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语篇·主体·精神分析——话语分析的精神分析方法浅论 |
殷祯岑
|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2
|
做到公平正义:后现代情节剧的仪式精神分析方法和动作片的某种倾向 |
理查德·波普
犁耜(译)
|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3
|
论文艺学中的精神分析 |
张杰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3
|
|
4
|
萨特存在精神分析法文学批评初探 |
陈淇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5
|
精神分析与公共行政:从弗洛伊德到戴蒙德 |
大士
|
《新疆社会科学》
|
2004 |
0 |
|
6
|
精神分析学 |
卡列文.S.霍尔
圣克鲁斯
李世强
|
《应用心理学》
|
1982 |
0 |
|
7
|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浮士德形象 |
王冬尽
|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1
|
|
8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
李还
|
《健康博览》
|
1999 |
1
|
|
9
|
精神分析视角下《士兵之家》的人格结构分析 |
马文慧
曾庆敏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9 |
0 |
|
10
|
精神分析视域下组织管理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启示 |
黄远春
陈振宇
农晓瑜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1
|
鲁迅研究中的传记学批评方法 |
皇甫积庆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2
|
认同机制与观众心理——麦茨的精神分析电影理论评述 |
赵晓珊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9
|
|
13
|
胡适与中国传统文化 |
胡伟希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4
|
评读《天问——明末春秋》 |
阎崇年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5
|
鲁迅的恋人絮语——因吴俊先生的新著《文学的个人史》再谈《朝花夕拾》“整本书” |
张业松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6
|
略论毛泽东研究中的几个哲学问题 |
赵兴良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7
|
鲁迅与弗洛依德 |
袁荻涌
|
《毕节师专学报》
|
1995 |
1
|
|
18
|
论传记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
李祥年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9
|
《学子书斋》丛书评介 |
和平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0 |
|
20
|
浅论“新音乐哲学” |
徐建国
|
《黄河之声》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