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CT中肺实质的自动分割及粘连肿瘤检测 被引量:3
1
作者 裴晓敏 郭红宇 戴建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9-682,共4页
为了实现胸部CT图像肺区的完全自动分割与辅助诊断,提出了一种自动肺实质分割算法,即引入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的二维直方图阈值分割算法结合3-D区域生长,通过分割背景及胸腔实现肺实质分割,并提出行扫描曲率分析法实现粘连肿瘤检测及左... 为了实现胸部CT图像肺区的完全自动分割与辅助诊断,提出了一种自动肺实质分割算法,即引入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的二维直方图阈值分割算法结合3-D区域生长,通过分割背景及胸腔实现肺实质分割,并提出行扫描曲率分析法实现粘连肿瘤检测及左右肺分离.该方法有效解决了肺实质分割中高密度特征易丢失、边缘肿瘤易遗漏等问题.通过多组胸部CT序列图像的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肺实质分割非常精确有效,与传统分割算法相比,在分割精度上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肺实质分割 量子粒子群优化 三维区域生长 行扫描曲率分析 粘连肿瘤 胸部CT
下载PDF
病理性肺部粘连肿瘤分割
2
作者 钟灵 张建州 张九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217-219,共3页
病理性肺部粘连肿瘤的分割是放射治疗靶区界定的关键。利用CT序列图像分割出完整肺区中的肿瘤边界信息,然后应用这些信息对其相邻CT图片中粘连肿瘤作进一步分割。使用重叠率和边界位置评价方法,对分割结果与放射科医生手工勾画的边界作... 病理性肺部粘连肿瘤的分割是放射治疗靶区界定的关键。利用CT序列图像分割出完整肺区中的肿瘤边界信息,然后应用这些信息对其相邻CT图片中粘连肿瘤作进一步分割。使用重叠率和边界位置评价方法,对分割结果与放射科医生手工勾画的边界作了比较。结果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肿瘤 病理性肺 圆形度
下载PDF
基于欧氏距离变换的肺部粘连肿瘤分割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江 张建州 喻忠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5516-5518,共3页
以肺部CT图像为研究对象,针对肺部粘连肿瘤图片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跟踪的二维欧氏距离变换算法。从目标区域的最外层边界开始,自外向内对目标区域进行边缘跟踪、腐蚀,直到肿瘤区粘连部分与肺部边界分离。算法能够计算精确的... 以肺部CT图像为研究对象,针对肺部粘连肿瘤图片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跟踪的二维欧氏距离变换算法。从目标区域的最外层边界开始,自外向内对目标区域进行边缘跟踪、腐蚀,直到肿瘤区粘连部分与肺部边界分离。算法能够计算精确的欧氏距离。通过实验分割出的肿瘤和放射科医生手工勾画的肿瘤轮廓对比,5幅病例图像重叠率达到了75%左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中晚期肺部粘连肿瘤的分割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肿瘤 欧氏距离变换 分割 腐蚀
下载PDF
基于形状分析的肺部疑似粘连肿瘤检测
4
作者 裴晓敏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3期383-384,共2页
肺部疑似粘连肿瘤的自动检测是肺区分割的关键步骤。提出一种利用肺区轮廓的形状特征及序列图像的相似性检测粘连肿瘤的方法。首先在CT序列中的每幅图像上定位肺区轮廓。然后分析轮廓形状,检测出包含肿瘤的CT图像。最后,用CT序列中与之... 肺部疑似粘连肿瘤的自动检测是肺区分割的关键步骤。提出一种利用肺区轮廓的形状特征及序列图像的相似性检测粘连肿瘤的方法。首先在CT序列中的每幅图像上定位肺区轮廓。然后分析轮廓形状,检测出包含肿瘤的CT图像。最后,用CT序列中与之相邻的正常图像轮廓来近似肿瘤侵占之前肺区轮廓。比较侵占前后的轮廓线形状差异检测出肿瘤区域,区域生长定位肿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实现肿瘤自动检测和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肿瘤 形状特征 序列图像 相似性
下载PDF
基于肋骨信息的CT图像肺区疑似粘连肿瘤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喻忠全 张建州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204,共3页
在计算机辅助CT图像肺部肿瘤诊断系统中,当肺区内部存在较大粘连肿瘤时,将导致分割出来的肺区存在较大的缺陷,因而在肺区内部就无法识别粘连肿瘤。利用肋骨轮廓与肺区轮廓形状相似的特性,先用三次立方样条曲线拟合出肋骨的内部轮廓,然... 在计算机辅助CT图像肺部肿瘤诊断系统中,当肺区内部存在较大粘连肿瘤时,将导致分割出来的肺区存在较大的缺陷,因而在肺区内部就无法识别粘连肿瘤。利用肋骨轮廓与肺区轮廓形状相似的特性,先用三次立方样条曲线拟合出肋骨的内部轮廓,然后根据肋骨轮廓图与肺区轮廓图找出可疑粘连肿瘤的种子点,最后将肋骨轮廓图与肺区图相结合进行区域生长找到疑似粘连肿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从CT图像中分割出疑似粘连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肺区 疑似粘连肿瘤 肋骨轮廓 样条拟合
下载PDF
胸部CT中肺实质的自动分割及粘连肿瘤检测效果
6
作者 夏茜 《医疗装备》 2017年第6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胸部CT中肺实质的自动分割及粘连肿瘤检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在医院行胸部CT患者40例的临床数据,通过二维区域生长反操作、连通区域判别等方法获取肺实质区域,之后进行肺实质边界修复。比较本研究算法和... 目的探讨胸部CT中肺实质的自动分割及粘连肿瘤检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在医院行胸部CT患者40例的临床数据,通过二维区域生长反操作、连通区域判别等方法获取肺实质区域,之后进行肺实质边界修复。比较本研究算法和曲率分析及滚球法的适用性、速度、分割精度及算法时间复杂度。结果曲率分析法和本研究算法均可成功修复受损的肺实质区域,获得完整的肺实质及粘连肿瘤图像,本研究算法速度及算法时间复杂度较滚球法及曲率分析法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分割精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可确保自动分割包含肿瘤的肺实质区域的实时性、准确性及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肺实质 自动分割 粘连肿瘤
下载PDF
意外胆囊癌组织层粘连蛋白受体的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宋政炜 倪全法 +2 位作者 蒋达峰 费建国 秦红波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组织层粘连蛋白受体(LN—R)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9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二步法)对胆囊癌组织进行LN—R的检测。结...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组织层粘连蛋白受体(LN—R)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9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二步法)对胆囊癌组织进行LN—R的检测。结果LN—R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5/49),LN—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592%(29/49)的患者术后发现肿瘤转移;LN—R阳性组及LN—R阴性组肿瘤转移率分别为686%(24/35)及357%(5/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意外胆囊癌组织LN—R的表达与否与肿瘤临床分期及转移率有关,LN—R的阳性表达提示转移可能性大,需严格把握再次根治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胆囊癌肿瘤转移层粘连蛋白受体
