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久与精神考古设计——设计作为情感的表现形式探讨
1
作者 毛宏萍 康修机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7年第2X期4-6,共3页
随着经济和审美的提高,对于器物的情感,人们更多地从实用价值移情于观念价值。设计师在从事设计工作时,设计的责任被更多的消费因素提起,因为消费者进行消费时对器物注入了更多文化内涵的要求,设计慢慢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表现形式。本文... 随着经济和审美的提高,对于器物的情感,人们更多地从实用价值移情于观念价值。设计师在从事设计工作时,设计的责任被更多的消费因素提起,因为消费者进行消费时对器物注入了更多文化内涵的要求,设计慢慢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表现形式。本文试图从怀久与精神考古设计概念的缘起以及如何在物品的细节体现这个概念的角度来探讨设计的怀久与精神考古,希冀设计更多地注重情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久 精神考古
原文传递
从精神文化考古的维度看中原观念的出现与形成 被引量:4
2
作者 何驽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5期41-50,共10页
中原的概念取决于以政治地理五方为表象的天下观,而天下观取决于地中概念。通过对现有考古资料的分析,对比陶寺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的地中理论概念标准与政治地理五方的观念,提出地中和天下观同时出现于陶寺文化,确立于王湾三期文化,普... 中原的概念取决于以政治地理五方为表象的天下观,而天下观取决于地中概念。通过对现有考古资料的分析,对比陶寺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的地中理论概念标准与政治地理五方的观念,提出地中和天下观同时出现于陶寺文化,确立于王湾三期文化,普及于二里头文化。于是中原概念在陶寺文化开始出现,只是在邦国林立的当时,这一概念并不一定能得到周边文化和族群的承认。中原概念被王湾三期文化通过文化扩张和政治作为所推出,至少被江淮地区或海岱地区的文化和族群所接受,既可自称,也可他称。作为王湾三期文化直接后裔的二里头文化,则通过王朝的各种手段,普及中原概念。而黄河中游地区的地中的理论标准,是依据政治中心的夏至晷影通过政治话语霸权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化考古 地中 天下观 中原观念
下载PDF
文学人类学的考古报告──萧兵的楚辞研究与弗莱的原型批评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建忠 《淮阴师专学报》 1996年第4期79-84,共5页
萧兵的楚辞研究在运用训诂、定音、辨形等旧式考证法的基础上.大胆采用原型批评等现代理论.发掘远古精神文化,展示其遥远而浅浅的原型、背景或传统.对于建立和拓展文学人类学或精神文化考古学这一领域不无意义。
关键词 楚辞 原型批评 文学人类学 精神考古
下载PDF
文学图像学视域下的武梁祠汉画像石——图像文本映照下的汉代精神世界
4
作者 仲昭龙 《淄博师专论丛》 2019年第4期32-35,共4页
山东嘉祥武氏祠是我国东汉晚期一座著名的家族祠堂,其内部装饰了大量精美的汉代画像石,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画像石遗存。祠堂内部的画像石继承与发展了楚地的浪漫主义传统,将神话历史有机融合。其表现的内容上自“羲农”“黄帝”,下至汉... 山东嘉祥武氏祠是我国东汉晚期一座著名的家族祠堂,其内部装饰了大量精美的汉代画像石,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画像石遗存。祠堂内部的画像石继承与发展了楚地的浪漫主义传统,将神话历史有机融合。其表现的内容上自“羲农”“黄帝”,下至汉代的各种历史人物传说,与《史记》的历史表现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试图通过将图像与文本相互比照,管中窥豹,以期探寻汉代人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 《离骚》 《史记》 文本与图像 精神考古
下载PDF
中国楚舞遗存的当代研创策略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玉玲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6期123-131,共9页
中国楚舞遗存的当代研创活动,有的执着探寻楚舞的原初形态、追溯楚舞的历史风韵、重建楚舞的独特文化,创作手法偏向传统化,甚至不惜仿古,旨在寻根溯源;有的更多关注楚元素的运用、楚精神的传递、楚意象的重构,创作手法趋于现代化,甚至... 中国楚舞遗存的当代研创活动,有的执着探寻楚舞的原初形态、追溯楚舞的历史风韵、重建楚舞的独特文化,创作手法偏向传统化,甚至不惜仿古,旨在寻根溯源;有的更多关注楚元素的运用、楚精神的传递、楚意象的重构,创作手法趋于现代化,甚至带来审美的异化,旨在借古出新。中国楚舞遗存的当代研创策略均以“尊古”为前提,朝文物考古与精神考古两个向度掘进与探索:前者的重点在于古之形态、风韵与文化,可以适度拟古,但不能泥古,也可适度现代化,但应规避因文物考古挖掘不深而简单以“今”代之;后者重点在于古之元素、精神与意象,可以适度借古,但不能借古不通“今”,也可适度异化,但应规避因精神考古思辨不足而消解古之内核与本质。其实,文物考古也好、精神考古也罢,其根在“古”,二者殊途同归,合力推动中国古代优秀舞蹈文化汇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洪流,走向当代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舞遗存 当代研创 尊古 文物考古 精神考古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精神文化考古若干问题的思考
6
作者 徐峰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30,143,共11页
在当代考古学研究中,精神文化领域考古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有了精神文化考古,考古学的研究面貌才能更加全面与广阔。从事精神文化考古,既要谨慎地以考古学材料与情境为本位,又要积极地利用不同性质的材料,... 在当代考古学研究中,精神文化领域考古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有了精神文化考古,考古学的研究面貌才能更加全面与广阔。从事精神文化考古,既要谨慎地以考古学材料与情境为本位,又要积极地利用不同性质的材料,以跨学科和打通的方法,进行完整、多层次的科学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化考古 比较方法 多重证据 分类空间
原文传递
王府深处有文章
7
作者 傅道彬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9-140,共2页
