雅芬 孙丽亚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1-213,共3页
建立有效的MUC1粘蛋白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并初步用于乳腺肿瘤的诊断。利用纯化的MUC1及其多抗,建立MUC1双抗夹心IRMA法,对55例健康女性、11例乳腺良性肿瘤、27例乳腺癌及2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血... 建立有效的MUC1粘蛋白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并初步用于乳腺肿瘤的诊断。利用纯化的MUC1及其多抗,建立MUC1双抗夹心IRMA法,对55例健康女性、11例乳腺良性肿瘤、27例乳腺癌及2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血清MUC1的测定。结果:血清MUC1IRMA的灵敏度为074kU/L;健康女性、乳腺良性肿瘤、乳腺癌及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清MUC1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23±367、1780±1056、3004±2384和3184±2479kU/L;正常值上限为1354kU/L,假阳性率为182%;乳腺肿瘤患者血清MUC1水平较健康女性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血清MUC1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但两者的阳性率(7787%和7270%)差异无显著性(χ2=0154,P>005);乳腺癌与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清MUC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t=-022,P>005)。MUC1血清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成正相关,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蛋白 血清 放射免疫测定 乳腺肿瘤 诊断
下载PDF
MUC1粘蛋白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恕怀 邹天彪 +1 位作者 程慧 王静芬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检测MUC1粘蛋白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应用抗MUC1粘蛋白核心蛋白抗体 (DF3抗体 )检测 6 0例胃癌根治标本及对照组 2 0例胃正常黏膜组织标本MUC1粘蛋白表达。采用 χ2 检验及Kap... 目的 检测MUC1粘蛋白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应用抗MUC1粘蛋白核心蛋白抗体 (DF3抗体 )检测 6 0例胃癌根治标本及对照组 2 0例胃正常黏膜组织标本MUC1粘蛋白表达。采用 χ2 检验及Kaplan Meier生存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UC1粘蛋白阳性表达率 5 5 %(33 6 0 )。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MUC1粘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1.0 % (2 2 31) ,无淋巴结转移组MUC1粘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7.9% (11 2 9) ,组间差别显著 (P <0 .0 5 )。按PTNM分期 ,Ⅰ期胃癌的MUC1粘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0 % ,Ⅱ期表达率 6 8.8% ,Ⅲ期表达率 5 3.3% ,Ⅳ期表达率 78.6 % ,Ⅰ期与Ⅱ、Ⅲ、Ⅳ期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经Kaplan Meier法生存曲线统计表明 ,MUC1阳性表达组 5年生存状况较MUC1阴性组差 (Log Rank检验 ,P =0 .0 37)。结论 在进展期胃癌中MUC1粘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随着胃癌的进展MUC1表达呈上升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蛋白 进展期 胃癌 表达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结石性胆囊炎及胆囊腺瘤性息肉黏膜组织MUC1粘蛋白的检测
8
作者 郑伟 陈东风 +2 位作者 冷恩仁 马红军 杜宏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检测胆囊息肉、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时胆囊黏膜MUC1粘蛋白的(半)定量表达及规律.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称取液氮保存胆囊黏膜组织100-200mg加入组织裂解液1ml匀浆、离心、去上清、分装、测蛋白含量、电泳、电转移、杂交、化... 目的:检测胆囊息肉、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时胆囊黏膜MUC1粘蛋白的(半)定量表达及规律.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称取液氮保存胆囊黏膜组织100-200mg加入组织裂解液1ml匀浆、离心、去上清、分装、测蛋白含量、电泳、电转移、杂交、化学发光试剂检测.结果:ODu结果分别为34.29±6.06(对照组),142.11±38.49(胆红素结石组),39.72±11.46(胆固醇结石组),174.59±41.6(胆囊息肉组).结论:对照组胆囊、结石性胆囊及腺瘤性息肉胆囊有MUC1粘蛋白的表达,且表达量逐渐增高.正常胆囊-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MUC1粘蛋白的表达是上调表达;用Western-Blot可以较好地检测各种胆囊组织黏膜MUC1粘蛋白的对比含量和带形分布,不同疾病粘蛋白含量不同,带形分布不一样,相同疾病标本粘蛋白含量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腺瘤性息肉 黏膜组织 定量表达 muc1蛋白
下载PDF
