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菌移植治疗犊牛无特异病原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的疗效及其肠道菌群变化
1
作者 杨作斌 史晋成 +7 位作者 马紫薇 陈如龙 舒展 李鑫 王金泉 钟旗 马雪连 姚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20-4734,共15页
旨在比较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犊牛无特异病原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的疗效和肠道菌群变化。选择8头健康新生犊牛作为健康对照组(Health,H),再选择具有临床腹泻症状的新生犊牛24头,经腹泻相关病原检测,16头... 旨在比较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犊牛无特异病原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的疗效和肠道菌群变化。选择8头健康新生犊牛作为健康对照组(Health,H),再选择具有临床腹泻症状的新生犊牛24头,经腹泻相关病原检测,16头无腹泻相关病原感染的腹泻犊牛分为无特异病原腹泻组(Diarrhea,D),8头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coli,STEC)的腹泻犊牛作为STEC腹泻组(STEC-Diarrhea,SD)。各组犊牛平均日龄为(14.8±6.1)d。通过腹泻病原和腹泻症状筛查选择供体犊牛并制备粪菌液,口服粪菌液(每头250 mL,含40 g单一供体粪便)治疗腹泻犊牛,根据布里斯托粪便分型法(Bristol Stool Scale,BSS)评估治疗有效性。治疗后D组犊牛命名为无特异病原腹泻治疗组(FMT-D),SD组犊牛为STEC腹泻治疗组(FMT-SD)。记录治愈天数和日增重,测定犊牛生理常值、血常规、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采集各组犊牛直肠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其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经FMT治疗,D组和SD组犊牛的布里斯托粪便分型分别从6~7型极显著下降为4~5型(P<0.0001),下降后的分型值与H组无差异(P>0.05)。FMT-D组和FMT-SD组的平均治愈天数(4.9和4.4)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50 d,FMT-D组的犊牛日增重与H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FMT-SD组的日增重显著低于H组(P<0.05)。D组和SD组犊牛血液IL-1β、IL-6和IL-10浓度极显著高于H组(P<0.01),经FMT治疗后均下降至H组水平。D组和SD组犊牛粪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极显著低于H组(P<0.001),且D组IL-22显著低于H组(P<0.05),经FMT治疗后均上升,与H组水平无差异(P>0.05)。D组和SD组犊牛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低于H组(P<0.05),经FMT治疗后上升至H组水平。D组和SD组犊牛肠道菌群结构β多样性与H组差异极显著(P<0.001),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H组(P<0.001),志贺菌属、Tyzzerella和栖粪杆菌属、[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丁酸球菌属和柯林斯氏菌属、梭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组(P<0.05),经过FMT治疗,上述菌门和菌属相对丰度均下降至H组水平。而D组和SD组犊牛的Muribaculaceae、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鼠肠单胞菌属、Clostridia_UCG_014、Subdoligranulum和布雷兹纳克氏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H组(P<0.01)。经过FMT治疗,上述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上升且与H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FMT对无特异病原性腹泻和细菌性的犊牛腹泻均有显著治疗效果。FMT治疗显著降低了腹泻犊牛肠道菌群中具有致病性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增加了潜在益生菌属的相对丰度,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趋向健康,犊牛免疫功能显著增强。FMT治疗可能对犊牛的增重和生长产生长期有益影响。但FMT对这两种腹泻犊牛肠道菌群的恢复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腹泻 移植 效果评价 肠道
下载PDF
抗炎饮食联合粪便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耐受性的影响
2
作者 明珠 刘扬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抗炎饮食联合粪便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耐受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0例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饮食组、移植组和联合组,每组5... 目的探讨抗炎饮食联合粪便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耐受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0例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饮食组、移植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饮食组予以抗炎饮食干预,移植组予以粪便移植治疗,联合组予以抗炎饮食联合粪便移植干预。8周后,比较三组UC缓解情况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并比较移植组与联合组粪便移植耐受性。结果联合组临床缓解为40.0%、内镜缓解率为32.0%,均显著高于饮食组、移植组(P<0.05),但黏膜愈合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ace、chao、shannon指数均高于饮食组、移植组(P<0.05),且移植组均高于饮食组(P<0.05)。联合组粪便移植不良耐受性反应发热、食欲不振发生率低于移植组,腹痛联合组高移植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炎饮食与粪便移植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UC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患者临床及内镜缓解,且不增加粪便移植不耐受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抗炎饮食 便移植 肠道 耐受性
下载PDF
高原低氧小鼠肠道菌群在粪菌移植过程中的特征性变化研究
3
