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治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强化治疗在残疾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徐国进 卢睿 袁琪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强化治疗在残疾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残疾精神障碍患者76例,按照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强化治疗在残疾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残疾精神障碍患者76例,按照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强化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社会适应自评量表(SASS)、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等评估工具,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残疾等级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WCST错误数降低幅度及WCST完成数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WHOQOL-BREF、SASS总分升高幅度及WHODAS总分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强化治疗在残疾精神障碍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有助于降低残疾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精神障碍 常规治疗 认知行为干预 强化治疗 效果评估
下载PDF
“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艳萍 严芳 +4 位作者 王海岭 黄燕青 郭正军 李全会 王剑英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符合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便利抽取2019年1月—12月出院患者为对照组(55例),利用河南省心理援助云平... 目的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符合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便利抽取2019年1月—12月出院患者为对照组(55例),利用河南省心理援助云平台开展电话随访、健康教育推送和服药提醒。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出院患者为试验组(59例),对平台进行升级,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包括远程教育培训(集体健康教育、药物处置程式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放松训练)、远程医学诊疗(药物治疗、集体认知行为治疗、个体心理咨询)、远程家庭访视(护理风险评估、营养评估、药物副作用评估、精神康复疗效评估)。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和12个月后,评价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康复状态、自知力,以及监护人照顾体验。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和12个月后的精神病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照顾者体验量表得分时间与组间均存在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干预6个月后、12个月后,试验组各测量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可有效降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患者康复状态,提高患者自知力,改善监护人照顾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延续性护理 精神障碍 康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心理剧治疗效果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彦茹 王希林 +2 位作者 刘华清 张晓鸣 王志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剧治疗对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效果。方法:在某医院住院儿童病房招募精神障碍患者22例(年龄12~18岁),根据访谈提纲对连续参加4次心理剧治疗的患者(均按常规服用精神科药物)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资... 目的:探讨心理剧治疗对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效果。方法:在某医院住院儿童病房招募精神障碍患者22例(年龄12~18岁),根据访谈提纲对连续参加4次心理剧治疗的患者(均按常规服用精神科药物)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深度分析,采用自编心理剧治疗参与感受及评价调查表调查患者参加心理剧治疗后的感受、收获或变化。结果:访谈分析发现,心理剧治疗的效果包括减轻症状、提高自尊程度、促进功能康复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个方面。自编心理剧治疗参与感受及评价调查表结果显示,排名前4位的是促进人际关系、有趣、愿意继续参加和提高自信。结论:心理剧治疗对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可促进自尊水平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心理剧治疗 精神障碍 少年
下载PDF
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淑芹 张俊蕾 +2 位作者 王素素 郭斐斐 李拴荣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少年精神科2022年1-12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37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72例患者中在住院期间... 目的探讨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少年精神科2022年1-12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37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72例患者中在住院期间有38例(10.2%)发生了攻击行为。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攻击行为史、独生子女、激惹因子得分高是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发病前性格温和、开朗、自卑和孤僻是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对于既往有攻击行为史、是独生子女、激惹因子得分较高的患者需要高度重视,应通过护理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住院患者 精神障碍 攻击行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家庭增能:促进农村精神障碍者社会融入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万红 师艺萌 《社会建设》 CSSCI 2024年第2期41-63,共23页
农村精神障碍者在社区康复中普遍面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与社会排斥的双重问题。本研究基于在昆明市Y县两个自然村实施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农村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和社会融入的可行路径。研究发现,农村精神障碍者社... 农村精神障碍者在社区康复中普遍面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与社会排斥的双重问题。本研究基于在昆明市Y县两个自然村实施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农村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和社会融入的可行路径。研究发现,农村精神障碍者社会融入的基本服务单元是家庭,促进其社会融入的基本策略是家庭增能,包括家庭能力提升与社区情境改善两方面,一方面提升家庭在疾病管理、情绪管理、职业技能、社交技能以及身份认知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家庭提供可及的医疗服务、社区参与和就业机会,减少社会污名;农村精神障碍者的社会融入是一个多维的阶梯式情境实践过程,家庭增能可激发家庭社区参与的主体性,扩大其社区参与空间,促进康复者行为管理、生计和社会关系的多维社会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入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 家庭增能
下载PDF
中国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体系:成就、挑战和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亮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3期193-197,共5页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在精神障碍社区服务工作中的投入越来越多,使广大精神障碍患者接受到更加便捷和专业的社区服务。在精神障碍社区服务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在精神障碍社区服务工作中的投入越来越多,使广大精神障碍患者接受到更加便捷和专业的社区服务。在精神障碍社区服务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体系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从我国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体系的成就、挑战和展望三个方面,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以期为今后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 社区康复 精神卫生服务
