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寻与复归:“精神本原”的重新发现——论徐兆寿的《西行悟道》
1
作者 韩伟 张原婧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1期425-438,共14页
《西行悟道》赓续了徐兆寿长篇小说《荒原问道》和《鸠摩罗什》的追问——重新发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本原”,承继小说的问道姿态,恢复“大写的人”的尊严与神性。从“问道”走向“悟道”,关注精神本原的具体内涵,以天马、荒原意象隐喻精... 《西行悟道》赓续了徐兆寿长篇小说《荒原问道》和《鸠摩罗什》的追问——重新发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本原”,承继小说的问道姿态,恢复“大写的人”的尊严与神性。从“问道”走向“悟道”,关注精神本原的具体内涵,以天马、荒原意象隐喻精神本原的失落与重返。受西方空间叙事的影响,又保持此在的东方视角,将边缘凉州作为理论、历史与现实的三重基点,审视边缘与中心的复杂关系,从文化与历史的向度思考重塑边缘的可能。重塑边缘的意义在于发现“精神本原”死而复活的契机,这意味着在后现代语境下“追寻与复归”的意义所在,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中原文明中心思想与欧洲中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悟道》 徐兆寿 精神本原 中心 边缘
下载PDF
从生命本原到精神本原——基于成吉思汗“哈日·苏鲁锭”威猛大祭之思考
2
作者 叶高娃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历史记忆,总是以仪式展演的方式传承和发展,而集体记忆通过一种选择、发明、再造、结构性失忆的方式强化所要表述的历史文化记忆。成吉思汗哈日·苏鲁锭威猛大祭是一个神奇而古老的仪式,其背后隐藏着一种深层的结构或隐喻,它完美地... 历史记忆,总是以仪式展演的方式传承和发展,而集体记忆通过一种选择、发明、再造、结构性失忆的方式强化所要表述的历史文化记忆。成吉思汗哈日·苏鲁锭威猛大祭是一个神奇而古老的仪式,其背后隐藏着一种深层的结构或隐喻,它完美地诠释了蒙古民族文化传承的独特方式。本文立足于蒙古民族12年一遇的龙年威猛大祭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全面了解哈日·苏鲁锭威猛大祭的仪式展演与仪式叙事目的"威猛"之间的关系,对蒙古萨满教从生命本原到精神本原的仪式转换过程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哈日·苏鲁锭威猛祭祀仪式的原型结构及传承之文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日·苏鲁锭 生命本原 精神本原 威猛
原文传递
追寻壮族建筑风格的本原——忻城县双胜河沿岸建筑创作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华 刘建宇 潘军 《广西城镇建设》 2006年第11期41-43,共3页
本文通过对壮族“麻栏式”建筑和“院落式”建筑的分析,探讨壮族建筑风格的本原。同时,在忻城县双胜河沿岸建筑创作中,追求建筑与空间环境的交融、共生,及建筑形体塑造的“神”似,并从建筑造型、构件、色彩、光影等方面折射出壮族建筑... 本文通过对壮族“麻栏式”建筑和“院落式”建筑的分析,探讨壮族建筑风格的本原。同时,在忻城县双胜河沿岸建筑创作中,追求建筑与空间环境的交融、共生,及建筑形体塑造的“神”似,并从建筑造型、构件、色彩、光影等方面折射出壮族建筑风格的本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建筑风格 空间环境 形体塑造 本原精神
下载PDF
论教育本原精神的守护与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弼成 杨晓睿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33,共5页
教育本原精神是教育观念或理念形成的始源性内核,实质上是教育的文化精神。文化精神需要教育和赋予积极品质的人来守护。积极品质作为"以文化人"而筛选出来的人性的优点,包含着从价值意识层面到现实素养层面的一系列积极特质... 教育本原精神是教育观念或理念形成的始源性内核,实质上是教育的文化精神。文化精神需要教育和赋予积极品质的人来守护。积极品质作为"以文化人"而筛选出来的人性的优点,包含着从价值意识层面到现实素养层面的一系列积极特质。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能够帮助个体在具体社会文化背景下安身立命并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积极品质从存在意义、具体内容、存在方式等方面来看都与文化相契合。这种契合要求积极品质的培养须贯彻教育的本原精神,以传承和浸染的方式实现。因而,积极品质的培养需要传承教育的本原精神,将个体浸染于教养性教育氛围中,以教育本原精神守护优越人性的传承,以教养性氛围保证积极品质培养的整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品质 文化逻辑 本原精神 教养性氛围
原文传递
游牧精神与蒙古族审美意象——以蒙古族动物图案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军 《前沿》 2017年第12期75-79,共5页
个体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同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不同精神品格方面的差异,致使其在思维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多方面也体现出有别于他族的差异。这一差异反映出个体民族其自身最为内在的精神实质,即个体民族在与自然和社会... 个体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同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不同精神品格方面的差异,致使其在思维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多方面也体现出有别于他族的差异。这一差异反映出个体民族其自身最为内在的精神实质,即个体民族在与自然和社会的诸种实践性关系中,构建自我民族精神的态度,也是其特殊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象的反映。本文基于此逻辑对蒙古族的游牧精神所构建的审美意象——传统动物图案的审美意象进行探讨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精神 审美意象 精神本原 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