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海林 胡康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1819-1821,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影像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从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抽选33例,对患者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检查方法选择质子密度加权成像、T1WI增强成像、T2WI加权成像、双翻转T1加权... 目的:探究分析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影像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从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抽选33例,对患者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检查方法选择质子密度加权成像、T1WI增强成像、T2WI加权成像、双翻转T1加权成像、三维时间飞跃法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等。同时,将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结果:易损斑块脂核大小、脂核/斑块面积等明显大于稳定斑块,纤维帽厚度明显小于稳定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面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0.91%,纤维帽检出率90.59%,脂质核检出率87.50%,斑块内出血检出率95.00%,斑块钙化检出率94.74%,均与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磁共振检查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并且分析粥样硬化斑块组成成分,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消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影像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CCTA评估FAI指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2
作者 杨启楠 张雪瑞 白汉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69-71,共3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估脂肪衰减指数(FA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接受CCTA检查的120例患者资料,根据冠状动脉有无斑块将其分为有斑块组(n=73)和无斑块组(n=47),基于CCT...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估脂肪衰减指数(FA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接受CCTA检查的120例患者资料,根据冠状动脉有无斑块将其分为有斑块组(n=73)和无斑块组(n=47),基于CCTA图像使用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测量冠状动脉周围FAI,分析有斑块组相应节段血管斑块特征及血管周围FAI值,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二者间的关系。结果相较于无斑块组,有斑块组男性较多、年龄较大,且同时患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的占比更高(P<0.05);两组体重指数和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左前降支FAI值均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FAI值(P<0.05),且有斑块组左前降支FAI值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有斑块组中共有122支冠状动脉内存在斑块,斑块多为单发(55.74%)、钙化(49.18%)、局限性病变(84.43%),且多数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69.67%);不同斑块类型、病变范围间的血管周围FA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斑块数量及血管狭窄程度的血管周围FA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的分布血管、斑块类型和斑块病变范围均为影响FAI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CCTA可定量评估FAI、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参数及血管狭窄程度,且斑块的分布血管、类型和病变范围可明显影响血管周围FAI值,临床中应加强对这类患者斑块进展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脂肪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炎症 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探究分析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影像诊断及临床价值
3
作者 王世明 高云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159-161,共3页
探究对比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选择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的意义。方法 以我院近一年接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为例,从中选取35例,对这些患者进行MRI检查,并通过不同成像性对比分析斑块成分、具体狭窄情况,并以DSA... 探究对比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选择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的意义。方法 以我院近一年接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为例,从中选取35例,对这些患者进行MRI检查,并通过不同成像性对比分析斑块成分、具体狭窄情况,并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是否一致。结果 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较高(93.94%),且该种检查检出斑块成分和性状(稳定和易损斑块)的情况也与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MRI检查不仅可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进行准确评价,还可以综合信号特征对斑块组成成分进行合理分析,综合纤维帽覆盖在脂核上形成的病变情况和斑块的面积分析诊断是否存在易损斑块,可在早期发现脑血管疾病,给临床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硬化 斑块易损性 磁共振成像 DSA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吕琦 惠品晶 +6 位作者 陈剑华 黄亚波 顔燕红 张白 胡春洪 郭亮 惠国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方法33例(36例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前均行CDFI、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HRMRI)、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前瞻性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方法33例(36例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前均行CDFI、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HRMRI)、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并行HE染色。将术前CDFI结果分别与相应层面HRMRI及术后病理学结果对照,CDFI设定易损斑块标准:低回声、中等偏低回声不均质斑块;斑块形态不规则、纤维帽不完整或斑块内见血流信号。CDFI设定稳定斑块标准:斑块表面光滑、纤维帽完整、中等回声及强回声均质斑块。结果 CDFI与病理学比较评估易损斑块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6.6%,阴性预测值为71.4%;HRMRI与病理学比较评估易损斑块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6.4%,阴性预测值为62.5%。CDFI与HRMRI评估斑块易损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915,P<0.01)。结论 CDFI可以准确识别易损斑块,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斑块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 斑块易损性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竹花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3年第2期78-81,共4页
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只能判断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而冠状动脉发生狭窄以前冠状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已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这时病人可能已经表现有冠心病的症状,并且可能发生心肌梗塞和心脏性猝死等急性临床综合征... 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只能判断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而冠状动脉发生狭窄以前冠状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已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这时病人可能已经表现有冠心病的症状,并且可能发生心肌梗塞和心脏性猝死等急性临床综合征,检测冠状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超声 冠心病 诊断 CT MRI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影像诊断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6
