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精液源性病毒感染增强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华群(综述) 曹洁 潘卫(审校)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76-79,共4页
人精液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 PAP)多肽片段形成的淀粉样原纤维具有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的作用,这些原纤维被称为精液源性病毒感染增强因子(semen-derived enhan... 人精液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 PAP)多肽片段形成的淀粉样原纤维具有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的作用,这些原纤维被称为精液源性病毒感染增强因子(semen-derived enhancer of viral infection, SEVI),其中PAP第248—286位多肽片段(PAP248-286)促进HIV感染的作用最强。具有阳离子特性的SEVI可通过静电作用捕获HIV颗粒而促进HIV感染。近期研究报道,SEVI对异嗜性小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感染也有增强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癌发生有关。某些多聚阴离子化合物和绿茶多酚成分能明显抑制SEVI活性。研究SEVI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对于HIV等病毒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静电作用 抑制 化学 精液源性病毒感染增强因子 前列腺酸磷酸酶
原文传递
精液源性病毒感染增强因子SEVI-HIV性传播中的重要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段江曼 裘佳寅 +2 位作者 谭穗懿 刘叔文 李琳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8,共5页
精液源性病毒增强因子(Semen-derived enhancer of viral infection,SEVI)是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phosphatase,PAP)位于PAP248-286的多肽片段,可增强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感染性。SEVI促进HI... 精液源性病毒增强因子(Semen-derived enhancer of viral infection,SEVI)是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phosphatase,PAP)位于PAP248-286的多肽片段,可增强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感染性。SEVI促进HIV感染的作用机制包括:①富含阳离子氨基酸残基的SEVI能通过静电作用降低HIV病毒颗粒与靶细胞之间的静电排斥;②SEVI在人体液中呈无序状态,利于病毒与靶细胞膜相互作用;③SEVI直接捕获HIV颗粒,提高病毒在靶细胞表面沉降速度,促进病毒与靶细胞的吸附和融合。目前已发现能抑制SEVI活性的物质包括:绿茶来源的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氨基喹啉类小分子化合物Surfen、ThT类似物BTA-EG6等,能通过阻断HIV与SEVI结合或阻止其淀粉样纤维的形成,降低SEVI的病毒感染增强作用。研究SEVI的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制对防治HIV感染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病毒增强因子 HIV传播 淀粉样纤维 静电斥力
原文传递
ADS-J1对SEVI增强HIV-1初始传播病毒及其慢性控制病毒感染的拮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柳红妙 麻宁宁 +5 位作者 罗春 袁淑英 刘付励 姚新刚 周春琼 邹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精液源性病毒增强因子(SEVI)促进HIV-1初始传播(TF)病毒及其慢性控制(CC)病毒感染的情况,及ADS-J1拮抗SEVI增强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硫磺素T(Th T)实验验证PAP248-286能自组装成SEVI淀粉样纤维;扩增1对TF和CC感染性克隆病毒... 目的探讨精液源性病毒增强因子(SEVI)促进HIV-1初始传播(TF)病毒及其慢性控制(CC)病毒感染的情况,及ADS-J1拮抗SEVI增强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硫磺素T(Th T)实验验证PAP248-286能自组装成SEVI淀粉样纤维;扩增1对TF和CC感染性克隆病毒,SEVI分别与TF、CC病毒混合后感染TZM-bl细胞,72 h后测定荧光素酶活性,评价SEVI增强病毒感染的倍数;用不同浓度的ADS-J1处理SEVI,再分别与TF、CC病毒混合后感染TZM-bl细胞,72 h后测定荧光素酶活性,考察ADS-J1对SEVI增强TF和CC病毒感染的拮抗作用;接着用ADS-J1和病毒混合后感染TZM-bl细胞,72 h后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验证ADS-J1直接的抗病毒作用。最后用不同浓度的ADS-J1处理SEVI,检测其Zeta电位,初步探索ADS-J1拮抗SEVI增强TF和CC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结果 Th T实验结果表明PAP248-286能自组装成SEVI淀粉样纤维;SEVI可显著促进TF和CC病毒的感染(P<0.05),ADS-J1不仅能显著拮抗SEVI增强TF和CC感染(P<0.05)的作用,还能直接抑制TF和CC感染靶细胞(P<0.05);ADS-J1能浓度依赖性地中和SEVI所带的正电荷。结论 SEVI能促进TF和CC病毒的感染,ADS-J1可能通过中和SEVI表面的正电荷来拮抗SEVI增强TF和CC的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病毒增强因子 初始传播病毒 控制病毒 感染 ADS-J1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精液来源的病毒增强因子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邱梦婕 李钊锋 +4 位作者 黎奕斌 陈玉柳 程宏彦 刘叔文 谭穗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7-472,共6页
