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8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精神力量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新科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4,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精神力量来自精神凝聚力、精神感召力、精神意志力和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精神力量来自精神凝聚力、精神感召力、精神意志力和精神创新力。其中,精神凝聚力表现为民族凝聚力、群体认同力和个体认知力,精神感召力表现为“崇德论”、“尚志论”和“人本论”,精神意志力表现为意志坚定性、意志顽强性和意志普遍性,精神创新力表现为守正创新精神、历史主动精神和斗争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力量
下载PDF
斗争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意蕴
2
作者 陈翔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斗争精神不仅能够战胜各类风险挑战,而且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因此,具有强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意蕴。斗争的意志与理性、斗争的至善与应当、斗争的自由与义务、斗争的正义与勇敢等构成了斗争精神的...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斗争精神不仅能够战胜各类风险挑战,而且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因此,具有强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意蕴。斗争的意志与理性、斗争的至善与应当、斗争的自由与义务、斗争的正义与勇敢等构成了斗争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意蕴。斗争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意蕴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人们的道德人格,在造就人们的斗争意识和斗争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斗争精神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斗争行为的规范和价值要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实践中人民立场的道德价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争精神 马克思主义伦理 人民立场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分析
3
作者 王军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38-141,共4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列入了大会主题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马克思...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列入了大会主题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理论含量与教学质量,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增强理论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理想信念
下载PDF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原则分析
4
作者 刘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0-132,共3页
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原则,能够保障教育过程的稳定性,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内容。但目前部分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目标意识不清晰,校内缺少教育原则落实的监管体系,以及教师缺少对教法的优化研究,导致教... 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原则,能够保障教育过程的稳定性,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内容。但目前部分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目标意识不清晰,校内缺少教育原则落实的监管体系,以及教师缺少对教法的优化研究,导致教育原则的落实出现了思维教条化、实践缺位化和逻辑知识化过强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建议教师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原则的深层次研究,在理清原则规律的基础上,确认教育重点,并且严格按照其具体要求践行教育工作;还要积极开展实践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掌握将其应用到教育实践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 哲学 教育原则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价值意蕴
5
作者 王萌 刘丹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我国近百年来无数革命先驱艰苦奋斗历程的整体概括,不仅能对当代青年起到理论引领作用,还能充分指导青年社会实践,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之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我国近百年来无数革命先驱艰苦奋斗历程的整体概括,不仅能对当代青年起到理论引领作用,还能充分指导青年社会实践,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之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支撑,而伟大建党精神对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和培养青年的担当精神、奋斗精神、吃苦精神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重点分析伟大建党精神在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中的价值意蕴,并从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全面融合两个维度,提出高校运用伟大建党精神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青年马克思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国内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研究热点与趋势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1998—2023)
6
作者 朱丽君 杨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7-16,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明确指出了全球化发展的历史特征和可能走向,为当前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了思想武器,对该议题的探讨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利用CiteSpace对国内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研究235篇文献样本进行可...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明确指出了全球化发展的历史特征和可能走向,为当前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了思想武器,对该议题的探讨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利用CiteSpace对国内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研究235篇文献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时发现:25年来该议题在发展态势上呈波浪式摇摆趋势,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力量,但仍存在核心研究群体不稳定、期刊力量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就研究热点而言,社会主义、世界历史、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逆全球化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词,学者们聚焦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实质和内涵、该理论视域下的逆全球化研究及其与世界主义思想的关系研究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度阐释,并逐渐形成了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研究体系,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在发展趋势上,今后围绕逆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研究将持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 知识图谱 逆全球化
下载PDF
以伟大建党精神创新高校思政课的三重视角——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为例
7
作者 李英粉 王佳祺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6-69,共4页
伟大建党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实践视角。基于此,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三个视角,探究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伟大建党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实践视角。基于此,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三个视角,探究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实践模式,借助伟大建党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创新,借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讲授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特征,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育人内容。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和铸魂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育人效果。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品格,拓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育人路径。充分汇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与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合力,着力培育能够坚守理想、担当使命、英勇斗争、不负人民的新时代大学生,大力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 融入 创新
下载PDF
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创新机制研究——以高中“青马工程”为分析对象
8
作者 陆士桢 马彬 《青年探索》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加强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和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然之举。高中“青马工程”作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方法,有效弥补了“青马工程”实施以来在覆盖范围与衔接培养等方面的... 加强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和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然之举。高中“青马工程”作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方法,有效弥补了“青马工程”实施以来在覆盖范围与衔接培养等方面的不足,真正实现了党、团、队育人一体化机制。其背后的理论意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青少年发展观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遵循,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永续传承。要推动高中“青马工程”的实践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领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组织与协调优势,创新培养平台与课程内容;完善保障机制建设,强化校社协同培育;统筹好青少年个体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发挥其政治引领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马克思主义信仰 高中“青马工程” 政治引领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研究
9
作者 杨淑芳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发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作用,激励大学生以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过硬的本领、勇于担当的精神、爱党爱国的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学实效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基本观点的分析研究
10
作者 李倩 《华章》 2024年第10期0039-0041,共3页
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应从逻辑起点和当代中国化内涵两个视角分析,即研究来源基础与属性归宿的问题。在逻辑起点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是依托特定经济基础而生的上层建筑、是一种实践... 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应从逻辑起点和当代中国化内涵两个视角分析,即研究来源基础与属性归宿的问题。在逻辑起点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是依托特定经济基础而生的上层建筑、是一种实践中的社会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支配与服从。而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的这三个基本立场、观点,结合中国的当代国情,得出的结论则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要形成“权为民所用”“权为党所统”“权为法所治”的权力运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权力观 逻辑起点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三维探论
