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家的禅定般若与现代精神生态平衡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琳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3-170,共8页
佛家通过禅定训练获得"般若"智慧,借此反观自身清净本性与本来面目,在空间的去蔽中成全一种审美适意的本真生存状态;佛家通过禅定训练获得瞬间"顿悟",借此恢复自身心理的完整性,在时间的凝聚中体悟物我合一的永恒... 佛家通过禅定训练获得"般若"智慧,借此反观自身清净本性与本来面目,在空间的去蔽中成全一种审美适意的本真生存状态;佛家通过禅定训练获得瞬间"顿悟",借此恢复自身心理的完整性,在时间的凝聚中体悟物我合一的永恒生存境界。佛家禅定般若的训练方式为现代人提供了去除精神与物质对立关系、恢复心灵本真状态、保持精神生态平衡的全新途径,值得现代社会进一步探索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定 般若 顿悟 精神生态平衡
下载PDF
德智两育与精神生态平衡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绍孔 《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6-9,共4页
德育与智育的平衡发展,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研究,这是高等教育培养合格的高级人才的一个重要问题。重智轻德教育,是对德智两育精神生态平衡缺乏科学的了解和规律性的认识所致。德智两育的平衡是大脑(精神)系统功能健全的基本机制,是学校培... 德育与智育的平衡发展,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研究,这是高等教育培养合格的高级人才的一个重要问题。重智轻德教育,是对德智两育精神生态平衡缺乏科学的了解和规律性的认识所致。德智两育的平衡是大脑(精神)系统功能健全的基本机制,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法则,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规律。德智两育平衡规律,具有社会性、针对性、现实性、实践性和未来性的特点。当前,一些高校必须突破德智两育的不平衡状态。学校的各级领导要十分重视德智两育的平衡规律,注重对德智两育的理论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态平衡 社会主义 人才培养 社会性 文明建设 智商 德育 大脑
下载PDF
高校外语教师的精神生态学视阈下的失衡研究
3
作者 李玉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5期219-222,共4页
精神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和谐、均衡、持续发展的科学。文章从精神生态学的视角来考察高校外语教师的精神生态系统,发现他们的精神生态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不仅仅影响高校外语教师本群体,还影响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因此,文章提出,要从社会... 精神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和谐、均衡、持续发展的科学。文章从精神生态学的视角来考察高校外语教师的精神生态系统,发现他们的精神生态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不仅仅影响高校外语教师本群体,还影响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因此,文章提出,要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方面一起努力为高校外语教师营造绿色精神生态系统,使其恢复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态 高校外语教师 生态失衡 精神生态平衡
下载PDF
论老子“小国寡民”以退为进的超越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原 《甘肃高师学报》 2008年第4期16-20,共5页
《老子》认为"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当人们一再诟病老子的"小国寡民"时,恰恰忘记了老子之"道"那种难以被"下士"们所体认的特性,因而就往往忽略... 《老子》认为"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当人们一再诟病老子的"小国寡民"时,恰恰忘记了老子之"道"那种难以被"下士"们所体认的特性,因而就往往忽略了其所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甚至"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等话语中所蕴含的极其伟大超越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小国寡民 自然生态平衡 精神生态平衡
下载PDF
论深度安足的陶渊明——兼疑陶渊明“固穷”、“安贫”乃“纯粹儒家思想”
5
作者 高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4-68,共5页
