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超我”顺从到“自我”反抗——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视阈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88-91,共4页
玛格丽特·德兰善于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不同的女性角色以及探索她们复杂的内心世界,擅长通过作品揭示女性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以及女性的个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文章以长篇小说《海伦娜的觉醒》为例,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作品... 玛格丽特·德兰善于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不同的女性角色以及探索她们复杂的内心世界,擅长通过作品揭示女性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以及女性的个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文章以长篇小说《海伦娜的觉醒》为例,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作品中两位不同性格的女性心理和精神变化,充分展现在男权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性从经历对男性的依赖附庸和精神世界的迷茫挣扎,转变成为思想觉醒成熟、最终寻回自我身份的独立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 他者 觉醒
下载PDF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戴雪红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7,共6页
本文从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局限性切入,围绕着女性主义对其的批判、继承、发展和反思,深入探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尽管弗洛伊德是否是一个彻底的生物决定论者目前还尚未定论,对精神分... 本文从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局限性切入,围绕着女性主义对其的批判、继承、发展和反思,深入探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尽管弗洛伊德是否是一个彻底的生物决定论者目前还尚未定论,对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者而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性在于他对生物决定论的挑战,可是这并不能否认其理论内在的男权中心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生物决定论
下载PDF
戏剧性的死亡——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下的《一个小时的故事》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传莲 《文教资料》 2018年第8期14-15,共2页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著名短篇小说,被公认为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小说主要描写了马拉德夫人这一女性形象在听到丈夫死亡后经历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和冲突,最终丈夫却活着出现她的面前,而她突然死亡了。由于长...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著名短篇小说,被公认为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小说主要描写了马拉德夫人这一女性形象在听到丈夫死亡后经历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和冲突,最终丈夫却活着出现她的面前,而她突然死亡了。由于长期受到男权制社会意识形态的压制,马拉德夫人的潜意识/本我无法得到适当的发展,丈夫突然死亡的消息让她完全爆发内心深处强烈的渴望——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自由。但是强大的父权制力量把这一切美好彻底打压回去,马拉德夫人以死亡祭奠属于她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德夫人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父权制 死亡
下载PDF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视角下爱德娜之死的必然性
4
作者 何丽洁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39-41,共3页
凯特·肖邦的《觉醒》自1899年第一次出版以来,其大胆的性意识描写和反父权制的女性主体意识在评论界倍受争议。文章通过运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理论,追溯和分析主人公爱德娜在前俄狄浦斯时期所经受的童年的精神创伤,及其成年阶段... 凯特·肖邦的《觉醒》自1899年第一次出版以来,其大胆的性意识描写和反父权制的女性主体意识在评论界倍受争议。文章通过运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理论,追溯和分析主人公爱德娜在前俄狄浦斯时期所经受的童年的精神创伤,及其成年阶段既无法认同父权主义又无法完全回归母性而最终不得不投向大海结束生命的过程,揭露了对女性压迫的根源于从孩童时代便开始把女性为交换和定义的对象男性象征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俄狄浦斯危机 父权主义 觉醒
下载PDF
美杜莎的微笑——《废都》女性形象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亓雪莹 周莹 《才智》 2015年第25期290-290,共1页
《废都》自发表以来,就因为其大胆出位的性描写和浓重的男性中心话语意识,引起文艺界的广泛争议,甚至产生了"废都现象"。二十余年来,众多文艺批评家从不同角度对《废都》进行了阐释,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 《废都》自发表以来,就因为其大胆出位的性描写和浓重的男性中心话语意识,引起文艺界的广泛争议,甚至产生了"废都现象"。二十余年来,众多文艺批评家从不同角度对《废都》进行了阐释,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废都》中主要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展现《废都》对中国当下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女性形象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理论对《时时刻刻》中女性人物心理的解读
6
作者 孙旭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102-103,共2页
《时时刻刻》是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以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为主要线索而创作的小说,它讲述了20世纪不同时代三位女性一天的生活。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三个女主人公的精神和心理,从她... 《时时刻刻》是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以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为主要线索而创作的小说,它讲述了20世纪不同时代三位女性一天的生活。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三个女主人公的精神和心理,从她们的内心深处的压抑到解放自我的灵魂。她们都是父权制下压抑的产物,但是随着事情的变化,她们慢慢的意识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从而找回自己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时刻刻》 女性人物心理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菲勒斯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主体—位置”转向中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7
