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政治·民族:抗战时期作家的乡土书写路径与精神图像
1
作者 卢月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8-116,共9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乡土”是作家的精神寄托,也是不断被描写的对象。抗战时期作家的精神图像围绕个体、政治、民族等话语形成了乡土叙事的多元路径,从整合“乡土”与“启蒙”的个体化立场,到彰显集体意识的“政治化”写作,...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乡土”是作家的精神寄托,也是不断被描写的对象。抗战时期作家的精神图像围绕个体、政治、民族等话语形成了乡土叙事的多元路径,从整合“乡土”与“启蒙”的个体化立场,到彰显集体意识的“政治化”写作,再到土地情结与民族意识相交融的叙事模式,共同记录着社会转型中的乡土变迁,以及作家主体精神从个体主义到集体与国家主义的偏移,也表明了乡土书写与历史发展的相互生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书写路径 精神图像 抗战时期作家
下载PDF
虚无主义的精神图像与民族文化的定向之基——兼论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的逻辑前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永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5,共6页
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精神图像的特殊表达,其表象为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双重叠加,实质则是从右的方面消解民族文化的当代价值,达到文化上的"资本主义化",最终实现西化目的。民族文化自信丧失、西方文化迷信盛... 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精神图像的特殊表达,其表象为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双重叠加,实质则是从右的方面消解民族文化的当代价值,达到文化上的"资本主义化",最终实现西化目的。民族文化自信丧失、西方文化迷信盛行、极端思维方式作祟、经济发展历经巨变是其泛起的根柢。扑灭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虚火"需要从重拾民族文化自信、正视西方文化价值、树立辩证思维方式、根植经济发展实况等方面入手。透视虚无主义的精神图像并拨开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面纱是"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的逻辑前提,是民族文化获得新生的定向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精神图像 民族文化 定向之基
下载PDF
摹写英美与想象南洋--中国现代域外游记的两种书写风格及其精神图像 被引量:2
3
作者 夏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104,179,共14页
19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一批批国人的出国考察学习,现代域外游记应运而生。从游记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其录见闻、发议论、抒情怀,都是在书写对一个地方的感觉。地方感的获取不仅来自游记主体的外在知识,还源于其内在经验以及归属的场所... 19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一批批国人的出国考察学习,现代域外游记应运而生。从游记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其录见闻、发议论、抒情怀,都是在书写对一个地方的感觉。地方感的获取不仅来自游记主体的外在知识,还源于其内在经验以及归属的场所等。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法逃离主体心灵的痕迹,游记者在游历中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书写的“地点”。具体到英美和南洋,因了“地点”的不同,中国现代域外游记建构和生成了看英美和看南洋两种不同的方式。这种不同导致英美游记和南洋游记二者无论在书写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上都形成了相异的风格:英美游记多对现代大都市以及经济、金融、教育、农业、现代科技等现代文明的种种表现进行介绍和描述,书写务实理性,表现出对现代性的追求与思考;南洋游记书写的主题则多是淘金梦、情欲梦、桃源梦,以及围绕这些主题对“过番”、“土人”、“土女”、“娘惹”等展开的“化外”想象,视角感性浪漫,其话语置于现代性的追逐之外。英美游记与南洋游记书写风格所呈现的异质结构,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游记 情感结构 地方感 书写风格 精神图像
下载PDF
《蔡文姬》:新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图像 被引量:1
4
作者 石万鹏 刘传霞 《郭沫若学刊》 2004年第2期79-83,共5页
从《王昭君》、《屈原》到《蔡文姬》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主题、人物的变化 ,显示了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变化的轨迹 ,即从张扬个性、建构意识形态、确立知识分子在历史中主体性地位到压抑自我、为既定的社会秩序和主流意识形态服务。《蔡文... 从《王昭君》、《屈原》到《蔡文姬》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主题、人物的变化 ,显示了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变化的轨迹 ,即从张扬个性、建构意识形态、确立知识分子在历史中主体性地位到压抑自我、为既定的社会秩序和主流意识形态服务。《蔡文姬》主题设立与结构安排的冲突 ,透露了在大一统时代知识分子与权力话语的复杂关系 ,权力话语规约着文学创作 ,知识分子又利用文学话语的独特性隐晦地传达个人话语 ,消解主流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 知识分子 意识形态 精神图像
下载PDF
作为隐喻的“建筑”——艾伟长篇小说《镜中》的精神图像
5
作者 程德培 《中国文学批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6,M0003,M0004,共11页
艾伟的长篇小说《镜中》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小说中不时出现的庄润生作为建筑设计师的介绍、铺陈和追求,构成了一条叙事副线,也是作品一条不可或缺的隐喻线,作为隐喻的“建筑”从空间地理体现了作者的意图。以隐喻的建筑... 艾伟的长篇小说《镜中》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小说中不时出现的庄润生作为建筑设计师的介绍、铺陈和追求,构成了一条叙事副线,也是作品一条不可或缺的隐喻线,作为隐喻的“建筑”从空间地理体现了作者的意图。以隐喻的建筑为线索进行文本细读,可以看出作品具有丰富的外在形式和多层心理内涵,在与中外文学相关思考的比较中,作品形式与内涵间互相勾连的深层结构之网逐渐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隐喻 精神图像 补偿机制 结构之网 景观地平线
