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治理中的精神性实践与机制转换--基于对上海市M社区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佳峻 徐选国 《社会建设》 2023年第4期3-14,共12页
垃圾分类日益成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和普遍化的生活实践,如何跳出以行政动员为主导的垃圾分类治理取向,探索居民的自觉参与成为垃圾分类治理研究的新议题。本文从生态哲学视阈下的精神性理论视角出发,探究超大城市社区垃圾分... 垃圾分类日益成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和普遍化的生活实践,如何跳出以行政动员为主导的垃圾分类治理取向,探索居民的自觉参与成为垃圾分类治理研究的新议题。本文从生态哲学视阈下的精神性理论视角出发,探究超大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治理的行动机制,提出“精神性实践”这一分析性概念作为分析维度:一是个体对环境公正、生态正义的向往与追求,二是培育个体与环境共生的环境意识,三是塑造个体对环境的集体认同。基于对上海M社区垃圾分类治理实践的研究发现,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呈现了从外在行政驱动向内在精神性实践自觉转换的行动逻辑。其中,从行政动员到意识培育促成了社区垃圾分类的实践策略转换,从利益推动到行动自觉促成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内在动力转换,从环境冷漠到集体认同促成了社区垃圾分类治理的认知转换。精神性实践可以为中国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本土理论框架,也可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治理 精神性实践 行动自觉 机制转换
下载PDF
理论与实践区别的相对性
2
作者 石阔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7-39,共3页
我国哲学界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人改造外部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种观点既不能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原理有效地解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不能很好地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统一。实践应当包括人的一切活动,它由人的物质... 我国哲学界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人改造外部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种观点既不能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原理有效地解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不能很好地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统一。实践应当包括人的一切活动,它由人的物质性活动、感性认识活动和理性思维活动三部分组成。理论和实践的区别不在于物质性活动和精神性活动的不同,而在于认识和被认识,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因此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性实践 精神性实践 理论的实践 相对性
下载PDF
解释学法学与法律解释学 被引量:4
3
作者 谢晖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43,共13页
解释学法学和法律解释学是在解释法律和法律解释这两个不同的基础性概念和事实中引申出来的概念。作为两种不同的学问,两者无论在研究对象、学科分类、社会(学科)功能以及解释特征上都是明显不同的。区分两者的基本意义,就是要分清在法... 解释学法学和法律解释学是在解释法律和法律解释这两个不同的基础性概念和事实中引申出来的概念。作为两种不同的学问,两者无论在研究对象、学科分类、社会(学科)功能以及解释特征上都是明显不同的。区分两者的基本意义,就是要分清在法学研究中对精神性法律实践和物质性法律实践的等量关注,并以此为基础,区分法哲学和法律哲学这两种并不相同的学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法律 法律解释 解释学法学 法律解释学 精神性法律实践 物质性法律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