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剧演员应如何更好地塑造戏剧人物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启良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4期25-25,共1页
粤剧一直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演员是粤剧的灵魂人物,粤剧演员如何塑造戏剧人物,与整个粤剧作品能否完美地展现出情感与内涵有最直接的关系。可粤剧演员如果想要更好地塑造戏... 粤剧一直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演员是粤剧的灵魂人物,粤剧演员如何塑造戏剧人物,与整个粤剧作品能否完美地展现出情感与内涵有最直接的关系。可粤剧演员如果想要更好地塑造戏剧人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把握好剧中人物的内在情感,还要把握好人物分寸,保证动作表情能够做到位。在本文中,就要对粤剧演员如何更好地塑造戏剧人物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戏剧人物 塑造
下载PDF
众里寻她千百度 一个粤剧演员的独白
2
作者 谭兰燕 《上海戏剧》 2015年第2期27-28,共2页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艺坛前辈们都认为,这几句词描述的意境是初踏艺术舞台的年轻人所处的第一种境界。自小便喜欢唱唱跳跳的我,1997年考入湛江市小孔雀粤剧培训学校,在艺校时,当那些崇拜的艺术偶像出现在自...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艺坛前辈们都认为,这几句词描述的意境是初踏艺术舞台的年轻人所处的第一种境界。自小便喜欢唱唱跳跳的我,1997年考入湛江市小孔雀粤剧培训学校,在艺校时,当那些崇拜的艺术偶像出现在自己的身边,成为自己的老师时,心情是难以想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百度 独白 培训学校 年轻人 湛江市 艺术
下载PDF
你不止是“邝三华” 致粤剧演员彭庆华的一封信
3
作者 知名不具的菜鸟戏迷 《上海戏剧》 2016年第1期20-21,共2页
华哥:您好!展信愉快!首先,希望您不要介意我这么冒昧地称呼您。我是一个生在广州、长在广州的西关“土著”,从小到大也没少机会接触粤剧,但总对这门艺术不太“感冒”,直到去年的11月,一位朋友拿到两张粤剧戏票,说是抗战题材的武... 华哥:您好!展信愉快!首先,希望您不要介意我这么冒昧地称呼您。我是一个生在广州、长在广州的西关“土著”,从小到大也没少机会接触粤剧,但总对这门艺术不太“感冒”,直到去年的11月,一位朋友拿到两张粤剧戏票,说是抗战题材的武打粤剧,邀约我一起去看。抗战题材?粤剧不总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穿古装的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抗战题材 “感冒” 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 广州 艺术
下载PDF
谈粤剧演员如何塑造戏剧人物
4
作者 谭兰燕 《新丝路(下旬)》 2018年第18期140-141,共2页
粤剧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广受人们喜爱,而粤剧演员作为整个戏剧的灵魂人物,其如何塑造戏剧人物直接关系到整个作品体现出来的情感与内涵。而粤剧演员要想成功的塑造理想的戏剧人物并不容易,需要对人物内在情感与性格基调实现... 粤剧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广受人们喜爱,而粤剧演员作为整个戏剧的灵魂人物,其如何塑造戏剧人物直接关系到整个作品体现出来的情感与内涵。而粤剧演员要想成功的塑造理想的戏剧人物并不容易,需要对人物内在情感与性格基调实现良好把握,并拿捏好人物分寸,巧用潜台词,确保动作表情充分到位,最大程度的呈现出与作品塑造人物一致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塑造 戏剧人物
下载PDF
论粤剧演员发声特性及演出厅堂响度主观优选
5
作者 陈宏 《文化产业》 2021年第14期129-130,共2页
老生是粤剧的十大行当之一,主要是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和京剧中的老生相比,粤剧的老生分类并没有京剧的老生讲究多,主要可以将其分成武老生和文老生。在扮演老生角色的过程中,非常考验角色能力,演员需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并且,演员的... 老生是粤剧的十大行当之一,主要是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和京剧中的老生相比,粤剧的老生分类并没有京剧的老生讲究多,主要可以将其分成武老生和文老生。在扮演老生角色的过程中,非常考验角色能力,演员需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并且,演员的演出厅堂响度也和演出效果密切相关。本篇文章就对粤剧演员发声特性及其演出厅堂响度主观优选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发声特性 演出厅堂 响度