11
作者 侯凤英 《航海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82-87,共6页
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是大学生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然之举,是提升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诉求,是提升大学生主动精神的客观要求。历史主动精神内蕴的主观能动精神、科学精神和主体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是大学生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然之举,是提升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诉求,是提升大学生主动精神的客观要求。历史主动精神内蕴的主观能动精神、科学精神和主体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理性认识原理、群众史观原理的内容相契合。因此,采用历史叙事式教学和问题交互式教学,将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融入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理性认识原理、群众史观原理中,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主体精神,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历史主动精神的认知认同和思维方法认同,进而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行”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动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主观能动精神 科学精神 主体精神
下载PDF
流通经济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商业资本理论分析范式再审视
12
作者 孙浩进 王仕林 《学理论》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重...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重视引导商业资本,使其有序地为经济格局建设服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四章中对商业资本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商业资本、商业利润、产业资本的作用,产生发展条件以及流通费用的补偿问题、商业资本家的出现等方面。在形成过程中深度剖析了商业资本理论各个部分内在的关系。这对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业资本理论 新发展格局 全国统一大市场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生态文明话语分析——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的讲话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波 苗兴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34,共16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解决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解决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的讲话为研究对象,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生态文明话语中的体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语境内各变量的运作,生态文明话语建构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类的责任主体位置以及参与者各要素间的和谐关系,并赋予话语较强的权威性和普及性。希望本研究能为生态文明话语分析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生态文明话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 生态话语分析
下载PDF
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路径分析
14
作者 王春香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6期58-60,共3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当前最具科学性的先进方法论和世界观,对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促进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全面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当前最具科学性的先进方法论和世界观,对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促进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全面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所以还需进行深度剖析才能真正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为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基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思政教育路径进行创新,进而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 社团作用
下载PDF
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视角下分析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15
作者 刘鑫 牛红亚 刘佳仪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772-777,共6页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跨学科方法的广泛应用,韩礼德(M. A. K.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涵,为语言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然而,系统功能语言学与马克思主义观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跨学科方法的广泛应用,韩礼德(M. A. K.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涵,为语言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然而,系统功能语言学与马克思主义观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仍是一个待挖掘的领域。为加深语言学跨学科研究,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与马克思主义观的结合及其在语言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韩礼德 系统功能语言学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形成的历史条件、形成基础与独特贡献——以瞿秋白为分析中心
16
作者 李中涵 陈继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道德观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践行基础和典型领域。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基础与独特贡献。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践行道德观的基础上,... 道德观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践行基础和典型领域。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基础与独特贡献。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践行道德观的基础上,呈现出工人阶级崛起与社会结构裂变的时代特色。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道德观具有深刻的内涵释义,在产生的根源、阶级属性以及基本立场上有不同的表达,并根植于一套完整的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之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社会建构的必然结果。道德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表达。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鞭挞了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的虚伪性,对资产阶级道德的欺诈性进行了批判,奠定了中国式无产阶级道德观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道德观 瞿秋白 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性省思——从五四时期“大同”观念的再出场说起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增岽 范嘉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F0002,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性与省思西方现代性的现实议题,受社会心理转变和推介核心价值观念的隐喻思维影响,纷纷试图采用“大同”观念解决时代问题。但因择取非科学的思想学说,不具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空间,不仅未能带动传统观念发挥时代价值,而且使其落入倒退或空想的窠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根深叶茂,在于其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让传统文化发挥鼓舞群众实践的效力,使人民群众通过先进阶级语境中的传统观念理解、认同和运用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地应对现实课题及社会心理转变,科学利用隐喻思维推动理论大众化。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第二个结合”实现又一次思想解放、打开创新空间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第二个结合”继承发展了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更多原创性理论探索和创新,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确证了民族标识和政党形象,承担世界责任、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隐喻思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劳动—闲暇关系良性调适路径分析
18
作者 曹亚琳 孟宪平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3-88,共6页
劳动-闲暇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为闲暇提供基础和前提,闲暇是劳动的最终旨归,二者辩证统一。然而,在资本逻辑和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劳动与闲暇偏离了其本真含义,劳动沦为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工具”,闲暇扭曲... 劳动-闲暇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为闲暇提供基础和前提,闲暇是劳动的最终旨归,二者辩证统一。然而,在资本逻辑和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劳动与闲暇偏离了其本真含义,劳动沦为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工具”,闲暇扭曲为对欲望和消费的无节制追求。在新时代,调适劳动-闲暇二者之间的良性关系,必须坚持发展生产力为劳动-闲暇复归创造物质条件、必须健全保证合理闲暇时间的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劳动-闲暇的主体性、必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闲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闲暇 调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优化——基于全国18份培养方案的分析
19
作者 孟飞 邵彦涛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的设立是新时代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举措。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建设起着把方向、定基调的关键作用。通过对18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考查发现,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建...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的设立是新时代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举措。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建设起着把方向、定基调的关键作用。通过对18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考查发现,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建设7年多以来在课程设置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专业类基础课开设不足、专业类必修课专业化程度偏低、专业类选修课较为杂芜等问题。基于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未来发展需要完善课程体系,提高专业类基础课程的规范性;明晰专业边界和学科边界,强化专业类必修课程的专业性;协调课程关系,增强专业类选修课程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 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机理——基于诠释学视角分析
20
作者 程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问题。文章从诠释学的视角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实践为逻辑起点探讨作为感性活动的主体,以不同视域之间的融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的内在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问题。文章从诠释学的视角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实践为逻辑起点探讨作为感性活动的主体,以不同视域之间的融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的内在机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不断丰富其意义域,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结合机理 诠释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