MUC1粘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体的制备
9
作者 张立新 孙丽亚 李春海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3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经高速离心从正常人乳中获得人乳汁颗粒膜(HMFGM),产量约0.4g/L。经进一步破碎、脱脂及SepharoseCL-4B柱纯化,获得含MUC1粘蛋白的组分,并经SDS-PAGE、Western-blot及ELISA鉴定后,免疫家兔制备多抗。结果表明,进一步凝胶过滤获得MUC1粘蛋... 经高速离心从正常人乳中获得人乳汁颗粒膜(HMFGM),产量约0.4g/L。经进一步破碎、脱脂及SepharoseCL-4B柱纯化,获得含MUC1粘蛋白的组分,并经SDS-PAGE、Western-blot及ELISA鉴定后,免疫家兔制备多抗。结果表明,进一步凝胶过滤获得MUC1粘蛋白,行SDS-PAGE后经希夫试剂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呈单一条带,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5000。Western-blot及ELISA结果表明可与MUC1特异性抗体结合。制备获得的多抗经ELISA测定效价为1∶64000~1∶128000。表明建立了MUC1粘蛋白的纯化方法,获得的MUC1粘蛋白及其抗体可进一步用于MUC1检测及其功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蛋白 分离 纯化 抗体 I型膜糖蛋白 人乳汁颗粒膜
下载PDF
MUC1粘蛋白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琤 任秀宝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2年第4期175-177,共3页
MUC1粘蛋白存在于正常上皮细胞 ,在多种腺癌中异常表达 ,表现为质和量方面的异常 ,可以非MHC限制性和MHC限制性方式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 ,是肿瘤免疫学治疗的理想靶分子 ,可制成不同类型的肿瘤疫苗进行治疗性研究 ,其中部分已进入临床试... MUC1粘蛋白存在于正常上皮细胞 ,在多种腺癌中异常表达 ,表现为质和量方面的异常 ,可以非MHC限制性和MHC限制性方式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 ,是肿瘤免疫学治疗的理想靶分子 ,可制成不同类型的肿瘤疫苗进行治疗性研究 ,其中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蛋白 肿瘤 免疫治疗 研究
下载PDF
粘蛋白MUC_1与卵巢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莉莉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1年第4期152-154,共3页
MUC1粘蛋白是一种分布于人上皮细胞表面高度糖化、高分子量的糖蛋白 ,在卵巢肿瘤细胞其表达水平上调 ,糖基化发生改变 ,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粘附力、免疫识别、转移 ,与卵巢肿瘤的发生。
关键词 muc1蛋白 卵巢肿瘤 预后 结构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MUC1粘蛋白基因表达在诊断乳腺癌隐性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继梅 孙丽亚 +3 位作者 唐睿珠 王秦秦 张立新 李春海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4-16,共3页
采用特异、敏感的RT -PCR技术 ,检测来自 2 0例乳腺癌病人的 10 8个HE染色阴性的腋窝淋巴结MUC1mRNA的表达 ,结果MUC11mRNA在 10 8个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阳性检出率为 66% .提示 :这些淋巴结中存在肿瘤隐蔽淋巴结转移 ,这种转移可能是一... 采用特异、敏感的RT -PCR技术 ,检测来自 2 0例乳腺癌病人的 10 8个HE染色阴性的腋窝淋巴结MUC1mRNA的表达 ,结果MUC11mRNA在 10 8个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阳性检出率为 66% .提示 :这些淋巴结中存在肿瘤隐蔽淋巴结转移 ,这种转移可能是一个或数个肿瘤细胞的转移 ,以此来提高微转移诊断率 ,可指导术后治疗 ,延长患者生存期 .结果表明 :MUC11mRNA的RT -PCR分析法可用于乳癌淋巴结微转移诊断中 ,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muc1蛋白 乳腺癌 隐性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MUC1模拟表位肽治疗表达人MUC1 T739荷瘤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志刚 刘刚 +2 位作者 潘进勇 路浩军 张立新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397,402,共5页
目的观察MUC1的模拟表位肽对表达人MUC1 T739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稳定表达人MUC1 T739荷瘤小鼠,培养T739小鼠成熟树突状细胞,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用负载模拟表位肽成熟DC免疫表达人MUC1 T739荷瘤小鼠,第1组皮下注射等渗盐水,... 目的观察MUC1的模拟表位肽对表达人MUC1 T739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稳定表达人MUC1 T739荷瘤小鼠,培养T739小鼠成熟树突状细胞,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用负载模拟表位肽成熟DC免疫表达人MUC1 T739荷瘤小鼠,第1组皮下注射等渗盐水,第2组注射空DC,第3组注射负载1号肽的DC,第4组注射负载2号肽的DC,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体积,称瘤重,并观察小鼠存活期。结果两组DC+肽免疫的小鼠瘤体积减小明显,与1、2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平均瘤重1、2组与3、4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第1~4组荷瘤鼠的生存期分别为(34.6±3.507)d,(35.2±3.564)d,(58.4±5.595)d,(59±6.819)d,3、4两组荷瘤小鼠生存期较1、2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MUC1模拟表位肽能明显抑制表达人MUC1 T739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显著延长T739荷瘤小鼠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蛋白 模拟抗原表位 肿瘤疫苗 膀胱癌