下载PDF
粤剧演员的时代责任
6
作者 温卫东 《南方论刊》 2011年第6期100-101,共2页
粤剧行业,一样要有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要与时代息息相关,与人民命运紧密相连。在创作粤曲的时候,要紧扣时代精神,积极反映群众心声。本文列举的关于免农业税、关于汶川地震抗灾以及歌颂清廉法官和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等活动,充分说明,粤... 粤剧行业,一样要有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要与时代息息相关,与人民命运紧密相连。在创作粤曲的时候,要紧扣时代精神,积极反映群众心声。本文列举的关于免农业税、关于汶川地震抗灾以及歌颂清廉法官和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等活动,充分说明,粤剧表演艺术家同样可以跟时代潮流在结合一起,很好地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大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时代精神 责任
下载PDF
浅谈粤剧演员的表演技巧
7
作者 郑建平 《中华传奇(下旬)》 2021年第21期0209-0210,共2页
粤剧是经联合国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文化源远流长。现阶段,粤剧的表演体系已经相对成熟,粤剧演员逐步掌握了粤剧的表演技巧,进一步突出了粤剧的观赏性。因此,文章结合粤剧的表演形式,分析了粤剧演员的表演特点,总结了粤剧艺术中... 粤剧是经联合国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文化源远流长。现阶段,粤剧的表演体系已经相对成熟,粤剧演员逐步掌握了粤剧的表演技巧,进一步突出了粤剧的观赏性。因此,文章结合粤剧的表演形式,分析了粤剧演员的表演特点,总结了粤剧艺术中演员的表演技巧,以此突出粤剧表演中演出技巧的应用价值,确保粤剧表演的艺术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表演技巧 表演艺术
下载PDF
艺途求索 行者不息 记广东青年文化英才、粤剧演员文汝清
8
作者 罗丽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认识文汝清大概已经十五个年头,身为80后的同辈,彼此的艺术交谈往往会多一份坦诚和直接,少一些客套和保留。然而,当落笔时才发现这位广东青年文化英才、广东粤剧院二团副团长、粤剧界最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公众号“清斋汝舍”主理... 认识文汝清大概已经十五个年头,身为80后的同辈,彼此的艺术交谈往往会多一份坦诚和直接,少一些客套和保留。然而,当落笔时才发现这位广东青年文化英才、广东粤剧院二团副团长、粤剧界最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公众号“清斋汝舍”主理、粤剧非遗体验课堂导师,文汝清作为丰富而立体的多面手的轮廓并不容易描绘,眼前浮现的倒是他舞台上塑造的不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青年文化 广东 英才 行者 80后 多面手 艺术
原文传递
南国红梅再出墙 记著名粤剧演员冯刚毅
9
作者 刘云程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4-36,共3页
初识冯刚毅,是1993年9月,地点是深圳大戏院。那天他在台上饰演《风雪夜归人》(据吴祖光话剧本改编的粤剧)里的魏莲生,我作为一名挑剔的观众,看着看着,竟被他那儒雅的文生风度和缠绵如同山泉出水的唱腔所倾倒。全剧结束,我不禁暗... 初识冯刚毅,是1993年9月,地点是深圳大戏院。那天他在台上饰演《风雪夜归人》(据吴祖光话剧本改编的粤剧)里的魏莲生,我作为一名挑剔的观众,看着看着,竟被他那儒雅的文生风度和缠绵如同山泉出水的唱腔所倾倒。全剧结束,我不禁暗暗赞叹:冯刚毅是个好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刚 粤剧演员 剧本改编 唱腔 观众 《风雪夜归人》 话剧 儒雅 吴祖光 风度
原文传递
南国剧坛的一朵山茶花 访著名粤剧演员梁素梅
10
作者 梁耀醒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粤剧演员 山茶花 党风廉政建设 新编历史剧 南宁市 传奇故事 反腐倡廉 教育意义 好奇心 观众
原文传递
代母上阵试初啼--记粤剧演员李欣需的一次救场演出
11
作者 荆木 《南国红豆》 2019年第2期35-36,共2页
