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5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育家精神实质及其弘扬之道
1
作者 王洪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在我国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发表了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断,成为教育界热烈学习、研讨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缘起,由此构成了我国教育研究的一道独特风景。研究发现,教育家精神具有中国特色,是马克... 在我国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发表了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断,成为教育界热烈学习、研讨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缘起,由此构成了我国教育研究的一道独特风景。研究发现,教育家精神具有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成果,与科学家精神具有内在的联系,反映了教师职业的内在追求,优秀教师是这些价值追求的践行者。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遵循优秀教师成长之道,即从热爱教育出发,从提高自我修养做起,从研究教育规律深入,从提升管理能力方面突破,从教育信仰方面进行塑造,在与环境博弈过程中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家精神 精神实质 生成机理 弘扬之道
下载PDF
学深悟透精神实质 对标对表狠抓落实 以科技创新的“稳”“进”“立”为全省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省科技厅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2
作者 杨一之 《今日科技》 2024年第3期1-1,3,共2页
3月13日,浙江省科技厅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全省领导干部会议部署要求,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厅党组书记佟桂莉主持会议并讲话,全国人大代表、厅长高鹰忠讲话,厅领导孟小军、周土... 3月13日,浙江省科技厅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全省领导干部会议部署要求,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厅党组书记佟桂莉主持会议并讲话,全国人大代表、厅长高鹰忠讲话,厅领导孟小军、周土法、施冬材,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二级巡视员吕继进,厅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两会精神 领导干部会议 主持会议 纪检监察 狠抓落实 浙江省科技厅 精神实质 学习贯彻
下载PDF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精神实质
3
作者 刘光斌 王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9,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其反映出来的精神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中国具体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扬光大的现实依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中华优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其反映出来的精神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中国具体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扬光大的现实依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长的文化土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接续了实事求是的文化传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就是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精神实质
下载PDF
从思想源头看“胸怀天下”世界观方法论的精神实质
4
作者 成龙 潘亚宁 《新疆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11-22,共12页
“胸怀天下”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广阔的思维视野和对整个世界的责任担当,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自由解放而不懈奋斗的远大理想。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深刻认识其精神实质及其价值意蕴。“胸... “胸怀天下”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广阔的思维视野和对整个世界的责任担当,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自由解放而不懈奋斗的远大理想。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深刻认识其精神实质及其价值意蕴。“胸怀天下”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史观的继承发展,对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西方世界主义思想的批判借鉴,对中国共产党人世界理念的凝练升华。只有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占领思维制高点,更加客观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怀天下 思想源头 精神实质 价值意蕴
下载PDF
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实质 扎实推进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5
作者 孙晓峰 《池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共2页
党的二十大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大会,是一次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信、赢得历史主动的大会,是一次统筹大局、谋划全局、整体... 党的二十大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大会,是一次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信、赢得历史主动的大会,是一次统筹大局、谋划全局、整体布局的大会,是一次彰显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担当的大会,具有极其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历史方位 凝聚力量 整体布局 历史自信 高举旗帜 精神实质 扎实推进 关键时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精神实质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昕语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2-97,共6页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对于教育的精神内涵、实践路径、发展前景作了战略性论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伟大征程的历史背景下,基于哲学原理、历史演变及现实实践,阐明理论渊源,立足“培养...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对于教育的精神内涵、实践路径、发展前景作了战略性论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伟大征程的历史背景下,基于哲学原理、历史演变及现实实践,阐明理论渊源,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论证精神实质,结合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及全球视域解析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教育 理论渊源 精神实质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吕振羽唯物史观及其精神实质探究