作者 戴超男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3月—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糖尿病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展开,两组均纳入200例。所...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3月—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糖尿病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展开,两组均纳入200例。所有的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检出情况、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观察组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例数比例、斑块数量均高于对照组,而且稳定斑块占比低于对照组,易损斑块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EDV、PSV低于对照组,PI、R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侧、右侧的颈总动脉主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较为准确地检出斑块的数量和类型,判断血管受损和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糖尿病 颈动脉血管硬化斑块 诊断效果 检出率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
7
作者 贺书辉 张玉余 李小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58-60,共3页
探究在脑梗死(CI)老年患者中颈动脉超声(CU)用于诊断粥样硬化斑块(As)的临床结局及价值。方法 此次诊断研究老年CI病例,入组最终确定为86例,并设为乙组,最早于2020.12内入组,最晚于2022.12内入组,再以实施健康体检且同一时段的老年人86... 探究在脑梗死(CI)老年患者中颈动脉超声(CU)用于诊断粥样硬化斑块(As)的临床结局及价值。方法 此次诊断研究老年CI病例,入组最终确定为86例,并设为乙组,最早于2020.12内入组,最晚于2022.12内入组,再以实施健康体检且同一时段的老年人86例设为甲组。2组老年人均接受CU检查。比对内容涉及颈动脉(CA)血流项目、内-中膜厚度(IMT)水平、As发生情况、性质及部位。结果 比对CA血流项目,显示的差异为乙组收缩期峰值速度(SPV)水平>甲组,而搏动指数(PI)水平、阻力指数(RI)水平<甲组(P<0.05)。比对右侧及左侧CA中的IMT水平、As检出率等结论,显示的差异为乙组数值>甲组(P<0.05)。比对右侧及左侧CA中As发生部位的结论,显示的差异为乙组数值与甲组相近(P>0.05)。比对CA不稳定性As中溃疡斑占比、软斑占比等结论,显示的差异为乙组数值>甲组(P<0.05)。结论 在老年CI患者中CU用于诊断As后,既能提升As检出率,也可对其发生部位和性质加以明确,还可对CA血流进行评估观察,对CI防治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老年 颈动脉超声 硬化斑块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定量及脂肪因子水平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玉香 吴晓秋 +3 位作者 凌云 吴奇新 李星阳 黄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EATV)及脂肪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崇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CHD患者为CHD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EATV、冠脉狭窄程度(Gen...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EATV)及脂肪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崇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CHD患者为CHD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EATV、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正性重构率及软斑块率,血清脂联素、抵抗素、内脂素水平;分析出现易损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 CHD组EATV、Gensini积分、正性重构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1),血清抵抗素、内脂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1);EATV>107.20 cm^3、血清脂联素<2.90μg/mL、血清抵抗素>11.39 ng/mL、血清内脂素>32.50 ng/mL、高血压均是出现易损性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结论 CHD患者EATV及脂肪因子水平均有明显异常,且出现易损性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较多,需据此制定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膜脂肪体积 脂肪因子 冠脉硬化斑块 易损性
下载PDF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东 郭明燕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720-1728,共9页
近几年,人们对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这一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罪魁祸首的研究日益深入,为了准确识别易损斑块协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高危患者,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日趋多样化和精细化,其中应用最广泛的腔内影像学技术主要有冠状动... 近几年,人们对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这一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罪魁祸首的研究日益深入,为了准确识别易损斑块协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高危患者,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日趋多样化和精细化,其中应用最广泛的腔内影像学技术主要有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核磁共振成像(MRI)、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内超声(IVUS)、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近红外光谱(NIRS)、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及多模态成像等,这些诊断易损斑块的影像学方法各有优势,又存在一定不足,故有人提出可以联合使用多种影像学方法来提高易损斑块的检出率。本文希望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总结,来让人们认识和了解现阶段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诊疗进展,并对在易损斑块诊断上的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易损斑块 影像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46
10
作者 陈庆康 石挥扬 +2 位作者 曾广绥 邓素雅 邓劲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360-2361,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性质,以及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左右两侧IMT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增高,其中软斑、溃疡斑等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好发于颈总动脉(CCA)分叉处,两组左右两侧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数目及斑块性质有关,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超声 硬化斑块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优仪 余建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易发和腐蚀和破裂,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有效的评价斑块的结构及成分特点,监测其演变过程,对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特点和演变规律,评价了各...