作者 李文豪 何芬芬 +4 位作者 施艺 赵再华 刘景春 高振波 沈学锋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8-504,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肠道菌群在移植过程中作用持续时间和菌群的动态变化。方法①构建高原低氧模型: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平原组(P组)和低氧组(H-4W组),每组6只。H-4W组模拟海拔4000 m暴露4周。②构建粪菌移植模型:雄性C57BL/6J小鼠随...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肠道菌群在移植过程中作用持续时间和菌群的动态变化。方法①构建高原低氧模型: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平原组(P组)和低氧组(H-4W组),每组6只。H-4W组模拟海拔4000 m暴露4周。②构建粪菌移植模型: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粪菌移植平原组(FMT-P组)和粪菌移植低氧组(FMT-H组),每组6只。FMT-P组和FMT-H组饮用抗生素鸡尾酒2周,粪菌移植2周,持续自由定植2周。16S rDNA检测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与P组相比,H-4W组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alpha多样性降低;菌群组成结构改变(P<0.01)。粪菌移植后,FMT-H组相较于FMT-P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P<0.01),致病菌拟杆菌属和Escherichia-Shigella菌属丰度增加,有益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菌属丰度降低;菌群定植2周后,两组间alpha多样性仍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原低氧暴露的肠道菌群在受体体内自由定植2周后仍具有效果,且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与高原低氧环境中肠道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 肠道 移植 小鼠
下载PDF
肝性脑病大鼠经粪便细菌移植后的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分析
4
作者 王威巍 刘丰睿 +1 位作者 吕朝华 申呈祥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13-917,共5页
目的建立肝性脑病大鼠模型及粪便细菌移植(FMT)模型,探索细菌移植后肝性脑病大鼠肠道菌群的改变。方法选择30只SD大鼠,采用四氯化碳联合乙醇的方法建立肝性脑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肝性脑病模型组,C组为... 目的建立肝性脑病大鼠模型及粪便细菌移植(FMT)模型,探索细菌移植后肝性脑病大鼠肠道菌群的改变。方法选择30只SD大鼠,采用四氯化碳联合乙醇的方法建立肝性脑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肝性脑病模型组,C组为FMT组,每组10只。B组进行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C组进行FMT(按200μL/d灌胃,每毫升细菌溶液含细菌1.5×10^(11))。每天观察大鼠生存情况。收集大鼠肠道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实验过程中大鼠共死亡9只,A组无死亡。FMT前后,C组大鼠移植后体重明显增加。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发现C组较B组可有效地改善菌种的多样性和丰度;与A组比较,B、C组中变形菌门含量显著升高,拟杆菌门丰度显著降低。结论FMT可以改变肝性脑病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细移植 肝性脑病 宏基因组 肠道 大鼠
下载PDF
粪菌移植对蛋鸡生产性能、脂质代谢、血清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鹏飞 李晓丽 +4 位作者 何万领 任振东 丁小伟 贾寒方 杨龙帮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69-3679,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粪菌移植(FMT)对蛋鸡生产性能、脂质代谢、血清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免疫的影响。试验选取390日龄京红蛋鸡7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2只。对照组正常饮水,试验Ⅰ组在每日正常饮水中添加100 mL 1号添加剂菌液... 本试验旨在研究粪菌移植(FMT)对蛋鸡生产性能、脂质代谢、血清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免疫的影响。试验选取390日龄京红蛋鸡7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2只。对照组正常饮水,试验Ⅰ组在每日正常饮水中添加100 mL 1号添加剂菌液(厌氧发酵),试验Ⅱ组在每日正常饮水中添加100 mL 2号添加剂菌液(好氧发酵)。各组均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FMT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在蛋品质方面,试验第28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蛋鸡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FMT改善了蛋鸡肝脏脂质沉积,且试验Ⅰ组改善效果优于试验Ⅱ组。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蛋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血清T-AOC及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蛋鸡空肠免疫球蛋白M(IgM)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十二指肠和空肠s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回肠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FMT能够降低蛋黄颜色及血清AST活性,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对肝脏脂肪沉积及肠道免疫具有改善作用,且厌氧发酵制备的粪菌液效果要优于好氧发酵制备的粪菌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蛋鸡 脂质代谢 抗氧化 肠道免疫
下载PDF
孕妇肠道、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胎皮脂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马锦倩 范翩翩 +4 位作者 郑涛 张琳 陈远志 申剑 欧阳凤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3,共14页
目的·分析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阴道菌群、新生儿胎粪及胎皮脂菌群的多样性及菌群构成,比较其异同及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8年8月—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分娩的11对母婴,采集母亲孕晚期粪便样本... 目的·分析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阴道菌群、新生儿胎粪及胎皮脂菌群的多样性及菌群构成,比较其异同及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8年8月—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分娩的11对母婴,采集母亲孕晚期粪便样本、阴道拭子及新生儿胎粪;招募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4名新生儿,采集额部、腋窝、腹股沟部位的胎皮脂及胎粪样本。所有孕妇均为阴道自然分娩。采用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11对母婴中母亲的肠道菌群、阴道菌群和新生儿的胎粪菌群,以及14名新生儿的胎皮脂菌群和胎粪菌群的多样性、菌群构成,分析异同及相关性。结果·母亲肠道菌群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菌群;新生儿3个部位胎皮脂菌群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胎粪菌群(均P<0.01)。母亲肠道菌群、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菌群β多样性存在差异(P<0.01);新生儿额部、腋窝和腹股沟3个部位胎皮脂菌群的β多样性相似,但与胎粪菌群存在差异(P<0.01)。