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网络文学的精神取向 被引量:32
1
作者 欧阳友权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82,共9页
网络文学的历史认证取决于它能否走进人文审美的精神殿堂 ,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 ,而互联网之于人类精神的技术解构与审美建构将使文学的价值本体经历一次新的格式化。匿名写作对主体承担的卸落、网络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和读屏模式对... 网络文学的历史认证取决于它能否走进人文审美的精神殿堂 ,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 ,而互联网之于人类精神的技术解构与审美建构将使文学的价值本体经历一次新的格式化。匿名写作对主体承担的卸落、网络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和读屏模式对诗性体验的拆解 ,形成了网络对文学的精神解构 ;而话语权对自由精神的敞亮、情感流对生命力的挥放和交互性对心灵期待的沟通等 ,则体现了网络文学给予人类精神世界的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精神取向 历史认证 人文审美 技术解构 审美建构 价值观 读屏模式 话语权 文学创作
下载PDF
1990年代大众文艺精神取向论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明军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7,共7页
1990年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机制发生重大变革,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商品经济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国当代文学艺术随之急剧裂变,呈现多元化走向,形成精英文艺、大众文艺、主流文艺三板块交叉发展的格局。尤其是大众文艺迅猛发展... 1990年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机制发生重大变革,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商品经济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国当代文学艺术随之急剧裂变,呈现多元化走向,形成精英文艺、大众文艺、主流文艺三板块交叉发展的格局。尤其是大众文艺迅猛发展,成为学界瞩目的文学艺术潮流。因此,学界加强了对大众文艺的研究并提出众多的评判标准。从精神取向角度来看,1990年代大众文艺起于消闲娱乐,于中暗含“意义”与“精神”以及某种乌托邦因素,具有世俗关怀意识、灵与肉的变奏、寻找精神家园、表述现代人精神痛苦等人文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大众文艺 精神取向
下载PDF
新《婚姻法》的伦理精神取向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明理 宣云凤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02-505,共4页
新《婚姻法》对婚姻的伦理基础定位 ,由原来的单一爱情论转变为爱情与义务统一论。性道德是婚姻伦理的基础 ,婚姻伦理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性自决权的个体化趋势。新《婚姻法》
关键词 性道德观 性关系 夫妻 婚姻法 性伦理 婚姻伦理 伦理精神取向 爱情 义务
下载PDF
诗意人生的追寻:试论90年代内蒙古散文创作的精神取向 被引量:1
4
作者 托娅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15,共6页
20世纪 90年代 ,内蒙古散文在特定时代和社会生活的作用下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创作格调 :即在对社会、人生、历史、民族的审视与思考中 ,否定着一切导致苦难和堕落的因素 ,引领读者超越世俗 ,寻觅着早已被金钱与权欲冲淡了的诗意人生 ,... 20世纪 90年代 ,内蒙古散文在特定时代和社会生活的作用下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创作格调 :即在对社会、人生、历史、民族的审视与思考中 ,否定着一切导致苦难和堕落的因素 ,引领读者超越世俗 ,寻觅着早已被金钱与权欲冲淡了的诗意人生 ,并极尽笔墨抒写和表达出个体生命无力抗拒现实环境与追寻诗意人生而不得所滋生的孤独意识。同时 ,还意欲探求和建构“散文审美空间的多重可能性”,以其“真”的情感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 内蒙古 散文创作精神取向 诗意人生 情感表达 意蕴
下载PDF
从《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励志片的精神取向 被引量:1
5
作者 包相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2,共2页
电影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是写在胶片上的社会文化,不同文化国度、不同影视题材所传递的精神取向也十分不同.美国精神中的英雄主义、个人主义和对自由的追求等在励志片《当幸福来敲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美... 电影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是写在胶片上的社会文化,不同文化国度、不同影视题材所传递的精神取向也十分不同.美国精神中的英雄主义、个人主义和对自由的追求等在励志片《当幸福来敲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经典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来探讨美国励志片的精神取向,深入解析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解读美利坚民族特定的性格特征以及这部影片所体现的美国社会、历史以及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价值观 个人主义 精神取向
下载PDF
平民意识——新写实小说精神取向之一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沐阳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8-10,共3页
