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权与精神损害赔偿
1
作者 何序哲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3-45,共3页
人的自然存在包括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对人的自然存在的保护应该包括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应承认精神权的独立性。精神损害是以精神权为侵害客体的民事侵权的必然法律后果,而不是侵害其它权利的民事侵权的偶然后果。区别侵害精神权的民事... 人的自然存在包括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对人的自然存在的保护应该包括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应承认精神权的独立性。精神损害是以精神权为侵害客体的民事侵权的必然法律后果,而不是侵害其它权利的民事侵权的偶然后果。区别侵害精神权的民事侵权和其它民事侵权,使其成为独立的民事侵权种类,有利于精神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侵 精神权 精神损害赔偿
下载PDF
论信息权——知识产权、数据权益与精神性人格权的统一
2
作者 李春晖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13,共17页
知识产权与数据权益之客体均为信息,两种权利具有高度契合性,创新性并非数据权益成为知识产权的阻碍。财产利益和精神利益是主观利益分类,可共存于任何客体上,因此精神性人格权客体并非“精神利益”,而是与人之身份有关的各种信息。精... 知识产权与数据权益之客体均为信息,两种权利具有高度契合性,创新性并非数据权益成为知识产权的阻碍。财产利益和精神利益是主观利益分类,可共存于任何客体上,因此精神性人格权客体并非“精神利益”,而是与人之身份有关的各种信息。精神性人格权与知识产权中的标记相关权利高度近似,并有历史渊源。同时,现有概念的知识产权和商品化权均侧重财产权益,人格权又仅仅侧重精神权益,缺乏既统一客体又统括财产权益和精神权益的概念,信息权为适宜的选择。信息权概念优于无形财产权,后者无法统括精神权益,且将知识产权与无定形客体上的物权及财产性制度建构混为一谈。信息权与物权相对,将令民法学理论和民法典之形式理性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知识产 数据 精神性人格 民事利客体
下载PDF
直接侵害精神性人格权的国家救济思考
3
作者 杨文静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国家经济实力提升、人格权保护以及行政权、司法权侵犯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精神性人格权情况越来越多的大背景下,国家赔偿范围的合理扩张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讨论视野之中。分析现实存在的人格权损害分类,可以得知被行政、司法机关直... 在国家经济实力提升、人格权保护以及行政权、司法权侵犯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精神性人格权情况越来越多的大背景下,国家赔偿范围的合理扩张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讨论视野之中。分析现实存在的人格权损害分类,可以得知被行政、司法机关直接侵犯的精神性人格权并不处在国家救济之下。受到复合正义观的影响,结合国家赔偿的目的,直接侵害精神性人格权纳入国家赔偿范围的进路在于优先适用非财产责任、区分损害结果严重程度以及排除间接结果的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赔偿法 范围扩张 精神性人格
下载PDF
精神赡养权法治保障的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23
4
作者 蒋悟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4-175,共12页
精神赡养是亲属法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事关老年人权益的保障与和谐社会秩序的维护。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权既是一项道德权利,又是一项法定权利。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利样态,精神赡养权具有与一般权利不同的特点:形式上的不明确性、消极承认和不... 精神赡养是亲属法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事关老年人权益的保障与和谐社会秩序的维护。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权既是一项道德权利,又是一项法定权利。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利样态,精神赡养权具有与一般权利不同的特点:形式上的不明确性、消极承认和不可预期性。在传统的"义务约束"思维模式下,精神赡养权的维护和保障面临着诸多困境。在法理层面充分解释和识别精神赡养权的法益性权利本质,并从法律技术上开辟新的"权利激励"保障理路,精神赡养权的实现不仅可能,而且在制度设计上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赡养 法益性 义务约束 利激励 老年人
下载PDF
论精神安宁权的界限及其构成 被引量:13
5
作者 方乐坤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9-101,共3页
精神安宁权与其相近权利如隐私权、名誉权、相邻权等在概念上既有联系,更有区别,不应将精神安宁权与其相近权利混谈。个体情感体验不是精神安宁权的保护内容,精神安宁权的行使应服从正当的公益目的,同时,由其他侵权行为导致的附随精神... 精神安宁权与其相近权利如隐私权、名誉权、相邻权等在概念上既有联系,更有区别,不应将精神安宁权与其相近权利混谈。个体情感体验不是精神安宁权的保护内容,精神安宁权的行使应服从正当的公益目的,同时,由其他侵权行为导致的附随精神损害不应是精神安宁权的规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安宁 界限 构成
下载PDF
精神安宁权法律地位探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文华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99,共5页
对公民精神安宁利益的忽视是导致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案件适用范围过窄的根本原因。最好的解决办法莫过于给予公民的精神安宁利益应有的法律地位。人类史也是一部权利发现史,我们应该不惮于明确精神安宁权是一项独立人格权,是精神损害赔偿... 对公民精神安宁利益的忽视是导致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案件适用范围过窄的根本原因。最好的解决办法莫过于给予公民的精神安宁利益应有的法律地位。人类史也是一部权利发现史,我们应该不惮于明确精神安宁权是一项独立人格权,是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受害权利标的,并相应地在国家赔偿、刑事犯罪及违约等领域广泛承认精神损害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 精神安宁 构成要件
