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9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庆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分析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 目的分析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6个月,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的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22.44±2.11)分高于对照组的(17.31±2.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立哌唑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中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 阿立哌唑 利培酮
下载PDF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中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5期392-393,共2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病性症状、...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状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35.25±6.08)分、HAMD评分(17.57±2.6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68±5.06)分、(22.5±3.2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PSP评分(72.36±14.3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03±13.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与对照组(5.2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采用阿立哌唑治疗不仅可有效控制患者抑郁症状,而且可改善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社会功能
下载PDF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魏美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7期47-48,共2页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行阿立哌唑治疗的可行性,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总计88例。结合用药方案,进行88例精神分裂症后...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行阿立哌唑治疗的可行性,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总计88例。结合用药方案,进行88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利培酮治疗,试验组44例患者采取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的抑郁症状、精神状况、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试验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治疗后抑郁症状、精神状况、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比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在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方面价值突出,在减轻患者抑郁症状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促进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阿立哌唑 抑郁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樊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77-178,共2页
分析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纳入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在2019年5月--2021年2月进入医院治疗,总人数为70例,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施以利培酮治疗及阿立... 分析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纳入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在2019年5月--2021年2月进入医院治疗,总人数为70例,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施以利培酮治疗及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焦虑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61.54±5.44)分、(62.01±5.65)分,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61.25±5.11)分、(61.85±5.13)分,干预前评分对比,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8.64±4.64)分、(52.01±4.02)分,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4.04±4.02)分、(48.31±4.33)分,干预前评分对比,p<0.05。对照组心理功能(42.44±4.02)分、生理功能(41.63±4.31)分及社会关系(42.54±4.35)分、精神健康(43.41±4.02)分,观察组心理功能(54.31±4.02)分、生理功能(55.34±4.35)分及社会关系(54.01±5.01)分、精神健康(55.34±4.58)分,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患者施以阿立哌唑治疗,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焦虑及抑郁不良情绪改善,该治疗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阿戈美拉汀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PANSS评分及抑郁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邓丽华 曾纪财 +1 位作者 章志娟 吴联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阿戈美拉汀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82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阿戈美拉汀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82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1例);对照组予奥氮平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予奥氮平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对比两组PANSS评分、抑郁水平、睡眠状况、认知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研究组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可降低PANSS评分,减轻抑郁水平,改善睡眠与认知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奥氮平 阿戈美拉汀 阳性和阴性症量表 抑郁水平
下载PDF
首发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及双相障碍的治疗延迟(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莉 曾如双 +5 位作者 刘肇瑞 黄悦勤 刘晓霞 姜兰 高长青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旨在综述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治疗延迟的相关研究,对3类首发精神障碍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患者责任感提高、家庭凝聚力降低、病耻感、疾病相关知识匮乏、就医资源匮乏、医疗支持不足会导致治疗延迟,使患... 本文旨在综述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治疗延迟的相关研究,对3类首发精神障碍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患者责任感提高、家庭凝聚力降低、病耻感、疾病相关知识匮乏、就医资源匮乏、医疗支持不足会导致治疗延迟,使患者病程更长,症状更重,影响其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抑郁症 治疗延迟 综述