陶渊明的全部伟大从“肯脱青衫伴耦耕”的“安贫”与“固穷”开始。这种智者与强者的超绝作派既是他对儒家“安贫固穷”道德层面的继承 ,也是他基于自己对生活真正意义的卓越体验与领悟 ,更是他对道家所倡导的超越于道德之“善”的、为... 陶渊明的全部伟大从“肯脱青衫伴耦耕”的“安贫”与“固穷”开始。这种智者与强者的超绝作派既是他对儒家“安贫固穷”道德层面的继承 ,也是他基于自己对生活真正意义的卓越体验与领悟 ,更是他对道家所倡导的超越于道德之“善”的、为“真淳朴美”的生活境界而“安贫固穷”的进一步升华与现实地实现。这种获得精神上生态平衡的“有深度的安足”对人类摆脱因过多追求物质性生活所带来的困境具有永恒的启示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安贫乐道 深度安足 精神生态平衡
下载PDF
论陶渊明的“自我实现”与强者风范
6
作者 高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陶渊明其人其诗是—个十分复杂的认知对象,其人格与诗格非凡的超越性往往远在世俗人们的目力与心力的观察与感受范围之外,因而对其判断就容易流于表面而失真.陶渊明并非消极的逃避者,而是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强者.他的存在提醒我们,... 陶渊明其人其诗是—个十分复杂的认知对象,其人格与诗格非凡的超越性往往远在世俗人们的目力与心力的观察与感受范围之外,因而对其判断就容易流于表面而失真.陶渊明并非消极的逃避者,而是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强者.他的存在提醒我们,精神生活的自由与独立究竟有多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自我实现 强者 精神自由 精神生态平衡 古代文学研究 人格 诗格
下载PDF
王向荣 荒原困兽的生存境遇
7
作者 李海洋 《南腔北调》 2017年第5期92-93,共2页
前不久看到王向荣新创作出的作品《困兽图》,其画面呈现出的焦灼感如狂风般扑面而来。新创作出的《困兽图》系列仍旧延续之前《生灵》系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只是这些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更为猛烈直接,甚至有些冷暴力。《困兽图》是一组画... 前不久看到王向荣新创作出的作品《困兽图》,其画面呈现出的焦灼感如狂风般扑面而来。新创作出的《困兽图》系列仍旧延续之前《生灵》系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只是这些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更为猛烈直接,甚至有些冷暴力。《困兽图》是一组画在水泥板面的猛兽形象,这些生命体在荒草枯木间嘶叫崩裂着,折射出一种强制性的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情绪不仅仅来源于画面营造的特殊视觉经验,更来源于画面背后的隐喻——作为自然生命构建主导中的人类自身的尴尬境遇。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具有理性的物种,享有重大权利的同时也具有重大的责任,王向荣笔下的《困兽图》不仅是对生态异化的再现,也是对人类精神异化的揭示。人类要想走出这种困境,必须修正自身的物质主义、个人主义,才能重建生态精神的平衡,回归内部自然是回归外部自然的精神前提,只有重建精神生态平衡和内在生命秩序,进而建构良性的自然生态秩序与社会生活秩序,才能真正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超越生态困境。在精神“自由”与“解放”理念引导下,人类应当实现“类本质”的觉醒,以“类本质”的精神价值来规范生物本能的生命冲动,追寻生命的“自由”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境遇 精神生态平衡 人与自然的和谐 荒原 生态系统 生态精神 社会生活秩序 紧张情绪
下载PDF
仪式中的舞与歌--河南西北部地区民间歌舞小戏“哼小车”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丁永祥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6,共6页
在河南省的西北部地区流行着一种歌舞相间的民间小戏,当地人称之为"哼小车"。哼小车的发展与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哼小车的表演形式是,约八九个人分别扮成老旦、坐车小媳妇、推车人、拉车人、丑角、相公... 在河南省的西北部地区流行着一种歌舞相间的民间小戏,当地人称之为"哼小车"。哼小车的发展与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哼小车的表演形式是,约八九个人分别扮成老旦、坐车小媳妇、推车人、拉车人、丑角、相公、丫鬟等,老旦居中围成一圈,慢走快跑正转倒转进行舞蹈表演,之后进行对白和演唱,如此反复进行。哼小车表演的剧目大多是前代传下来的,大约有几十出,演唱曲调非常丰富,多是古老的民间小调。哼小车与当地祭祀火神的仪式性活动"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发展中,哼小车已成为当地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在每年一次的"行水"中,哼小车与其他节目一起构成了一道观众与演员共同狂欢的文化风景。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哼小车已高度衰败,有失传的危险。哼小车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出它独特的文化价值,作为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哼小车应该受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小戏 岁小车 仪式 歌舞 精神生态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