下载PDF
精神安宁权的基础及理由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方乐坤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35-41,共7页
现实生活中,人们精神世界和谐面临着危机;为实现对公民相关人格利益的充分保护,应在我国现行具体人格权体系中增设精神安宁权。精神安宁权的构建符合人本主义的价值原则,回应了缓解当前部份人群社会心理健康状态欠佳和弥补立法欠缺的现... 现实生活中,人们精神世界和谐面临着危机;为实现对公民相关人格利益的充分保护,应在我国现行具体人格权体系中增设精神安宁权。精神安宁权的构建符合人本主义的价值原则,回应了缓解当前部份人群社会心理健康状态欠佳和弥补立法欠缺的现实需求,具备相当的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安宁 构建 基础
下载PDF
老龄化背景下精神赡养权的保护困境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大华 杨盼盼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3-112,共10页
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使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满足及其保障成为迫切待解的问题。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权建立在身份关系之上,蕴含着较多的道德性内容,且义务主体存在特殊性。目前,精神赡养权的积极受益权与消极受益权两个层面均面临着现实困境,即精... 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使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满足及其保障成为迫切待解的问题。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权建立在身份关系之上,蕴含着较多的道德性内容,且义务主体存在特殊性。目前,精神赡养权的积极受益权与消极受益权两个层面均面临着现实困境,即精神赡养条款实施效果不佳,精神赡养纠纷解决方式亟待优化。对此,应进一步细化并科学厘定精神赡养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内容要素,健全促进精神赡养义务履行的配套制度,并优化精神赡养司法救济制度,以此激励赡养义务人积极履行义务,实现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权益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赡养 老年人益保障 赡养义务 司法救济
下载PDF
论跨国侵害精神性人格权的法律适用——兼评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6条 被引量:2
9
作者 许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8-91,157-158,共6页
伴随着当代侵权冲突法细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跨国侵害精神性人格权这种特殊侵权类型逐渐受到各国国际私法立法的重视。尽管各国对跨国侵害精神性人格权的冲突规范特点各异,但从冲突法的价值体现而言,人格权保护与言论自由之间法律价值的... 伴随着当代侵权冲突法细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跨国侵害精神性人格权这种特殊侵权类型逐渐受到各国国际私法立法的重视。尽管各国对跨国侵害精神性人格权的冲突规范特点各异,但从冲突法的价值体现而言,人格权保护与言论自由之间法律价值的冲突无疑是规范编排的本质反映。我国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于跨国侵害精神性人格权设置了专条规定,但其仍有待进一步的修正与补充。顺应国际立法趋势、适当保护本国新闻媒体的正当权益,应当成为未来修法的应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侵害精神性人格 规范比较 法价值分析 立法评述
下载PDF
论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的可继承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善斌 熊倪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451,共7页
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能否继承的争论由来已久,否定继承和肯定继承两派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在当下,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比以往更加关注精神世界的安宁与不受侵犯,加强精神损害的救济成为趋势。而且伴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社... 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能否继承的争论由来已久,否定继承和肯定继承两派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在当下,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比以往更加关注精神世界的安宁与不受侵犯,加强精神损害的救济成为趋势。而且伴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侵权致人死亡案件层出不穷。继承否定说不合时宜,继承肯定说更能体现对受害人的保护,如今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代表国家采取了继承肯定说,而我国司法解释采继承否定说观点,值得反思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 继承否定说 继承肯定说
下载PDF
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的法律保护——以雇主对工作场所的电子监控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玉浪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3-67,共5页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雇主对工作场所实施电子监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此举也对劳动者的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和隐私权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应当确立利益平衡原则、最小损害原则以及法定限制和意定限制原则,以实现雇主...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雇主对工作场所实施电子监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此举也对劳动者的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和隐私权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应当确立利益平衡原则、最小损害原则以及法定限制和意定限制原则,以实现雇主利益、社会公益利益和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法律保护的平衡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监控 精神性人格 平衡与协调