在门水平上,母亲肠道菌群优势菌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52.76%)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1.67%),阴道菌群优势菌为厚壁菌门(74.36%)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1.25%),胎皮脂菌群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84.22%)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80%),新生儿胎粪菌群在2个批次样本中优势菌均为变形菌门(分别占81.11%和88.72%)。在属水平上,母亲肠道菌群的优势菌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35.42%)和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10.12%),阴道菌群的优势菌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69.10%)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11.30%),胎皮脂菌群的优势菌为乳杆菌属(79.81%)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3.23%),胎粪菌群的优势菌在2个批次样本中均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分别占55.21%和31.18%)。结论·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高于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菌群,新生儿胎皮脂菌群α多样性高于胎粪菌群。厚壁菌门在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阴道菌群及新生儿胎皮脂菌群中均为优势菌,乳杆菌属在母亲阴道菌群及新生儿胎皮脂菌群中均为优势菌,胎粪菌群以变形菌门和埃希菌属较多。新生儿不同身体部位的胎皮脂菌群结构相似,但与胎粪菌群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的垂直传递 肠道 阴道 胎皮脂 新生儿
下载PDF
产细菌素Enterocin Y3粪肠球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杨珍珠 陶乐仁 +2 位作者 赵陆恺 王元 迟海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9,共11页
为探讨产细菌素Enterocin Y3粪肠球菌DH9003的益生菌作用,对15只健康C57雄性小鼠进行等体积灌胃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n=7)和粪肠球菌DH9003(处理组,n=8),4周后收集小鼠粪便,测定粪肠球菌DH9003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影响。结... 为探讨产细菌素Enterocin Y3粪肠球菌DH9003的益生菌作用,对15只健康C57雄性小鼠进行等体积灌胃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n=7)和粪肠球菌DH9003(处理组,n=8),4周后收集小鼠粪便,测定粪肠球菌DH9003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用粪肠球菌DH9003灌胃小鼠,7 d内就可在其体内大量定植;7~28 d时,该细菌数量缓慢增加并趋近稳定。通过观察小鼠肠道和肝脏组织切片研究病理学特征,灌胃粪肠球菌DH9003不会对小鼠肠道和肝脏产生有害影响,相反会使小鼠的肠黏膜更为密集且长度增加,改善小鼠肠黏膜。用粪肠球菌DH9003灌胃使该菌株成为不同分组小鼠肠道差异的主要物种。同时,补充粪肠球菌DH9003对小鼠肠道的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导致门水平上的变化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变化。灌胃粪肠球菌DH9003前和灌胃28 d后,从小鼠粪便中共检出254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24种显著上调,130种显著下调。基于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显著性水平较高的代谢通路有ABC转运蛋白和蛋白消化吸收通路。结论:小鼠摄入粪肠球菌DH9003后可在其体内定植并对肠道菌群和代谢能力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 肠球素Y3 肠道 代谢组学 组织切片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丰度变化对糖尿病受者肾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韩健乐 王晓勃 +6 位作者 杨帅平 杨俊伟 杨青彦 李涛 索敬钧 殷正伟 王长安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47-452,共6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丰度变化对糖尿病受者肾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移植术的1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有排斥反应发生将患者分为有排斥反应组(n=42)和无排斥反应组(n=108)。比较两组肠道菌群、肾脏功...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丰度变化对糖尿病受者肾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移植术的1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有排斥反应发生将患者分为有排斥反应组(n=42)和无排斥反应组(n=108)。比较两组肠道菌群、肾脏功能、免疫反应,分析其变化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有排斥反应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数量均低于无排斥反应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高于无排斥反应组(P<0.05)。有排斥反应组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淋巴细胞反应均高于无排斥反应组(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数量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均呈负相关(r=-0.612、-0.635、-0.607,P<0.05),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及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淋巴细胞反应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均呈正相关(r=0.627、0.656、0.639、0.688、0.624、0.67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及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淋巴细胞反应均为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OR=4.536、4.651、4.473、4.637、4.707、5.140、4.918、4.973、5.083,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及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淋巴细胞反应在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肠道菌群、肾脏功能、免疫反应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密切相关,该结论可指导临床制定合理诊疗方案,以减轻肾移植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移植 肠道 肾脏功能 免疫反应 排斥反应
下载PDF
