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粟穗螟滞育的形成和解除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学贤 程开禄 +1 位作者 汪远宏 黄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51-458,共8页
粟穗螟Manpava bipunctella Ragonot在川南地区为二化性兼性滞育的昆虫。光周期是诱发滞育的主导因素,在中位温度下,滞育与否主要取决于幼虫发育期间的每日光照时数。在25℃恒温下,临界光周期为14小时38分。幼虫对光照刺激反应的敏感期... 粟穗螟Manpava bipunctella Ragonot在川南地区为二化性兼性滞育的昆虫。光周期是诱发滞育的主导因素,在中位温度下,滞育与否主要取决于幼虫发育期间的每日光照时数。在25℃恒温下,临界光周期为14小时38分。幼虫对光照刺激反应的敏感期为低龄期。温度和食料效应只发生在每天14小时以上的长光照下,低温有抵销长光照抑制滞育的作用,高温影响不显著;取食玉米的幼虫滞育率比高粱的高,并随寄主生育阶段的发展而增高。该虫滞育解除必需每天14—15小时的长光照;不利于滞育发育和解除,适宜温度为10—25℃。本文最后讨论了该虫滞育形成和解除的特点对发生规律的作用及在测报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穗暝 滞育 光周期 温度 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