下载PDF
EEG信号结合特征融合技术诊断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
7
作者 吴恒 刘浩 +1 位作者 肖萌 肖开提·苏理旦 《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索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脑电信号实现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诊断。方法分别采集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抑郁症患者的脑电信号,并将采集到的脑电图信号格式由EDF格式转化为ASCII格式,提取脑电信号的Lempel-Ziv复杂度、最大李雅... 目的探索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脑电信号实现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诊断。方法分别采集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抑郁症患者的脑电信号,并将采集到的脑电图信号格式由EDF格式转化为ASCII格式,提取脑电信号的Lempel-Ziv复杂度、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Higuchi分形维数等特征。应用特征融合策略对特征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特征向量,然后利用机器学习分类算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最终基于高斯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准确率为84.85%,其中灵敏度为89.47%,特异性为78.57%。结论通过提取EEG脑电信号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进行识别,对开发新型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诊断技术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脑电信号 机器学习 特征融合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疾病成本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国平 魏景明 +15 位作者 黄悦勤 张婷婷 何燕玲 周亮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卢瑾 赵紫建 梁宇航 王丽波 李斌 姜林伶 李中才 刘肇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估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较总成本及成本构成的差异,并探讨成本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3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共3175例,收集患者过去1年内门诊及住院的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和自付费用、门诊或住院花... 目的:估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较总成本及成本构成的差异,并探讨成本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3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共3175例,收集患者过去1年内门诊及住院的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和自付费用、门诊或住院花费的非医疗费用、患者因病无法工作的时间以及因病损坏财产的其他损失。从个人水平和社会水平上测算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3类精神障碍成本的影响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人均疾病总成本在个人水平和社会水平上均高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3类精神障碍的间接费用均高于直接费用,双相障碍间接成本占比略高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状态以及婚姻状况(P<0.05)是影响疾病成本的重要因素。结论:3类精神障碍的经济负担较重,其中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最重,因精神障碍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是疾病成本的主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双相障碍 疾病成本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比较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罗传琳 李媛媛 +14 位作者 刘肇瑞 何燕玲 周亮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卢瑾 周艳萍 高长青 董青 蔡德芳 杨润许 张婷婷 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精神障碍并评估自杀风险,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评估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类精神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结果:37例(1.8%)精神分裂症患者、516例(57.1%)抑郁症患者、102例(26.8%)双相障碍患者近1个月有自杀风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抑郁症(OR=36.50)和双相障碍患者(OR=20.10)自杀风险增加。女性(OR=1.87)、目前吸烟(OR=1.76)、有自杀家族史(OR=5.09)、CRDPSS幻觉条目得分高(OR=1.80)、CRDPSS抑郁条目得分高(OR=1.54)是患者有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重点关注存在幻觉和抑郁症状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双相障碍 自杀 精神病性症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9年随访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可进 童永胜 +2 位作者 李献云 吴承京 梁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9年中抑郁症状的转归及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64例首次发病住院患者,用汉密尔顿...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9年中抑郁症状的转归及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64例首次发病住院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中文版(SANS-CV)、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功能总体评定量表(GAF)对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后9年中每年进行一次评定,并据此计算缓解时间。结果:共139例患者完成随访。从治疗后的第1年起,每年末HAMD总分≥8分的患者所占比例为3.6%~13.7%,治疗后1~9年的HAM D总分均低于入院水平(P<0.001)。入组时HAM D总分与治疗后9年中的缓解时间、9次年末的去除焦虑抑郁因子BPRS总分、SANS-CV、CGI及GAF分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结论:经抗精神病药治疗1年之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的抑郁症状迅速减轻,此后在较低水平上略有波动;急性期抑郁症状水平不能预测精神分裂症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预后 随访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的抑郁症状——附760例临床分析和治疗 被引量:14
11
作者 谭友果 魏庆平 +3 位作者 陈勇 罗毅平 刘成文 甘枝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49-352,共4页