下载PDF
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悦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96-1500,共5页
本文综述了我国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发展史的3个阶段,概述了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系统,介绍了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表等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筛查工具。关于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主要结果,介绍了1982年和1993年国... 本文综述了我国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发展史的3个阶段,概述了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系统,介绍了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表等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筛查工具。关于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主要结果,介绍了1982年和1993年国内大样本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随后的浙江省、昆明市、河北省、山东省、青海省、天水市等省市的调查,重点介绍了由卫生部和科技部共同支持的“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和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即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并分析了我国在过去30年内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升高趋势及其原因。最后展望精神障碍的防制,要充分利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证据,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流行病学调查 诊断与筛查 分类系统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社区5类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现状
8
作者 白银霞 仝璐 +12 位作者 刘肇瑞 严洁 王瑞琪 张婷婷 丁华 陈丽霞 姚佳慧 高晓娟 吕东升 白志坚 李紫聿 隋晓杰 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9-425,共7页
目的:描述内蒙古自治区社区5类精神障碍终生患者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现况,为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共12 315名,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调查心境障碍... 目的:描述内蒙古自治区社区5类精神障碍终生患者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现况,为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共12 315名,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调查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间歇爆发性障碍、进食障碍等5类精神障碍及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现况,以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5类精神障碍中,任何一种精神障碍终生患者咨询率为18.7%,治疗率为10.2%,患者接受非医务工作者治疗的比例最高(31.4%),其次是接受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治疗;患者中有1.1%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有2.5%的患者接受心理治疗。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要广泛开展正确求医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卫生服务 咨询率 治疗率 现况调查 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
下载PDF
2019—2021年兰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状况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牛乐宇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2019—2021年兰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状况,为兰州市制定防治措施及精神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甘肃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2019—2021年兰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相关数据,并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2019—2021年兰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状况,为兰州市制定防治措施及精神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甘肃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2019—2021年兰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相关数据,并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肃省精神卫生监测信息系统显示2019—2021年兰州市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11 310例、11 914例、12 295例,报告患病率为3.03‰、 3.19‰、 3.42‰,规范管理率为73.48%、 76.16%、 80.21%,患者面访率为72.25%、79.04%、81.53%,患者规律服药率为32.74%、43.76%、52.05%。结论:2019—2021年兰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规范管理率、患者面访率以及患者规律服药率均有提高,但报告患病率水平和患者规律服药率水平仍低于国家要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属的病耻感是导致报告患病率与规范管理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而精神卫生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导致远郊患者规律服药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 报告患病率 精神卫生 规范管理 规律服药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难治性精神障碍的机遇与挑战
10
作者 刘登堂 翟兆琳 +2 位作者 路畅 徐一峰 江开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77-579,共3页
作为一项新型神经调控技术,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在难治性精神障碍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当下的研究前沿,本述评提出DBS在精神疾病方面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包括治疗靶点、刺激模式、闭环调控、... 作为一项新型神经调控技术,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在难治性精神障碍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当下的研究前沿,本述评提出DBS在精神疾病方面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包括治疗靶点、刺激模式、闭环调控、长期疗效等,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 脑机接口 闭环神经调控 神经可塑性
下载PDF
“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静 严芳 +4 位作者 杨瑞华 浮艳红 董伟 郝赫 王亚丽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 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726例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干预。采... 目的 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726例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康复状态量表(MR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总体康复情况、自知力、生活质量,采用家庭疾病负担量表(FBSD)评估患者家庭疾病负担情况,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BPRS、MRSS、FB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ITAQ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物质生活、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物质生活、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取“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知力,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家庭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 互联网+护理服务 康复 自知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脊髓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与神经递质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乌拉别克·毛力提 吴永刚 +2 位作者 买买提依明 杜伟 王继超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探讨脊髓术后精神障碍发生和神经递质的相关性,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随机抽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完成脊髓外科手术发生(研究组)和未发生(对照组)精神障碍的患者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空腹... 