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现代城市社区文化空间存在感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波
穆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7,共10页
现代空间的加速流动逐步削弱了传统人地关系理论的解释力,文化空间存在感是解释当前流动社会中人与地方生活空间关系的一种新的知觉现象学命题。文化空间存在感,是指个体在物理离散、精神疏离的空间张力中,通过感知空间中的文化基因与...
现代空间的加速流动逐步削弱了传统人地关系理论的解释力,文化空间存在感是解释当前流动社会中人与地方生活空间关系的一种新的知觉现象学命题。文化空间存在感,是指个体在物理离散、精神疏离的空间张力中,通过感知空间中的文化基因与周围世界建立联系的可能。当代城市社区文化空间存在感面临多维挑战,现代化的加速加剧了物理空间的离散和同质化,使其愈加难以识别;人口普遍流动则带来个体精神空间从地方“脱域”,使其难以再嵌入地方空间进行自我定位。现代地方文化空间存在感的内在生成机理主要包括:文化生活的连续性和情感可存储性作为文化空间的“空间锚点”,使得个体能够在新的空间秩序中依靠其进行自我定位,确认与周围世界的联系;“空间殊相”在现代城市社区空间存在中表现为物理空间可辨识性和精神空间相容性,二者共同组成现代城市社区文化空间存在的向心力,并与现代化、全球化造成的离心力相抗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空间
存在感
空间
锚点
空间
殊相
物理
空间
可辨识
性
精神空间相容性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现代城市社区文化空间存在感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波
穆晨
机构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7,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服务价值与文化传播评估理论与技术”(2017YFB1400400).
文摘
现代空间的加速流动逐步削弱了传统人地关系理论的解释力,文化空间存在感是解释当前流动社会中人与地方生活空间关系的一种新的知觉现象学命题。文化空间存在感,是指个体在物理离散、精神疏离的空间张力中,通过感知空间中的文化基因与周围世界建立联系的可能。当代城市社区文化空间存在感面临多维挑战,现代化的加速加剧了物理空间的离散和同质化,使其愈加难以识别;人口普遍流动则带来个体精神空间从地方“脱域”,使其难以再嵌入地方空间进行自我定位。现代地方文化空间存在感的内在生成机理主要包括:文化生活的连续性和情感可存储性作为文化空间的“空间锚点”,使得个体能够在新的空间秩序中依靠其进行自我定位,确认与周围世界的联系;“空间殊相”在现代城市社区空间存在中表现为物理空间可辨识性和精神空间相容性,二者共同组成现代城市社区文化空间存在的向心力,并与现代化、全球化造成的离心力相抗衡。
关键词
文化
空间
存在感
空间
锚点
空间
殊相
物理
空间
可辨识
性
精神空间相容性
分类号
G07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现代城市社区文化空间存在感
陈波
穆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