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8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脂兔主动脉粘附分子VCAM-1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荣良 张国元 +4 位作者 秦永文 吴宗贵 赵仙先 陈晓东 刘延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50-952,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脂对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胆固醇喂饲法建立兔高血脂模型,在喂饲后1,6周处死动物,应用组织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主动脉VCAM-1的表达,并与正常组对比。结果:喂饲胆固醇1... 目的:研究高血脂对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胆固醇喂饲法建立兔高血脂模型,在喂饲后1,6周处死动物,应用组织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主动脉VCAM-1的表达,并与正常组对比。结果:喂饲胆固醇1周后高血脂很快诱导主动脉内皮细胞表达VCAM-1,并在6周后动脉粥样硬化(AS)病灶内也有丰富表达。结论:高血脂促进动脉VCAM-1表达,是其促进AS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vcam-1
下载PDF
粘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文波 于昌松 +1 位作者 戴宗晴 袁房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3-14,17,共3页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ICAM - 1、VCAM - 1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探讨二者在正常肝组织、肝海绵状血管瘤和 36例不同侵袭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HCC侵袭性的关系。结...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ICAM - 1、VCAM - 1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探讨二者在正常肝组织、肝海绵状血管瘤和 36例不同侵袭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HCC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ICAM - 1和VCAM - 1在正常肝组织无表达 ,在 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中仅 1例VCAM - 1呈弱阳性表达 ;在 36例肝细胞癌中 ,ICAM - 1、VCAM - 1分别有 2 5例 (6 9.4% )和2 3例 (6 3 .9% )表达 ,且多数呈强阳性表达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 (33 .3%和 2 6 .7% )。高侵袭肝癌组 (2 1例 )中分别有 18例 (85 .7% )和 17例 (80 .9% )表达ICAM - 1和VCAM - 1,而非侵袭组仅分别有 7例(4 6 .7% )和 6例 (4 0 .0 % )表达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ICAM - 1、VCA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肿瘤侵袭性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障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ICAM-1、VCAM-1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俞亚琴 孙伟正 +1 位作者 孙风 罗梅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76-478,共3页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障患者(CAA)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补髓生血颗粒剂组和再障生血片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基质细胞(BMSC)血管间粘附分子(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障患者(CAA)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补髓生血颗粒剂组和再障生血片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基质细胞(BMSC)血管间粘附分子(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抗原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粘附分子水平ICAM-1、VCAM-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ICAM-1、VCAM-1抗原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在提高VCAM-1方面补髓生血颗粒剂组优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阳虚型比阴虚型恢复好。结论 慢性再障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CAM-1、VCAM-1抗原表达水平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剂可提高粘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从而促进骨髓造血。进一步证实“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髓生血颗粒剂 慢性再障 基质细胞 ICAM-1 vcam-1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丙二醛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魏栋辉 王阳 +1 位作者 吕智龙 袁洪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A)显微外科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因素及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IA显微外科夹闭术的...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A)显微外科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因素及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IA显微外科夹闭术的147例患者,依照术后情况分为CVS组(n=45)和非CVS组(n=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CVS发生的危险因素;依照脑血管直径将CVS患者分类,并对血清sVCAM-1、sICAM-1以及MDA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CVS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Ⅲ~Ⅳ级、高动脉瘤直径以及血清sVCAM-1、sICAM-1和MDA的高表达均是导致CV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上血清指标在严重CVS组中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组(P<0.05);以上血清指标均与CVS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sVCAM-1、sICAM-1及MDA水平是IA显微外科夹闭术后CVS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其形成密切相关,可作为CVS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夹闭 脑血管痉挛 相关性
下载PDF
VCAM-1和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脑膜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俊超 禹萌 +1 位作者 肖鹏 张淑玲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3期382-384,39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粘附分子-1(VCAM-1)和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脑膜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脑膜瘤患者78例,作为脑膜瘤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7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PCR对两组人员的VCAM-1、P-选择素表达水平进行... 目的探讨血管粘附分子-1(VCAM-1)和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脑膜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脑膜瘤患者78例,作为脑膜瘤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7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PCR对两组人员的VCAM-1、P-选择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然后统计分析两组人员的VCAM-1、P-选择素表达水平、阳性情况,并分析脑膜瘤组患者的VCAM-1、P-选择素表达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脑膜瘤组患者的VCAM-1、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率[43.6%(34/78)、53.8%(42/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P<0.05)。