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膜渗透压法测量中的气球效应和液体粘附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邵毓芳 洪怀懋 程镕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753-756,共4页
用动态方法测量了半透膜对溶剂的透过速率及高聚物溶液的渗透压。膜在较大静压差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弹性形变和液体在毛细管管壁上的粘附影响测量的复现性,导致了H~dH/dt关系偏离直线,使上升线与下降线不对称。
关键词 动态渗透压法 气球效应 液体粘附效应 半透膜 高聚物溶液
下载PDF
Casimir效应对微纳机械开关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童梓洋 秦苏梅 郭明 《科技信息》 2008年第8期72-73,共2页
在微/纳机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粘附效应(stiction)。在亚微米尺寸下,Casimir力对于粘附效应的影响是最为严重的。本文分析了Casimir效应对于微纳机械开关中与粘附效应相关的两个参数临界初始距离Lmin和临界电压(pull-involtage)... 在微/纳机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粘附效应(stiction)。在亚微米尺寸下,Casimir力对于粘附效应的影响是最为严重的。本文分析了Casimir效应对于微纳机械开关中与粘附效应相关的两个参数临界初始距离Lmin和临界电压(pull-involtage)的影响。在临界电压的分析计算过程中重点讨论了材料性质所产生的作用。随着微纳构件之间距离的减小,材料的导电性和表面粗糙程度对器件的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微/纳机械系统的制造中,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可以极大地改善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IMIR效应 微纳机械开关(MEMs/NEMs swkches) 粘附效应(stiction)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表面疏水化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嘉铭 吕晓龙 +4 位作者 武春瑞 王暄 陈华艳 贾悦 高启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101-2105,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孔膜表面疏水化处理方法,通过超滤操作,使分散液中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沉积在PVDF中空纤维膜表面,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利用PVDF材料特有的本体粘附效应,得到表面疏水化改性的PVDF膜。通过超声处理改性后的PVDF膜,验证了...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孔膜表面疏水化处理方法,通过超滤操作,使分散液中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沉积在PVDF中空纤维膜表面,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利用PVDF材料特有的本体粘附效应,得到表面疏水化改性的PVDF膜。通过超声处理改性后的PVDF膜,验证了表面疏水层与基膜的结合稳定性。初步优化了涂覆工艺条件:预洗酒精体积浓度80%;预洗基膜时间120min;涂覆后膜丝干燥时间60min;PVDF颗粒固含量0.099%(质量分数);涂覆压力0.050MPa;涂覆时间30min。涂覆后PVDF中空纤维膜内表面接触角从(83±3)°提高至(144±3)°。涂覆后的膜应用于高污染的发酵液膜蒸馏中,抗亲水化时间从180min延长至38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超滤涂覆 本体粘附效应 表面疏水化改性
下载PDF
微装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8
4
作者 尹周平 熊有伦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15,共5页
微装配是电子制造、微制造、机器人操作等制造领域的共性前沿技术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首先,指出了微装配技术与纳米装配技术的本质区别,阐明了尺度效应和粘附效应给微装配技术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分别介绍了传统微装配技... 微装配是电子制造、微制造、机器人操作等制造领域的共性前沿技术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首先,指出了微装配技术与纳米装配技术的本质区别,阐明了尺度效应和粘附效应给微装配技术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分别介绍了传统微装配技术和新兴自装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一些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后对微装配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装配技术 自装配 粘附效应 尺度效应
下载PDF
煤气化飞灰用作水泥混合材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毛凯 苏思思 +2 位作者 刘晓婕 高鹏 王嘉威 《水泥技术》 2022年第5期85-90,共6页
对比测试了煤气化飞灰与粉煤灰的化学成分和微观形貌、不同比例煤气化飞灰替代粉煤灰作为水泥混合材的粉体流动性,及其作水泥混合材对水泥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显示,与粉煤灰相比,煤气化飞灰具有比表面积大、玻璃微珠含量高、微珠... 对比测试了煤气化飞灰与粉煤灰的化学成分和微观形貌、不同比例煤气化飞灰替代粉煤灰作为水泥混合材的粉体流动性,及其作水泥混合材对水泥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显示,与粉煤灰相比,煤气化飞灰具有比表面积大、玻璃微珠含量高、微珠球形度高等特性;替代粉煤灰作水泥混合材时,水泥胶砂流动性、强度均提高,需水量下降,可以替代粉煤灰用作水泥混合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飞灰 水泥混合材 玻璃微珠 粘附效应
下载PDF
浅述我国水泥助磨剂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宏涛 魏兆锋 《水泥科技》 2004年第1期13-19,共7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水泥助磨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重点从助磨剂的作用机理、国内研究及应用的水泥助磨剂两方面进行综述,并结合自己近几年从事水泥助磨剂的研究、生产及使用工作的体会提出今后对水泥助磨剂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需解决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水泥助磨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重点从助磨剂的作用机理、国内研究及应用的水泥助磨剂两方面进行综述,并结合自己近几年从事水泥助磨剂的研究、生产及使用工作的体会提出今后对水泥助磨剂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需解决的技术方案,并对我国水泥助磨剂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泥 助磨剂 吸附作用 粘附效应 分散剂
原文传递
2005-2007年我国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分离株tccP1基因的分布研究
7
作者 白莉 廖兴广 +3 位作者 张秀丽 申志新 张淑红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2005—200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分离株中tccP1基因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方法对89株食源性大肠埃希菌O157分离株运用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tccP1基因的阳性率为55.1%。结论 tccP1基因广泛存在于O157∶H7... 目的了解我国2005—200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分离株中tccP1基因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方法对89株食源性大肠埃希菌O157分离株运用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tccP1基因的阳性率为55.1%。结论 tccP1基因广泛存在于O157∶H7大肠埃希菌中,在O157:非H7中检出率很低。其分布与eaeA基因的携带情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志贺毒素基因携带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O157 tccP1 粘附抹平效应
原文传递
Large-scale dendrimer-based uneven nanopatterns for the study of local arginine-glycine-aspartic acid (RGD) density effects on cell adhesion 被引量:4
8
作者 Anna Lagunas Albert G. Castano +7 位作者 Juan M. Artes Yolanda Vida Daniel Collado Ezequiel Perez-lnestrosa Pau Gorostiza Silvia Claros Jose A. Andrades Josep Samitier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99-409,共11页
Cell adhesion processes are governed by the nanoscale arrangement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being more affected by local rather than global concentrations of cell adhesive ligands. In many cell-based studie... Cell adhesion processes are governed by the nanoscale arrangement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being more affected by local rather than global concentrations of cell adhesive ligands. In many cell-based studies, grafting of dendrimers on surfaces has shown the benefits of the local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provided by the dendritic configuration, although the lack of any reported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has limited any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dendrimer disposition and cell response.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proper correlation, some control over dendrimer surface deposition is desirable. Here, dendrimer nanopatterning has been employed to address arginine-glycine-aspartic acid (RGD) density effects on cell adhesion. Nanopatterned surfaces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showing that tunable distributions of cell adhesive ligands on the surface are obtained as a function of the initial dendrimer bulk concentration. Cell experiments showed a clear correlation with dendrimer surface layout: Substrates presenting regions of high local ligand density resulted in a higher percentage of adhered cells and a higher degree of maturation of focal adhesions (FAs). Therefore, dendrimer nano- patterning is presented as a suitable and controlled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effect of local ligand density on cell response. Moreover, due to the easy modification of dendrimer peripheral groups, dendrimer nanopatterning can be further extended to other ECM ligands having density effects on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DRIMER arginine-glycine-asparticaci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scanning tunnelingmicroscopy cell adhesion focal adhes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