《文艺研究》编辑部就在北京靠近什刹海的恭王府里。恭王府最早是和的私宅,后来成了恭亲王奕的府第,据周汝昌先生考证这里便是赫赫有名的《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虽然这不是定论,但也足见其气派非凡。画栋雕梁,廊回路转,《文... 《文艺研究》编辑部就在北京靠近什刹海的恭王府里。恭王府最早是和的私宅,后来成了恭亲王奕的府第,据周汝昌先生考证这里便是赫赫有名的《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虽然这不是定论,但也足见其气派非凡。画栋雕梁,廊回路转,《文艺研究》便设在恭王府的宝约楼上,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研究 精神考古 恭王府 集体无意识 编辑部 原型批评 物质文明 精神世界 精神分析学派 《红楼梦》
下载PDF
悠远而又饱含意蕴的钟声──评介《晚唐钟声》
8
作者 刘敬圻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钟声 中国古典文学 原型批评 意蕴 文学批评 语言风格 精神考古 《全唐诗》 古典意象 原型系统
下载PDF
“六经”与中华民族早期知识和思想的形成
9
作者 赵敏俐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4,M0005,共12页
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史和物质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随着百余年来物质考古的重大发展,附着在其上的精神文明史也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了解到华夏早期的自然知识和天人观念何以形成,人文思想和艺术精神何以丰富。它们最早沉积... 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史和物质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随着百余年来物质考古的重大发展,附着在其上的精神文明史也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了解到华夏早期的自然知识和天人观念何以形成,人文思想和艺术精神何以丰富。它们最早沉积在华夏早期物质遗存之中,展现在神话、传说等早期记忆之内,留存在彩陶、雕刻、绘画等原始艺术和符号之上,最终凝结在以“六经”为代表的早期书写里。因此,结合百余年来的考古学成果,开展对以“六经”为代表的早期书写研究,是我们进行中华民族文化探源的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华夏早期 物质文明 精神考古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书写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敏俐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183,共22页
书写是几千年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不断的重要方式,甲骨文、金文和典册文是中国早期文献的三种主要书写形态。它们运用不同的书写工具,有不同的书写方式,承担着不同的文化功能,也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在中华文化史上各自具有独特价值。甲... 书写是几千年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不断的重要方式,甲骨文、金文和典册文是中国早期文献的三种主要书写形态。它们运用不同的书写工具,有不同的书写方式,承担着不同的文化功能,也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在中华文化史上各自具有独特价值。甲骨文和金文以实物传承的方式,向后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早期书写技术和制度文化建设所能达到的高度,但它们都属于具有神圣色彩的特殊书写,在中华精神文明传承过程中影响有限。要充分认识三种书写形态特点,特别是认识中国早期典册文献所承载的历史事实与文化精神双重记忆的功能,将其进行分层研究,与甲骨文、金文书写互补,与当代丰富的考古学成果相互发明相互印证,进而从中华文明的物质考古深入到精神考古,开创早期文明史研究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 甲骨文 金文 典册文 精神考古
原文传递
“小”书,大手笔──《蒙塔尤》简介
11
作者 常绍民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3-124,共2页
“小”书,大手笔——《蒙塔尤》简介常绍民说《蒙塔尤》是一部小书,有些不太妥当。这是一部洋洋50万字的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篇幅绝对算不上小。况且,作者是当今史坛响当当的人物,如此称呼他的这部曾在法国销售几十万册,在美... “小”书,大手笔——《蒙塔尤》简介常绍民说《蒙塔尤》是一部小书,有些不太妥当。这是一部洋洋50万字的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篇幅绝对算不上小。况且,作者是当今史坛响当当的人物,如此称呼他的这部曾在法国销售几十万册,在美国、荷兰、英国、瑞典等国也畅销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年鉴史 高等师范学院 三代代表 郎格多克 精神考古 图书馆馆长 生存状态 文明史 宗教审判
原文传递
探源文明 追迹历史——李伯谦先生专访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伯谦 林留根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4,共9页
中国考古学经过了近一百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其理论与实践均取得了长足进步。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认为,考古学要与文献史学、社会学组成三个认知系统,考古学文化研究要将区域研究与长时段研究结合起来,要重视考古遗存所蕴含的精神内... 中国考古学经过了近一百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其理论与实践均取得了长足进步。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认为,考古学要与文献史学、社会学组成三个认知系统,考古学文化研究要将区域研究与长时段研究结合起来,要重视考古遗存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更全面地研究、复原古代社会;考古学研究要掌握地层学、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其中地层学在使用中应该与埋藏学相结合,而文化因素分析则是从考古学研究过渡到历史学研究的桥梁;江苏的商周考古研究应该把握江北徐淮夷文化和江南吴文化两条主线;要正确处理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考古学的作用,使考古真正成为人民的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区域研究与长时段研究 精神领域考古 文化因素分析 夏商周断代工程 文明探源工程 徐淮夷文化 吴文化 地层学 埋藏学 文化遗产保护 李伯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