有硬脑膜破坏、硬膜尾征、侵袭脑组织/软脑膜/蛛网膜患者的VCAM-1、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硬脑膜破坏、硬膜尾征、侵袭脑组织/软脑膜/蛛网膜患者(P<0.05),但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级、颅骨破坏、颅骨增生患者的VCAM-1、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VCAM-1和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脑膜瘤中表达水平、阳性率均提升,在脑膜瘤侵袭性的判定中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am-1 粘附分子P-选择素 脑膜瘤 表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联合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P-糖蛋白检测评估肺癌的化疗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淑芳 姚启涛 张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2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P-糖蛋白(P-gp)检测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效果,以及评估其对病情进展的价值。方法135例接受化疗的中晚期NSCLC患者(肺癌组),根据疗效不同分为有效... 目的探讨联合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P-糖蛋白(P-gp)检测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效果,以及评估其对病情进展的价值。方法135例接受化疗的中晚期NSCLC患者(肺癌组),根据疗效不同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6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与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比较不同人群SCC、sICAM-1、P-gp的表达情况,分析SCC、sICAM-1、P-gp对NSCLC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肺癌组SCC水平高于对照组与健康组(P<0.05)。连续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有效74例,无效61例,有效组SCC、sICAM-1、P-gp表达均降低(P<0.05)。135例患者1年预后生存率34.07%(46/135),死亡率65.93%(89/135),死亡组SCC、sICAM-1、P-gp表达高于生存组(P<0.05)。IV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SCC、sICAM-1水平及P-gp阳性率高于III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37、0.897,高于SCC、sICAM-1、P-gp单一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可对病情进展和预后疗效有重要判断价值,有利临床尽早通过干预手段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成纤维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紫癜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傅睿 胡宝金 +1 位作者 郑卫民 傅颖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其与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在HSPN发病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其中急性期16例...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其与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在HSPN发病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其中急性期16例,恢复期10例)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血清sVCAM-1、IL-6、IgE水平。结果:①紫癜性肾炎组较单纯过敏性紫癜组、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1均明显升高,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肾炎组、单纯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6、IgE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期较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1、IL-6水平无很大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紫癜性肾炎组、单纯过敏性紫癜组sVCAM-1水平随血清IL-6、IgE水平升高而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38,P均<0.01)。结论:sVCAM-1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且可反映其病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发病学 白介素-6 免疫球蛋白E IL-6 IGE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大黄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周慧 郑志峰 +1 位作者 李飞 谷德祥 《中国医药指南》 2005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大黄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面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HUVECs为研究对象,应用10mg/L、20mg/L、30mg/L、40mg/L大黄素单独或混合5ng/mL TNF-d进行培养,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表面VCA... 目的大黄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面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HUVECs为研究对象,应用10mg/L、20mg/L、30mg/L、40mg/L大黄素单独或混合5ng/mL TNF-d进行培养,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表面V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10mg/L、20mg/L组单纯大黄素使HUVECs表面VCAM-1表达升高; 30mg/L、40mg/L组单纯大黄素对HUVECs表面VCAM-1表达尢影响;10mg/L、20mg/L、30mg/L、40mg/L大黄素和5ng/mL TNF-α进行混合培养时,HUVECs表面VCAM-1的表达明显低于单独应用TNF-α组,且对大黄素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最佳作用浓度可因个体不同而有一定差异.结论大黄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面VCAM-1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大黄素 肿瘤坏死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ICAM-1、VCAM-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群芳 严伟玲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VCAM-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确诊的ACS患者与1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搜...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VCAM-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确诊的ACS患者与1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搜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同时随访ACS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和超敏反应蛋白(hsCRP)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VCAM-1和sICAM-1含量;分析VCAM-1和ICAM-1水平与ACS的关系。结果 ACS患者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CS患者中MACCE发生者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也均显著高于非MACCE者(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sVCAM-1是ACS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单因素:RR=4.63,95%CI:1.87-11.52,P<0.001;多因素:RR=4.88,95%CI:1.39-12.67,P<0.001)。结论血清sVCAM-1水平可能与ACS发病有关,并且可以预测ACS患者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vcam-1 ICAM-1 预后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玉琴 沈燕 +2 位作者 王春华 李锋 张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9-335,共7页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维生素D37MU·kg-1ip1次制备大鼠AS模型。造模12周后治疗性ig给予TSG30,60和120mg·kg-1·d-1。给药6周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维生素D37MU·kg-1ip1次制备大鼠AS模型。造模12周后治疗性ig给予TSG30,60和120mg·kg-1·d-1。