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样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丙万 蒋志刚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6,共6页
野生动物数量少 ,取样难度大 ;在野外工作时 ,动物肌肉和血液样品还难以保存。这些给野生动物研究带来很大不便。由于动物粪样容易收集 ,易于保存 ,对动物的影响小 ,在野生动物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粪样分析已经应用在动物的领域、... 野生动物数量少 ,取样难度大 ;在野外工作时 ,动物肌肉和血液样品还难以保存。这些给野生动物研究带来很大不便。由于动物粪样容易收集 ,易于保存 ,对动物的影响小 ,在野生动物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粪样分析已经应用在动物的领域、食性、消化动态、疾病与寄生虫、种群数量和遗传结构、有效种群大小、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与物质流的研究等方面。研究证明 ,在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样分析 野生动物 种群 生态系统 研究 应用
下载PDF
粪样和瘤胃排空技术采样测定放牧牛日粮植物成分的比较
2
作者 Ayed G.Mohammod 李建慷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 1997年第3期36-38,共3页
在不同季节,比较了用粪样、排空瘤胃食糜样、非排空瘤胃食糜样测定牛日粮植物成分的技术,试验在Las Cruces附近的新墨西哥州立大学附属牧场进行。用6头瘤胃瘘管牛在1989年春(5月28日至6月7日)、夏(7月9日至8月8日)、秋(10月1日至17日);1... 在不同季节,比较了用粪样、排空瘤胃食糜样、非排空瘤胃食糜样测定牛日粮植物成分的技术,试验在Las Cruces附近的新墨西哥州立大学附属牧场进行。用6头瘤胃瘘管牛在1989年春(5月28日至6月7日)、夏(7月9日至8月8日)、秋(10月1日至17日);1990年冬(1月8日至28日);用4头瘤胃瘘管牛在1990年夏(7月24日至8月4日)进行了试验。在一定季节,取样技术对分析牛日粮的一些植物种有差异(P<0.05)。多数情况下,只是在少数牧草中可观察到这种差异。粪样、排空瘤胃食糜样和非排空瘤胃食糜样的相似度随季节和相比较的取样技术而变化,粪样和排空瘤胃食糜样的相似度在秋季最低(74%),而粪样和非排空瘤胃食糜样的相似度在夏季(1989)最高(93%)。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消化率、取样方法和观测者的误差。对特定目的,粪样分析可以说是确定大型食草动物日粮成分的最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分析 粪样分析 放牧
下载PDF
两种分析方法在豹猫食物构成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滕扬 盖立新 +3 位作者 李建 房新民 杨南 鲍伟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8,共9页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作为北京地区的顶级食肉动物,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对于捕食动物食物构成研究,较为简便的方法是粪样内容物检视法,而粪样残余物DNA鉴定技术具有更为准确细致的优势,...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作为北京地区的顶级食肉动物,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对于捕食动物食物构成研究,较为简便的方法是粪样内容物检视法,而粪样残余物DNA鉴定技术具有更为准确细致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探索不同方法的优势互补,将有助于提高技术应用成效。本研究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与粪样内容物分析法,对采集自北京市4个自然保护区的71份豹猫粪样进行食物构成分析,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特点,了解豹猫的食物资源利用状况。结果显示,DNA宏条形码技术共鉴别出36种猎物,来自10目22科,4个保护区的豹猫食性具有显著差异,百花山、松山、云蒙山保护区的豹猫食物种类的出现比率均以小型哺乳类为主,其中对鼠类的捕食比例最高,对鸟类的捕食次之,而分布于云峰山保护区的豹猫对鸟类捕食比例最高,对鼠类的捕食次之。粪样内容物分析法鉴别出9类猎物,其中包括昆虫和植物两种DNA宏条形码技术未检出的食物,4个保护区的豹猫食物均以鼠类和鸟类为主,且最多检测出鼠类数量为3只、鸟类2只,次要食物则为植物和昆虫。两种方法均显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黑线姬鼠(A.agrarius)被取食的频率最高。本研究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鉴定出动物性猎物种类较为齐全,粪样内容物分析法能够区分猎物个体数量,实现了在豹猫食性分析中的互补效应,同时,本研究发现了豹猫的食物组成特点,为后续深入开展捕食动物种间共存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猫 非损伤性取 DNA宏条形码 内容物分析 食物组成
下载PDF
安琪百利可对高产牛消化及产奶量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康坤 魏强 +1 位作者 杜启科 杜剑锋 《今日畜牧兽医(奶牛)》 2019年第4期80-81,共2页
