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原意象与西方文学的精神流变观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岩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0-104,112,共6页
在西方文学传统中,荒原意象是重要的精神象征形式。从《圣经》记载的失乐园神话原型,到20世纪迅速蔓延的荒原意识,荒原意象反复出现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并最终完成了由自然荒原向精神荒原的转变。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荒原意象的象征... 在西方文学传统中,荒原意象是重要的精神象征形式。从《圣经》记载的失乐园神话原型,到20世纪迅速蔓延的荒原意识,荒原意象反复出现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并最终完成了由自然荒原向精神荒原的转变。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荒原意象的象征意蕴及表现方式的分析,以期寻求西方文学精神流变的轨迹,并进一步认识人类精神探索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意象 精神流变
下载PDF
论寻根文学以来知识分子形象的精神流变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正平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4-177,共4页
寻根文学以来的知识分子形象,其形象类别、精神流变与价值取向经历了由单一到分化丰富的过程。这个时期初创作者在需要启蒙的时代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赋予知识分子形象高尚纯洁的伟大精神人格,给当时以伤痕和控诉为主调的文坛带来坚定的风... 寻根文学以来的知识分子形象,其形象类别、精神流变与价值取向经历了由单一到分化丰富的过程。这个时期初创作者在需要启蒙的时代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赋予知识分子形象高尚纯洁的伟大精神人格,给当时以伤痕和控诉为主调的文坛带来坚定的风气。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涌起和经济理念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逐步呈现出精神的断裂和政治、理想的失落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除了对“形而下”的关注加剧外,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也表现出对现实的超越性和理性精神,其精神价值日益呈现出与现实生活相对应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知识分子形象 精神流变 理想化 分化与丰富
下载PDF
如何变化,怎样提升——论新世纪十年先锋诗坛的精神流变
3
作者 刘波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8,共5页
新世纪十年,先锋诗歌从九十年代相对沉寂的氛围中重新焕发出风采,从"下半身写作"到网络写作,从"中间代"和70后诗人的崛起,到80后乃至90后诗人的出场,这中间经历了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立场写作的衍化,诗歌刊物的兴盛... 新世纪十年,先锋诗歌从九十年代相对沉寂的氛围中重新焕发出风采,从"下半身写作"到网络写作,从"中间代"和70后诗人的崛起,到80后乃至90后诗人的出场,这中间经历了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立场写作的衍化,诗歌刊物的兴盛,思想性写作的回归,这些现象,昭示的正是新世纪先锋诗坛精神流变的过程,而且对下一个十年先锋诗歌的发展,也有借鉴价值和参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先锋诗歌 精神流变 “下半身写作” 思想性写作
下载PDF
唐代“三李”诗歌的精神流变
4
作者 韩大强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5期46-49,共4页
盛唐李白、中唐李贺、晚唐李商隐是唐代诗歌不同时期的杰出代表。李白盛世长歌的昂扬之气,李贺孤寂苦吟的萧瑟之意,李商隐风流晚唱的凄凉之态,构成了唐代诗歌精神的流变过程。唐诗由盛唐的昂扬首变为中唐的萧瑟,再变为晚唐的凄凉,这实... 盛唐李白、中唐李贺、晚唐李商隐是唐代诗歌不同时期的杰出代表。李白盛世长歌的昂扬之气,李贺孤寂苦吟的萧瑟之意,李商隐风流晚唱的凄凉之态,构成了唐代诗歌精神的流变过程。唐诗由盛唐的昂扬首变为中唐的萧瑟,再变为晚唐的凄凉,这实际上也正是唐代士子由奋发蹈历乐观进取,转而为消沉冷漠枯寂渊默,直至暮气沉沉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歌精神 李白 李贺 李商隐 精神流变
下载PDF
从虞世南到贺知章:论初盛唐江南文人的精神流变
5
作者 周衡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作为初盛唐江南文化的重要部分,以虞世南、贺知章为代表的江南文人随着政治格局、时代风气和地域文化传统等诸因素变化而促成其文化精神的因革,从武德、贞观时期江南文人的文儒素质而发展到高宗、武后时期第二代江南文人的功名欲和道德... 作为初盛唐江南文化的重要部分,以虞世南、贺知章为代表的江南文人随着政治格局、时代风气和地域文化传统等诸因素变化而促成其文化精神的因革,从武德、贞观时期江南文人的文儒素质而发展到高宗、武后时期第二代江南文人的功名欲和道德化,最后演变成初盛唐之际江南名士精神的回归。这一补充、修正和深化的流变过程,正体现了江南地域文化和初盛唐时代文化的互动和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人 虞世南 贺知章 精神流变