下载PDF
养老服务社会化背景下精神赡养权的保障进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晓红 师子祥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在养老服务社会化背景下,精神赡养权具有民事权利和社会法上权利的双重属性,其显著特点是内容上的主观性、实现方式的灵活性和难替代性、法益实现的复合性等。目前,针对精神赡养权在立法和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立法上明确权利义务主... 在养老服务社会化背景下,精神赡养权具有民事权利和社会法上权利的双重属性,其显著特点是内容上的主观性、实现方式的灵活性和难替代性、法益实现的复合性等。目前,针对精神赡养权在立法和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立法上明确权利义务主体范围,细化精神赡养行为标准,引入信用声誉罚作为柔性保障措施,健全精神赡养行为的激励机制;在司法上应设立赡养诉讼专门法庭,设置调解前置程序,在赡养诉讼专门法庭中灵活适用证据规则,避免采用审问式的庭审方式,以确保老年人精神赡养权受到侵害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服务社会化 精神赡养 利属性 法治保障
下载PDF
权利的法与社会维度:基于老年人精神赡养权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俊 《人权法学》 2022年第6期36-47,147,148,共14页
老年人精神赡养权属于特定群体权利。从法律社会学的视角看,精神赡养权的产生与实现与特定时空下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包括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子女与父母在家庭中的关系变得个体化,以及传统孝道的伦理约束力减弱。因应精神... 老年人精神赡养权属于特定群体权利。从法律社会学的视角看,精神赡养权的产生与实现与特定时空下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包括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子女与父母在家庭中的关系变得个体化,以及传统孝道的伦理约束力减弱。因应精神赡养权产生的背景,其实现不能仅凭立法和司法保障,还应该从孝道和社会整体的制度安排着手。然而,目前无论是立法、司法救济,还是社会制度、资源的整体安排,对这项权利都缺乏足够充分的回应能力。未来应着眼于从国家与社会、立法与司法、社会伦理与整体环境的角度进行设计、调整。一是进一步完善精神赡养立法中的义务规定;二是针对性设计适应老年人的司法救济;三是通过国家制度对赡养福利做出安排;四是厚植权利的社会伦理和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精神赡养 孝道 立法 司法保障 制度安排 社会参与
下载PDF
论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保障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士忠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7-32,共6页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现阶段关于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理论之争以及对此问题存在的司法困境,主要是由于立法层面制度的不协调造成的。在我国,对刑事被害人精...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现阶段关于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理论之争以及对此问题存在的司法困境,主要是由于立法层面制度的不协调造成的。在我国,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争聚焦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实体上是否应当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其二,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采用什么程序加以保障。立法应当确认刑事被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实体权利和诉权以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以及赋予刑事被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程序选择权,从而建立程序保障机制。从制度建设层面完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构,才能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程序选择
下载PDF
对否认“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求偿权”伪命题的剖析
15
作者 袁曙光 梁化成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6-169,共4页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使其享有到了更多的诉讼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却长期存在否定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的不当情形。本文试图指出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的否认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否定刑事被...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使其享有到了更多的诉讼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却长期存在否定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的不当情形。本文试图指出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的否认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否定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不利于恢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不利于抚平被害人的心理创伤,其违背了法制统一的要求,在刑事诉讼法即将修改的大背景下,如何赋予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求偿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被害人精神损害求偿 司法解释 刑事诉讼法
