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纪的文学使命:修补精神圈 被引量:12
1
作者 鲁枢元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3,共4页
地球已经进入“人类纪”,“人类纪”远不仅是一个地质科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跨越了人与自然的多学科的概念,一个全体地球人类都不得不密切关注的整体性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一种充盈着生态学意... 地球已经进入“人类纪”,“人类纪”远不仅是一个地质科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跨越了人与自然的多学科的概念,一个全体地球人类都不得不密切关注的整体性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一种充盈着生态学意味的“全球化”。而“精神圈”的存在则是“人类纪”的重要表征。人类在酿造了地球生物圈的种种危机的同时,也给地球的精神圈遗留下种种偏执和扭曲、空洞和裂隙。修补地球破碎的“精神圈”,是文学艺术在人类纪的神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纪 精神 全球化 文学的使命
下载PDF
德日进的“宇宙精神学说”及其生态美学意义
2
作者 鲁枢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4,共10页
德日进认为人类由于具备了自我意识、反思、反省的能力而超越了其他生物,代表了宇宙演化的最高水平。个体从本能进入思想的飞越,在生物圈之上生成了“精神圈”(noosphère;noosphere)。而集“雅”“善”为一体的“爱”,是将人类凝... 德日进认为人类由于具备了自我意识、反思、反省的能力而超越了其他生物,代表了宇宙演化的最高水平。个体从本能进入思想的飞越,在生物圈之上生成了“精神圈”(noosphère;noosphere)。而集“雅”“善”为一体的“爱”,是将人类凝聚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宇宙能量;人类的未来也必然遵循大自然的进化规律,向着整体化迈进。德日进的宇宙精神学说约略可以视为“宇宙视野中的人类生态学”,破解了主客二分认识论,筑牢了人与地球万物共生共荣的整体论,进一步奠定了生态美学的根基。生态美学所看重的生命的关联性、互动性,审美的亲和性、和谐性,艺术活动的整合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符号意识如何打造人类健康美好的生活等等,都可以在德日进的学说中寻获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日进 宇宙精神 精神 爱的能量 生态美学
下载PDF
人文精神今何在?——论生态文艺批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庆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1,共5页
人文精神在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大讨论后,尽管遭遇商品市场的重大冲击,仍然顽强的存在着。在21世纪,人文精神在文学批评领域主要体现在生态批评中。生态批评进入中国时间不长,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遭到人们的误解。事实上生态主义是人文... 人文精神在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大讨论后,尽管遭遇商品市场的重大冲击,仍然顽强的存在着。在21世纪,人文精神在文学批评领域主要体现在生态批评中。生态批评进入中国时间不长,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遭到人们的误解。事实上生态主义是人文主义在当下的一种体现,其宗旨仍是"为人",它通过后现代的"解构"实现其对于"科学理性狂热"的颠覆,并形成了与自然如何相处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人文主义 后现代 精神 主体间性
下载PDF
“精神圈”的电影诗学:戈达尔和马克(1982—2001)
4
作者 钱进(译)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作为当代“论文电影”的两大代表人物,戈达尔和马克的影像创作都以精神性和思想性为其突出特征,这一点在二者后期的电影生涯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本文以西方现当代哲学中的“精神圈”概念作为二者“论文电影”之“论文”的游戏场域,结合... 作为当代“论文电影”的两大代表人物,戈达尔和马克的影像创作都以精神性和思想性为其突出特征,这一点在二者后期的电影生涯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本文以西方现当代哲学中的“精神圈”概念作为二者“论文电影”之“论文”的游戏场域,结合二者在1982—2001年之间的代表性文本和段落,分析二者如何在影片中实现一种朝向“精神圈”的过渡。作者认为,戈达尔和马克通过在电影、视频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探索,实现了一种契合于“精神圈”的电影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达尔 克里斯·马克 论文电影 精神 精神存在
原文传递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80后农民工与80前农民工之比较 被引量:42
5
作者 刘林平 王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6-150,共15页