目的·探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对精液来源的病毒增强因子(semen-derived enhancer of viral infection,SEVI)淀粉样纤维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40μmol/L的前列腺酸性磷酸酶248-286(prostatic acid ph... 目的·探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对精液来源的病毒增强因子(semen-derived enhancer of viral infection,SEVI)淀粉样纤维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40μmol/L的前列腺酸性磷酸酶248-286(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 248-286,PAP248-286)多肽溶液或精液分别与不同活性水平的SOD混合孵育,于不同的时间点取样,用硫磺素T染色法、圆二色谱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SOD对SEVI形成的影响;用病毒感染增强实验,检测SOD对SEVI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能力的影响。灭活SOD并检测其对SEVI形成及病毒感染能力的影响。总SOD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5份健康志愿者精液中SOD的活性水平。结果·硫磺素T染色法结果显示,48 h时,46 U/mL和92 U/mL的SOD在体外可以抑制PAP248-286溶液形成SEVI淀粉样纤维;圆二色谱结果表明SOD可以抑制SEVIβ-折叠结构的形成;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也表明,SOD对SEVI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精液中的硫磺素T染色分析结果显示,SOD可抑制精液中的SEVI形成。病毒感染增强实验结果显示,SOD能够抑制SEVI促进HIV-1感染能力的作用。SOD灭活后上述作用均基本消失。5份健康男性精液中SOD活性分别为74.87、68.69、85.46、113.29、109.53 U/mL。结论·SOD在体外可以抑制SEVI淀粉样纤维的形成及其促进HIV-1感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精液病毒增强因子 淀粉样纤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传播 精液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长时程增强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秦锦标 周红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389-393,共5页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长时程增强 学习记忆 综述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运动技能学习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的调节
6
作者 张帅军 牛英鹏 张纪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年第10期132-133,共2页
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谈起,介绍了BDNF和LTP的性质以及在运动技能学习中BDNF对LTP的影响和增强机制。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 运动技能 神经系统 神经元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运动技能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的调节
7
作者 张帅军 牛英鹏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0-81,94,共3页
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谈起,介绍了BDNF和LTP的性质以及在运动技能学习中BDNF对LTP的影响和增强机制。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拮抗β淀粉样蛋白所致大鼠在体海马长时程增强的伤害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清山 杨威 +4 位作者 潘艳芳 闵婕 张喆 高慧中 祁金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β淀粉样蛋白(Aβ)致大鼠突触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Aβ25-35、BDNF、不同剂量BDNF(0.02μg,0.1μg,0.5μg)+Aβ25-35等六组(n=6)。实验采用电生理学手段,利...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β淀粉样蛋白(Aβ)致大鼠突触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Aβ25-35、BDNF、不同剂量BDNF(0.02μg,0.1μg,0.5μg)+Aβ25-35等六组(n=6)。实验采用电生理学手段,利用自制的海马给药装置和刺激/记录绑定电极引导和记录大鼠在体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s)和高频刺激(HFS)诱导的长时程增强(LTP)。结果:①海马CA1区注射Aβ25-35(2 nmol)不影响基础性fEPSPs,但能显著抑制LTP的诱导与维持,HFS后fEPSPs平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海马CA1区注射BDNF(0.1μg)不影响基础性fEPSPs,也不影响LTP的诱导与维持,HFS后fEPSPs平均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③与单独给予Aβ25-35相比,不同浓度的BDNF(0.1μg,0.5μg)与Aβ25-35合用组在HFS后0 min、30 min和60 min时的fEPSPs平均幅度均明显增加(P<0.01),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表明BDNF预处理可有效拮抗Aβ25-35引起的LTP抑制。结论:脑内注射BDNF能够预防和拮抗由Aβ25-35引起的海马LTP损伤,提示BDNF水平的上调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突触可塑性并可能改善AD患者的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Β淀粉样蛋白 海马长时程增强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异氟醚吸入对老年大鼠长时程增强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石林玉 黄东亮 黄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异氟醚麻醉后老年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T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探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20月龄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异氟醚处理组(I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6只。I组大鼠异氟醚吸... 目的通过观察异氟醚麻醉后老年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T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探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20月龄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异氟醚处理组(I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6只。I组大鼠异氟醚吸入及维持浓度为1.2%,维持麻醉3h,以大鼠翻正反射的消失和恢复视为麻醉的开始和结束;C组大鼠不吸入麻醉药。I组大鼠分别于麻醉后7和14d断头,C组大鼠直接断头,常规切取海马组织,制备厚500μm的海马脑片,进行LTP斜率和幅值的测定,Western blot法检测BDNF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异氟醚处理后7和14dI组LTP的斜率和幅值均明显下降(P<0.05)。与处理后7d比较,处理后14dI组LTP斜率和幅值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处理后7和14dI组BDN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处理后7d比较,处理后14dI组BDN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异氟醚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可能持续14d以上,LTP的改变可能参与POCD的发生机制,并且与BDNF表达水平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长时程增强 神经营养因子 学习记忆