下载PDF
精神性人格权之定性——兼论《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对人格权法立法之推进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明龙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2年第8期106-107,共2页
根据传统民法,人格权属于专属权,具有绝对性、不可转让性和不可继承性,该认识遭遇了现代"人格权商品化"的挑战。司法解释通过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并实现对"侵权人获利"因素的考量间接承认对精神性人格权中财产利益之... 根据传统民法,人格权属于专属权,具有绝对性、不可转让性和不可继承性,该认识遭遇了现代"人格权商品化"的挑战。司法解释通过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并实现对"侵权人获利"因素的考量间接承认对精神性人格权中财产利益之保护。《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承认了某些"精神性人格权"中精神性和财产性双重利益之构成,实现了对其的直接保护,同时极大推进了正在进行的人格权法立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性人格 精神损害赔偿 人获利 责任法
下载PDF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权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忠 《科技视界》 2012年第10期182-185,共4页
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均规定,被害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不能按照一般的民事法律规定获得赔偿。在某些案件中(如在强奸、毁人容貌、侮辱诽谤、诬告陷害、诱骗他人吸食毒品案等),被害人(及其亲属)所遭受的精神痛苦难... 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均规定,被害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不能按照一般的民事法律规定获得赔偿。在某些案件中(如在强奸、毁人容貌、侮辱诽谤、诬告陷害、诱骗他人吸食毒品案等),被害人(及其亲属)所遭受的精神痛苦难以想象,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之后,对被害人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请求权利不予保护,侵害了被害人正当合法的权利,凸显出现行法律在保护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方面的缺憾。我国应通过立法明确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权予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下载PDF
法治中国视野下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求偿权研究
18
作者 袁曙光 杨帆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5-100,共6页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求偿权的立法和学理研究现状是构建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求偿制度的基础。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从发挥国家职能、维护个体利益、增加犯罪成本、弥合法律冲突四个方面进行了必要性分析,认为...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求偿权的立法和学理研究现状是构建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求偿制度的基础。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从发挥国家职能、维护个体利益、增加犯罪成本、弥合法律冲突四个方面进行了必要性分析,认为构建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求偿制度,应完善立法、整合结构、规范制度、完善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刑事被害人 精神损害求偿 必要性分析 路径选择
下载PDF
论老年人精神慰藉权的法律保护
19
作者 刘灵芝 于向花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3期I0021-I0022,共2页
精神慰藉权,是指老年人享有的获得尊重、安心和亲情慰藉等方面的精神愉悦的权利。老年人精神慰藉权的实现,既是家庭和子女的义务,也是国家和社会的义务。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并出台相关措施,依法保护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权。
关键词 老年人 精神慰藉 法律保护
下载PDF
试论消费者物质性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20
作者 翟相娟 肖冬云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25-26,106,共3页
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属于人格权中的物质性人格权 (即与精神性人格权相对应 ) ,这三种权利被侵害后首先产生物质损害赔偿 ,包括对医疗费、误工费和丧葬费等费用的赔偿 ,关于这一点大家已达成共识 ,而且已有相关立法明确规定。但与此... 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属于人格权中的物质性人格权 (即与精神性人格权相对应 ) ,这三种权利被侵害后首先产生物质损害赔偿 ,包括对医疗费、误工费和丧葬费等费用的赔偿 ,关于这一点大家已达成共识 ,而且已有相关立法明确规定。但与此同时 ,它产生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创伤却被许多人所忽视 ,无论是《民法通则》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没有规定相关的赔偿制度。从民法和经济法两个角度分析 ,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性人格 精神性人格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