7
作者 阳素云 邹银凤 杨爱玲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10,共6页
吕振羽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与革命斗争,在中国史、思想史,民族史等各个方面有着深入研究。吕振羽积极探索唯物史观,揭示社会规律,体现爱国思想,展示为民立场,表现出其坚持理想、直面真理,坚守初心、不懈探寻,... 吕振羽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与革命斗争,在中国史、思想史,民族史等各个方面有着深入研究。吕振羽积极探索唯物史观,揭示社会规律,体现爱国思想,展示为民立场,表现出其坚持理想、直面真理,坚守初心、不懈探寻,敢于斗争、矢志报国,忠诚担当、为民发声的崇高精神。对吕振羽唯物史观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和探索,分析其蕴含的时代价值,对新时代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持续推动唯物史观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唯物史观 精神实质
下载PDF
中国教化传统的精神实质在当代治安治理中的功能实现
8
作者 全学阳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7-52,共6页
社会治安治理既受社会治理规律的支配,又受到社会人文传统的深刻影响。教化作为我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治理传统,其内在包含着价值认同、思想浸润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在当代治安治理中具有价值导向功能、行为规范功能、纠纷调解功能和文... 社会治安治理既受社会治理规律的支配,又受到社会人文传统的深刻影响。教化作为我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治理传统,其内在包含着价值认同、思想浸润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在当代治安治理中具有价值导向功能、行为规范功能、纠纷调解功能和文化熏陶功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着力建构治安治理的社会教化体系,将治安规范融入社会文化建设,发挥基层榜样的治安示范作用以及建立社会治安的教化成效考评机制,以期在赓续传统的同时维护好现实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 精神实质 治安治理 功能实现
下载PDF
“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精神实质及对新时代启示
9
作者 徐朝晖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S01期9-11,共3页
“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精神实质及其启示对在新征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定“四个自信”,开展好“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五一口号” 历史意义 精神实质 启示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及其精神实质——以浙江萧绍区域为例
10
作者 朱珏 高洁 《党史博采(下)》 2023年第4期22-27,共6页
1921年9月,在以浙江萧山衙前为中心的萧绍区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国第一个新型农民组织宣告成立,这场被学界称作为“现代意义上第一次”的农民运动,有其自身的鲜明特征。在运动开展的时间、理论指导与组织,以及传播范围上... 1921年9月,在以浙江萧山衙前为中心的萧绍区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国第一个新型农民组织宣告成立,这场被学界称作为“现代意义上第一次”的农民运动,有其自身的鲜明特征。在运动开展的时间、理论指导与组织,以及传播范围上具有“先导性”;在农民运动的发起人与广大农民之间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在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具有深度的“结合性”。尽管这场农民运动只坚持了两个多月就被镇压,但其呈现出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团结一致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声 农民运动 精神实质
下载PDF
《诗经》之赋的精神实质与艺术特质
11
作者 葛光辉 郭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81-86,共6页
相较于比兴,对《诗经》之赋的阐发在今天的学术界常被忽略。钟嵘所说“直书其事,寓言写物”,完成了《诗经》之赋从政教观念到艺术观念的飞跃。《诗经》之赋,其精神实质就是直接陈说事物的创作方法。分为两方面:一是对外在物质世界状况... 相较于比兴,对《诗经》之赋的阐发在今天的学术界常被忽略。钟嵘所说“直书其事,寓言写物”,完成了《诗经》之赋从政教观念到艺术观念的飞跃。《诗经》之赋,其精神实质就是直接陈说事物的创作方法。分为两方面:一是对外在物质世界状况的直接陈说,二是对内在精神世界状况的直接陈说。前者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普遍性——客观性,其艺术特质在于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后者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殊性——直接抒情,其艺术特质在于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精神实质 艺术特质
下载PDF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从中共二十大报告与中共十九大报告对比中领悟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才培养与应用的精神实质
12
作者 胡光 《前进论坛》 2023年第10期42-44,共3页
中共二十大报告36次提到“人才”二字,与中共十九大报告14次提到相比,“人才”出现频率提升了1.5倍以上,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才更加重视,对人才发现、培养、领导、使用的考量更积极更全面。本文拟通过对比中共二十大报告与十九大报告... 中共二十大报告36次提到“人才”二字,与中共十九大报告14次提到相比,“人才”出现频率提升了1.5倍以上,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才更加重视,对人才发现、培养、领导、使用的考量更积极更全面。本文拟通过对比中共二十大报告与十九大报告对于人才相关内容的阐述,找到二者的“共同点”与有所改进的“不同点”,并总结展望农工党领会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才工作的精神实质和具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报告 中共十九大 农工党 人才培养 总结展望 精神实质 具体做法 出现频率
下载PDF
立足精神实质的高中政治新教材高效应用
13
作者 许友福 《亚太教育》 2023年第18期104-106,共3页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素养成为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政治教育是他们接受社会和国家规范教育的重要部分。然而,新教材的使用却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困扰,如何更高效地掌握政治知识,成为每位学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提出需...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素养成为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政治教育是他们接受社会和国家规范教育的重要部分。然而,新教材的使用却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困扰,如何更高效地掌握政治知识,成为每位学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提出需要立足结构体系、把握精神实质,从教师自身建设、课堂导入、学生自主性等方面入手,来实现高中政治新教材的高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新教材 结构体系 精神实质 高效应用
下载PDF
学深悟透精神实质 全面推进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14