下载PDF
MUC1基因疫苗和GM-CSF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时芳 师长宏 +4 位作者 姚青 李南林 王廷 王岭 张英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537-1540,共4页
目的:观察MUC1基因疫苗和GM-CSF共免疫对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和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将构建的MUC1基因疫苗pcDNA3.1-MUC1免疫雌性Balb/c小鼠,每3wk1次,共3次.MUC1基因加GM-CSF组于每次基因免疫后1,3,5d,皮下注射GM-... 目的:观察MUC1基因疫苗和GM-CSF共免疫对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和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将构建的MUC1基因疫苗pcDNA3.1-MUC1免疫雌性Balb/c小鼠,每3wk1次,共3次.MUC1基因加GM-CSF组于每次基因免疫后1,3,5d,皮下注射GM-CSF100μL.最后1次基因免疫后第3周接种表达MUC1的EMT6小鼠乳腺癌细胞.2wk后观察、记录肿瘤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比值.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MUC1特异性抗体的水平.4h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结果:淋巴细胞亚群:与pcDNA3.1对照组相比,MUC1基因疫苗预防组的CD8+T淋巴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淋巴细胞升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加GM-CSF佐剂预防组与单独MUC1疫苗预防组相比,CD4+T淋巴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T淋巴细胞升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小鼠血清MUC1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MUC1基因疫苗预防组抗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佐剂组与预防组相比,抗体水平升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效靶比时,MUC1基因疫苗加GM-CSF组与单独MUC1基因免疫组相比较,特异性CTL对EMT6靶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MUC1基因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GM-CSF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蛋白 基因疫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D4^+ CD8^+ 体液免疫
下载PDF
RT-PCR测定乳癌及腋窝淋巴结微量组织MUC1及GST-π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继梅 李春海 +4 位作者 王秦秦 唐睿珠 孙丽亚 郝萍 姜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 研究 MUC1及 GST-π m RNA在乳癌腋窝清扫淋巴结中表达与乳癌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及临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用 RT- PCR技术检测 2 0例乳腺癌病人的 1 0 8个 HE染色阴性淋巴结 MUC1及 GST-π m RNA的表达。结果  MUC1及 GST-π... 目的 研究 MUC1及 GST-π m RNA在乳癌腋窝清扫淋巴结中表达与乳癌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及临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用 RT- PCR技术检测 2 0例乳腺癌病人的 1 0 8个 HE染色阴性淋巴结 MUC1及 GST-π m RNA的表达。结果  MUC1及 GST-π m RNA在 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66%及 39% ,在乳癌组织、HE阳性淋巴结及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 1 0 0 % /88%、1 0 0 % /71 %及 1 0 0 % /0。结论 HE阴性淋巴结中出现 MUC1阳性表达表明存在肿瘤微转移灶 ,MUC1 m RNA检测可提高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率 ;GST- π在肿瘤启动和促进阶段可表达 ,是一种重要的乳腺癌生物学标志物 ;乳癌组织中耐药性普遍存在 ;MUC1及 GST- π m R-NA在腋淋巴结的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二者联合检测对乳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蛋白 人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 RT-PCR 乳腺肿瘤 乳癌 诊断
下载PDF