下载PDF
老龄大鼠的长时程增强依赖于内源性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10
作者 孙昂 杨卓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1-611,共1页
长时程增强(LTP)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其可被脑源性的神经生长因子(BNDF)所易化。当LTP被微弱的θ电流刺激并依赖腺苷(2A)受体共同作用时,LTP的作用就更明显,而腺苷(2A)受体在老龄大鼠的表达更多。在老龄大鼠,由... 长时程增强(LTP)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其可被脑源性的神经生长因子(BNDF)所易化。当LTP被微弱的θ电流刺激并依赖腺苷(2A)受体共同作用时,LTP的作用就更明显,而腺苷(2A)受体在老龄大鼠的表达更多。在老龄大鼠,由于θ刺激而增强LTP。研究者推测在老龄化动物增强的LTP可能与通过BDNF导致的神经调制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长时程增强 老龄大鼠 生理学基础 LTP 电流刺激 神经调制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志娟 吕佩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和维持。其在大脑中以前体蛋白和成熟体的形式表达,通过与神经细胞膜上不同的受体结合,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引起突触的形态结构及长时程增强和长...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和维持。其在大脑中以前体蛋白和成熟体的形式表达,通过与神经细胞膜上不同的受体结合,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引起突触的形态结构及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的改变,从而对突触可塑性进行调节,对于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具有显著的疗效,已成为近年来神经科学和神经精神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就BDNF的生物学特性和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可塑 长时程增强 长时程抑制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海马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佩 刘喆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95-197,共3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一员,不仅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促进多种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发育,而且BDNF能促进突触的可塑性,改变脑内神经元的形态,增加突触终末的密度和促进树突和轴突的生长,BDN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一员,不仅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促进多种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发育,而且BDNF能促进突触的可塑性,改变脑内神经元的形态,增加突触终末的密度和促进树突和轴突的生长,BDNF还参与了学习的可塑性机制和长时程增强效应,对学习记忆功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BDNF) 海马 长时程增强 学习记忆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海马突触联系和可塑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洪新如 陈新民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2年第3期236-238,共3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海马突触的传递和可塑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与学习和记忆过程密切相关。它可调节海马神经元突触的基础传递 ,不但在海马早期长时程增强中起作用 ,还参与海马的晚期长时程增强。其作用方式包括突触前调控和突触后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海马突触的传递和可塑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与学习和记忆过程密切相关。它可调节海马神经元突触的基础传递 ,不但在海马早期长时程增强中起作用 ,还参与海马的晚期长时程增强。其作用方式包括突触前调控和突触后调控 ,调节途径包括钙离子及其通道、N 乙酰 D 门冬氨酸受体、丝分裂素相关蛋白激酶和3 磷酸肌醇激酶途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 可塑 长时程增强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学习记忆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左昕 邱太兴 +1 位作者 潘奇波 林春晖 《海军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71-273,共3页
关键词 海马 学习记忆 长时程增强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BDNF)转基因小鼠载体的构建和体外表达
15