给药6周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主动脉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主动脉ICAM-1和VCAM-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S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提高,主动脉ICAM-1,VCAM-1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TSG给药6周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对主动脉ICAM-1,VCAM-1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TSG对大鼠实验性AS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动脉粥样硬化 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妊高征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者胎盘病理改变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志坚 余艳红 沈立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22-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妊高征(PIH)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时胎盘病理改变与胎盘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1年l~9月分娩的妊高征合并IUGR患者(实验组)胎盘30例、单纯IUGR(IUGR组)28例、单纯PIH(PIH组... 目的探讨妊高征(PIH)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时胎盘病理改变与胎盘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1年l~9月分娩的妊高征合并IUGR患者(实验组)胎盘30例、单纯IUGR(IUGR组)28例、单纯PIH(PIH组)25例、正常妊娠(正常妊娠组)30例,常规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胎盘形态学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胎盘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子宫蜕膜层中螺旋动脉、绒毛组织滋养细胞及绒毛中毛细血管的VCAM-l表达.结果实验组中22例(73.33%)胎盘有明显病理改变,有病理改变的胎盘蜕膜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及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V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无病理改变者(P<0.001);而绒毛上皮组织滋养层细胞vCAM-1的表达则显著低于无病理改变者(P=0.019).结论妊高征合并IUGR时胎盘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改变,这种病理改变与胎盘中VCAM-1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高征 胎儿生长迟缓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胎盘 病理学 PIH IUGR vcam-1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K469E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373G的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艳红 王志坚 +4 位作者 靳瑾 朱晓雯 陈玉英 陈淑滢 曹艳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2-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基因C373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子痫前期患者及健康孕妇中的分布频率,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基因C373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子痫前期患者及健康孕妇中的分布频率,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DNA序列测序法对110名子痫前期患者及110名健康足月孕妇ICAM-1基因K469E位点及PECAM-1基因C373G位点进行检测,同时比较两组人群中的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ICAM-1基因K469E位点及PECAM-1基因C373G位点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ICAM-1基因K469E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PECAM-1基因C373G位点CC基因型和CG基因型在两组人群分布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CG基因型携带者患子痫前期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1.959倍(OR=1.959,95%CI:1.090-3.520,P=0.024),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该相关性独立于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及孕前BMI。C等位基因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CAM-1基因C373G位点CG基因型携带者可能与子痫前期患者较高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而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则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基因多态性 细胞间粘附分子 子痫前期 Hardy-Weinberg平衡 患者 Logistic回归分析 PECAM-1
下载PDF
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调控机制探讨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苏娅 孟雪芹 +2 位作者 陈江华 张建国 何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52-153,共2页
目的:了解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调控机制。方法: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双向混合培养,上清液测 IL-1β、IL-2、IL-6、IL-10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百令组淋巴细胞... 目的:了解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调控机制。方法: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双向混合培养,上清液测 IL-1β、IL-2、IL-6、IL-10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百令组淋巴细胞阻滞于 G_1期,呈剂量依赖性;IL-1β、IL-6、IL-10显著减少(P<0.01,P<0.05,P<0.01)。百令高浓度组 sICAM-1增加(P<0.01),低浓度组 sICAM-1降低(P<0.01),与IL-18、IL-10改变呈负相关(r=-0.91,-0.99;P<0.01,P<0.01)。结论:百令胶囊具有抗炎作用,并通过抑制前炎症因子 IL-1β、IL-6、IL-10,增加 sICAM-1表达,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养冬虫夏草 细胞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免疫抑制
下载PDF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小玉 朱庆三 +3 位作者 赵立君 孙庆 秦彦国 段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的表达对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7只同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缺血再灌组。手术方法采用Zivin法复制模型。应用逆转录...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的表达对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7只同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缺血再灌组。手术方法采用Zivin法复制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技术、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1mRNA和IL-1βmRNA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和单纯缺血组未引起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而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PMN)的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再灌注2h,IL-1βmRNA的表达首先升高,约为对照组的2倍。再灌注6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12h。ICAM-1mRNA表达量于再灌注4h明显升高,再灌注12h其在单位微血管面积上的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1/2。结论:再灌注损伤后脊髓微血管内皮ICAM-1及其调节因子IL-1β的表达量增加是导致血脊髓屏障损害的重要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1Β 表达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中E-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车少敏 王燕妮 +1 位作者 马爱群 高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选取正常对照 4 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血清中E -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 1)的水平。