肠道菌群移植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郑鹏 丰大利 吴相柏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常见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经上述方法治疗的CRC患者,肠道菌群会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出现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近年来,肠道...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常见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经上述方法治疗的CRC患者,肠道菌群会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出现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近年来,肠道菌群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逐步应用于CRC治疗中。本文对FMT在CRC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移植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结肠TET途径行洗涤菌群移植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配合及护理
10
作者 王丽娟 张燕 +1 位作者 吴红艳 崔静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11期164-167,共4页
总结586例结肠经内镜肠道植管术途径行洗涤菌群移植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主要内容如下:严格供体筛查,定期随访管理;经内镜肠道植管术植管配合与护理;注重心理干预,制订术前准备策略;优化移植方案,预... 总结586例结肠经内镜肠道植管术途径行洗涤菌群移植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主要内容如下:严格供体筛查,定期随访管理;经内镜肠道植管术植管配合与护理;注重心理干预,制订术前准备策略;优化移植方案,预控术中不良反应;全方位、全过程,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5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洗涤菌群移植治疗并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肠道植管术 移植 肠道失调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黄芩汤调控肠道菌群治疗小鼠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机制
11
作者 夏梦婷 孙润洁 +3 位作者 付佳琪 李素贞 于漫亚 崔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背景: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如何通过应用中药改善肠道炎症、调节自噬以治疗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问题。目的:探讨黄芩汤调控肠道菌群治疗肠道急性移... 背景: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如何通过应用中药改善肠道炎症、调节自噬以治疗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问题。目的:探讨黄芩汤调控肠道菌群治疗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机制。方法:CB6F1小鼠经总剂量8 Gy的60Co X射线照射后通过尾静脉输入Balb/c H-2d小鼠的单个核细胞悬液(骨髓+脾)制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黄芩汤高、中、低剂量组。造模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黄芩汤或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4 d,进行临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评分并记录生存时间,取小肠组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行小肠黏膜病理分级评分。使用16S rDNA测序检测各组小鼠肠道菌群,行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染色、PCR等检测自噬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汤中、高剂量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1),临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评分显著降低(P<0.01),小肠黏膜病理分级评分显著降低(P<0.01),小肠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下降(P<0.01),小鼠小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性部分恢复;(2)肠道菌群研究发现,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汤中剂量组促炎菌株肠球菌显著减少(P<0.05),而有益菌如梭状芽孢杆菌及促自噬的红球菌显著增多(P<0.05);(3)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汤中剂量组的自噬标志物显著升高(P<0.05);透射电镜下,黄芩汤中剂量组自噬泡数量显著增多;(4)结果表明:黄芩汤显著降低条件性致病菌丰度和小肠组织炎症因子水平,并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同时促进小肠黏膜自噬的表达,从而明显改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肠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黄芩汤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肠道 梭状芽孢杆 肠球 抗炎 自噬
下载PDF
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行洗涤菌群移植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护理要点
12
作者 崔静 吴红艳 张燕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transendoscopic enteral tubing, TET)行洗涤菌群移植(Washed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WMT)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患儿的护理要点。方法:以本院微生态医学科收治的... 目的:探讨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transendoscopic enteral tubing, TET)行洗涤菌群移植(Washed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WMT)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患儿的护理要点。方法:以本院微生态医学科收治的ASD患儿为对象,总结提炼结肠TET行WMT治疗ASD患儿的护理要点。结果:对结肠TET行WMT治疗的ASD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不仅能提高患儿监护人配合度、照护能力,还能在确保医疗安全的情况下减少病患的其它各种负担及相关并发症,提高整体疗效和病患满意度。结论:对结肠TET行WMT治疗的ASD患儿提供有效的护理能够提升菌群移植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儿心理和行为的康复,有推广应用价值。