大年初四,新编神话粤剧《鹊桥会》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不少热情的观众冒着小雨前往观看,把几百个位子的剧场坐得满满当当。戏将开场,却见原本饰演织女的蒋文端顶着一张素颜,穿着一身休闲装出现在舞台上。她手持话筒张了张嘴,却没发... 大年初四,新编神话粤剧《鹊桥会》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不少热情的观众冒着小雨前往观看,把几百个位子的剧场坐得满满当当。戏将开场,却见原本饰演织女的蒋文端顶着一张素颜,穿着一身休闲装出现在舞台上。她手持话筒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半点声,主持人上前接过话筒做了一番解释,大家才知蒋文端因重感冒失声,无法登台,晚上的演出由其女儿李欣需代替。虽说大多数观众是冲着蒋文端而来,但失声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一阵喧嚣过后,观众纷纷归座,静候开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演出 李欣 艺术中心 观众 休闲装 主持人 话筒
原文传递
一位粤剧演员的粉墨人生 问答欧凯明
12
作者 粤文 《南国红豆》 2015年第3期4-9,共6页
祖师爷给了我一副好嗓子 记者:说说你的初入戏行吧。 欧凯明:我出生在广西北海海边的一个小村庄里。小时候家里穷,入戏行大概是为了有饭吃吧。记得当年师父总是拿着藤条刀片在我头上晃荡,逼我练功,才知道演戏这行饭不易吃!那时候真... 祖师爷给了我一副好嗓子 记者:说说你的初入戏行吧。 欧凯明:我出生在广西北海海边的一个小村庄里。小时候家里穷,入戏行大概是为了有饭吃吧。记得当年师父总是拿着藤条刀片在我头上晃荡,逼我练功,才知道演戏这行饭不易吃!那时候真穷真苦,但是很单纯,同学省吃俭用送我的一块香皂,都让我欢喜了很久,记忆到现在。记者:说说你第一次到广州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人生 问答 记者 演戏
原文传递
怀念著名粤剧演员 叶丹青
13
作者 戴桂波 《南国红豆》 2015年第2期36-36,共1页
原广州郊区(白云)羊城粤剧团文武生叶丹青于2014年8月5日23时,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病逝,享年81岁。笔者与叶先生多年朋友,特撰俚语八句缅怀之。
关键词 粤剧演员 丹青 怀念 人民医院 文武生 广东省 剧团
原文传递
经年砥砺 厚积薄发——记肇庆市粤剧团团长、著名粤剧演员曾慧
14
作者 小宁 《广东艺术》 2000年第4期16-18,共3页
初见曾慧,便惊讶于她的朴实。生活中的曾慧并不亮丽,甚至平凡,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爱说爱笑。她的话题很多也很广,但说的最多的,还是她所钟爱的粤剧,以及她所走过的三十多年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她的笑声极具感染力,能使闻者忘忧,这笑声毫... 初见曾慧,便惊讶于她的朴实。生活中的曾慧并不亮丽,甚至平凡,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爱说爱笑。她的话题很多也很广,但说的最多的,还是她所钟爱的粤剧,以及她所走过的三十多年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她的笑声极具感染力,能使闻者忘忧,这笑声毫无保留地表现出她爽朗乐观、率真执着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曾慧出生于一个文艺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粤剧演员 曾慧 艺术创作经历
原文传递
一位粤剧演员的生命轨迹——记卢启光
15
作者 何车 《广东艺术》 2005年第2期33-35,共3页
粤剧行内彼此习惯互称“某哥”、“某姐”,对年长者则叫一声“某叔”。相沿数百年,就算在“革命”的年代,亦复如此。惟有一位演员,在长达15年的期间,行内所有的人,凡提到他,不独不会称“某某哥”,甚至不敢叫他的名字,只用“某... 粤剧行内彼此习惯互称“某哥”、“某姐”,对年长者则叫一声“某叔”。相沿数百年,就算在“革命”的年代,亦复如此。惟有一位演员,在长达15年的期间,行内所有的人,凡提到他,不独不会称“某某哥”,甚至不敢叫他的名字,只用“某某犯”这个独特的称呼去代替。对于在姓氏的后面冠以犯人的“犯”字,当然是一种侮辱性的称号:既然是“犯”,那么他本人就不敢也不能作任何争辩了。有的人是咬牙切齿,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有的人是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而义愤填膺;更多的人则是害怕殃及池鱼而要“站稳立场”划清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轨迹 粤剧演员 “革命”
原文传递
相伴成长的“青春” 现代粤剧《青春作伴》人物创作心得
16
作者 曾小敏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24,I0001,共2页
作为一名刀马旦出身的粤剧演员,不知不觉间,我在梨园行已走过十五载,在过往的演艺路途上,更多是以古装形象示人,英气飒爽的穆桂英、武艺超群的刘金定、法术高强的白素贞、哀怨多情的李慧娘……扎实的基本功锻炼和前辈们的指点提携... 作为一名刀马旦出身的粤剧演员,不知不觉间,我在梨园行已走过十五载,在过往的演艺路途上,更多是以古装形象示人,英气飒爽的穆桂英、武艺超群的刘金定、法术高强的白素贞、哀怨多情的李慧娘……扎实的基本功锻炼和前辈们的指点提携,让我在粤剧舞台上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创作心得 青春 成长 人物 现代 刀马旦 穆桂英