下载PDF
论回族文学中阿訇形象的精神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继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62-67,共6页
回族文学中的阿訇形象,随着时代的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内涵:现代文学中的阿訇是承担着振兴族教使命的启蒙者,是伊斯兰传统"创制"精神的载体和象征;新时期以来的阿訇文学形象,从国家民族意识代言人逐步发展为个体民族精... 回族文学中的阿訇形象,随着时代的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内涵:现代文学中的阿訇是承担着振兴族教使命的启蒙者,是伊斯兰传统"创制"精神的载体和象征;新时期以来的阿訇文学形象,从国家民族意识代言人逐步发展为个体民族精神的彰显者,他们凝聚了回族爱国爱教的政治诉求、崇尚清洁的精神旨归;进入新世纪,回族文学中的阿訇形象表现出在圣俗之间或徘徊或坚守的姿态,这标志着在当下多元文化冲击中回回民族不断反观自身、寻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訇形象 回族文学 精神流变
下载PDF
朱天文的文学创作精神流变——以《世纪末的华丽》、《荒人手记》和《巫言》为中心 被引量:4
7
作者 金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101,共9页
一、设限与沦陷:花忆前身,还愿胡兰成 朱天文曾说自己对胡兰成的理论“全盘接收”。的确,朱天文太爱胡兰成,她的早期创作亦步亦趋地践行着胡兰成的文化理论。朱天文认为胡兰成给予她最大的影响是视野,一种“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一、设限与沦陷:花忆前身,还愿胡兰成 朱天文曾说自己对胡兰成的理论“全盘接收”。的确,朱天文太爱胡兰成,她的早期创作亦步亦趋地践行着胡兰成的文化理论。朱天文认为胡兰成给予她最大的影响是视野,一种“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写小说也是一样:你就是写写写,但却注意着小说之外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天文 《荒人手记》 精神流变 文学创作 华丽 胡兰成 文化理论 早期创作
下载PDF
西方现代荒原精神流变观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成纪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6期43-47,共5页
西方现代荒原精神流变观刘成纪在西方文学传统中,荒原(Desert,BarrenGround,Wasteland)是重要的精神象征形式。源远流长的基督教文学,将它作为人类被上帝遗弃命运的写照。流浪汉文学则将它作为无家可... 西方现代荒原精神流变观刘成纪在西方文学传统中,荒原(Desert,BarrenGround,Wasteland)是重要的精神象征形式。源远流长的基督教文学,将它作为人类被上帝遗弃命运的写照。流浪汉文学则将它作为无家可归者的活动场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精神流变 米兰·昆德拉 杰克·伦敦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艾略特 乔伊斯 传统价值体系 《尤利西斯》 艺术家
下载PDF
屈骚批评与两汉士人的精神流变
9
作者 李春霞 刘生良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163-168,共6页
屈原因其精神品格的高洁壮美与文学作品的婉娩沉郁,千百年来一直成为历代士人批评的对象,人们通常把对屈原精神及其作品的批评现象称之为屈骚批评。屈骚批评开端于西汉,并贯穿两汉始终,是汉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汉代不同阶段的屈... 屈原因其精神品格的高洁壮美与文学作品的婉娩沉郁,千百年来一直成为历代士人批评的对象,人们通常把对屈原精神及其作品的批评现象称之为屈骚批评。屈骚批评开端于西汉,并贯穿两汉始终,是汉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汉代不同阶段的屈骚批评呈现出不同的批评特征。分析不同时期的批评特征,可以窥见汉代士人在与大一统皇权的摩荡之中、在仕宦道路遭遇困境之时,对人生道路作出不同选择时的精神流变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骚批评 两汉士人 精神流变
下载PDF
论寻根文学以来知识分子形象的精神流变
10
作者 岳蔚敏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0-33,共4页
寻根文学以来的知识分子形象,其形象类别、精神流变与价值取向经历了由单一到分化丰富的过程。这个时期初创作者在需要启蒙的时代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赋予知识分子形象高尚纯洁的伟大精神人格,给当时以伤痕和控诉为主调的文坛带来坚定的风... 寻根文学以来的知识分子形象,其形象类别、精神流变与价值取向经历了由单一到分化丰富的过程。这个时期初创作者在需要启蒙的时代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赋予知识分子形象高尚纯洁的伟大精神人格,给当时以伤痕和控诉为主调的文坛带来坚定的风气。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涌起和经济理念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逐步呈现出精神的断裂和政治、理想的失落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除了对"形而下"的关注加剧外,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也表现出对现实的超越性和理性精神,其精神价值日益呈现出与现实生活相对应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知识分子形象 精神流变 理想化 分化与丰富
