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谁来养活中国”到“怎样养活中国”——粮食属性、AB模式与发展主义时代的食物主权 被引量:55
1
作者 周立 潘素梅 董小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20-33,共14页
粮食并非经济学视角下的单一商品,而是具有多种属性,并由此带来它的三大国家安全功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食物主权。然而,在当前以发展为主义的时代,粮食属性逐渐被单一化,农业多种功能不断丧失,形成了一个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 粮食并非经济学视角下的单一商品,而是具有多种属性,并由此带来它的三大国家安全功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食物主权。然而,在当前以发展为主义的时代,粮食属性逐渐被单一化,农业多种功能不断丧失,形成了一个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为特征,贯彻"为钱而生产"这一资本逻辑的农业与食物体系(A模式)。A模式缓解了"谁来养活中国"这样的数量安全问题,带来了"怎样养活中国"的食品安全与食物主权问题。作为替代角色,意图寻回粮食多种属性、农业多种功能,遵循"为生活而生产"这一生命逻辑的B模式正在形成。AB模式之间有战争,有融合,正在双轨运行之中。需要在这一重大变革中采取有利于实现食物主权,促进人类可持续进程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属性 食物主权 AB模式 发展主义 食物体系
下载PDF
粮食属性及其衍生机理——基于系统和历史的二维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关付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5-50,共6页
认知粮食属性是研究粮食问题的基础。从形成农业的三大系统分析,粮食具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等三类属性,并分别具有自然资源、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性质。从历史维度考察,粮食属性从自然属性衍生出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类劳... 认知粮食属性是研究粮食问题的基础。从形成农业的三大系统分析,粮食具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等三类属性,并分别具有自然资源、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性质。从历史维度考察,粮食属性从自然属性衍生出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类劳动和农业生产力发展驱动粮食属性的拓展,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粮食属性衍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粮食属性复杂化,成为政治武器和资本品。基于粮食属性,可以系统、全面地分析当前粮食的问题、理论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属性 三大系统 人粮关系 衍生机理
下载PDF
粮食属性、粮价形成与粮食安全 被引量:5
3
作者 丁声俊 《市场经济与价格》 2011年第5期29-33,共5页
本文全面探讨了相互联系的三个基本问题:粮食的本质属性、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方针。贯穿于全文的思想理念是客观的国情粮情和现代市场经济原理。作者辨证阐述了粮食兼具粮食的社会属性(基本人权需求)和经济属性(商业... 本文全面探讨了相互联系的三个基本问题:粮食的本质属性、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方针。贯穿于全文的思想理念是客观的国情粮情和现代市场经济原理。作者辨证阐述了粮食兼具粮食的社会属性(基本人权需求)和经济属性(商业星需求)等两种属性,后者应服从于前者;采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粮食市场供求为主形成粮价的机制是最佳选择;在坚守以国内为主,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方针(坚持国内供给为主要渠道)的同时,积极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善于利用世界粮食市场为辅助渠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基本属性 粮价形成机制 保障粮食安全
下载PDF
粮食准公共产品属性与国家农业政策 被引量:4
4
作者 陆福兴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1年第4期11-13,共3页
粮食准公共产品属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越来越凸显,表现在其生产条件的准公共产品性、粮食国家调控的公共安全性、公民粮食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公民粮食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粮食产业的公共多功能性等。它决定国家农村政策的重心、加快... 粮食准公共产品属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越来越凸显,表现在其生产条件的准公共产品性、粮食国家调控的公共安全性、公民粮食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公民粮食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粮食产业的公共多功能性等。它决定国家农村政策的重心、加快国家农村政策的创新、影响对粮食政策的效率评价、造成国家农村投入的政策支持不足和影响地方各级政府对粮食的公共投入政策。按照其属性要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粮食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完善农民公共产品需求的表达机制;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拓展筹资渠道;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准公共产品属性 国家农业政策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趋势及内在机理:1961-2010年 被引量:40
5
作者 高帆 龚芳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7,共13页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是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和物价总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1961-2010年的长时期数据分析表明:1961年以来国际粮价波动经历了6个周期,且呈现出从极其平稳到剧烈波动、再到相对平稳、最后到剧烈波动的变动轨迹。国际粮价波动...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是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和物价总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1961-2010年的长时期数据分析表明:1961年以来国际粮价波动经历了6个周期,且呈现出从极其平稳到剧烈波动、再到相对平稳、最后到剧烈波动的变动轨迹。国际粮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已发生了结构性变化,1961-1999年供给、需求和库存对粮价波动的解释程度为89.50%,但2000-2010年金融和能源成为影响粮价波动的主要方面,其解释程度达到98.08%。2000年以来,国际粮食的消费品属性逐渐弱化,而投资品和能源品属性显著增强,以金融因素为主导、金融化和能源化相交织已成为当下影响国际粮价的核心因素,这种格局与美元发行缺乏实体经济吸纳和外部制衡机制紧密相关。从上述研究结论出发可引申出稳定国内粮食价格、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 金融化 能源化 粮食属性转换
下载PDF
中国粮食市场60年发展历程与变迁特点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晓雪 李书友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中国粮食市场与粮食政策60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七大变迁特点:一是粮食市场演进基本是以政府强制性变迁为主导;二是粮食市场经历了由短缺到供求大致均衡、由政府定价为主到市场形成价格的演变;三是粮食产量波动与价格波动既受经济周期影响... 中国粮食市场与粮食政策60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七大变迁特点:一是粮食市场演进基本是以政府强制性变迁为主导;二是粮食市场经历了由短缺到供求大致均衡、由政府定价为主到市场形成价格的演变;三是粮食产量波动与价格波动既受经济周期影响,又与改革进程高度相关;四是粮食产量与粮食价格呈明显相关性和周期性变化,且价格波动幅度高于产量波动幅度;五是粮食人均产量经历了由不足——基本满足生存——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演进历程;六是粮食兼具农产品、工业品与金融产品的属性特征日益明显;七是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由"粮食政策调整或供给变动"向更复杂和更多元化的因素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市场 价格形成机制 粮食变迁特点 粮食政策 粮食产品属性