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points of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who underwent colonic transendoscopic enteral tubing (TET) for washed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WMT). Method: Taking children with ASD admitted to the Microecology Medicine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as the subjects, we summarized and refined the nursing poi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SD who underwent colonic TET for WMT. Results: Effective nursing care for children with ASD who underwent colonic TET for WMT not only improves the cooperation and care ability of their guardians, but also reduces other burdens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hile ensuring medical safety, improving overall efficac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Effective nursing care for children with ASD who underwent colonic TET for WMT can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icrobial transplantation, help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rehabilitation, and have value fo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肠道植管术 洗涤移植 自闭症谱系障碍 护理
下载PDF
肠道菌群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3
作者 贺海艳 何舰 +1 位作者 王馨祎 孟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335-1341,共7页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来评价肠道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四个数据库中检...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来评价肠道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四个数据库中检索关于FMT治疗UC的RCTs文献,时间范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文献2304篇,筛选后最终纳入1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726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FMT治疗组的临床反应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MD=2.08,95%CI:1.45~3.00,P<0.0001);FMT治疗组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MD=2.67,95%CI:1.88~3.79,P<0.00001);FMT治疗组的内镜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MD=2.19,95%CI:1.42~3.36,P=0.0004);FMT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7,95%CI:0.84~1.92,P=0.26)。结论FMT治疗UC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反应率、临床缓解率和内镜缓解率,且其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由于纳入文章的数量有限,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RCTs来进一步证实其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移植 溃疡性结肠炎 荟萃分析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粪便菌群移植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曼郁 刘东来 周海卫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年第4期58-65,共8页
粪便菌群移植(FMT)作为目前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最为有效的手段,在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RBX2660、Vowst等粪便微生物药物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高通量测序技术作... 粪便菌群移植(FMT)作为目前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最为有效的手段,在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RBX2660、Vowst等粪便微生物药物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高通量测序技术作为一项飞速发展的新技术,可通过扩增肠道菌群可变区的特定区段,分析菌群的组成、丰度等信息,为FMT过程中的供体选择、受体特征分析、效果监测等环节提供强有力的工具。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可有力推动FMT的粪便制备过程质量控制、功能微生物确定、效果监测等方面的发展。本文旨在阐述和总结高通量测序技术在FMT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移植 高通量测序技术 肠道 应用 挑战
下载PDF
代谢组学视角下的肠道菌群移植对肠-脑轴功能的调控
15
作者 李佳杰 齐学洁 《张江科技评论》 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
作为一种创新疗法,肠道菌群移植展现了其在调节肠-脑轴方面的能力。通过联合应用代谢组学手段,可以全面揭示肠道菌群同神经系统间的交互作用机理,并据此制定个体化医疗方案,从而为神经类疾病的诊疗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途径。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肠道移植 肠-脑轴 调控机制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口腔及肠道菌群与早期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16
作者 赖静 傅鑫 +3 位作者 李成龙 杨曦 周杨 黄晓兵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9,共9页
目的 初步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患者肠道菌群及口腔菌群的变化与早期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aGVHD)之间的关联,寻找可能有... 目的 初步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患者肠道菌群及口腔菌群的变化与早期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aGVHD)之间的关联,寻找可能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后1个月内发生胃肠道aGVHD的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收集其aGVHD前后粪便样本与唾液样本,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方法,研究早期胃肠道aGVHD发生前后肠道菌群、口腔菌群的差异性改变。结果 (1)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减少、肠球菌属及肠杆菌科增加与早期上消化道aGVHD发生呈正相关(P<0.05),而口腔菌群整体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2)胃肠道aGVHD前后肠道菌群LEfSe分析发现克雷伯杆菌属、肠球菌属增加,大肠埃希菌减少;口腔菌群LEfSe分析发现存在差异显著10个微生物标志物,其中γ-变形菌纲的差异较为显著。(3)肠道菌群β多样性差异显著(P=0.03),而口腔菌群α、β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Allo-HSCT患者发生早期胃肠道aGVHD前后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口腔菌群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肠道 口腔
