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主体的演进:从个体到阶级、群体与大众——中国左翼文学演化的一种精神轨迹
1
作者 陈红旗 《晋阳学刊》 2024年第5期107-117,共11页
中国左翼知识分子依凭阶级意识的分野,不但抛开了传统观念中家族意识的牵绊,还打破了辛亥革命以来建构的“国民”神话,他们直接以“阶级”的概念将大众命运与国家体制联系起来。“阶级”属于“群”和“集团”的概念,面对阶级兄弟的苦难... 中国左翼知识分子依凭阶级意识的分野,不但抛开了传统观念中家族意识的牵绊,还打破了辛亥革命以来建构的“国民”神话,他们直接以“阶级”的概念将大众命运与国家体制联系起来。“阶级”属于“群”和“集团”的概念,面对阶级兄弟的苦难遭际,“个”必须与“群”相结合并共同战斗才能获得政治权利和真正的“个性解放”。左翼立场使得左翼文学作品凸显了一个中国古典文学很少见的主题模式,即对劳苦大众的“启蒙”最终演变成了“推崇”,进而使得“大众”的主体形象得以建构。抓住阶级意识、群体意识和大众意识这三个维度,也就把握住了左翼文学思潮的主导趋向、价值取向、政治立场和文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左翼文学 革命主体 演化 精神轨迹
下载PDF
从文学寻梦到皈依革命:左翼文学演变的一种精神轨迹
2
作者 陈红旗 《晋阳学刊》 CSSCI 2016年第3期15-24,共10页
与"五四"文学反帝反封建的启蒙主旨不同,以"革命文学"、"左翼文学"为主体的1927-1937年间的激进文学是一种从寻梦开始到皈依暴力革命和政治斗争的文学。革命/政治推动和加快了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的变革,... 与"五四"文学反帝反封建的启蒙主旨不同,以"革命文学"、"左翼文学"为主体的1927-1937年间的激进文学是一种从寻梦开始到皈依暴力革命和政治斗争的文学。革命/政治推动和加快了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的变革,力促激进作家去寻求新的梦想的实现;同时,革命/政治也拘囿了新文学的发展向度,改变了它作为一种纯文学的艺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革命文学 精神轨迹 文学寻梦 皈依革命
下载PDF
溺死在欲望海洋中的追梦者——论《洛丽塔》中亨伯特的曲线精神轨迹
3
作者 张雪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42-45,共4页
亨伯特在他的整个生命旅程中经历了复杂的精神巨变,这是在一系列的快乐与压抑、欲望满足与欲望压抑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其精神发展轨迹呈曲线状。
关键词 亨伯特 欲望 曲线精神轨迹
下载PDF
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的轨迹与规律
4
作者 樊浩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5,179,共9页
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为时间节点的四轮全国调查和八轮江苏调查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大众的伦理道德发展呈现从“多元多样多变”到二元聚集,再到核心价值观引领,进而文化共识生成,并最终达到文化基因认同的从... 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为时间节点的四轮全国调查和八轮江苏调查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大众的伦理道德发展呈现从“多元多样多变”到二元聚集,再到核心价值观引领,进而文化共识生成,并最终达到文化基因认同的从“多”向“一”积累集聚的精神史轨迹。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伦理精神现代建构”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文化脉络,其中,“伦理”“精神”“建构”是三大关键词。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遵循伦理型文化规律,“国家”文明、“有伦理,不宗教”是两大最基本的伦理型文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 中国式现代化 精神轨迹 历史进程 伦理型文化规律
原文传递
刘兆丰:古建筑是活着的史书
5
作者 陆青剑 刘兆丰 《当代贵州》 2024年第30期74-75,共2页
在贵州行走,总会被那些伫立在城中、乡里、河畔、山巅的老建筑所吸引,观赏一番,触摸一番,感叹一番,心里就悄悄长出缕缕思绪,然后携着思绪继续探访行程。城中如贵阳的阳明祠,乡里如天柱的刘氏宗祠,河畔如思南的周和顺盐号,山巅如西秀的... 在贵州行走,总会被那些伫立在城中、乡里、河畔、山巅的老建筑所吸引,观赏一番,触摸一番,感叹一番,心里就悄悄长出缕缕思绪,然后携着思绪继续探访行程。城中如贵阳的阳明祠,乡里如天柱的刘氏宗祠,河畔如思南的周和顺盐号,山巅如西秀的云鹫寺,这些老建筑与山为伴、与风为伍,见证历史的跌宕起伏,诉说人们的生活和精神轨迹。每一根柱子、每一块青瓦、每一面砖墙,都交织着前人的智慧与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见证历史 城中 阳明祠 古建筑 精神轨迹 乡里
下载PDF
“以诗为命 徘徊中西”——论同光体诗人胡朝梁
6
作者 贺国强 《九江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8-21,共4页
同光体诗人胡朝梁早年学习洋务,深通西文,与鲁迅同学,在洋务救国的理想破灭以后,走上旧文学之路。从剖析胡朝梁的"中西文化观"、理想幻灭后的精神轨迹入手,可以真实地把握民国文人复杂的人文生态,进一步探寻其诗歌创作的主题... 同光体诗人胡朝梁早年学习洋务,深通西文,与鲁迅同学,在洋务救国的理想破灭以后,走上旧文学之路。从剖析胡朝梁的"中西文化观"、理想幻灭后的精神轨迹入手,可以真实地把握民国文人复杂的人文生态,进一步探寻其诗歌创作的主题与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观 精神轨迹 西江体
下载PDF
论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选择与审美趋向 被引量:7
7
作者 史力竹 丁亚平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0-33,共4页
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应运而生反映文艺表现时代与自我生长的创作选择,也是创作者映寓时代精神轨迹与主体思考的展现。在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为主题的电视剧创作中,凝铸中国精神、紧跟时... 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应运而生反映文艺表现时代与自我生长的创作选择,也是创作者映寓时代精神轨迹与主体思考的展现。在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为主题的电视剧创作中,凝铸中国精神、紧跟时代潮流、弘扬优秀文化,逐渐形成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在核心,构成与观众、与时代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 创作选择 精神轨迹 主题叙事 大众审美
原文传递
疫情危机时期诗歌的在场
8
作者 周航 《诗探索》 2020年第1期49-54,共6页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战争或灾难来临,诗人从未缺席过;在中国这个诗歌的国度,诗歌从来都是时代浪潮的精神载体。时值疫情十万火急,在全面建设小康之年的当头,中国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全国各地的诗人以自己的方式、满眶热泪地投入到这场...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战争或灾难来临,诗人从未缺席过;在中国这个诗歌的国度,诗歌从来都是时代浪潮的精神载体。时值疫情十万火急,在全面建设小康之年的当头,中国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全国各地的诗人以自己的方式、满眶热泪地投入到这场可歌可泣的抗疫运动中,与2008年汶川地震诗歌一样,一时间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抗疫诗潮,留下一道鲜明的时代精神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潮 全面建设小康 精神载体 时代浪潮 精神轨迹 诗歌 可歌可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