本文用GAS和HAMD量表检查了7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同时期的抑郁症状。发现抑郁症状存在于精神分裂症整个病程中,其发生率以精神症状“缓解”期最高(37.86~39.13%),出院后1个月最低(7.40~8.00%),3个月后又升高(18.7~20.00%),以后6... 本文用GAS和HAMD量表检查了7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同时期的抑郁症状。发现抑郁症状存在于精神分裂症整个病程中,其发生率以精神症状“缓解”期最高(37.86~39.13%),出院后1个月最低(7.40~8.00%),3个月后又升高(18.7~20.00%),以后6个月至3年则呈稳定状态(10.00~14.00%)。另外,还发现有抑郁症状的病人中有较高比例的生活事件,部分病人的抑郁症状住院2周后可缓解,用中小剂量抗抑郁剂治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GAS量表
下载PDF
齐拉西酮治疗伴抑郁症状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兴兵 梅芳 +4 位作者 薛仕健 温全球 吴福喜 蒋泽宇 王春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60-1562,共3页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伴抑郁症状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为齐拉西酮组(研究组,50例)和奋乃静组(对照组,50例),齐拉西酮组的剂量为60-160mg/d,奋乃静组的剂量为18~50mg/d...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伴抑郁症状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为齐拉西酮组(研究组,50例)和奋乃静组(对照组,50例),齐拉西酮组的剂量为60-160mg/d,奋乃静组的剂量为18~50mg/d;疗程8周。疗效指标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副作用指标为治疗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①治疗8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49.0±9.9)明显低于对照组(55.2±15.1)(P〈0.05),研究组减分率(72.0±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22.1)%(P〈0.05)。②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治疗8周末的有效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显著性(P〈0.05)。⑧临床总体印象疗效总评分(CGI—GI)的比较:两组之间比较治疗4周末和8周末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治疗各时点CDSS评分与基线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两组之间CD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副作用:研究组的副作用较少,其中嗜睡、锥外反应与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伴有抑郁症状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好于奋乃静,副作用的发生率少于奋乃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奋乃静 抑郁症
下载PDF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抑郁症状及有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敬悬 翁正 刘桂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53-254,共2页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141例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0.3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主要影响因素为:与医务人员交流感情的机会、从家中得到安慰和理解的机会、婚姻、与家人交流感情的机会、对前途的担心。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抑郁症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献云 费立鹏 +1 位作者 张培琰 吉中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于入院、治疗 3、6、9、12月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阴性症状量表中文版 (SANS CV)、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及功能总体评定...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于入院、治疗 3、6、9、12月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阴性症状量表中文版 (SANS CV)、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及功能总体评定量表 (GAF)对 16 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急性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轻度或以上程度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 71% ,但在缓解期降至 12 %。急性期突出的抑郁表现为认知障碍与迟缓 (因子分各占HAMD总分的 35 %和 2 9% )。抑郁症状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缓解而减轻 ,与性别、发病年龄、受教育时间、病程及前驱期长短无关。HAMD总分在急性期仅与BPRS的焦虑抑郁因子分有关 ,但在缓解期与阴阳性症状、临床总体印象以及总体功能均有密切的相关性 ;急性期以及治疗 3个月时的抑郁症状与随后的阴阳性症状、总体功能的变化无关。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抑郁症状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症状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发生率 临床特征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中的抑郁症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沈文龙 王定省 +2 位作者 徐德昌 陈红芳 高哲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8-80,共3页
本文对符合现代诊断标准的10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用BPRS及HAMD对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41.2%的病人有抑郁症状(HAMD>17分)。仅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随着病情的缓解,BPRS分值下降,HAMD分值亦随之下降(P<0.00),说明这些抑... 本文对符合现代诊断标准的10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用BPRS及HAMD对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41.2%的病人有抑郁症状(HAMD>17分)。仅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随着病情的缓解,BPRS分值下降,HAMD分值亦随之下降(P<0.00),说明这些抑郁症状乃属分裂症本身症状的一部分。本文对精神病后抑郁等临床问题也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马丽波 姜平平 +1 位作者 王旸 张金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09年第10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将121例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接受系统的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和一般整体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共计12周。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将121例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接受系统的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和一般整体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共计12周。并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的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研究组在干预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 被引量:7
