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中国死刑案件中的精神病抗辩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如超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
出处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92-102,共11页
-
基金
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校级重点课题"重复鉴定制度研究"(2010_xzzd12)
-
文摘
随着权利话语的流行与国家对被告人权益保护的增强,中国死刑案件中的被告方在庭审阶段频频提出精神病抗辩,意图减轻罪责或不负刑事责任。然而,实践中却显示出如下悖论:被告方虽时时提出抗辩,但法庭却不愿启动精神病鉴定程序。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当前被告方提出精神病抗辩的证明责任分配不明;被判无罪精神病人的监管难题与强制治疗措施缺乏;精神病鉴定一再反复导致法官无以判案等等。因此,在我国近年越来越重视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构被告人精神病抗辩的合理制度,使其在维护被告人正当权益的前提下也不至于无章可循、变得过度泛滥。
-
关键词
死刑
精神病抗辩
精神病鉴定
-
Keywords
death penalty
insanity defense
judicial appraisal of psychosis
-
分类号
DF7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我国精神病抗辩制度的适用、反思与完善
- 2
-
-
作者
王超
-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医学与法学》
2023年第3期75-83,共9页
-
文摘
作为保护精神病犯罪人之法律权利的一种制度,我国精神病抗辩制度起步较晚,且发展至今还暴露出“精神病”概念不清、精神病司法鉴定困难、精神病难以证明、对精神病犯罪人的处置缺位等问题。鉴此,有必要梳理该制度在我国当下实践中的运行情况,在反思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对之完善的路径:明确“精神病”等相关概念;改进鉴定程序及审理模式;落实和完善强制医疗程序。
-
关键词
精神病抗辩
刑事责任能力
司法鉴定
强制医疗
-
Keywords
mental illness defense
capacity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judicial expertise
compulsory medi⁃cal treatment
-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论精神医学专家有效参与刑事司法的进路
- 3
-
-
作者
陶然
-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辽宁大学
-
出处
《医学与法学》
2022年第1期9-13,共5页
-
基金
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项目“精神医学专家有效参与刑事司法程序问题研究”(项目编号:YF21-Y20)
中央财政2018年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重大慢病防治基础研究与转化平台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涉精神病抗辩案中,精神医学鉴定专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其效能在实务中却未得充分发挥且常遭质疑,其中的阻碍因素包括精神医学的研究掣肘、制度设计的制约、其司法伦理角色定位模糊等;而为使其完成在刑事司法中的使命担当,则需秉承尊重科学的基本理念,合理限定其参与刑事司法的宽度,完善其参与刑事司法的程序规范与正当化机制,构建司法伦理规范以实现对其诉讼行为的规约。
-
关键词
精神医学专家
刑事案件
精神病抗辩
有效参与
司法伦理
-
Keywords
psychiatrist
criminal case
mental illness defense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judicial ethics
-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反思中国法学界的“权利话语”——从邱兴华案切入
被引量:41
- 4
-
-
作者
桑本谦
-
机构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
-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0-36,共7页
-
文摘
在中国法学界稳居支配地位的"权利话语"在描述性和规范性两个维度上都存在严重的功能缺陷,不仅对法律规范缺乏解释力,而且无力指导法律制度的设计。在关于邱兴华案的讨论中,"权利话语"暴露出它的先天不足,几乎完全忽略了保护精神病人抗辩权所必需的复杂社会条件。
-
关键词
“权利话语”
邱兴华案
精神病抗辩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