作者 唐友才 《资源导刊》 2023年第1期14-14,共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做好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的总遵循、总指引、总要求,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关键大事,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服...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做好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的总遵循、总指引、总要求,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关键大事,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保障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这一主题,聚集“勇争先、作示范、创一流”目标,强化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要素两个保障,着力抓好八项重点工作,打造五个示范亮点,忠诚履职,攻坚进取,全面推进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创一流 学习宣传贯彻 国土空间规划 履职 精神实质 新论断
下载PDF
把握精神实质 领悟丰富内涵 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15
作者 张绍华 《中国社会组织》 2023年第6期21-22,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遵循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丰富内涵 新征程 精神实质 前进方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宏伟蓝图
下载PDF
“新图书馆运动”的精神实质——对图书馆“民众”概念的回顾和反思 被引量:30
16
作者 刘兹恒 余训培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主旨是要使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回归“公共”。这一主旨与20世纪初我国图书馆界兴起的“新图书馆运动”所提出的“民众”概念所要表达的内容是相同的。这种一致性说明,向民众提供公平和自由的服务,过去是、现在... “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主旨是要使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回归“公共”。这一主旨与20世纪初我国图书馆界兴起的“新图书馆运动”所提出的“民众”概念所要表达的内容是相同的。这种一致性说明,向民众提供公平和自由的服务,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图书馆运动 图书馆精神 民众 公平 精神实质 概念 公共图书馆 服务对象 20世纪初 21世纪
下载PDF
论对话教学的精神实质与本真意义的回归 被引量:12
17
作者 金业文 刘济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8,共4页
对话教学是当代教育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它的本真内涵是对话各方的彼此尊重、平等交流和心灵融合,它对于解构教师的"话语霸权",张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话教学在具体实施当中,... 对话教学是当代教育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它的本真内涵是对话各方的彼此尊重、平等交流和心灵融合,它对于解构教师的"话语霸权",张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话教学在具体实施当中,也存在"倾听"的丧失、目标的迷失、片面强调理解的相对性等误区。我们应当正确把握对话教学的精神实质,让它以应有的本真面目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教学 精神实质 倾听 目标 合理性
下载PDF
中医文化自信的根源:理论基础·精神实质·主体自觉 被引量:15
18
作者 毛志强 熊官旭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9-145,共7页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医的挑战,中西医论战出现了"中医非科学论"和"中医超科学论"两种错误观点,最终形成"中医次位,西医主位"的医学二元格局。中医危机的实质是中华民族文化危机的历史性凸显。面对这种窘...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医的挑战,中西医论战出现了"中医非科学论"和"中医超科学论"两种错误观点,最终形成"中医次位,西医主位"的医学二元格局。中医危机的实质是中华民族文化危机的历史性凸显。面对这种窘境,国人只着重于从技术层面找寻其原因,而并没有从文化品性上诠释中医。目前,置身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场域,我们亟待确立中医文化在他域文化圈及全球医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而中医文化自信是根基。其中理论基础是增强中医文化自信的学理根源;精神实质是增强中医文化自信的价值根源;主体自觉是增强中医文化自信的实践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化自信 理论基础 精神实质 主体自觉
下载PDF
我国稻文化精神实质及时代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庞乾林 林海 王志刚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1,67,共4页
本文探讨了我国稻文化的组成、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稻文化内容上涉及稻的起源、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科技等,表现上包括了物质文化、历史故事、成语典故、诗词画影和知识信仰等。稻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理念。提出了我国稻文化的... 本文探讨了我国稻文化的组成、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稻文化内容上涉及稻的起源、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科技等,表现上包括了物质文化、历史故事、成语典故、诗词画影和知识信仰等。稻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理念。提出了我国稻文化的精神实质是"精耕细作、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和合人间",充分体现着中国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典型代表,在乡村振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和精致社会、提高公民意识、心怀天下共建命运共同体等方面都有厚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文化 中国 精神实质
下载PDF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张力 被引量:8
20
作者 速继明 胡守钧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6-121,共6页
爱国主义作为表征个人、组织、集体与国家利益一致性关系的概念共同体,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特点与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社会分工的扩大与西方人权思想的不断影响,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认同感越来越分散,... 爱国主义作为表征个人、组织、集体与国家利益一致性关系的概念共同体,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特点与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社会分工的扩大与西方人权思想的不断影响,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认同感越来越分散,爱国主义作为共同信仰和基础情感的意义在逐渐消减,甚至被多元解读与误读,但是爱国主义依然是彰显社会认同、凝聚社会力量、维持微观社会共生秩序的重要途径,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尤其有必要认清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发挥其特有的时代张力,从而澄清"爱国乱象"、整合情绪紊流、引导社会情感,汇聚心理正能量,维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精神实质 正能量 “爱国乱象” 时代张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