作者 郑小芳 那波宏之 张洪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构建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BDNF)的条件性转基因小鼠载体,鉴定其在体外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用PCR方法扩增rBDNF片断,插入pNAO载体(lox-Stop-lox-IRES-EGFP),构建成rBDNF条件性基因载体(lox-Stop-lox-rBDNF-IRES-EGFP),使用Fugen... 目的构建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BDNF)的条件性转基因小鼠载体,鉴定其在体外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用PCR方法扩增rBDNF片断,插入pNAO载体(lox-Stop-lox-IRES-EGFP),构建成rBDNF条件性基因载体(lox-Stop-lox-rBDNF-IRES-EGFP),使用Fugene 6转染试剂,将其同Cre重组酶表达质粒pGK-Cre共同导入HEK-293细胞系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PCR及ELISA方法确定Cre-lox同源重组。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rBDNF条件性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共转染后的HEK-293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强荧光表达;细胞基因组DNA中检测到Cre-lox基因重组;对rBDNF定量检测的ELISA结果显示,细胞内有大量的rBDNF释放到细胞外。结论rBDNF条件性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在体外细胞系中,检测到rBDNF及EGFP强表达,为转基因显微注射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神经营养因子 条件基因敲除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血清TNF-α、BDNF、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姣姣 王琼芬 江园 《中国康复》 2024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舍曲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IPSD)患者抑郁状态、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I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舍曲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IPSD)患者抑郁状态、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I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包括基础疾病的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EECP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以及血清TNF-α、VEGF和BDNF和VEGF含量检测。结果:治疗7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M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血清TNF-a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BDNF和VEGF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BDNF和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EECP联合舍曲林能显著缓解IPSD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IPSD患者血清TNF-α、BDNF和VEGF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缺血脑卒中后抑郁 炎症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持续惊厥后幼年大鼠海马电生理学变化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佳佳 蒋莉 +1 位作者 陈恒胜 胡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研究幼年期大鼠长时程惊厥(status convulsion,SC)后海马电生理学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变化,探索两者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生后21 d Wistar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目的:研究幼年期大鼠长时程惊厥(status convulsion,SC)后海马电生理学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变化,探索两者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生后21 d Wistar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只。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制造SC模型;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造模后1、7、14、21 d膜片钳技术检测海马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fEPSP)斜率与波幅的变化,比较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现象。造模后12 h、1 d、3、7、14、21 d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区BDNF表达的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其表达情况。结果:(1)SC后7 d,实验组fEPSP斜率为(162.30±28.50)%高于对照组(124.01±26.46)%(P<0.05);SC后14 d实验组和对照组fEPSP斜率分别为(83.06±8.32)%和(121.64±23.12)%,波幅分别为(100.54±16.03)%和(135.65±35.85)%,实验组较对照组斜率及波幅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组织检查发现SC后大鼠海马CA1,CA3区BDNF阳性着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实验组在SC后12 h、1 d、3、7 d较正常组有增多趋势,14 d及21 d组无明显差别。(3)Western blot测定BDNF表达情况,SC后12 h、1 d、3、7 d分别为:1.08±0.10、1.39±0.08、0.85±0.04、0.53±0.06,对照组分别为:0.39±0.16、0.37±0.03、0.39±0.02、0.37±0.0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幼年大鼠SC后fEPSP斜率在SC后7 d较正常组增高;在SC后14 d fEPSP斜率及波幅较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明显降低。提示SC后急性期LTP增高,潜伏期LTP降低。(2)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提示BDNF表达受SC刺激影响,在SC后急性期表达明显增多。