下载PDF
独领风骚的先锋精神——1979—1989年安徽新诗的精神流变
11
作者 李桦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84-91,共8页
1979—1989年的安徽新诗在精神意蕴的发掘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不断深化、不断提升的流变过程。在新诗复活之际,安徽诗人坚决摒弃虚假,追求贴近生活真相、贴近人民心灵的诚实表达,全面提升了诗歌的精神质地,增强了读者对诗歌精神的信... 1979—1989年的安徽新诗在精神意蕴的发掘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不断深化、不断提升的流变过程。在新诗复活之际,安徽诗人坚决摒弃虚假,追求贴近生活真相、贴近人民心灵的诚实表达,全面提升了诗歌的精神质地,增强了读者对诗歌精神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之后,安徽诗人开始大胆反思,直面历史与现实,既剖析历史悲剧的成因,也对现实弊端进行无情针砭,使诗歌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革新意识。为了突出诗歌对"人"的重塑作用,安徽诗人开始将诗的触角伸向人的心灵,大胆剖析人性弱点,重塑"人"的精神,极大地强化了诗歌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一些有着世界眼光和远大抱负的年轻诗人又将目光投向人类及自然万物的生存状态,着力用诗去表现生命的复杂体验,去书写"伟大的人类精神",从而大大拓展了诗歌的精神向度。这一时期的安徽诗歌,始终体现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先锋精神,为推动中国新诗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新诗 先锋 精神流变 主体意识 人类精神
下载PDF
传承与重构:从“人民性”到“新人民性”——以《讲话》精神的文学史流变为视角
12
作者 张继红 刘金凤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1-87,F0003,共8页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也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文艺的灵魂和生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性”成为贯穿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概念。新世纪“底层文学”对底层民众以及弱势...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也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文艺的灵魂和生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性”成为贯穿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概念。新世纪“底层文学”对底层民众以及弱势群体的关注,确证了以文学的方式重述人民作为历史主体性的意义,彰显了“新人民性”的正义价值,这是对延安文艺“人民性”内涵的传承与重构。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资源,《讲话》所开创的“人民性”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传承和流变,为“人民性”的当代价值呈现提供了阐释的可能性。因此,在新时代语境下,重构《讲话》精神之于新世纪“底层文学”中“新人民性”价值的当代意义,是探寻“人民文艺”乃至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流变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性” “新人民性” 精神流变
下载PDF
试析明清传统版画艺术的精神流变
13
作者 李秋实 孟昕 《芒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1-242,共2页
版画艺术的发展一直离不开民间艺术的滋养,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艺术的鼎盛时期,明代民间文学的繁荣和清代年画艺术的兴盛无疑对版画的进一步成熟与完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明代民间文学的发展为版画艺术创作提供了文学基础... 版画艺术的发展一直离不开民间艺术的滋养,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艺术的鼎盛时期,明代民间文学的繁荣和清代年画艺术的兴盛无疑对版画的进一步成熟与完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明代民间文学的发展为版画艺术创作提供了文学基础,清代民间年画的成就正是通过版画的贴近生活才得以体现,而清末版画艺术所体现的社会现实的激荡正是版画创作紧随时代的精神表现。可见版画的创作不都是受外界影响而产生变化的,其内在也存在着精神内核并与外界条件相互作用,实现着自我的自律、成熟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画艺术 精神流变 明清时期 传统 封建社会后期 民间文学 民间艺术 艺术创作
原文传递
现实、介入与转化——论新世纪先锋诗歌的审美转型和精神流变
14
作者 刘波 《江南(诗)》 2018年第1期88-93,共6页
