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传统园林人文精神的现代植物景观应用设计研究
1
作者 郭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1期033-036,共4页
基于传统园林人文精神的现代植物景观应用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创新现代景观设计理念,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传统园林人文精神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强调传... 基于传统园林人文精神的现代植物景观应用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创新现代景观设计理念,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传统园林人文精神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强调传承与发扬传统园林的深厚底蕴。通过科学审视传统园林文化,提取精华,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表达,提出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策略。现代设计师应深入理解传统园林的精神内涵,而非仅模仿形式,以创造宜居且与自然和谐的环境。注重地域文化的表达与传承,构建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适用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结合项目实例探讨了传统园林人文精神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融入山水格局、禅意哲学、地形变化、自然元素和人文精神,强调人性化与和谐共生,创造富含文化内涵和艺术性的现代景观空间,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展现了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园林人文精神 现代植物景观 景观设计
下载PDF
园林美学精神--基于序列、节奏、意境的岭南可园之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紫伶 陆琦 《华中建筑》 2016年第8期16-20,共5页
园林具有精神极乐又现实可行的特征,具有极高的美学精神要义。园林主要由园林建筑、山石、河池及花木等要素组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是被赋予精神涵义的物质实体,是主观化了的客体。文章通过对园林美学精神、要素及意韵、空间和节... 园林具有精神极乐又现实可行的特征,具有极高的美学精神要义。园林主要由园林建筑、山石、河池及花木等要素组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是被赋予精神涵义的物质实体,是主观化了的客体。文章通过对园林美学精神、要素及意韵、空间和节奏的阐释,进一步探索岭南可园的序列、节奏和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美学精神 可园 序列 节奏 意境
下载PDF
广府园设计浅析——对中国古典园林精神的重新阐释
3
作者 邓心宇 《城市地理》 2018年第1X期228-229,共2页
通过广府园设计实践,重新梳理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特质,详细探讨了在园林设计中对空间层次的把控,视线的控制和引导,视点的设计与思考;并吸取岭南庭院的创新精神,用堆山叠石的手法处理建筑体量,使建筑和景观进一步融合。
关键词 园林空间 园林手法 园林精神
下载PDF
计成《园冶》的园林美学体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法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79,共5页
《园冶》的结构很好地展现了园林体系,符合文化的观念,它提出的园林基本原则“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包含了丰富的美学内容,所取材料和设计因素具有中国特色,显示出中国园林独特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 计成 园冶 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中国园林精神
下载PDF
从《园冶》到《园衍》的思考——中国风景园林学觅径 被引量:4
5
作者 齐羚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6,共5页
以一个当代中国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视角,通过学习古代先哲计成名著《园冶》到当代孟兆祯院士著作《园衍》的思考,试解读中国园林文化精神,探寻中国风景园林学的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在学习和从业中产生的感悟,探讨在当代西学东渐影响下... 以一个当代中国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视角,通过学习古代先哲计成名著《园冶》到当代孟兆祯院士著作《园衍》的思考,试解读中国园林文化精神,探寻中国风景园林学的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在学习和从业中产生的感悟,探讨在当代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园林从误读、叛逆到回归、传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冶 园衍 西学东渐 中国园林文化精神 重读与回归
下载PDF
四川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特色及对植物造景的启示 被引量:7
6
作者 林宇楠 罗谦 《四川建筑》 2009年第2期22-23,共2页
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灵活多变的造园要素。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地方文化、人文精神等方面对巴蜀地区园林植物造景的影响,总结出四川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三大显著特色。并从环境心理学、人居环境建设等角度出发,探讨... 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灵活多变的造园要素。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地方文化、人文精神等方面对巴蜀地区园林植物造景的影响,总结出四川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三大显著特色。并从环境心理学、人居环境建设等角度出发,探讨传统植物配置手法对现代植物造景的几点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配置 园林精神 园林文化 现代景观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