(3)BDNF在LTP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大鼠 长时程惊厥 长时程增强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运动对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强 陈学伟 +2 位作者 王静 安改红 刘洪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对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效应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2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运动组,每组14只。运动组采用4周自愿跑轮运动为体力运动模型。脑立体定位-神经电生理法检测海... 目的:探讨运动对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效应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2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运动组,每组14只。运动组采用4周自愿跑轮运动为体力运动模型。脑立体定位-神经电生理法检测海马齿状回LTP;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海马5-羟色胺(5-H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海马5-HT1A受体、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结果:运动组海马齿状回LTP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运动组海马5-HT含量(P<0.01)、5-HT1A受体mRNA(P<0.01)、CREB和BDNF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可能通过对5-HT—5-HT1A受体—cAMP—CREB—BDNF—LTP通路元件的上调机制,发挥增强海马LT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长时程增强(LTP) 5-羟色胺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BDNF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红乐 李浩威 +5 位作者 邢飞跃 孙学刚 邓宇斌 张秀明 姜勇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8-442,T001,共6页
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细菌内同源重组构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报告基因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 (proB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重组腺病毒并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rMSC)高效表达。方法 :采用两步亚克隆的方法将proBDN... 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细菌内同源重组构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报告基因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 (proB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重组腺病毒并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rMSC)高效表达。方法 :采用两步亚克隆的方法将proBDNF和BDNF构建入带有EGFP表达盒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 -CMV中 ,形成转移载体pAdTrack -proBDNF和pAdTrack -BDNF ,采用化学转化法在大肠杆菌BJ5 183内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 1同源重组 ,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pAd -proBDNF和pAd -BDNF ;转染 2 93细胞 ,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 ;将重组病毒上清感染rMSC ,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病毒在rMSC表达 ;用Ad -proBDNF和Ad -BDNF感染的rMSC在体外诱导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用Ad -proBDNF和Ad -BDNF的感染的rMSC接种于裸鼠肌肉内 ,两周后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proBDNF和BDNF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高滴度重组病毒 ,重组病毒能在体外培养的rMSC高效表达并不影响其分化潜能 ,体内移植实验表明Ad -proBDNF和Ad -BDNF感染的rMSC能在体内表达。结论 :重组腺病毒具有较高的介导proBDNF和BDNF基因表达于rMSC的效率 ,带有报告基因EGFP的Ad -proBDNF和Ad -BDNF感染的rMSC可以用于体内移植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重组腺病毒 构建 大鼠 骨髓间质干细胞 表达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融合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精液源性多肽促HIV感染及相关拮抗物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周润宏 霍文哲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2-584,F0003,F0004,共5页
性行为是目前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主要途径,超过80%的新发HIV感染是通过性传播。精液不仅是HIV的载体,而且含有能增强HIV感染的多肽。体外实验证明,精液中的前列腺磷酸酶多肽成分(PAP248-286、PAP85-120)能和精囊蛋白(SEM1、SEM2)的... 性行为是目前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主要途径,超过80%的新发HIV感染是通过性传播。精液不仅是HIV的载体,而且含有能增强HIV感染的多肽。体外实验证明,精液中的前列腺磷酸酶多肽成分(PAP248-286、PAP85-120)能和精囊蛋白(SEM1、SEM2)的多肽片段形成淀粉样原纤维,显著促进HIV感染。这些精液源性多肽利用其独特的cross-β淀粉样原纤维结构和富含阳离子的表面电荷,在病毒和靶细胞间形成阳离子桥(cationic bridge),促进病毒结合靶细胞,从而增强HIV感染。因此,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发多种以精液源性多肽为靶点的药物,用于预防HIV性传播。这些药物包括阴离子聚合物、绿茶提取物(EGCG)、苯并噻唑苯胺(BTA)等。体外实验证明,这些药物能抵消精液源性多肽介导的促HIV感染的作用。文章描述了有关精液源性多肽促进HIV感染的研究,以及相关拮抗物的研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精液源性病毒感染增强因子 淀粉样原纤维 PAP85-120 精囊蛋白 杀微生物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