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种”与“粪田”——《周礼》“强■用蕡”问题再认识
1
作者 刘兴林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0,共8页
《周礼·地官·草人》“粪种”提到以八种动物和蕡对应分九类土壤,对此学界历来有改良土壤的方法和种肥技术两种认识,但它们都很少涉及对“强■用蕡”的解释。蕡是麻子,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即已有植物油生产,根据《草人》语境和汉... 《周礼·地官·草人》“粪种”提到以八种动物和蕡对应分九类土壤,对此学界历来有改良土壤的方法和种肥技术两种认识,但它们都很少涉及对“强■用蕡”的解释。蕡是麻子,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即已有植物油生产,根据《草人》语境和汉代大麻灯油的生产以及宋元大麻油渣滓(麻枯或麻籸)利用情况的分析,可以认为《周礼》的“粪种”是以动物粪便溲种或拌种的种肥技术,而“强■用蕡”是针对强坚土使用大麻油渣拌种,也是种肥技术,它与施之于土的“粪田”不是一回事。对大麻油渣的利用不但涉及到施肥技术,同时也与植物油生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粪田 种肥 大麻 麻渣
原文传递
关于上海农场机插水稻使用粪水还田技术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昌兴 陈婷 +3 位作者 姜忠旭 王远玲 闫勇 李银银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第3期36-39,共4页
以上海农场盐碱地为试验区,利用上海农场规模化养猪的条件优势,进行了机插水稻使用粪水还田技术的相关探索。结果表明,猪粪水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化学肥料,机插水稻使用粪水还田技术,每667m^2可在壮蘖肥、平衡肥、粒肥上合计减少尿素施用... 以上海农场盐碱地为试验区,利用上海农场规模化养猪的条件优势,进行了机插水稻使用粪水还田技术的相关探索。结果表明,猪粪水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化学肥料,机插水稻使用粪水还田技术,每667m^2可在壮蘖肥、平衡肥、粒肥上合计减少尿素施用量7.5 kg,且每667 m^2水稻产量比常规施肥增加3.8 kg,每667 m^2纯收益净增24.6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水还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猪粪水还田对盐碱地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3
作者 史秀峰 陆体明 +5 位作者 仲军 牛铁刚 刘井涛 王美娥 叶高潮 赵田芬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110-111,共2页
为改良江苏省盐城市的大量盐碱地土壤,提高水稻产量,以优质稻“南粳9108”为试验品种,进行了猪粪水还田对盐碱地水直播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田间管理下,猪粪水还田能有效提高盐碱地水稻的成苗率、叶面积系数、株... 为改良江苏省盐城市的大量盐碱地土壤,提高水稻产量,以优质稻“南粳9108”为试验品种,进行了猪粪水还田对盐碱地水直播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田间管理下,猪粪水还田能有效提高盐碱地水稻的成苗率、叶面积系数、株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水直播 水稻 水还 产量
下载PDF
稻田冬季培肥对双季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成小琳 周玲红 +3 位作者 徐华勤 魏甲彬 张浪 唐剑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以中嘉早17号为早稻材料,以湘晚籼12号为晚稻材料,设置稻田冬季养鸡、施用生物炭、养鸡配施生物炭3种处理,以冬季休闲为对照,研究各处理下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及其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处理各生育期早稻的分蘖数降... 以中嘉早17号为早稻材料,以湘晚籼12号为晚稻材料,设置稻田冬季养鸡、施用生物炭、养鸡配施生物炭3种处理,以冬季休闲为对照,研究各处理下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及其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处理各生育期早稻的分蘖数降低,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生育期晚稻分蘖数显著提高;在双季稻生长的大部分时期,养鸡和养鸡配施生物炭处理双季稻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水稻产量构成均高于对照,双季稻的实际产量显著提高,产量增幅达8.3%~19.1%;养鸡配施生物炭处理双季稻田土壤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提高。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双季稻田冬季养鸡配施生物炭是一种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又能提高土壤质量的冬闲田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物炭 水稻产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种养结合在高水平粮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5