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易发和腐蚀和破裂,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有效的评价斑块的结构及成分特点,监测其演变过程,对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特点和演变规律,评价了各种影像技术包括血管内超声,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对其诊断的价值以及应用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硬化斑块 影像技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价的影像学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颖 常时新 郝楠馨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影像学进展 稳定性评价 动脉硬化斑块破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斑块稳定性 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涛 蔡祖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影像 急性冠状动脉阻塞 急性冠状动脉病变 心脑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管腔 易损斑块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飞鹏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22-824,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影像学评价 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斑块 临床综合征 心源性猝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雷斌 张家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5期250-251,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采... 目的:分析和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MR进行检查,检查之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患者的诊断满意度水平。结果:观察组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诊断率(85%、95%)及诊断满意度(95%)都高于对照组对应数据(65%、70%、80%),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都很高,但是相对来说,MR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患者的诊断满意度水平都相对更高一些,因此,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MR 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金松 朱杰敏 刘玉清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3年第5期293-295,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发生腐蚀和破裂,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有效评价斑块的结构特点,监测其演变过程,对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综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概念,病理特点和演变规律,评价各种影像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发生腐蚀和破裂,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有效评价斑块的结构特点,监测其演变过程,对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综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概念,病理特点和演变规律,评价各种影像技术包括血管内超声,多层CT和磁共振成像对其诊断的价值和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影像学评价 磁共振成像 诊断 病理特点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肖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7期87-88,共2页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计100例,2015年2月—2017年2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节点,按照不同的检查方式分组,多排螺旋CT组、MR检查组,研究组间图像质量、血管狭窄...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计100例,2015年2月—2017年2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节点,按照不同的检查方式分组,多排螺旋CT组、MR检查组,研究组间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率和是否能检测出斑块内出血情况。结果:多排螺旋CT组、MR检查组的图像质量和血管狭窄率数据指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但MR检查组能检测出斑块内出血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与MR检查均能够有效判断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但是,MR检查在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MR 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丽 王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把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2名非糖尿病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对象均...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把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2名非糖尿病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高频超声诊断,观察两组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情况与总斑块量、易损斑块类型、稳定斑块检出情况、患者颈动脉RI、PI、PSV、EDV值,并对比临床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双侧IMT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总斑块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易损斑块类型占比较大,对照组稳定斑块占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颈动脉RI、PI值较对照组高,且PSV、EDV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利于临床医师综合判断患者血管受损状态、斑块性质和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糖尿病 颈动脉血管硬化斑块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组学特征: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建风 刘磊 +4 位作者 吕晋浩 马宁 李志成 马林 娄昕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人民解... 目的探讨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并接受HRMRI检查的疑似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比较前、后循环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性别)、斑块常规HRMRI特征(斑块分布、出血、钙化及重构模式)及影像组学特征。所有斑块采用手工勾勒。结果共计14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其中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stroke,TIA)患者分别为52例和8例;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其中脑梗死及TIA患者分别为62例和19例;前后循环的脑缺血类型无统计学差异(X^2=2. 282,P=0. 131)。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X^2=7. 047、5. 979、11. 176,P=0. 008、0. 014、0. 001)。前后循环责任斑块分别判定为63个及105个,斑块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X^2=34. 363,P<0. 001); 174个影像组学特征中,21. 3%(37/174)在前后循环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范围2. 0052~7. 7029,P<0. 05),其中单因子判别精度最高的5个影像组学特征为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集群阴影、最大二维直径柱(形状特征)、最大二维直径行(形状特征)、偏度(一阶特征)、最小轴长(形状特征),这些特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07、0. 760、0. 786、0. 791、0. 746。结论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常规HRMRI特征及影像组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影像组学的特征差异较常规HRMRI更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硬化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对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意义
20
作者 黎木兴 王丽华 叶勇敏 《中国疗养医学》 2000年第4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诊断 腹主动脉硬化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