目的探讨脊髓术后精神障碍发生和神经递质的相关性,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随机抽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完成脊髓外科手术发生(研究组)和未发生(对照组)精神障碍的患者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及脑脊液进行神经递质检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抑郁(HAMD)量表及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神经递质水平与问卷得分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术后24 h血液及脑脊液5-羟色胺(5-HT)、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皮质醇(Cor)水平明显升高,而随着时间增加,5-HT、DA、GABA、NE水平逐渐增高、Cor逐渐降低(均P<0.001);术后24 h、3 d、1周及1月时两组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5-HT、DA、GABA、NE、Co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精神障碍患者术后HAMA、HAMD及RA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HAMA评分与血液、脑脊液中5-HT、DA、NE水平均呈负相关,与血液、脑脊液中Cor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患者HAMD评分与血液、脑脊液中5-HT、GABA、DA、NE水平均呈负相关,与血液、脑脊液中Cor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脊髓外科手术发生精神障碍和神经递质水平有较为显著的关联,一方面可能和术后忧郁导致神经递质改变,也可能和脊髓损伤、术后应激均有关联,具体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术后 精神障碍 神经递质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长自杀倾向及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王芸 陈长浩 +2 位作者 夏磊 王芳 刘寰忠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长自杀倾向及其危险因素,并构建自杀倾向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安徽省内两所医院共299名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家长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并采用自杀相关的标...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长自杀倾向及其危险因素,并构建自杀倾向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安徽省内两所医院共299名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家长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并采用自杀相关的标准化问题、患者健康问卷-9(PHQ-9)以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分别评估调查对象自杀倾向、抑郁症状及述情障碍的程度。结果自杀倾向的总体检出率为15.4%,其中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检出率分别为11.0%、3.3%和8.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躯体疾病史、抑郁症状、述情障碍以及情感辨别不能因子与较高的自杀倾向风险有关(均P<0.05)。基于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患儿家长自杀倾向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2~0.87,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长自杀倾向检出率较高,提示临床上在注重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同时,亦不能忽视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应加强对患儿和家长的护理,必要时应提供个体化的综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 家长 自杀 危险因素 述情障碍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近3年青少年精神障碍疾病构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娄芳 葛玉杰 +2 位作者 赵晶 娄涛 张艳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 分析近3年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疾病种类变化,为青少年精神障碍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将近3年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住院青少年患者设为研究组,之前3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其病案首页数据,总结并比较两组... 目的 分析近3年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疾病种类变化,为青少年精神障碍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将近3年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住院青少年患者设为研究组,之前3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其病案首页数据,总结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种构成变化。结果 共纳入患者8 889例,对照组3 584例,研究组5 305例,两组患者疾病种类大致相同,病种顺位差异不大,但研究组患者非自杀性自伤比率、首诊数量和住院消耗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病种构成变化中,研究组患者抑郁发作占比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童年伤害、户口类别、家族史、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均在不同程度上是两组患者精神障碍疾病比率变化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结论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疾病构成比率产生了影响,青少年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增加明显,但其并不是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构成比率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住院 青少年 精神障碍疾病 疾病构成
下载PDF
高职护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疾病态度与其同理心的相关性
15
作者 陈鲁 李长松 +5 位作者 周涛 陈德 胡天允 秦巍 徐志芳 王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疾病态度与其同理心现状,并探索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20年9月至12月采用分层抽样选取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在校护理学生278人进行问卷调查,完成医学生版临床医生对精神疾病态度量表(MICS-MS,中文...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疾病态度与其同理心现状,并探索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20年9月至12月采用分层抽样选取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在校护理学生278人进行问卷调查,完成医学生版临床医生对精神疾病态度量表(MICS-MS,中文版)和杰弗逊同理心量表护生版(JSPE-NS)问卷。结果高职护生的MICA-MS总分(43.83±7.96)分,具有一定歧视态度;JSPE-NS总分(101.80±15.93)分,总体水平偏低。女生对精神疾病态度明显好于男生,其对患者的同理心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家庭文化背景较好的护生疾病态度和同理心水平明显高于家庭文化背景偏低者,亲属有患精神疾病和与精神障碍患者有共同生活史的护生对精神疾病歧视态度较轻,且其同理心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护生同理心水平可影响其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疾病态度(P<0.001),且呈负相关(P<0.01);性别、家庭背景、亲属患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患者有频繁接触或生活史等4个其他因素也明显影响护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疾病态度(P<0.001)。结论高职护生对精神障碍患者同理心水平偏低,总体表现为悲观歧视态度,护理教育者需分析其诸多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努力改善并提升护生对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工作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护生 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态度 同理心
