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蟹类精子限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管卫兵 宣富君 +1 位作者 何文辉 戴小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42,共8页
为了确保雄蟹在被捕前至少有一次交配机会,在现代的渔业捕捞政策下商业性捕捞雄蟹通常设立最小捕捞规格,而雌蟹一般是被禁止的。最近调查表明,这种单一性捕捞政策的执行,降低了整个蟹类种群的规格,使可操作性率(OSR)向雌蟹偏移,可能造... 为了确保雄蟹在被捕前至少有一次交配机会,在现代的渔业捕捞政策下商业性捕捞雄蟹通常设立最小捕捞规格,而雌蟹一般是被禁止的。最近调查表明,这种单一性捕捞政策的执行,降低了整个蟹类种群的规格,使可操作性率(OSR)向雌蟹偏移,可能造成精子限制。精子限制现象在自然界是存在的,渔业捕捞及蟹类固有的竞争机制加速了造成精子限制的可能。雄蟹的交配频率及规格是造成天然种群精子限制现象的主要原因,而蟹类独特的生殖系统及逐步改变的种群结构则加剧了这种现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关于经济蟹类精子限制现象机制的研究很多,不过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或模型,无法直接给予和判定在某种捕捞压力下蟹类群体所受精子限制的程度。因此建立蟹类保护区或把捕捞季节放到蟹类交配季节之后可能是保护蟹类资源比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类 精子限制 渔业
下载PDF
室内养殖条件下中华绒螯蟹雄性个体的生殖潜力 被引量:4
2
作者 宣富君 何杰 +5 位作者 刘乃更 吴旭干 管卫兵 唐伯平 周春霖 成永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6-242,共7页
为评判中华绒螯蟹育苗工作亲本投放性比(♀∶♂=2~3∶1)的合理性,通过室内连续交配实验,对雄性个体的生殖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雄蟹具备完成3次连续交配活动的生殖潜力;个体丧失交配能力前,贡献了超过60%的精子(≥6×109... 为评判中华绒螯蟹育苗工作亲本投放性比(♀∶♂=2~3∶1)的合理性,通过室内连续交配实验,对雄性个体的生殖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雄蟹具备完成3次连续交配活动的生殖潜力;个体丧失交配能力前,贡献了超过60%的精子(≥6×109个)等雄性产物;多次交配活动并没有对雌蟹的个体繁殖力产生影响;雌蟹抱卵后,纳精囊亦没有出现明显的偏差;实验条件和基地育苗池个体纳精囊内均还存有一定数量的精子,表明雄蟹提供的雄性产物可以满足雌蟹受精的需要,因此,该性比在实际育苗生产中具有一定合理性,而作为亲本雄蟹的大规格及自身的生殖策略则可能是中华绒螯蟹避免精子限制发生的重要原因,其潜在的精卵比达(1.59~10.86)×10~3∶1。此外,研究成果揭示这个被广泛采用的亲本性比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可以提升至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生殖潜力 亲本性比 精子限制 育苗工作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育苗传统亲本选择投放关键参数的科学性
3
作者 宣富君 赵鑫月 +5 位作者 付龙龙 鲍成满 管卫兵 唐伯平 潘建林 成永旭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育苗传统亲本选择投放关键参数(亲本“公3母2”,选择投放雌雄性比2~3:1)的科学性,通过设置不同性比的交配实验,对中华绒螯蟹交配前后的生殖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该体系下(本文代表雌雄性比为3:1组),交配后...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育苗传统亲本选择投放关键参数(亲本“公3母2”,选择投放雌雄性比2~3:1)的科学性,通过设置不同性比的交配实验,对中华绒螯蟹交配前后的生殖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该体系下(本文代表雌雄性比为3:1组),交配后与性比1:1组一样,纳精囊内始终存乳白色精液精荚等雄性产物,抱卵个体并没有出现诸如性比5:1组中纳精囊中因缺乏精液精荚而流产现象。随着性比的提高,各组无论雄性输送还是雌性纳精囊中储存雄性产物的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震荡,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前期观察发现:这些差异可能主要与中华绒螯蟹随机交配及雌蟹未产卵之前可以多次与同一或不同雄蟹交配的生殖策略有关。因此,该参数充分兼顾了中华绒螯蟹生殖的生物学特性,保障了雌蟹交配个体均能成功抱卵,具有相当的精准性,同时这也解释了多年以来中华绒螯蟹育苗单位始终采用该参数而没有出现精子限制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育苗 公3母2 性比2~3:1 精子限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