7
作者 孙立卓 王冬 《价值工程》 2014年第17期121-122,共2页
在中国建筑师不停的追寻传统民族形式的背景下,无论是老一辈建筑师还是年轻一辈的建筑师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中国传统园林汲取养分,也以不同的方式与手段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把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归结为... 在中国建筑师不停的追寻传统民族形式的背景下,无论是老一辈建筑师还是年轻一辈的建筑师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中国传统园林汲取养分,也以不同的方式与手段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把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归结为园林符号化提取、再现园林和脱离传统园林形式再现园林精神的探索与实践三个部分,并加以举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符号化提取 再现园林 园林精神 当代演绎
下载PDF
现代空间审美理念下中国园林发展方向探析
8
作者 姜天枢 《美与时代(城市)》 2023年第5期100-102,共3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法则、精神气韵和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的空间审美思想与形式设计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性。无论是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还是吉尔·德勒兹的相关空间哲学概念,只要细致地寻味其中的奥妙,就会发现这些...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法则、精神气韵和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的空间审美思想与形式设计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性。无论是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还是吉尔·德勒兹的相关空间哲学概念,只要细致地寻味其中的奥妙,就会发现这些思想都蕴含着与我国古代审美认知不尽相同的深虑与谋划。其实,如果可以回首再看20世纪的西方空间审美思想,会发现中国园林未来发展的途径恰恰是把人们已经不再真正着意关注的山水园林精神再度激发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园林精神 现象学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从中国古代建筑看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景琬淇 张谦 王雨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年第7期115-115,共1页
在中国建筑界重寻民族精神的潮流下,无论是老一辈建筑师还是青年的建筑新锐都不约而同地自传统园林中汲取养分,也以不同的方式对传统园林手法的传承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将中国传统园林手法的当代表达归结为代表性符号的片段移... 在中国建筑界重寻民族精神的潮流下,无论是老一辈建筑师还是青年的建筑新锐都不约而同地自传统园林中汲取养分,也以不同的方式对传统园林手法的传承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将中国传统园林手法的当代表达归结为代表性符号的片段移植、形神兼备的园林化建筑和脱离传统载体的园林精神的探索与实践三个部分,并分别进行了举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园林手法 当代表达 建筑园林 园林精神
下载PDF
景观的还原和生成——记中山温泉商务区改造
10
作者 韩尚春 《广东科技》 2010年第2期69-71,共3页
前言 改造项目在多数设计师眼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现场复杂、制约因素多、施工跟进繁琐,弄不好还会吃力不讨好弄巧成拙。所以往往成了设计师的“鸡肋”。但改造项目又因为它先天的历史感和景观的丰富度使项目充满了魅力,本文就是对... 前言 改造项目在多数设计师眼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现场复杂、制约因素多、施工跟进繁琐,弄不好还会吃力不讨好弄巧成拙。所以往往成了设计师的“鸡肋”。但改造项目又因为它先天的历史感和景观的丰富度使项目充满了魅力,本文就是对一个小改造项目的真实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 生成 园林精神 建筑表情
下载PDF
探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11
作者 龚启超 《风景名胜》 2020年第1期0001-0001,共1页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日益深入,西方思想的融入,园林设计风格也逐渐趋向于西方现代化风格,缺失了我国本土特色,而古典园林艺术精神的融入可很好的弥补这一缺失,并通过与西方先进设计理念及技术的结合,提升我国园林设计整体水平。本文就主...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日益深入,西方思想的融入,园林设计风格也逐渐趋向于西方现代化风格,缺失了我国本土特色,而古典园林艺术精神的融入可很好的弥补这一缺失,并通过与西方先进设计理念及技术的结合,提升我国园林设计整体水平。本文就主要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艺术精神 当代园林设计 启示
下载PDF
模糊的完整性--对水墨山水创作的自我解读
12
作者 董俊超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4-136,共3页
本文从法"自然的精神",法"传统的精神",强化材质的特性,模糊的完整性,精神园林的建构五个层面,梳理本人不同时期的水墨山水创作,自我解读水墨山水创作的"模糊的完整性"。
关键词 山水 写生 传承 精神园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