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精英知识分子的楷模——鲁迅“立人”思想初探 |
王金双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2
|
关于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题 |
金元浦
陶东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6
|
|
3
|
用典、景观化和现代性的边界——论格非小说中音乐元素的叙事功能 |
杨玥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浅谈杨刚《翁媳》中潜藏的知识分子精英意识 |
张炜婷
|
《时代文学(下半月)》
|
2012 |
0 |
|
5
|
多种文体交叉同构的学者型作家——邢小利文学创作论 |
赵德利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6
|
通往庄子哲学之路 |
王富仁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7
|
理想人格的缺失: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 |
|
《新华文摘》
|
2010 |
0 |
|
8
|
重写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别写作与文化空间 |
戴锦华
|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8
|
|
9
|
个体书写与民族寓言——评戴维·达比丁长篇小说《消散》中译本 |
崔明路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0
|
回望历史 见证人性——读艾伟的长篇小说《风和日丽》 |
丛琳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1
|
政治化阅读和反阅读——以晚清翻译小说为中心 |
崔波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4
|
|
12
|
自由辩论、现实镜像与传播伦理——微博杂谈 |
熊建军
|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
2015 |
1
|
|
13
|
当代文化传播中的内涵缺失与重建 |
孙玉萍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2 |
6
|
|
14
|
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建立与引导 |
卢衍鹏
|
《创作与评论》
|
2015 |
2
|
|
15
|
解读一代文学巨匠索尔·贝娄——评《贝娄学术史研究》 |
李飞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6
|
20世纪20年代中国早期电影文化的三重维度 |
魏晨捷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6 |
0 |
|
17
|
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审美追求 |
金文野
|
《理论与创作》
|
2008 |
0 |
|
18
|
我爷爷:1951年被镇压的“土豪” |
宋石男
|
《中国经济报告》
|
2014 |
0 |
|
19
|
印刷文学经典与互联网时代 |
张弛
|
《创作与评论》
|
2015 |
0 |
|
20
|
《觉醒年代》呈现历史的三重觉醒 |
张慧瑜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2
|
|