下载PDF
超声在诊断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浸润粘连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陈立文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16期2167-2168,共2页
本文对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患腹腔、盆腔肿瘤患者105例进行超声检查,旨在探讨超声在诊断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浸润粘连中应用价值。同时证实超声检查无可替代的特点为临床首选之一。
关键词 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浸润粘连 超声检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对兔心脏术后心包粘连炎性因子影响
9
作者 韩联合 冯国清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12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在兔心脏术后心包粘连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兔心脏术后心包粘连模型。用药各组分别给予:①术后心包腔灌注透明质酸钠(5mg/只),每日1次,...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在兔心脏术后心包粘连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兔心脏术后心包粘连模型。用药各组分别给予:①术后心包腔灌注透明质酸钠(5mg/只),每日1次,共7天;②;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术后6h、24h、3d、5d共4个时间点静脉取血,测定IL-1β、IL-6、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SHA组IL-1β、IL-6、TNF-α含量与Model组相比均在高峰期明显降低(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对兔心脏术后心包粘连的形成有干预作用;其干预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粘连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Integrin-linked kinase in gastric cancer cell attachment,invasion and tumor growth 被引量:7
10
作者 Gang Zhao Li-Li Guo +3 位作者 Jing-Yong Xu Hua Yang Mei-Xiong Huang Gang Xi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0期3487-3496,共10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egrin-linked kinase (ILK) on gastric cancer cell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ILK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was transfected into human gastric cancer BGC-823 cel...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egrin-linked kinase (ILK) on gastric cancer cell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ILK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was transfected into human gastric cancer BGC-823 cells and ILK expression was monitored by real-time quan- 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Cell attachment, proliferation, invasion, microfilament dynamics and the secre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were also measured. Gastric cancer cells treated with ILK siRNA were subcutaneously transplanted into nude mice and tumor growth was assessed. RESULTS: Both ILK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by ILK siRNA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Thi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cell attachment,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The knockdown of ILK also disturbed F-actin assembly and reduced VEGF secretion in conditioned medium by 40% (P 〈 0.05). Four weeks after injection of ILK siRNA-transfected gastric cancer cells into nude mice, tumor volume and weigh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umors induced by cells treated with non-silencing siRNA or by untreated cells (P 〈 0.05). CONCLUSION: Targeting ILK with siRNA suppresses the growth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both in v/tro and /n vivo. IL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astric cancer prog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Integrin-linked kinase Smallinterfering RNA Cell attachment Cell proliferation Cellinvasion Cell microfilament dynamic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Nude mi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