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苦的旷达——浅析苏轼非隐即隐的精神境界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晓莉
《天中学刊》
2002年第6期49-50,共2页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因此他的词作表达出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苏轼的怅然不是缘于仕途的进退,而是对一生忙碌意义何在问题的迷惑和怀疑。苏轼胸中吸收、融合了中国的各种传统思想元素,因而能够在人生的痛苦面前保持旷达的心境,达到精神归...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因此他的词作表达出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苏轼的怅然不是缘于仕途的进退,而是对一生忙碌意义何在问题的迷惑和怀疑。苏轼胸中吸收、融合了中国的各种传统思想元素,因而能够在人生的痛苦面前保持旷达的心境,达到精神归隐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验
精神归隐
苏轼
词
矿达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苦的旷达——浅析苏轼非隐即隐的精神境界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晓莉
机构
新蔡县教师进修学校
出处
《天中学刊》
2002年第6期49-50,共2页
文摘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因此他的词作表达出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苏轼的怅然不是缘于仕途的进退,而是对一生忙碌意义何在问题的迷惑和怀疑。苏轼胸中吸收、融合了中国的各种传统思想元素,因而能够在人生的痛苦面前保持旷达的心境,达到精神归隐的境界。
关键词
生命体验
精神归隐
苏轼
词
矿达思想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苦的旷达——浅析苏轼非隐即隐的精神境界
王晓莉
《天中学刊》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