下载PDF
巴中市通江县蒲丽蓉家规——爱粮守粮感党恩、勤劳坚守尽忠诚、孝老爱亲弘美德
7
作者 杨智淋 胡嘉文 《四川党的建设》 2023年第19期91-91,共1页
“爱粮守粮感党恩,勤劳坚守尽忠诚,孝老爱亲弘美德。”这是巴中市通江县铁佛粮油管理站粮油保管员蒲丽蓉的家规。由于来自基层粮食系统,蒲丽蓉的家规带有鲜明的“粮食属性”,这是她们一家爱粮守粮的光荣传统的生动写照。出生于20世纪70... “爱粮守粮感党恩,勤劳坚守尽忠诚,孝老爱亲弘美德。”这是巴中市通江县铁佛粮油管理站粮油保管员蒲丽蓉的家规。由于来自基层粮食系统,蒲丽蓉的家规带有鲜明的“粮食属性”,这是她们一家爱粮守粮的光荣传统的生动写照。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蒲丽蓉,幼年家境贫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老爱亲 通江县 巴中市 粮食属性 家规 管理站 粮油保管员 美德
下载PDF
论粮食的属性、特征及安全保障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国安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20,共7页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质。本文从研究粮食的本质属性入手,对粮食的弱质特征、市场特征、供求预测、安全预警及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粮食属性 粮食特征 粮食安全 安全预警 保障体系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农民增收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矫江 吉洁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124-127,共4页
分析了黑龙江省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工业发展缓慢,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结构单一。并从商品粮属性研究入手,探讨了农民增收的途径,提出了在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的前提下,通过发展农村工业、争取国家补助、科... 分析了黑龙江省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工业发展缓慢,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结构单一。并从商品粮属性研究入手,探讨了农民增收的途径,提出了在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的前提下,通过发展农村工业、争取国家补助、科技带动、兼营生产和协作组织生产等对策,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增收 粮食产区 粮食属性 增收对策
下载PDF
Review:Assessing potential dietary toxicity of heavy metals in selected vegetables and food crops 被引量:19
10
作者 ISLAM Ejaz ul YANG Xiao-e +1 位作者 HE Zhen-li MAHMOOD Qaisar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3,共13页
Heavy metals, such as cadmium, copper, lead, chromium and mercury, ar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particularly in areas with high anthropogenic pressure. Their presence in the atmosphere, soil and water, even... Heavy metals, such as cadmium, copper, lead, chromium and mercury, ar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particularly in areas with high anthropogenic pressure. Their presence in the atmosphere, soil and water, even in traces can cause serious problems to all organisms, and heavy metal bioaccumulation in the food chain especially can be highly dangerous to human health. Heavy metals enter the human body mainly through two routes namely: inhalation and ingestion, ingestion being the main route of exposure to these elements in human population. Heavy metals intake by human populations through food chain has been reported in many countries. Soil threshold for heavy metal toxic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oil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heavy metal and determines heavy metal cumulative loading limits. For soil-plant system, heavy metal toxicity threshold is the highest permissible content in the soil (total or bioavailable concentration) that does not pose any phytotoxic effects or heavy metals in the edible parts of the crops does not exceed food hygiene standards. Factors affecting the thresholds of dietary toxicity of heavy metal in soil-crop system include: soil type which includes soil pH, organic matter content, clay mineral and other soil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rop species or cultivars regulated by genetic basis for heavy metal 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in plants. In addition, the interactions of soil-plant root-microb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regulating heavy metal movement from soil to the edible parts of crops. Agronomic practices such as 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s as well as crop rotation system can affect bioavailability and crop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thus influencing the thresholds for assessing dietary toxicity of heavy metals in the food chai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hytotoxic effects and bio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vegetables and food crops and assesses soil heavy metal thresholds for potential dietary 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w metals Dietary toxicity VEGETABLES Food crop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