结果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1、sVCAM - 1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除sVCAM - 1外在随访时明显降低。结论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 1的水平可能作为诊断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潘建平 瞿幼存 +2 位作者 祝文娴 张松照 陈剑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49-150,176,共3页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s ICAM- 1)与 C-反应蛋白 ( CRP)浓度之间相关性。方法 :分别以 ELISA法和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 ,测定了 2 2例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及 CRP水平。结果 :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肺癌患者...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s ICAM- 1)与 C-反应蛋白 ( CRP)浓度之间相关性。方法 :分别以 ELISA法和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 ,测定了 2 2例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及 CRP水平。结果 :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2 4 0μg/ L (正常对照 95%可信区的上限为 2 38.3μg/ L )的百分率分别为 77.3%和 63.6%。治疗有效组 ,化疗后 2周 ,血清s ICAM- 1浓度与化疗前相比显著降低 ( 2 4 8.6± 4 6.7μg/ L vs 377.4± 4 8.7μg/ L ,t检验 ,P<0 .0 1) ;而治疗无效组 ,化疗前后血清 s ICAM- 1浓度无显著变化 ( 32 4 .3± 12 8.1μg/ L vs330 .9±130 .4 μg/ L,t检验 ,P>0 .0 5)。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分别有 59.1%和 54.5%的肺癌患者血清CPR浓度增高。治疗有效组 ,化疗后 2周血清 CRP浓度平均值下降了 77.9% ,治疗无效组 ,化疗前后血清 CRP浓度平均值无显著变化。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血清 s ICAM- 1与 CRP浓度均呈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60 ( P<0 .0 1)和 0 .794 ( P<0 .0 1)。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与CRP浓度呈显著相关性 ,s ICAM- 1与 CRP浓度测定可作为疗效评估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反应蛋白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小鼠脏器中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7
17
作者 闫文生 阚文宏 +3 位作者 黄巧冰 姜勇 王士雯 赵克森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为研究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内毒素休克小鼠多种脏器中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表达的差异 ,用 5mg/kgLPS腹腔注射小鼠后 ,分别采用Westernblotting和RT PCR法检测组织中ICAM 1蛋白和... 为研究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内毒素休克小鼠多种脏器中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表达的差异 ,用 5mg/kgLPS腹腔注射小鼠后 ,分别采用Westernblotting和RT PCR法检测组织中ICAM 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在正常小鼠 ,ICAM 1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肺中最多 ,其次是脾脏 ,在肾脏和肠有少量表达 ,在肝脏和心脏中未能检出。LPS腹腔注射后 6h可诱导小鼠发生内毒素休克 ,此时 ,ICAM 1蛋白表达仍以在肺中最多 ,在肝、脾、心、肾和肠依次减少 ;其中在肺、肾和脾分别比正常时增加 4 5、3 0和 1 5倍 ,而且在正常时不能检出的肝和心中呈现阳性 ,但在肠中则变化不大。脏器中ICAM 1mRNA亦相应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 ,在LPS诱导的内毒素休克小鼠的多种脏器中ICAM 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脏器间ICAM 1表达上调的差异可能带来内毒素休克时脏器的不同易伤性 ,抑制ICAM 1的表达可能对内毒素休克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脂多糖 胞间粘附分子-1 小鼠 脏器 表达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蓉 常亮 +2 位作者 金鑫 王艳微 李拥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7-199,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12.5~25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12.5~25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0粒/次,3次/d,4周为1疗程,持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统计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RP,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ICAM-1。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b)、血沉值(ESR)、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nbl)、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nb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及I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疗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患者血清CRP及I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冠心病 血清肌酐 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主余华 傅丽娜 +3 位作者 孙成刚 王延军 劳萍 张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研究ICAM - 1在HCC的意义。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ICAM - 1在HCC组织的表达 ;以ELISA法测定HCC患者血清中sICAM - 1水平。 1 肝癌组织中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 ,转移组肝癌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2 ... 研究ICAM - 1在HCC的意义。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ICAM - 1在HCC组织的表达 ;以ELISA法测定HCC患者血清中sICAM - 1水平。 1 肝癌组织中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 ,转移组肝癌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2 肝癌患者血清sICAM - 1水平显著升高 ,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Ⅲ、Ⅳ期患者sICAM - 1水平高于Ⅱ期患者 ,癌肿数目≥ 3个的患者sICAM - 1水平高于癌肿数目 <3个的患者 ,有门脉癌栓及肝内外转移的患者sICAM - 1水平高于无门脉癌栓及肝内外转移的患者 ,有两例HCC患者行TAE治疗后 ,病情缓解 ,sICAM - 1水平下降。HCC组织高度表达ICAM - 1,其表达量与肿瘤转移状态有关。肝癌患者血清中ICAM - 1的检测可作为肝癌发展程度、转移状态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推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检测 肝癌 细胞间粘附分子-1 HCC ICAM-1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黄炜 陈清枝 +2 位作者 燕宪亮 王然 张颖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观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SAP组)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UAP组)25例和急性心肌梗... 目的:观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SAP组)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UAP组)2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CAM-1浓度的变化。结果:(1)SAP组、UAP组、AM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中I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2)与SAP组比较,UAP组、AMI组血清ICAM-1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3)与UAP组比较,AMI组血清I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中ICAM-1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具有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AM-1 血清 UAP AMI 升高 对照组 冠心病患者 正常 细胞间粘附分子-1 SA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