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1940年代中国文坛的“纪德热”与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 |
段美乔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2
|
“大时代”语境中儒家士人的精神境遇及其经典意义——以明代作家归有光为例 |
张金锋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0 |
|
3
|
多源·散乱·非线性——伊纳里多的电影叙事结构对现代人精神境遇的映射 |
郑月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5
|
|
4
|
艺术形式设定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关于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 |
王春林
|
《都市》
|
2020 |
0 |
|
5
|
满足精神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 |
王杰恩
|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6
|
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取向(上) |
徐韵
|
《音乐时空》
|
2014 |
0 |
|
7
|
解读《月牙儿》和《我这一辈子》的主人公叙事 |
车红梅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8
|
昌耀:在时光深处孤独耸立的诗之高原 |
谭五昌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9
|
21世纪乡村叙事的新特质 |
张艳梅
|
《新华文摘》
|
2023 |
0 |
|
10
|
逡巡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现代性隐痛 |
马建珠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