作者 张振荣 周一薇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年第2期128-130,15,共3页
介绍了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和粪水还田系统设计理念。以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农场为实例,介绍了种养结合在高水平粮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种养结合 水还系统 管道灌溉 排放口间隔布置
下载PDF
磷危机下的磷回收策略与立法 被引量:8
6
作者 郝晓地 郭小媛 +1 位作者 刘杰 江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96-1200,共5页
磷是动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磷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磷矿形式贮藏,磷矿因化学磷肥的生产而被大量消耗,现有储量最多只够维持人类100年的开采。磷最终的归宿是海洋,很难通过自然循环回归陆地。因此,以人工循... 磷是动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磷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磷矿形式贮藏,磷矿因化学磷肥的生产而被大量消耗,现有储量最多只够维持人类100年的开采。磷最终的归宿是海洋,很难通过自然循环回归陆地。因此,以人工循环回收方式最大限度遏制磷的消耗速度已变得刻不容缓。为此,一方面建议维持或恢复粪尿返田习惯,使排泄物中的磷等营养物质回归土地;另一方面,建议对污水中的磷在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进行回收和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回收鸟粪石、蓝铁矿虽可回收磷酸盐,但它们的高纯度回收/分离并非易事,而从污泥焚烧灰分中回收磷可能是最为现实和有效的。目前,磷回收技术上不存在太多限制,关键需要从管理上出台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和强制法律法规,欧洲国家的一些经验可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危机 磷回收 尿返 蓝铁矿 污泥焚烧灰分
下载PDF
农村污水处理莫轻视“肥水”资源 被引量:8
7
作者 郝晓地 于晶伦 +1 位作者 付昆明 江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5-12,共8页
化肥使用和旱厕卫生瑕疵让粪尿“肥水”变成了“废水”,以至出现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在国际上开始强调以生态为核心的蓝色发展之时,重新审视华夏文明五千年创造的粪尿返田习惯,发现它是生态的,在土地与人/畜禽间建立起一种朴素的生态循... 化肥使用和旱厕卫生瑕疵让粪尿“肥水”变成了“废水”,以至出现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在国际上开始强调以生态为核心的蓝色发展之时,重新审视华夏文明五千年创造的粪尿返田习惯,发现它是生态的,在土地与人/畜禽间建立起一种朴素的生态循环。换句话说,粪尿返田与蓝色经济殊途同归。如果以卫生方式帮助农户粪尿返田,不仅让“肥水”不再进入灰水,最大程度减少污水形成、简化(甚至省略)处理过程,而且可以缓解磷危机现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况且,粪尿返田也是帮助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种植绿色作物的一种扶贫方式。基于生态考虑,对粪尿“肥水”中养分价值、源分离粪尿及卫生返田、粪尿返田与有机农业、农村污水处理现状、转变政府投资方式等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处理 尿返 有机农业 绿色食品 磷危机 温室气体
原文传递
污水处理的未来:回归原生态文明 被引量:19
8
作者 郝晓地 张健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7,共7页
新的世纪需要新的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普遍追求的目标。对污水处理而言,世纪之交确实也呈现出一些新技术,驱使人们跃跃欲试。一方面追求"高大上"技术的呼声此起彼伏,而另一方面城市黑臭水问题又十分普遍。与此同时,农村也出现... 新的世纪需要新的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普遍追求的目标。对污水处理而言,世纪之交确实也呈现出一些新技术,驱使人们跃跃欲试。一方面追求"高大上"技术的呼声此起彼伏,而另一方面城市黑臭水问题又十分普遍。与此同时,农村也出现了黑臭水需要治理的问题。在此情形下,是采用"高大上"的新技术,还是维持传统甚至回归原生态便成为当前国内外普遍热议的话题。从自然水循环入手,概括了人类的出现对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与水质的影响以及对策。以具有可持续意义的原生态文明为基础,审视现代文明中排水体制对生态基础的破坏作用与恢复手段。针对我国目前盛行的城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指出粪尿返田乃生态文明之最基本元素,应最大程度予以保留和发扬光大。对城市而言,虽存在一些潜在的新生代技术,但是技术创新并非根本,关键是把握未来污水处理的理念与方向;一个中心(可持续)、两个基本点(碳中和与磷回收)将引领集中式污水处理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原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处理理念殊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 原生态文明 尿返 可持续处理 磷回收 碳中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