新世纪以来,介入胜写作一直是诗坛论争的焦点,这与我们的现实境遇有关,也和读者对诗人写作的要求相联,同时还关涉很多诗人的自我期许和诉求。诗人如何有效地参与对当下时代的书写?及物写作是不是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对社会公共事件... 新世纪以来,介入胜写作一直是诗坛论争的焦点,这与我们的现实境遇有关,也和读者对诗人写作的要求相联,同时还关涉很多诗人的自我期许和诉求。诗人如何有效地参与对当下时代的书写?及物写作是不是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干预应不应该成为衡量诗人富有良知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流变 审美转型 先锋诗歌 社会公共事件 现实境遇 诗人 写作 诗坛
原文传递
略论艺术精神形态嬗变的理性能力
15
作者 卢燕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5期28-29,74,共3页
艺术精神的流变,在较低层次上体现为审美趣味、审美意识的嬗变,在较高层次上则物化为艺术神物形态的序列性更迭,它们都是人的心理运动的表征。主宰人的心理运动的力量,具体可划分为许多种,理性能力是其中之一。人作为文学艺术的创造主体。
关键词 精神流变 艺术家 理性能力 艺术精神 精神形态 心理运动 艺术创新 神圣使命 审美意识 布鲁姆
下载PDF
从图式到精神:钟馗的文化意味与艺术特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玉 张宜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6-19,共4页
钟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负载着特定的中国文化精神与艺术特质。本文深入挖掘钟馗的历史起源,分析钟馗形象从远古傩仪驱鬼的人性神到走下神坛成为一个神性的人的形象演变历程,挖掘中国画中钟馗的基本形态与... 钟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负载着特定的中国文化精神与艺术特质。本文深入挖掘钟馗的历史起源,分析钟馗形象从远古傩仪驱鬼的人性神到走下神坛成为一个神性的人的形象演变历程,挖掘中国画中钟馗的基本形态与美学趣味,可以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加深对中国画内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馗 文化意味 艺术特质 精神流变
下载PDF
赫索格与神话精神 被引量:2
17
作者 傅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1-23,共3页
《赫索格》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展示现代知识分子处境与命运的代表作。笔者认为 ,主人公赫索格的灵魂受难与现实处境的煎熬体现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希腊神话精神———日神与酒神。尼采将其归纳为“梦境”与“迷醉”两种艺术精神。本... 《赫索格》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展示现代知识分子处境与命运的代表作。笔者认为 ,主人公赫索格的灵魂受难与现实处境的煎熬体现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希腊神话精神———日神与酒神。尼采将其归纳为“梦境”与“迷醉”两种艺术精神。本文拟以这两种艺术精神为轴心 ,试图为解构赫索格的精神流变做一新的尝 ,以寻获一种人类理想的自我完善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流变(程) 赫索格 梦境 迷醉
全文增补中
儿童影像:隐喻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
18
作者 杨勇 《南腔北调》 2017年第11期92-96,共5页
在世界摄影史上,儿童纪实影像占据着一定的规模和数量,摄影家们将影像对准了儿童,暗含了对儿童世界的成人化思考,充满对其所处时代的批判和隐喻意义。本文从不同时期摄影家们所拍摄的儿童影像观看出发,试图表述出儿童影像流变之中的不... 在世界摄影史上,儿童纪实影像占据着一定的规模和数量,摄影家们将影像对准了儿童,暗含了对儿童世界的成人化思考,充满对其所处时代的批判和隐喻意义。本文从不同时期摄影家们所拍摄的儿童影像观看出发,试图表述出儿童影像流变之中的不同的时代特征以及背后所沉积的复杂丰厚的人性等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史儿童纪实影像人类精神评价
下载PDF
苏轼《前赤壁赋》新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詹珊 《莆田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2-65,共4页
论述苏轼《前赤壁赋》文中的主客对答的“客”应实有其人的道理。分析客和苏轼面对同样的景色,之所以感受不同,品位各异,根源在于两者观赏大自然时站立的角度和心态不一样。最后说明人生感悟是他的精神流变的结果。
关键词 苏轼 《前赤壁赋》 人生感悟 精神流变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回族小说中的少年形象
20
作者 王继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7,共4页
少年形象是凝聚着回族深刻历史印记和原初生活体验的重要文学典型。梳理了其自20世纪以来的历时演变,并重点分析了民国、新时期、新世纪等历史时段中该形象的不同成长际遇和精神诉求,认为它们反映了成长主体与民族文化共同体间情感密度... 少年形象是凝聚着回族深刻历史印记和原初生活体验的重要文学典型。梳理了其自20世纪以来的历时演变,并重点分析了民国、新时期、新世纪等历史时段中该形象的不同成长际遇和精神诉求,认为它们反映了成长主体与民族文化共同体间情感密度的变动以及相应引发的精神重构,是20世纪回族社会现代转型的精神缩影。在此基础上对该形象价值进行反思,指出其审美创新、人文意蕴等都有待挖掘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少年形象 孕育发展 精神流变 价值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