MUC1基因,CA15-3与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美和 熊汉鹏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166-169,共4页
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升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监测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肿瘤发生机制在分子水平上有了更新的认识。基因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MUC1基因在人类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 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升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监测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肿瘤发生机制在分子水平上有了更新的认识。基因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MUC1基因在人类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等关系密切。血清MUC1粘蛋白(亦MUC1基因的编码产物),又称CA15—3,其对肺癌辅助诊断,预后,临床监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基因 CA15-3 肺癌 临床研究 muc1蛋白 人类肿瘤 临床监测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免疫组化和PCR方法检测乳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继梅 唐睿珠 +4 位作者 陆桂君 付红梅 郝萍 王秦秦 李春海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通过不同方法检测腋窝淋巴结MUC 1基因表达 ,以提高微转移灶诊断率。方法 :收集 10 8个常规组织学检查阴性的腋窝淋巴结 ,分别用免疫组化及RT -PCR法测定MUC 1蛋白及MUC 1mRNA的表达。结果 :MUC 1mRNA阳性检出率为 6 6 % ,明... 目的 :探讨通过不同方法检测腋窝淋巴结MUC 1基因表达 ,以提高微转移灶诊断率。方法 :收集 10 8个常规组织学检查阴性的腋窝淋巴结 ,分别用免疫组化及RT -PCR法测定MUC 1蛋白及MUC 1mRNA的表达。结果 :MUC 1mRNA阳性检出率为 6 6 % ,明显高于蛋白表达检出率 2 1%。 (P <0 0 5 )。结论 :建立起MUC 1基因的RT -PCR分析法 ,进一步提高微转移灶诊断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蛋白 免疫组化 RT-PCR法 诊断 淋巴结微转移 乳腺癌 腋窝
下载PDF
短期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前列腺癌组织中MUC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志刚 刘淳 +3 位作者 刘刚 岳明 梁会泽 许永杰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短期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前后前列腺癌组织MUC1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21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经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后先行NHT 3~9个月,然后行前列... 目的探讨短期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前后前列腺癌组织MUC1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21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经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后先行NHT 3~9个月,然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NHT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抗雄激素药物的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取NHT前穿刺活检标本及NHT后的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大体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内MUC1表达水平;检测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 PSA)水平;前列腺癌组织分级采用Gleason评分系统;NHT后MUC1表达与血清t PSA水平及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s相关分析。结果 NHT治疗前癌组织中MUC1表达弱阳性,染色强度为(1.52±0.59);NHT治疗后MUC1表达增强,染色强度为(2.27±0.88),NHT后MUC1表达高于NHT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分别为(6.5±0.3)、(6.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T治疗前后血t PSA水平分别为(80.81±22.26)ng/ml、(4.11±1.7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HT治疗后前列腺癌组织中MUC1表达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无相关性(r=0.075,P〉0.05),与血清t PSA水平呈正相关(r=0.507,P〈0.05)。结论短期NHT可使前列腺癌细胞内MUC1表达上调,针对MUC1的辅助治疗有可能提高短期NHT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muc1蛋白 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