下载PDF
肠道粪菌移植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陈美 于艳丽 张秀静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408-411,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其成因涉及遗传、环境、免疫失调等多种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UC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其中粪菌移植(FMT)颇受关注。FMT通过移植供体的肠道菌...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其成因涉及遗传、环境、免疫失调等多种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UC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其中粪菌移植(FMT)颇受关注。FMT通过移植供体的肠道菌群直接对抗病原菌,还可通过改善肠上皮细胞的健康状态、提供能量支持等方式,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达到治疗UC的目的,从而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恢复肠道功能。笔者着重从UC与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变化与UC、 FMT治疗U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等方面对FMT在UC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移植 肠黏膜屏障 肠道
下载PDF
粪菌移植对腹泻便秘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碧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粪菌移植对腹泻便秘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腹泻便秘交替型IBS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粪菌移植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粪菌移植对腹泻便秘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腹泻便秘交替型IBS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粪菌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8周、3个月肠道菌群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缓解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6,P<0.05)。治疗后8周、3个月两组IBS-QOL评分呈现下降趋势,且治疗组IBS-QO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3个月两组患者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且治疗后8周、3个月治疗组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粪菌移植对于腹泻便秘交替型IBS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粪菌移植抗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所致内毒素血症损伤研究
19
作者 张伟 陈雪龙 +1 位作者 陈水云 齐艳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9-53,共5页
背景:肠道菌群在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之处于平衡状态,从而避免或减少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一旦肠道菌群紊乱将会导致机体出现内毒素血症,此时可以通过粪菌移植来调节小鼠的肠... 背景:肠道菌群在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之处于平衡状态,从而避免或减少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一旦肠道菌群紊乱将会导致机体出现内毒素血症,此时可以通过粪菌移植来调节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并且抑制由于肠道菌群紊产生的内毒素血症等相关炎症。方法:将3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在相同情况下置于普通动物饲养室饲养一周后,空白组10只小鼠饲喂普通日粮,对照组10只小鼠添加抗生素,实验组10只小鼠在饲喂抗生素后进行粪菌移植;上述小鼠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IL-10以及LPS;对其中部分小鼠肠道进行基于16S rDNA基因的微生物多样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小鼠体内的炎性因子LPS、TNF-α、IL-6较空白组组显著升高(P<0.05),而IL-10、IL-1β的数值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进行粪菌移植后,实验组小鼠体内的促炎因子浓度明显下降,实验组小鼠血清中LPS、TNF-α、IL-6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IL-10、IL-1β的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16S rRNA检测结果显示,在对小鼠进行粪菌移植后,通过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分析,粪菌移植后的小鼠肠道内物种多样性增加。意义:抗生素能够导致正常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通过粪菌移植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从而改善内毒素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内毒素血症 肠道紊乱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粪菌移植治肾病
20
作者 李江涛 《科学生活》 2024年第8期114-115,共2页
慢性肾脏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慢性疾病,控制不佳者容易发展为尿毒症。如今,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也在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人体关系密切,在多种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粪菌移植是通过粪菌胶囊、胃管、结肠镜和灌肠等方式向患者肠... 慢性肾脏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慢性疾病,控制不佳者容易发展为尿毒症。如今,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也在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人体关系密切,在多种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粪菌移植是通过粪菌胶囊、胃管、结肠镜和灌肠等方式向患者肠内植入正常人的肠道微生物,以期预防和治疗疾病。近年来,该方法已被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的探索性治疗并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移植 尿毒症 肠道微生物 结肠镜 健康 慢性疾病 肠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