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江经验”精神融入高校铸魂育人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丹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8-33,共6页
“晋江经验”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正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思想品质和价值取向,对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当前,高校要通过积极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发... “晋江经验”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正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思想品质和价值取向,对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当前,高校要通过积极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融媒体互动平台等有效途径,进而实现“晋江经验”精神育人功能,着力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江经验精神 铸魂育人 思政教学 路径
下载PDF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玢 《西部素质教育》 2022年第13期13-16,共4页
文章从明确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历史观;明确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强化专题式教学的问题导向;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强化实践教学,实现知行合一五个方面对《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精神融入“... 文章从明确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历史观;明确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强化专题式教学的问题导向;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强化实践教学,实现知行合一五个方面对《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下载PDF
行政精神的历史类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9-225,共7页
行政精神是技术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根据科学精神与价值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构成,可以把行政精神划分为经验性的行政精神、理性化的行政精神及超理性的行政精神三种基本类型。经验性的行政精神既不体现出人们共享的社会价值及政治价... 行政精神是技术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根据科学精神与价值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构成,可以把行政精神划分为经验性的行政精神、理性化的行政精神及超理性的行政精神三种基本类型。经验性的行政精神既不体现出人们共享的社会价值及政治价值,也没有科学的行政方法及途径,它立足于个人经验来处理社会事务。在这种初级形式的行政精神中,一切都处于混沌未分的状态,行政精神的理性化及价值性都还以潜在的形式存在。在事实与价值二分基础上产生的理性化行政精神,把行政当作一种科学及技术而得以片面发展,并且在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技术化的过程中孕育出公共行政的科学精神、专业精神,理性化的行政精神由此得到充分展开。超理性的行政精神适应服务行政的历史性要求,是价值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并且在行政实践中得到充分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精神 历史类型 经验性的行政精神 理性化的行政精神 超理性的行政精神
下载PDF
如何破除概念拜物教——阿多诺的理论及其启示
4
作者 王晓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40,共9页
概念拜物教就是把概念的内容固化。虽然概念有客观的内容,但这种客观内容又是与主体的思考密切联系的,因此,概念的内容不能被固化。定义的方法虽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也不能一劳永逸地确定概念的内容,如果把它绝对化,就会导致... 概念拜物教就是把概念的内容固化。虽然概念有客观的内容,但这种客观内容又是与主体的思考密切联系的,因此,概念的内容不能被固化。定义的方法虽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也不能一劳永逸地确定概念的内容,如果把它绝对化,就会导致概念拜物教。阿多诺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义方法来使概念运动起来,那就是用一种内在矛盾的方式来定义概念的内容;进而阿多诺提出了用概念的星丛来揭示概念所指对象的特点,他以韦伯的资本主义分析为例来说明这种方法的特点;最后,阿多诺提出用精神经验即要在意识中通过用经验拓展概念的内容来破除概念拜物教,并特别强调经验与概念之间的联系。阿多诺对概念拜物教的批判对我们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表明,概念必须与具体的对象、与人的肉体上的经验联系起来,我们不能脱离具体对象和经验内容而抽象地玩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概念 辩证法 拜物教 精神经验
下载PDF
Paul Tillich's Schizophrenia
5
作者 Robert Dole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9期1009-1012,共4页
Paul Tillich once confided to his secretary at Harvard that he was a schizophrenic.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who is also a schizophrenic, discusses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in Tillich's biography and theology. T... Paul Tillich once confided to his secretary at Harvard that he was a schizophrenic.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who is also a schizophrenic, discusses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in Tillich's biography and theology. Tillich had always insisted that his theology was one of the kairos. By hiding his theological thought behind an arcane Greek word, Tillich dissimulated his own messiah complex. On several occasions, Tillich describes a mystical schizophrenic hallucination with such accuracy that it is obvious to those who have had similar visions that he was speaking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raises unanswerable questio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ligious revelation, mystical ecstasy and schizophre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ZOPHRENIA MYSTICISM messiah complex
下载PDF
谈“画家”与“技巧”
6
作者 林斌 《社科纵横》 2001年第5期61-63,共2页
文章概括地论述了画家与他所掌握的绘画技巧的辩证关系 ,以此证明画家单凭技巧是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来的 ,只有当画家的技巧服务于画家向人们显示人的审美经验这一目的时 ,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然而 ,没有一定程度的绘画技... 文章概括地论述了画家与他所掌握的绘画技巧的辩证关系 ,以此证明画家单凭技巧是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来的 ,只有当画家的技巧服务于画家向人们显示人的审美经验这一目的时 ,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然而 ,没有一定程度的绘画技巧 ,同样也不能产生出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家、技巧、审美、经验、艺术、作品、精神
下载PDF
“祷是正礼”:朱子学视域下“祷”的哲学基础及其精神意涵
7
作者 张清江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139,160,共11页
对于《论语》中的“子路请祷”,陈淳一开始将其等同于民间信仰“惑于怪”之类,侧重从实际功效的角度否定其行为价值,但在朱熹的引导下转而接受“祷是正礼”的说法,并从理气论角度阐释“祷”的存在方式与必然性基础,强调这一行动本身是... 对于《论语》中的“子路请祷”,陈淳一开始将其等同于民间信仰“惑于怪”之类,侧重从实际功效的角度否定其行为价值,但在朱熹的引导下转而接受“祷是正礼”的说法,并从理气论角度阐释“祷”的存在方式与必然性基础,强调这一行动本身是基于真诚信念的“当为”实践。在朱子学的诠释下,“祷”作为面向特定信仰对象的意向性行动,是圣人基于“天理之自然”确定的礼仪准则,在气化流行的宇宙秩序中有获得“回应”的真实性依据。祷者正是以这些基础信念为前提,将自身生活困境向神灵敞开,并在与神圣的“遭遇”中获得如何面对这些困境的精神经验和意义依据。儒者在生活中的行“祷”实践及其精神经验,不能单纯以外在形式或世俗角度来看待,更需要从一种原发性信仰行为的角度去理解,以此才能更好理解神圣在儒者生活中的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陈淳 精神经验
原文传递
《梅葛》农事诗与《诗经·七月》之比较
8
作者 李叶 《学园》 2015年第17期37-38,41,共3页
本文试对《梅葛》"造物"中的农事诗与《诗经·七月》进行了比较,浅析二者在表现的动植物对象上都具有物候性指向的特点,探究二者思维方式上包含有万物有灵论与经验理性精神的差异性,进而论述这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于两者处于两个民... 本文试对《梅葛》"造物"中的农事诗与《诗经·七月》进行了比较,浅析二者在表现的动植物对象上都具有物候性指向的特点,探究二者思维方式上包含有万物有灵论与经验理性精神的差异性,进而论述这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于两者处于两个民族不同的生产力演进阶段,是两个不同社会下的文明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性现象 万物有灵论 经验理性精神 两种不同社会下的文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