下载PDF
南派武功,粤剧的自我救赎 被引量:2
17
作者 哲平 《南国红豆》 2014年第6期8-10,共3页
粤剧红船是早期粤剧戏班的交通和住宿工具,船身涂成红色,成为粤剧的显著符号。如今红船已退出历史舞台,而粤剧演员依然被称为红船子弟,红船精神在粤剧人的血脉中流淌。新编粤剧《梦·红船》讲述了20世纪三十年代红船艺人对传统艺术... 粤剧红船是早期粤剧戏班的交通和住宿工具,船身涂成红色,成为粤剧的显著符号。如今红船已退出历史舞台,而粤剧演员依然被称为红船子弟,红船精神在粤剧人的血脉中流淌。新编粤剧《梦·红船》讲述了20世纪三十年代红船艺人对传统艺术一丝不苟,对恶霸、军阀和日本侵略者的迫害誓不低头的故事。他们艰苦谋生,守道敬业,背负着沉重的家国情怀。而此戏令人荡气回肠之处,不在情节本身。是那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粤剧南派武功,令观众心潮澎湃。形神舞动,刀光剑影,这是粤剧久违的看家本领,久违的浓浓"粤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自我救赎 武功 南派 日本侵略者 传统艺术 20世纪 家国情怀
原文传递
保护传承粤剧传统艺术座谈会在穗举行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林 《南国红豆》 2014年第6期48-48,共1页
9月30日,由粤剧中国保护中心组织的"保护传承粤剧传统艺术"座谈会在广州举行。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陈刚书记,郭伟生副院长,戏剧创作研究室主任梁郁南,粤剧中国保护中心秘书长栾菊芳,广东粤剧促进会副会长何笃忠,著名粤剧演员叶兆柏... 9月30日,由粤剧中国保护中心组织的"保护传承粤剧传统艺术"座谈会在广州举行。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陈刚书记,郭伟生副院长,戏剧创作研究室主任梁郁南,粤剧中国保护中心秘书长栾菊芳,广东粤剧促进会副会长何笃忠,著名粤剧演员叶兆柏,著名编剧余楚杏,著名粤剧导演陈少梅等专家参加了座谈。陈刚书记首先代表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对各位专家的到会表示热烈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保护传承 传统艺术 座谈会 文学艺术创作 研究室主任 戏剧创作 研究院
原文传递
粤剧电影的研究价值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丽 《广东艺术》 2006年第1期49-50,共2页
粤剧是粤剧电影——粤剧纪录片、粤剧戏曲片、粤剧故事片等创作的客体对象,是粤剧电影创作的审美中心。粤剧电影,赋予了粤剧传统舞台艺术以新颖的具电影特性的元素,促使传统粤剧艺术和新兴电影工业之间相互渗透影响,具体表现为粤剧... 粤剧是粤剧电影——粤剧纪录片、粤剧戏曲片、粤剧故事片等创作的客体对象,是粤剧电影创作的审美中心。粤剧电影,赋予了粤剧传统舞台艺术以新颖的具电影特性的元素,促使传统粤剧艺术和新兴电影工业之间相互渗透影响,具体表现为粤剧演员的“亦伶亦星”和粤剧故事的“影剧互动”等方面。同时,粤剧电影也把从粤剧艺术中吸取到的艺术形式、文化观念乃至创作灵感折射到电影之中,丰富了粤语电影的类型,特别是神怪片、武侠片、黄飞鸿系列电影等,甚至是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其辐射能量直接传输至今日之港产片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艺术 电影创作 舞台艺术 相互渗透 电影工业 粤剧演员 具体表现 艺术形式 创作灵感
原文传递
冯刚毅的艺术特色与粤剧创新
20
作者 罗松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3-24,共2页
粤剧源自南戏,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中叶。长期以来积淀了丰富的剧目。坐拥丰富遗产的粤剧人却一直秉承发展创新的艺术理念,兼容并蓄,从未停止过改革和创新的脚步。作为深圳市粤剧团培养的代表性粤剧人才,冯刚毅的艺术探索也是如此,且走在... 粤剧源自南戏,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中叶。长期以来积淀了丰富的剧目。坐拥丰富遗产的粤剧人却一直秉承发展创新的艺术理念,兼容并蓄,从未停止过改革和创新的脚步。作为深圳市粤剧团培养的代表性粤剧人才,冯刚毅的艺术探索也是如此,且走在了创新的前列,他是粤剧的首位"梅花奖",也是"二度梅"的粤剧演员第一人。他不但善演传统剧目,更是从年轻时代就把创意融入新戏,而且在古装戏、现代戏中均有精彩呈现,不少剧目已经成为剧团经典且得到年轻一辈的传承。有的剧目还被其他大剧种移植,显示出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演员 创新 艺术特色 刚毅 传统剧目 明朝中叶 艺术理念 兼容并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