下载PDF
微视频联合多模块饮食管理在预防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噎食中的应用
16
作者 古玮娜 赵昆朋 +2 位作者 杨檬 张凌芳 王雪莹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多模块饮食管理在预防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噎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9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49例和对照组3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管理,观察组在常规饮食管理基础上给予微视频联合多模块饮食... 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多模块饮食管理在预防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噎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9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49例和对照组3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管理,观察组在常规饮食管理基础上给予微视频联合多模块饮食管理,干预3周。比较两组患者噎食知识问卷评分、饮食管理依从率、饮食管理质量缺陷数及噎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噎食知识问卷评分、饮食管理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饮食管理质量缺陷数、噎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微视频联合多模块饮食管理提高了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防噎食相关知识知晓度,改善其饮食管理依从性,有效减少噎食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饮食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老年 噎食 微视频 饮食管理 多模块
下载PDF
以NOSIE量表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倩 冯熠 陈泓颖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以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NOSIE)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6例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以NO... 【目的】探讨以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NOSIE)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6例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以NOSIE量表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患者焦虑状态,健康问卷抑郁证候群量表(PHQ-9)评估患者抑郁状态]、服药依从性(以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估)、精神症状[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PHQ-9、GAD-7、Morisky、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HQ-9、GAD-7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Morisky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Mori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NOSIE量表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改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心理学 精神障碍/护理
下载PDF
兰州市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8
作者 牛乐宇 王宇红 +1 位作者 张敏 罗晓梅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5期76-78,共3页
目的:了解兰州市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规范,了解兰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患病特征,截至2023年2月28日,对兰州市8个县区累计登记报告的10188例严重... 目的:了解兰州市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规范,了解兰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患病特征,截至2023年2月28日,对兰州市8个县区累计登记报告的10188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5594例,女性患者4594例,男女比例为1.22∶1,汉族占绝大多数,文盲/半文盲、农民患者、已婚、40~5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较多,不同年龄组男女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529,P<0.05);精神分裂症为主要患病类型,占55.35%。64.18%的患者接受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点管理对象;改善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就业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免费服药范围,是维护社会稳定,有效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 流行病学 兰州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初期北京某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复发情况调查
19
作者 孙旭海 赵峥峥 +1 位作者 李洁 杜渐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初期北京某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疾病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5至2020年1—4月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各年度复发患者,比较2020年疫情初期患者...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初期北京某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疾病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5至2020年1—4月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各年度复发患者,比较2020年疫情初期患者数量、病种、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及处置方式与其他各年度同时间段的差异。结果各年度复发患者年龄、性别、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0年复发患者所占百分比高于其他5个年度同期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度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度HAMA、HAMD、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复发患者再住院率低于2015年、2017年及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中心2020年1—4月严重精神障碍复发患者数量及百分比高于往年同期,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及社会功能缺陷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社区 严重精神障碍 复发情况 干预
下载PDF
从神论治精神障碍针刺康复思路探析
20
作者 王惠 王丹 +1 位作者 王娜娜 蒋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3期161-164,共4页
针灸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迅速、神奇的临床效果展现着强大的生命力,并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中。这说明针灸在诊治精神障碍方面的疾病具有很好的研究潜力和应用价值,彰显了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作者近年来在精... 针灸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迅速、神奇的临床效果展现着强大的生命力,并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中。这说明针灸在诊治精神障碍方面的疾病具有很好的研究潜力和应用价值,彰显了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作者近年来在精神卫生临床实践中,以“从神论治”为理论依据,运用针刺治疗精神障碍有所心得,遂通过该文详细总结了当下常用的调神、解郁、振阳、健中针刺之法以及针刺之方、针刺之悟等中医康复思路,以期为从事精神卫生针灸临床工作的同仁们提供参考,促进学术交流,助力针灸事业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精益求精,造福群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从神论治 针刺疗法 康复思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