1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产奶量和粪样分析筛筛粪结果,结合采食量,验证安琪百利可对高产奶牛消化率及产奶量的影响。2材料与方法2.1试验时间及地点本次试验在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牧场进行,时间为2018年1月11日-1月31日,共计21天。
关键词 产奶量 消化率 百利 高产牛 试验时间 粪样分析 实验目的 高产奶牛
下载PDF
达赉湖地区蒙原羚与同域分布家羊的食物重叠研究
5
作者 刘丙万 钱执强 +2 位作者 刘松涛 乌力吉 黎明 《野生动物》 2009年第5期234-237,239,共5页
2007年11月、12月、2008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7月上旬至8月上旬、9月,在达赉湖地区收集了蒙原羚与同域分布家羊的粪便,利用粪样显微镜镜检分析方法研究了蒙原羚与同域分布家羊的食物重叠。在蒙原羚的粪便中共发现14... 2007年11月、12月、2008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7月上旬至8月上旬、9月,在达赉湖地区收集了蒙原羚与同域分布家羊的粪便,利用粪样显微镜镜检分析方法研究了蒙原羚与同域分布家羊的食物重叠。在蒙原羚的粪便中共发现14科33属48种植物,与其同域分布家羊的粪便中共发现12科26属35种植物。禾本科植物构成了蒙原羚和家羊食物组成的主要部分,春季其占可识别植物碎片的比例最多,达(88.8±19.3)%,冬初最少,占(45.7±10.9)%。蒙原羚与同域分布家羊食物生态位重高度重叠,秋季最高达0.913,冬末最低为0.878,这表明蒙原羚与同域分布家羊存在激烈的食物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赉湖 蒙原羚 家羊 食物重叠 显微镜镜检分析方法
下载PDF
Lower Bifidobacteria counts in both duodenal mucosa-associated and fecal microbiota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 被引量:33
6
作者 Angèle PM Kerckhoffs Melvin Samsom +4 位作者 Michel E van der Rest Joris de Vogel Jan Knol Kaouther Ben-Amor Louis MA Akkerman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3期2887-2892,共6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of both fecal and duodenal mucosa-associated microbiota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cts using molecular-based techniques. METHODS: Fecal and duodenal m... AIM: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of both fecal and duodenal mucosa-associated microbiota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cts using molecular-based techniques. METHODS: Fecal and duodenal mucosa brush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41 IBS patients and 26 healthy subjects. Fecal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using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d both fecal and duodenal brush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the composition of bif idobacteria using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ULTS: The FISH analysis of fecal samples revealed a 2-fold decrease in the level of bifidobacteria (4.2 ± 1.3 vs 8.3 ± 1.9, P < 0.01) in IBS patients compared to healthy subjects, whereas no major differences in other bacterial groups were observed. At the species level, Bifidobacterium catenulatum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6 ± 0.6 vs 19 ± 2.5, P < 0.001) in the IBS patients in both fecal and duodenal brush samples than in healthy subjects.CONCLUSION: Decreased bifidobacteria levels in both fecal and duodenal brush samples of IBS patients compared to healthy subjects indicate a role for microbiotic composition in IBS pathophys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Gut microbiota BIFIDOBACTERIA Bifidobacterium catenulatu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