新写实小说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创作思潮,集中体现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理想、终极关怀、生存心态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平民意识成为其最突出的精神取向之一。作品中小人物... 新写实小说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创作思潮,集中体现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理想、终极关怀、生存心态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平民意识成为其最突出的精神取向之一。作品中小人物相对集结的平淡、琐屑与粗鄙,其精神向度不在有意展示生活的自然主义,而是通过非崇高的人生情态揭示生活的底蕴,展示人情人性的潜在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平民意识 精神取向
下载PDF
论余华长篇小说的精神取向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善增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3-116,共4页
《呼喊与细雨》对生存绝望的终极性追问,《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分别以生命力和人性之爱对生存绝望的拯救,构成了余华长篇小说精神探求不同的发展向度。
关键词 余华 长篇小说 精神取向 《呼喊与细雨》 《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 人性 生命力
下载PDF
先锋与传统的纠结——从沈浩波诗中所引古诗看其精神取向
8
作者 吴投文 喻良忠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7-53,共7页
新世纪伊始,70后诗人崭露头角。沈浩波被认为是70后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论文集中考察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主张,以其诗中所引用的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从诗性消解、孤独感和生命意识等方面透视其创作的基本精神取向,这便于我们理... 新世纪伊始,70后诗人崭露头角。沈浩波被认为是70后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论文集中考察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主张,以其诗中所引用的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从诗性消解、孤独感和生命意识等方面透视其创作的基本精神取向,这便于我们理解以沈浩波为代表的"下半身"诗歌,乃至新世纪以来的先锋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浩波 古典诗歌 精神取向
下载PDF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沈从文精神取向与物质取向的矛盾及其引发的思考
9
作者 陈自明 范登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6-17,共2页
沿着沈从文的生活足迹,我们从乡村走向城市;追随他的精神,我们又从城市回到乡村。包括沈从文在内的许多现代作家,甚至整个人类,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精神取向与物质取向的矛盾。这种矛盾究其实是城市(工业)文明与乡村(农业)文明之... 沿着沈从文的生活足迹,我们从乡村走向城市;追随他的精神,我们又从城市回到乡村。包括沈从文在内的许多现代作家,甚至整个人类,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精神取向与物质取向的矛盾。这种矛盾究其实是城市(工业)文明与乡村(农业)文明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乡村 城市 理想 现实 物质取向 精神取向
下载PDF
汉语萨福体的诗体建构与精神取向
10
作者 陈芝国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6-74,共9页
虽然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其人其诗,不断被中国诗人提及和译介,但真正用现代汉语创作四行萨福体者寥若晨星,仅邵洵美、南星和吴兴华三人而已。文章借用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关于诗是一种象征行动的诗学观念,考察了汉语萨福体的... 虽然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其人其诗,不断被中国诗人提及和译介,但真正用现代汉语创作四行萨福体者寥若晨星,仅邵洵美、南星和吴兴华三人而已。文章借用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关于诗是一种象征行动的诗学观念,考察了汉语萨福体的诗体建构与精神取向。他们三人的萨福体写作,在诗体建构方面,是从尝试走向精熟;在精神取向方面,或塑造现代都市的浪漫个体镜像,或以返乡之旅使古典生发出新义,或将个人和民族国家的体验提升至人类生存的形而上层面,无疑都展现了汉语诗体探索中的另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萨福体 诗体建构 精神取向 邵洵美 南星 吴兴华
下载PDF
从非主流回归主流——江苏省2009、2010年语文高考精神取向的变异
11
作者 曹茂昌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5-67,共3页
纵观江苏2009、2010年语文高考阅读材料的选择,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由选材所体现的精神取向发生了微妙的变异。不知命题者是有意还是无意,给人的感觉是,由2009年呈现出的非主流精神倾向在2010年又回归到主流的倾向上来。
关键词 2010年 精神取向 语文高考 江苏省 非主流 回归 变异 2009年
下载PDF
消费时代欲望叙事的精神取向
12
作者 林琳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14期22-26,共5页
消费时代,在某种意义上堪称一个不小的奇迹——长期荒芜的土地上,长出丰美的牧草。人们一下被带入一个明媚的新天地,与先前被教条机械涂抹成黑白二色、清教气息十足的世界相比,它简直可被称作极乐之地。
关键词 消费时代 精神取向 欲望叙事 文学创作 清教
