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视下精准复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庄健 杨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98-403,共6页
目的通过与闭合复位法对比分析,观察直视下精准复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 目的通过与闭合复位法对比分析,观察直视下精准复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闭合复位固定(闭合组),30例采用直视下参照解剖标志点精准复位下胫腓联合脱位(直视组)。记录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视次数、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bottom clearance,TBCS)、下胫腓重叠影(tibiofibular overlap,TBOL)、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闭合组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视次数分别为(18.23±0.58)min、(84.37±1.83)mL、(9.47±0.26)次,直视组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视次数分别为(16.00±0.55)min、(74.5±1.61)mL、(7.97±0.23)次,两组上述三项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BCS、TBO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观察指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TBCS、TBOL两组比较,闭合组分别是(3.16±0.04)mm、(7.77±0.03)mm,直视组分别是(2.98±0.05)mm、(7.92±0.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视组的优良率为96.70%,闭合组的优良率为73.30%,直视组显著高于闭合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0%,直视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7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视下精准复位下胫腓联合脱位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确切,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改善患者预后功能,是一种有效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损伤 闭合复位 直视下精准复位 复位不良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治疗胸部外伤合并肋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崔志雄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治疗胸部外伤合并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胸部外伤合并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治疗组行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胸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治疗胸部外伤合并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胸部外伤合并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治疗组行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胸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治疗胸部外伤合并肋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胸部外伤合并肋骨骨折 定位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数控机床加工在机检测测量头的精准重复定位机构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陆东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75-178,共4页
通过对测量头测量感应技术和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以及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信号传输原理的研究,为达到测量头重复定位精度为1μm,设计了磁体组件,利用磁感应力使测量杆精准复位。用此测量头在数控机床上测量直径30 mm标准钢球,经过连续5万次测... 通过对测量头测量感应技术和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以及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信号传输原理的研究,为达到测量头重复定位精度为1μm,设计了磁体组件,利用磁感应力使测量杆精准复位。用此测量头在数控机床上测量直径30 mm标准钢球,经过连续5万次测试,由计算机宏程序软件运算得出的钢球直径数值差异在1μm,符合精密测量工具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头 定位 磁感应力 精准复位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前规划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涵 何斌 +3 位作者 王伯尧 秦虎 王云华 范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64-1869,共6页
背景:目前的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受限于肩胛骨复杂的解剖结构,其手术难度大、出血多、耗时长。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应用于肩胛骨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8例肩... 背景:目前的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受限于肩胛骨复杂的解剖结构,其手术难度大、出血多、耗时长。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应用于肩胛骨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年龄34-70岁)临床资料,其中14例常规准备后手术(对照组),另14例患者行64排薄层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模型,设计手术入路、定制内固定物后实施手术(3D打印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术后6周随访复查影像学资料,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6周3D打印组肩关节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3D打印组术中采用的手术入路、内固定物均与术前设计一致。3D打印技术应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术者更好地了解肩胛骨骨折的特点和制定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难度,获得更为精准的复位,并减少手术时长、术中出血及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提高了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肩胛骨骨折 骨折模型 定制内固定物 精准复位 术前规划 模拟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