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南精怪故事的文化叙事研究
1
作者 张存霞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6-41,共6页
宁南精怪故事是地方文化言说的重要载体之一,精怪故事叙事呈现多文化交织的网状结构。宗教文化的渗透交融、民间信仰和精怪文化的发展演变以及婚俗文化的变迁均体现于其中,深厚的文化意蕴注定其必然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关键词 宗教文化 民间信仰 精怪文化 婚俗文化
下载PDF
白蛇传故事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轶冰 《廊坊师专学报》 1999年第4期12-18,27,共8页
白蛇传的故事,渊源甚早,故事雏形产生于唐代.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白蛇故事,就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而成的,几百年前的白蛇传故事却是另一番模样.《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八《李黄》条,记士人李黄调选入京,遇一白衣女子,自称袁氏孀妻.李... 白蛇传的故事,渊源甚早,故事雏形产生于唐代.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白蛇故事,就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而成的,几百年前的白蛇传故事却是另一番模样.《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八《李黄》条,记士人李黄调选入京,遇一白衣女子,自称袁氏孀妻.李出钱三十千,则袁氏愿“侍其左右”.李留宿三日,归后便全身化水,只余头颅,家人寻袁园,却是白色巨蛇出没之处.《夷坚志》戊卷第二《孙知县妻》,《清平山堂话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故事 精怪文化 民间信仰 图腾崇拜
下载PDF
中国古代药材精怪故事的叙事研究
3
作者 苏筱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9期20-28,94,共10页
唐代以来,关于药材成精,人食用它们后成仙的记载广为流传。其中,有三类故事最具代表性:一是人参化为老人或童子,二是茯苓化为小儿,三是枸杞化为犬。“人食怪而升仙”的故事不仅揭示了植物、精怪、人、仙之间从低到高有序晋升的叙事规则... 唐代以来,关于药材成精,人食用它们后成仙的记载广为流传。其中,有三类故事最具代表性:一是人参化为老人或童子,二是茯苓化为小儿,三是枸杞化为犬。“人食怪而升仙”的故事不仅揭示了植物、精怪、人、仙之间从低到高有序晋升的叙事规则,也体现了先民们渴望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终极追求。相关研究将有益于展现古代民间精怪文化的知识生产过程,并推动中国故事学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精怪文化 药材成精 叙事规则 中国故事学
下载PDF
奇幻类网络大电影的叙事策略新探
4
作者 李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奇幻类网络大电影作为网络大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自滥觞之初便崭露出蓬勃的生命力。与院线奇幻电影相较,尽管在场景设计、人员配置、成本投入等方面都难以与之相媲美,但令人惊奇的是,奇幻类网络大电影却在影像叙事层面以主动/被动的姿... 奇幻类网络大电影作为网络大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自滥觞之初便崭露出蓬勃的生命力。与院线奇幻电影相较,尽管在场景设计、人员配置、成本投入等方面都难以与之相媲美,但令人惊奇的是,奇幻类网络大电影却在影像叙事层面以主动/被动的姿态形成文本内外多样化的叙事策略。本文将结合具体影片从影像文本叙事、吸引力叙事与互动性叙事等三个层面来探讨奇幻类网络大电影的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怪文化 互动叙事 吸引力叙事 网络大电影
下载PDF
雷峰塔白蛇传故事源流探析
5
作者 齐静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第3期98-107,M0005,共11页
中国的精怪文化与蛇文化是雷峰塔白蛇传的古源,魏晋到唐宋的蛇故事及人蛇之恋是雷峰塔白蛇传的远流,而从明代话本和清代戏曲里,雷峰塔白蛇传的故事得以发展与最终定型。从新的角度讲述或延续老的故事,是人们采用的一些共通的方法和手段... 中国的精怪文化与蛇文化是雷峰塔白蛇传的古源,魏晋到唐宋的蛇故事及人蛇之恋是雷峰塔白蛇传的远流,而从明代话本和清代戏曲里,雷峰塔白蛇传的故事得以发展与最终定型。从新的角度讲述或延续老的故事,是人们采用的一些共通的方法和手段。不同时代的人们,在重新叙述白蛇传故事时,由于所处社会背景不同,其重述的文本便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怪文化 文化 人蛇之恋 雷峰塔白蛇传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中精灵形象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智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4-154,共11页
本文梳理了中国文学中精灵形象演变与发展的轨迹 ,认为精灵形象从先秦至唐历宋元到明清达到高潮 ,主要趋势是精灵形象种类由少到多 ,能耐由小到大 ,变形方式由简单到复杂 ,主要精灵形象的人性不断增加 ,社会意义愈益丰富。作家以丰富多... 本文梳理了中国文学中精灵形象演变与发展的轨迹 ,认为精灵形象从先秦至唐历宋元到明清达到高潮 ,主要趋势是精灵形象种类由少到多 ,能耐由小到大 ,变形方式由简单到复杂 ,主要精灵形象的人性不断增加 ,社会意义愈益丰富。作家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 ,描绘出个性各异、富有灵气、趣味盎然的精灵形象 ,为我国文学艺术画廊增添了瑰奇的色彩。中国文学中精灵形象之所以如此繁荣 ,主要是由于有中国精怪文化及佛道二教作为底蕴 ,同时与爱好幻想、认为万物有灵的民族心理以及作家有意追求奇幻的创作心理也有一定的关系。精灵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功能和教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灵形象 精怪文化 民族心理 创作心理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