下载PDF
城市空间与现代性的"美学"转移——论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唯美-颓废文学的精神取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心源 《中文自学指导》 2005年第3期55-59,共5页
在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唯美一颓废文人的写作中,启蒙化的“世界主义”观念与诉诸于感官层面的都市“当下性”呈现出互补和对立关系。启蒙话语中的现代性要求把个人和时代、未来相关联。上海唯美文人激进夸张的风格与此社会意识对他们... 在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唯美一颓废文人的写作中,启蒙化的“世界主义”观念与诉诸于感官层面的都市“当下性”呈现出互补和对立关系。启蒙话语中的现代性要求把个人和时代、未来相关联。上海唯美文人激进夸张的风格与此社会意识对他们的刺激有关。然而,他们虽然接受历史大叙事的指引,却又不自觉地被城市霓虹的魅惑所吸引,在写作中出现了民族国家意识和通商口岸物质现实的交锋,使得他们虚化本土现代性的现实历史要求,促成了以民族现代化为核心的启蒙现代性向关注个人体验的“美学”现代性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30年代 城市空间 精神取向 颓废文学 唯美 上海 转移 美学 “世界主义” 启蒙现代性 民族现代化 对立关系 启蒙话语 社会意识 通商口岸 国家意识 个人体验 当下性 不自觉 写作 文人 历史 都市 风格 叙事 接受
下载PDF
从跨文化角度看台湾现代诗的精神取向
14
作者 杜心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0年第2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台湾 现代诗 诗歌 精神取向
下载PDF
《曹刿论战》:经典文本的文化精神取向教育(二)
15
作者 苏宁峰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7年第12期55-60,共6页
问战:穿透疑问见史官精神关于《曹刿论战》的第二项教学困惑其实早已有之。质疑者名声显赫,柳宗元也。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卷一中曾如此评说柳宗元:
关键词 《曹刿论战》 精神取向 经典文本 教育 文化 《柳南随笔》 教学困惑 柳宗元
下载PDF
“游于方内,而寄情无始”——选堂面向实相的精神取向
16
作者 孙爱玲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缘于佛教思想的深厚影响,选堂"游于方内,而寄情无始",具有面向实相的精神取向,表现为直面死亡、安顿生命、真人境界等内涵。选堂的生命实践为世人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选堂 生命实践 人生实相 精神取向
下载PDF
新感觉小说“梦幻田园”的精神取向
17
作者 毕金林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第7期48-50,共3页
从20年代的现实主义的乡土文学始,到30年代周作人、废名的自然浪漫,再到新感觉小说的都市田园轻歌,"田园"被文学家用作表达对现代文明自觉不自觉的反思、质疑、否定和背离的文学元素。在缤纷的上海画卷中,以都市文学的审美差... 从20年代的现实主义的乡土文学始,到30年代周作人、废名的自然浪漫,再到新感觉小说的都市田园轻歌,"田园"被文学家用作表达对现代文明自觉不自觉的反思、质疑、否定和背离的文学元素。在缤纷的上海画卷中,以都市文学的审美差异、情感取向和多元的价值态度为审美视角,用都市人的生存困惑为底色,闪念着田园的梦幻,书写着安宁与平静的祈愿,找寻着回归初心的精神救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小说 梦幻田园 精神取向
下载PDF
高职教师的职业精神取向与实践自觉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先宝 祝宝江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76,共3页
高职教师的职业精神取向与实践自觉是高职院校建设实现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内涵发展转变的重要标志,一种积极、专注和卓著的职业精神取向与实践自觉的建立,关键在于提升职业境界、累积职业技能和追逐职业超越。对高职教师职业精神... 高职教师的职业精神取向与实践自觉是高职院校建设实现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内涵发展转变的重要标志,一种积极、专注和卓著的职业精神取向与实践自觉的建立,关键在于提升职业境界、累积职业技能和追逐职业超越。对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取向、实践自觉及其生态营造的研究,既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也有利于教师成就职业、实现人生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师 职业精神取向 实践自觉
下载PDF
儿童书籍设计的精神取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3年第7期74-76,共3页
现在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时代,儿童书籍设计中精神取向是如此重要,它将成为设计师的道义和责任。现代观念教育也必将更加关注儿童成长中的精神需求,因为它直接参与人类文明进程的最初构建。儿童书籍和设计是一项深远的文化工程,让优秀的书... 现在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时代,儿童书籍设计中精神取向是如此重要,它将成为设计师的道义和责任。现代观念教育也必将更加关注儿童成长中的精神需求,因为它直接参与人类文明进程的最初构建。儿童书籍和设计是一项深远的文化工程,让优秀的书籍陪伴儿童,在这个世界中快乐地、健康地、人性地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教育 儿童书籍设计 精神取向
下载PDF
艾青诗作的精神取向:三种情结 被引量:1
20
作者 路善全 《池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54-56,68,共4页
艾青诗作表现出浓浓的土地情结,阳光情结和宗教情结,这三种情结相互映衬,相互渗透、互为因 果、和谐统一,共同贯穿着爱祖国、爱人民、爱世界、爱真理的母题,体现出艾青诗作的精神取向,具体深刻的现实 意义。
关键词 诗歌 土地 阳光 宗教 情结 中国 现代文学 艾青 精神取向 母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