通过对80前和80后农民工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比,揭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这些特征有的验证了过往研究,比如人力资本高、发展型外出动机、频繁的流动、日常消费增加、身份认同发生变化等,同时也有新的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决策的... 通过对80前和80后农民工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比,揭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这些特征有的验证了过往研究,比如人力资本高、发展型外出动机、频繁的流动、日常消费增加、身份认同发生变化等,同时也有新的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决策的自主性不如老一代;加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升迁或遵守企业规定;参与劳动合同协商比例上升,但合同满意度并没有随之升高;社会保险和相关福利待遇得到提高;社会不公平感、被剥削感、被排斥感都不强,甚至对社会不公平的感受要弱于老一代;社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学缘纽带更为重要;与老一代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并未增强,受侵害比例、投诉率和参加群体性活动比例都无显著差别;新生代农民工虽然认同自己是工人,但是迁移意愿并不强烈,对土地的认识程度更模糊。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并不比老一代更向往城市,也并不具有更强的反抗意识和行为。通过对生命周期和社会变迁、劳动力拆分型再生产模式、精神圈地等概念的讨论,进一步论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特征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生命周期 社会变迁 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模式 精神圈地
下载PDF
论生态文学 被引量:27
6
作者 方军 陈昕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生态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由文学和生态学交叉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有广义生态文学和狭义生态文学之分。文章主要讨论的是狭义生态文学,归纳了其常见的几种表现模式。作者认为,文学和生态学的理论是生态文学的理论基础,"万物... 生态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由文学和生态学交叉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有广义生态文学和狭义生态文学之分。文章主要讨论的是狭义生态文学,归纳了其常见的几种表现模式。作者认为,文学和生态学的理论是生态文学的理论基础,"万物是人的尺度"是生态文学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生态意识 天人合工 "万物是人的尺度" "精神态生"
下载PDF
《使女的故事》的生态女性主义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月红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535-539,共5页
《使女的故事》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这部作品通过描述基列国的人们特别是使女们的悲惨生活境况,指出科技文明的片面发展引起的自然生态圈的失衡和人类精神圈的失衡已成为社会心理痼疾的根源,表达了对女性地位... 《使女的故事》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这部作品通过描述基列国的人们特别是使女们的悲惨生活境况,指出科技文明的片面发展引起的自然生态圈的失衡和人类精神圈的失衡已成为社会心理痼疾的根源,表达了对女性地位和社会前途命运的深切忧思。在生态女性主义方兴未艾的今天,该作品无疑是具有引领性和代表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女的故事》 生态女性主义 人与自然 精神
下载PDF
爱是能量——略论德日进的友爱观
8
作者 漆志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100,共7页
传统哲学家通常以德性的观念来看待友爱,这种友爱观带有强烈的"同质性"特征,不仅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不相融,而且在友爱的超越性问题上会产生无法克服的悖论。德日进站在广义进化论的高度,以能量的观念来看待友爱,提出了一种&q... 传统哲学家通常以德性的观念来看待友爱,这种友爱观带有强烈的"同质性"特征,不仅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不相融,而且在友爱的超越性问题上会产生无法克服的悖论。德日进站在广义进化论的高度,以能量的观念来看待友爱,提出了一种"异质性"的友爱观,以克服传统友爱观的局限性,帮助现代人领略友爱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能量 友爱 精神 共同命运
下载PDF
从第三界看心理咨询方法
9
作者 王文君 《科教文汇》 2006年第11X期196-197,共2页
本文通过从第三界,即精神圈的角度,重新审视对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问题。来访者的观念决定了咨询方法的选择,表明了笔者的观点,心理咨询方法是从法无定法到万变归一的过程。
关键词 精神 心理咨询方法 观念
下载PDF
如何理解“人类纪”?