17
作者 汪波 聂兵 +1 位作者 张永俐 黄蜀礼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5-196,共2页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BPRS和HAMD对首次发病且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的 72例病人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对有和无抑郁症状者BPRS评定结果进行比较 ,并对有抑郁症状者治疗前...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BPRS和HAMD对首次发病且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的 72例病人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对有和无抑郁症状者BPRS评定结果进行比较 ,并对有抑郁症状者治疗前后两量表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 4 4 .4 4 % ,男女性无显著性差异。有和无抑郁症状者BPRS总分及除焦虑抑郁因子分外的各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有抑郁症状者治疗后BPRS及因子分和HAMD总分较治疗前有较大降低 ,差异极显著。结论 抑郁症状在精神分裂症中较常见 ,极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相关因素 BPRS HAMD
下载PDF
智能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永东 邵辉 +4 位作者 赵学英 刘蔚 贺军 柴立均 罗和春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1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观察智能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42例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患者 ,随机抽取 2 2例应用智能电针配合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治疗组 ,其余 2 0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物作为对照组。按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目的 观察智能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42例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患者 ,随机抽取 2 2例应用智能电针配合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治疗组 ,其余 2 0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物作为对照组。按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2 4项版本 )、SDS(Zungs抑郁自评量表 )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分数变化比较。以HAMD总分的减分率作为临床疗效评分标准。结果 电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临床显效率 40 .9% ,好转率 45 .5 % ,总有效率 86 .4%。结论 智能电针是治疗精神分裂伴发抑郁症状的有效办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针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下载PDF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雅萍 张晨 +6 位作者 张燕华 田源 班春霞 马长林 陆敏 陈翔春 吴志国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C)对长期住院(≥12个月)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评估,以CDSS-C总分是否≥6分,将患者划分为伴抑郁组58例和非抑...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C)对长期住院(≥12个月)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评估,以CDSS-C总分是否≥6分,将患者划分为伴抑郁组58例和非抑郁组142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组在女性构成比、探视频率〈1次/月、抗精神病药单药治疗率、合并苯海索或苯二氮艹卓类药、有自杀意念构成比、阳性症状量表(SAP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总分和一般精神病理总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5或P〈0.001);主要探视人为I级亲属的构成比及平均住院周期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或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探视人为I级亲属(OR=0.207,95%CI:0.072-0.591)、探视频率〈1次/月(OR=3.869,95%CI:1.332-11.239)、有自杀意念(OR=9.256,95%CI:3.191-26.854)是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01)。结论:探视人(I级亲属)、探视频率及有自杀意念是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大脑皮质抑制异常比较
20
作者 吴观福 朱田园 +3 位作者 徐丽华 钱禛颖 王继军 唐莺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6-482,共7页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大脑皮质抑制异常并探索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招募3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抑郁症患者(21例首发抑郁症、20例复发抑郁症)和35名健康对照。使用经颅磁刺激脉冲进行大脑皮质抑制和兴奋指标检测...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大脑皮质抑制异常并探索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招募3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抑郁症患者(21例首发抑郁症、20例复发抑郁症)和35名健康对照。使用经颅磁刺激脉冲进行大脑皮质抑制和兴奋指标检测。使用阳性与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以年龄、性别和是否用药为协变量,使用协方差分析或广义线性模型对大脑皮质抑制和兴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皮质静息期长于对照组和抑郁症组[(92.08±35.43)ms vs.(70.27±22.12)ms vs.(70.81±29.29)ms,P<0.05]。将抑郁症分为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抑郁症亚组,首发抑郁症组的短间隔皮质抑制弱于复发抑郁症组和对照组(0.76±0.44 vs.0.43±0.32 vs.0.45±0.20,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皮质静息期与一般症状得分呈负相关(r=-0.544,P<0.001),短间隔皮质抑制与阴性症状得分呈负相关(r=-0.501,P=0.005)。首发抑郁症组短间隔皮质抑制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605,P=0.028)。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均存在大脑皮质抑制指标异常,首发精神分裂症表现为皮质静息期延长,而首发抑郁症表现为短间隔皮质抑制减弱。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的大脑皮质抑制指标异常与其临床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神经抑制 皮质兴奋性 经颅磁刺激 短间隔皮质抑制 皮质静息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