作者 王棵锁 窦金启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3期66-77,共12页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美女性主义电影研究深受欧洲社会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以及哲学思想的影响。在电影研究从语言符号学向精神分析学转向("主体—位置"转向)的过程中诞生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吸收了意识形态批评和...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美女性主义电影研究深受欧洲社会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以及哲学思想的影响。在电影研究从语言符号学向精神分析学转向("主体—位置"转向)的过程中诞生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吸收了意识形态批评和精神分析学的成果,扭转了结构主义方法中忽视主体以及科学至上主义的弊端,并在探究电影与父权制文化的关系、观看位置、电影中的认同与幻想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理论成果。它在20世纪80年代后不断与文化研究、后殖民研究交融并为电影的性别和酷儿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电影第一符号学 结构作者论 “主体—位置”转向
原文传递
香港警匪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基于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理论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恺燕 熊国荣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9期1300-1303,共4页
警匪片一直是香港电影中经久不衰的重要类型,电影中男性话语占主导地位,女性话语处于弱势地位甚至缺失。本文以近十年几部较卖座的香港警匪电影为例,运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对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揭示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塑造的... 警匪片一直是香港电影中经久不衰的重要类型,电影中男性话语占主导地位,女性话语处于弱势地位甚至缺失。本文以近十年几部较卖座的香港警匪电影为例,运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对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揭示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制约,并对香港警匪电影中女性边缘化的现象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警匪电影 女性主义精神分析 男性凝视 女性形象
下载PDF
西方心理学的女性主义批判以及本土语境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远兵 《心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490-496,共7页
从性别差异范畴出发,女性主义重新诠释了西方心理学的诸多元理论和既定知识框架。该文因循探索女性主义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和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结合西方心理学学科危机的脉络,逐一解析三种理论路径对西方心理... 从性别差异范畴出发,女性主义重新诠释了西方心理学的诸多元理论和既定知识框架。该文因循探索女性主义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和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结合西方心理学学科危机的脉络,逐一解析三种理论路径对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最后,阐释女性主义本土化及其对女性心理学本土化的启示。女性主义一方面加剧了心理学的危机话语,同时为其理解危机和变局打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 女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解构主义女性主义
下载PDF
《一九八四》的女性主义批评
10
作者 赵攀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70-72,共3页
英国现代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一九八四》被公认为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然而细观其文中女性人物的艺术形象却不免苍白和单薄,因为奥威尔强加给了她们传统家庭妇女的身份特征。试图从马克思... 英国现代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一九八四》被公认为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然而细观其文中女性人物的艺术形象却不免苍白和单薄,因为奥威尔强加给了她们传统家庭妇女的身份特征。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九八四》中体现出来的"性别等级"和女性的"他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奥威尔 《一九八四》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下载PDF
简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
11
作者 吕红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期19-20,共2页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分支,其中最具影响的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和解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等几大流派.本文简要、系统地论述了这四大分支的内涵及特点,使...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分支,其中最具影响的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和解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等几大流派.本文简要、系统地论述了这四大分支的内涵及特点,使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更系统、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解构主义女性主义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
下载PDF
“凝视”中的宝贝——香港电影《功夫》与《霍元甲》中的两个女性形象并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琴 王杰泓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凝视"的概念描述了一种与眼睛或视觉有关的权力形式。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的视野里,以影片和观众的凝视为中心,电影实际上满足了男性-父权世界一种相互认同的"窥淫"的快感。香港电影《功夫》与《霍元甲》中,两位美... "凝视"的概念描述了一种与眼睛或视觉有关的权力形式。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的视野里,以影片和观众的凝视为中心,电影实际上满足了男性-父权世界一种相互认同的"窥淫"的快感。香港电影《功夫》与《霍元甲》中,两位美丽善良的女性(阿芳和月慈),同样摆脱不了作为"花瓶"而被看、被凝视的宿命。不仅如此,透过影片对其"残缺美"(一哑、一瞎)的着意渲染,凝视似乎还格外承载着回归后的香港电影人一种原道、归宗的"自发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 女性主义精神分析 香港电影 自发形而上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