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下精准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丁宜林 赵强 +1 位作者 赵肖 胡德宏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下精准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qu...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下精准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研究组患者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下精准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手术前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总量均少于对照组,引流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FVC、FEV1均低于本组术前,研究组患者术后的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下精准肺段切除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更好地保留肺功能,可选择性应用于部分早期肺癌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手 精准肺段切除术 早期 指标 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三维CT支气管血管重建技术在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逸凡 王祖义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7期20-22,共3页
人肺部的解剖结构复杂,其中支气管、动脉、静脉及动静脉分支的走行变化多样.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与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传统的肺叶切除术相比,对其进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难度更大,对手术精准度的要求更高.三维CT支... 人肺部的解剖结构复杂,其中支气管、动脉、静脉及动静脉分支的走行变化多样.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与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传统的肺叶切除术相比,对其进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难度更大,对手术精准度的要求更高.三维CT支气管血管重建(threedimensional-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前,对其病灶图像实施三维CT支气管血管重建,能清晰地显示其肺部的三维解剖结构及肺段支气管、动脉、静脉的走行及变异情况,明确其病灶的位置及归属的肺段,规划手术的安全切缘及手术路径,实现术前的规划、导航、模拟、推演及术中的对照解剖,进而可显著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本文主要是对三维CT支气管血管重建技术在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应用的情况及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支气管血管重建 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 早期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结合3D成像技术精准肺段切除术在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金希冬 孟浩 +5 位作者 陈祥鹏 徐惟 丁仁泉 胡宇航 刘大治 王述民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RATS)结合3D成像技术精准肺段切除术在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78例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切除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实施胸...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RATS)结合3D成像技术精准肺段切除术在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78例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切除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实施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B组(实施RATS结合3D成像技术精准肺段切除术),每组各3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总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大于B组,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数目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6个月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自主通气量、呼气峰值流速均低于术前,且A组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CD3^(+)、CD4^(+)、CD4^(+)/CD8^(+)均下降,CD8^(+)均升高,且A组CD3^(+)、CD4^(+)、CD4^(+)/CD8^(+)均低于B组,CD8^(+)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癌胚抗原、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糖类抗原125均下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ATS结合3D成像技术精准肺段切除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仅可以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实现病情的良好控制,还能有效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减轻对肺功能的影响,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3D成像技 精准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切除 非小细胞
下载PDF
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技术在胸腔镜下单孔肺联合亚段精准切除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胡绍武 刘俊 +2 位作者 熊薇 龚军 曾庆武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8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技术在胸腔镜下单孔肺联合亚段精准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肺小结节患... 目的探究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技术在胸腔镜下单孔肺联合亚段精准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D-CTBA技术结合胸腔镜下单孔肺联合亚段精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管拔除时间、术中出血量、肺叶切除率、中转开胸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胸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叶切除率、中转开胸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BA技术应用于胸腔镜下单孔肺联合亚段精准切除术中可有效缩短肺小结节患者手术、术后住院、胸管拔除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肺叶切除率及中转开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技 胸腔镜下单孔联合亚切除 小结节 时间 中出血量 后住院时间
下载PDF
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治疗肺部磨玻璃样结节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周晓鹏 马媛媛 巩小康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7期124-127,共4页
目的在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治疗中,分析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的实际疗效。方法目的选取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肺部磨玻璃样结节的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安排胸腔镜肺叶切... 目的在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治疗中,分析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的实际疗效。方法目的选取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肺部磨玻璃样结节的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安排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最大肺活量、最大每分钟通气量分别为(2.32±0.21)L、(64.13±3.31)L/min高于对照组的(1.97±0.14)L、(57.45±3.13)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2、6.558,P均<0.05)。结论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磨玻璃样结节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磨玻璃样结节 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3D成像技术的胸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黄汉清 黄健 +2 位作者 罗志强 方宁 周土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1期207-208,211,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3D成像技术的胸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40例开展本次研究,以手术疗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开展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胸叶... 目的:探究基于3D成像技术的胸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40例开展本次研究,以手术疗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开展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胸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基于3D成像技术的胸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单操作孔),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3D成像技术的胸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早期肺癌及良性病变患者中,既能改善手术指标,又能减少并发症,同时能为初学者快速认清和掌握肺段解剖结构,术前术中清楚血管及气管变异情况,缩短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学习曲线,提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3D成像技 胸腔镜下解剖性切除 临床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满意度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猛 孙大强 +5 位作者 李鑫 宋振春 周方 李嵬 王峥 李久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2091-2094,共4页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MR)技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70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MR组(30例,在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基础上,采用MR技术辅助医...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MR)技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70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MR组(30例,在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基础上,采用MR技术辅助医患沟通、术前规划及手术指导)和对照组(40例,采用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医患沟通有效性、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肺功能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MR组手术知晓度评分[(93.20±2.49)分比(90.89±3.26)分,t=3.235,P<0.05]、手术谈话满意度评分[(94.28±2.36)分比(91.32±3.04)分,t=4.424,P<0.05]均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31.45±3.39)分比(33.89±2.15)分,t=3.676,P<0.05]低于对照组.MR 组手术时间[(151.18±28.27)min 比(125.56±26.63)min,t=3.864,P<0.05]、引流管拔出时间[(4.15±1.74)d 比(6.05±1.37)d,t=5.113,P<0.05]、术后住院时间[(6.48±2.23)d 比(8.20±2.19)d,t=3.227,P<0.05]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90.46±10.25)ml 比(126.67±10.39)ml,t=14.513,P<0.05]、术后引流量[(352.41±45.59)ml 比(404.46±42.27)ml,t=4.930,P<0.05]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最大自主通气量(MVV)[MR组(90.74±8.23)L比(97.15±2.24)L,对照组(85.38±7.52)L 比(97.86±2.15)L,t=2.263、2.586,P<0.05]、第1 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MR 组(1.95±0.38)L 比(2.23±0.59)L,对照组(1.74±0.40)L 比(2.30±0.71)L,t=2.223、2.149,P<0.05]、用力肺活量(FVC)[MR 组(2.78±0.36)L 比(3.05±0.33)L,对照组(2.52±0.40)L 比(3.11±0.29)L,t=2.814、2.748,P<0.05]低于术前,但MR 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3.33%(4/30)比20.00%(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6,P>0.05).结论 MR技术在早期NSCLC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展现其提高沟通和手术效率、减少肺功能损害和低并发症率的优势,预计其成熟和成本降低后,将成为标准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 混合现实技 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