原文传递
叶南油画中的精神图像探析
6
作者 刘哨楠 《大观(论坛)》 2022年第6期162-164,共3页
叶南是一位优秀的女性艺术家,其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叶南的艺术作品区别于其他女性艺术家的作品,除了具有完美的造型、黑白的画面、精巧的构图之外,还具有阳刚之美、力量之美。因此,分析叶南独特的艺术语言的形成过程和《奋进... 叶南是一位优秀的女性艺术家,其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叶南的艺术作品区别于其他女性艺术家的作品,除了具有完美的造型、黑白的画面、精巧的构图之外,还具有阳刚之美、力量之美。因此,分析叶南独特的艺术语言的形成过程和《奋进》组画中的精神力量,并从《守望家园》组画中探讨叶南的细腻情感,再通过《大地母亲》组画了解叶南对生命历程的刻画,最后从叶南与詹建俊合作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组画来进一步探讨叶南油画中蕴含的民族力量,探究叶南油画中的精神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南 精神图像 《孤独》组画 《奋进》组画
原文传递
让图像说话:刍论图像的教育与教育学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伍红林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4-150,共7页
在当下这个图像喷涌的时代,人文社会学科的学术研究正在发生一场"图像转向"运动。对此,教育学不能视而不见。如果从图像视角切入,我们将发现新的教育图景:人的成长、学习过程实质是外部图像世界与内在精神图像世界的互动转化... 在当下这个图像喷涌的时代,人文社会学科的学术研究正在发生一场"图像转向"运动。对此,教育学不能视而不见。如果从图像视角切入,我们将发现新的教育图景:人的成长、学习过程实质是外部图像世界与内在精神图像世界的互动转化过程,人借由对图像世界的身体参与、模仿学习实现生命成长,达到个性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不仅如此,图像对于教育学理论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从词源学来看,图像与理论本为一体;从发生学来看,图像开辟了教育学研究的新领域;从方法论来看,图像是重要的教育学理论生成方式;从传播学来看,图像将成为教育学新的存在方式和传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时代 外在图像 内在精神图像 图像教育学 教育图像
下载PDF
神话宇宙图式:新媒介的“扩增现实”与赛博人格 被引量:6
8
作者 何炜 《符号与传媒》 2011年第2期275-287,共13页
本文以不同媒介阶段作为区分的背景,以图像媒介作为文化层入口,以图像媒介构建的精神世界图景为对象,梳理和探讨新媒介时代世界图景及其带来的人的问题。文章认为,在媒介生存、传媒拟态及大规模反讽时代,新的精神图景正在传统社会... 本文以不同媒介阶段作为区分的背景,以图像媒介作为文化层入口,以图像媒介构建的精神世界图景为对象,梳理和探讨新媒介时代世界图景及其带来的人的问题。文章认为,在媒介生存、传媒拟态及大规模反讽时代,新的精神图景正在传统社会的“不合法”中诞生,新媒介中产生的世界图景作为新媒介“扩增现实”的一部分,诞生了意志投射的表象——阿凡达,赛博人格越来越活跃并获得意义,世界的虚化和再圣化可能诞生新的精神框架和新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人类学观察 精神图像 传播特点 媒介作用 赛博空间 赛博人格
下载PDF
盘旋的魅影——试论马华散文中的鬼魅意象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薇 袁勇麟 《华文文学》 2004年第5期61-68,共8页
在马华散文的诸多主题书写中,鬼魅意象成为许多作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它以强烈的隐喻性参与文本的文化意义生产。鬼魅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灵异独特的类别,尤其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地成为民族的精神图腾之一,其背后有着... 在马华散文的诸多主题书写中,鬼魅意象成为许多作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它以强烈的隐喻性参与文本的文化意义生产。鬼魅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灵异独特的类别,尤其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地成为民族的精神图腾之一,其背后有着深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思维机制,以此考察马华散文的书写,将为我们进入文本,探知作家的书写策略和精神图像提供别样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散文 鬼魅意象 书写策略 精神图像
下载PDF
试论基督图像与社会精神文化图像的相互叠化
10
作者 梅康钧 《金陵神学志》 2013年第1期13-28,共16页
基督图像启示教会及基督徒所关心的,即上帝对社会的怜悯、公平、正义,以及最重要的爱。当基督教信仰在人类生活的所有层面上,尝试着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时,在上帝的家中,基督图像所折射出的平安、和睦和公义境界,将会在新的社会时代,... 基督图像启示教会及基督徒所关心的,即上帝对社会的怜悯、公平、正义,以及最重要的爱。当基督教信仰在人类生活的所有层面上,尝试着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时,在上帝的家中,基督图像所折射出的平安、和睦和公义境界,将会在新的社会时代,与新的社会精神文化图像带给我们共通的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图像 社会精神文化图像 相互叠化
原文传递
弗莱之后的塞尚研究管窥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语冰 《世界美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83,共10页
本文是作者为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中文版所撰写的长篇导论的第三部分,这一导论的其他两部分分别是"罗杰·弗莱的批评理论"与"塞尚的工作方式"。第一部分试图为罗杰·弗莱的批评理论提供... 本文是作者为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中文版所撰写的长篇导论的第三部分,这一导论的其他两部分分别是"罗杰·弗莱的批评理论"与"塞尚的工作方式"。第一部分试图为罗杰·弗莱的批评理论提供一个概览。第二部分详尽地评述了弗莱对塞尚艺术及其发展的全面分析,它既是弗莱批评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对他的形式主义批评方法的一个集中展示。第三部分(即本文)则对弗莱之后的塞尚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梳理。全文请参阅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理论 表现主义 现象学研究 传记研究 精神分析与图像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