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争半未亡人的精神之恋:川端康成的文学抵抗与妥协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杭萍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84,共23页
正值青春妙龄的少女因男方的出战或阵亡而执意凭借记忆的闪现延续着肉体空缺的恋爱美学,这些被川端康成冠名为"战争半未亡人"的精神之恋是游离于结婚报国主旋律之外的边缘化时代表征。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战时文本中过去的瞬... 正值青春妙龄的少女因男方的出战或阵亡而执意凭借记忆的闪现延续着肉体空缺的恋爱美学,这些被川端康成冠名为"战争半未亡人"的精神之恋是游离于结婚报国主旋律之外的边缘化时代表征。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战时文本中过去的瞬间片段可以汇入现时并支配未来;战后文本则在记忆与忘却中探寻对过去加以扬弃的路径。战时乃至战后的这一系列战争半未亡人的情爱物语不仅折射出历史与文本之间制约与反制约的关系,也留存着作家在与时代洪流的疏离与参与中由抵抗转向妥协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战争半未亡人 结婚报国 精神之恋
原文传递
波德莱尔恋曲变奏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凌鸿 《法国研究》 2008年第1期23-31,共9页
一、爱情原型 爱情缘起何处?我们几乎不可能穷尽对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可能性。根据弗洛伊德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我们这样说也是不无道理的:爱情缘于黑暗,源于母亲,或者可以说缘于母亲的黑暗;恋母情结如同母腹是一个模子,它塑造了... 一、爱情原型 爱情缘起何处?我们几乎不可能穷尽对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可能性。根据弗洛伊德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我们这样说也是不无道理的:爱情缘于黑暗,源于母亲,或者可以说缘于母亲的黑暗;恋母情结如同母腹是一个模子,它塑造了爱情的原型,它同时也是一个黑匣子,使许多少年囿于其中,无法寻找自己真正的爱情,只有走出恋母情结这个黑匣子,才可能沐浴在爱情的阳光中,才可能看到爱情所展现的全景画,才可能找到与自己共享人生美景的如意爱人,共同走完生命最后的驿站。在法国文学史上,波德莱尔正是一位没有走出黑匣子的诗人,他的一生都在寻找真正的爱情,但由于恋母情结太重,使他无法逃脱母亲的阴影,使他无法头枕情人,躺在碧绿的草地欣赏人生的美丽秋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爱情原型 精神之恋 艺术 曲变奏
下载PDF
百合花开——论张爱玲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女同性恋文本叙事
3
作者 王百伶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7-70,共4页
20世纪50年代以后,身居异国的张爱玲也将"女性之间的情谊"作为描写的重心,并创作了"带有女同性恋色彩"的小说《相见欢》《同学少年都不贱》《小团员》。在文本中,她将女性之间的恋爱处理为"境遇同性恋"... 20世纪50年代以后,身居异国的张爱玲也将"女性之间的情谊"作为描写的重心,并创作了"带有女同性恋色彩"的小说《相见欢》《同学少年都不贱》《小团员》。在文本中,她将女性之间的恋爱处理为"境遇同性恋"——在父权压迫下女性之间产生的一种正常的特殊"友谊",未发生在"性"的肉体层次上,而是在"恋"的心理层次上,属于精神层面上的呼应与渴望,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恋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 境遇性同性 精神之恋
下载PDF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朦胧之爱 被引量:2
4
作者 杜芳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85-88,共4页
《儿子与情人》所刻画的男女之爱处于朦胧之爱阶段。主人公保罗的朦胧之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他自小对母亲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甚至有时把她看作是自己的情人。当他长大并有了女朋友后,总是在恋母和恋人之间做痛苦的抉择;而他的初恋则... 《儿子与情人》所刻画的男女之爱处于朦胧之爱阶段。主人公保罗的朦胧之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他自小对母亲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甚至有时把她看作是自己的情人。当他长大并有了女朋友后,总是在恋母和恋人之间做痛苦的抉择;而他的初恋则在崇高的、神圣的精神之爱与充满激情、纯感官的肉欲要求之间摇摆——精神之恋与肉欲要求分离,肉体接触亦与精神要求分离,两者未能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朦胧之爱 母情结 精神之恋
下载PDF
古典爱情向现代爱情的走向与建构——读张恨水的《春明外史》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枫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4-6,44,共4页
张恨水的《春明外史》,不仅是作者本人创作道路上的一座界碑,同样也是民国时期世情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小说通过对杨杏园曲折的情感经历的描绘,一方面表现出在传统观念的笼罩下,杨杏园与梨云二人之间的饱含道德感的情与义,另一方面则着... 张恨水的《春明外史》,不仅是作者本人创作道路上的一座界碑,同样也是民国时期世情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小说通过对杨杏园曲折的情感经历的描绘,一方面表现出在传统观念的笼罩下,杨杏园与梨云二人之间的饱含道德感的情与义,另一方面则着重刻画了杨杏园与李冬青之间心灵相知的精神之恋。此外,在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的勾勒中,张恨水同样展现了多重的爱情观,丰富了小说的现代意蕴。本文从以上几方面来探讨《春明外史》在当下社会的出版价值和传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明外史》 张恨水 道义之情 精神之恋 爱情观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魂奔”叙事的古今异同
6
作者 宋剑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151,共10页
"魂奔"叙事作为"私奔"叙事的补充方式,不仅存在于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中,同样也存在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魂奔"注重于表现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封建礼教压抑下中国人的欲望释放,同时也反... "魂奔"叙事作为"私奔"叙事的补充方式,不仅存在于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中,同样也存在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魂奔"注重于表现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封建礼教压抑下中国人的欲望释放,同时也反映了知识界人文关怀的启蒙意识,它以青年男女敢于冲破道德底线为前提,放纵式地去描写婚恋自由的美好理想。因此,"魂奔"叙事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现象,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魂奔” 精神之恋 反封建 思想启蒙
下载PDF
浅析休谟的爱情观
7
作者 郝丽红 《西安社会科学》 2010年第4期7-8,共2页
爱情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而爱情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出现了新的方式。网恋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爱情的交往方式,而且使由美所引起的爱情观受到了挑战。那么现代网恋能否打破休... 爱情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而爱情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出现了新的方式。网恋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爱情的交往方式,而且使由美所引起的爱情观受到了挑战。那么现代网恋能否打破休谟"最常见的一种爱,就是首先有美貌发生"的爱情观呢?我们将以新的视角讨论,解读爱情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爱情观 精神之恋
下载PDF
艾米莉·狄金森爱情诗歌的多元体验及美学价值
8
作者 刘培瑜 马旺艳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3-95,共3页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著名的现代主义女诗人,她被誉为具有奇光异彩的文学明星。狄金森终身未嫁,但她对爱情与婚姻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知,她将自己为爱而爱、柏拉图式的爱情观谱成曲、吟成诗,以多元化的视角向人们阐释了爱情之真...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著名的现代主义女诗人,她被誉为具有奇光异彩的文学明星。狄金森终身未嫁,但她对爱情与婚姻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知,她将自己为爱而爱、柏拉图式的爱情观谱成曲、吟成诗,以多元化的视角向人们阐释了爱情之真谛,描绘了丰富的爱情体验,她信奉超验主义的爱情模式,追求理性的纯洁爱情,透过其一篇篇瑰丽的爱情诗歌,人们看到的是乌托邦式的美好爱情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爱情诗 多元体验 美学价值 精神之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