10
作者 徐兆正 《艺术广角》 2023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对“人类纪”(Anthropogene)这一概念的认识应当从五个方面加以把握:理论谱系、概念起点、概念构成、关注领域、运作方式。“人类纪”的理论谱系位列“生态学”,其概念起点和推动“生态批评”展开的契机多有相似,即对作为“双面神”的... 对“人类纪”(Anthropogene)这一概念的认识应当从五个方面加以把握:理论谱系、概念起点、概念构成、关注领域、运作方式。“人类纪”的理论谱系位列“生态学”,其概念起点和推动“生态批评”展开的契机多有相似,即对作为“双面神”的“现代性”的质疑。“人类纪”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其一是社会学领域的资本主义批判,其二是立足生态学视域的对人类行为后果的审视及反思,它所关注的议题则是传统“现代性”范畴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一直以来被“现代性”遮蔽的个人精神世界。“人类纪”这个概念如果是有意义的,它就势必要作为一种批判性的解释,起到对以往“现代性”解释程序加以纠正、对当前生态危机构成回应、唤醒人类危机意识和“精神圈”活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纪 生态学 生态批评 现代性 精神
下载PDF
作为精神资源的自然和艺术——读鲁枢元的《生态文艺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占春 《南方文坛》 2001年第3期50-51,53,共3页
关键词 鲁枢元 生态学 资源 生态文艺学 精神
原文传递
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城市空间单元构建研究——时空距离约束下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东飞 乔征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35,共6页
通过对传统城市及"田园城市""邻里单位""TOD"等理论的时空距离约束分析,探讨了人们日常出行时间和空间本质性存在的值域范围,揭示了整个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潜意识一直存在的"城市空间单元"思... 通过对传统城市及"田园城市""邻里单位""TOD"等理论的时空距离约束分析,探讨了人们日常出行时间和空间本质性存在的值域范围,揭示了整个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潜意识一直存在的"城市空间单元"思想。进而研究界定了轨道交通城市居民日常出行时空距离的新变化及其值域范围,探讨了以"时间规划"为入手点,以"核心生活圈"和"精神生活圈"构建城市空间单元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网络化 时空距离约束 精神生活 核心生活 城市空间单元
原文传递
浅析德日进的系统进化思想
13
作者 漆志超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5,59,共5页
面对宇宙熵化的难题,德日进通过综合系统论与进化论的成果,提出系统进化的思想,并向我们展现一个全新的宇宙论图景。在他的宇宙论图景中,新的能量不断被激活,宇宙因此逐步进化;当宇宙进化到"精神智慧圈"阶段,人类对宇宙进化... 面对宇宙熵化的难题,德日进通过综合系统论与进化论的成果,提出系统进化的思想,并向我们展现一个全新的宇宙论图景。在他的宇宙论图景中,新的能量不断被激活,宇宙因此逐步进化;当宇宙进化到"精神智慧圈"阶段,人类对宇宙进化的引领作用便显现出来。作为系统论的形而上学解读,德日进对宇宙的未来做出积极乐观的预言,并呼吁人类重新树立起建设世界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进化 激活 精神
原文传递
虚拟文化中的“无用之用”
14
作者 林青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15-122,共8页
"无用之用"典出《庄子》,其含义为,世间万物并非都要有实用目的,看似无用的东西或许相对于人的精神需求是有用的。理性和功能性是现代社会和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原则,很多无用却可满足精神需求的东西在现实社会中相对被抑制。... "无用之用"典出《庄子》,其含义为,世间万物并非都要有实用目的,看似无用的东西或许相对于人的精神需求是有用的。理性和功能性是现代社会和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原则,很多无用却可满足精神需求的东西在现实社会中相对被抑制。但虚拟文化却可普惠性地满足看似无用的精神需求,人性中的潜能和享乐本能前所未有地得到释放。互联网上看似无用的娱乐性消费悄然无声地改变着经济结构,文化产业因互联网而蓬勃发展,从而使人的非生产性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文化 无用之用 娱乐消费 虚拟精神 文化产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